在地與全球的平衡:《阮是廖添丁》集體想像中的「台灣性」符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源:國家兩廳院臉書;攝影|張震洲

圖源:國家兩廳院臉書;攝影|張震洲

演出單位:楊景翔演劇團《阮是廖添丁》
演出時間:2023/03/25(六)19:30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本文首次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在國際藝術節中,戲劇作品的跨國演出凸顯了全球和在地之間的互動關係,當我們將作品選材視為一種全球與在地的平衡結果,何以構成作品中的「全球性」和「在地性」則值得令人從中探尋。若退而從相對簡化的角度看待藝術節的「國際性」組成,或許可以說它是源自於國外團體與國內團體的共同建構,在這個脈絡中,「台灣樣貌」的展現也似乎成為一種藝術節中的期待與責任,國內戲劇作品除了具有在地性輸出的使命,也必須富有足夠的「台灣色彩」,而不單單只是一個建立於在地脈絡的產出。以這樣的觀點來看,《阮是廖添丁》似乎恰好地掌握了更多在集體想像中一致認定能展現「台灣性」的符號,透過傳奇人物廖添丁所含載的本土想像,與鑲嵌於日本時代的「鄉土性」,作為一種合成「在地性」與「台灣性」的戲劇策略,並反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記事,在諸多檔案史實與文獻分析上,進行對集體想像的性別顛覆。

《阮是廖添丁》的戲劇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的日治時期,故事圍繞著三位女主角,包括魔術師Crystal(王世緯飾)、文學少女Yuli(陳守玉飾)和童養媳阿珠(吳靜依飾),因緣際會之下,三人基於異曲同工的自由嚮往而進行女行結義,以「廖添丁」之名走跳江湖。而三位角色的塑造靈感源自於不同的歷史人物,分別為明治時期日本魔術師松旭齋天勝、文學少女黃鳳姿以及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另外,根據編劇施如芳所闡述道,劇中有錢人家少爺張翔飛(洪健藏飾)的倒掛飛起,劇末魔術師Crystal帶來的莎樂美魔術秀,這些元素隱喻了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的故事和賴和詩詞「頭顱換得自由身,始是人間一個人」的意境。然而,儘管劇作背後有著許多基於歷史素材的延伸和改編,可在過度嬉鬧與扁平的劇情主幹上,藉由三位女性扮演廖添丁所欲傳達的性別政治意義仍然令人費解,廖添丁所含載的「行俠仗義」之氣,與女性掙脫束縛而追求自由慾望之間僅是擦邊的關係。

若論述女性議題為此劇作的主要企圖,那麼劇情中的角色性別、時代背景、情節設定等細節似乎沒有缺一不可的必要性,這意味著其來有自的角色原形,已經失去了作為基底的意義,再多的文獻撐腰也只能算是「志在參與」。此外,日本時代的背景除了結合劇中的多元元素(動漫式投影、旋轉舞台、歌舞場面、台語饒舌、歌仔戲),以發揮增色的作用以外,也僅能為「台灣性」做表面上的加值,無法如願地讓豐富的史料基礎在戲劇中得到適當的發揮和連結,而細節之間的高替代性也更凸顯出作品缺乏一個扎實的敘事核心。儘管說高度娛樂化的走向開拓了一種當代作品論述歷史的不同可能,卻也消弭了著手議題應有的嚴謹性。因此,《阮是廖添丁》既希冀在闔家娛樂的通俗基調上如「爽劇」般地大鳴大放,也想透過顛覆角色性別的女力再現論述議題,有些過於貪心而令人捉摸不定,如同劇末五位女子們大聲疾呼「屬於我們的廖添丁」的聲勢磅礡卻使人一頭霧水。

個人而言,歷史的娛樂性產出無關過多道德上的牽掛,唯獨劇團若欲將作品定位於純粹娛樂性質的演出,不如就始終貫徹盡情玩樂的態度。然而,《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以看見今昔的差異。因此,歷史在這樣的脈絡中,除了擬仿(simulation)的作用,便成為了無用的、與現實世界沒有真正關連而只供消費娛樂的東西【1】;《阮是廖添丁》「魚與熊掌兼得」的戲劇企圖,亦使得「廖添丁」淪為歷史商業化進程中被觀看和消費的空洞載體【2】,以及國際藝術節中單薄的「在地性」/「台灣性」符號。



註腳

1、 參考邱貴芬,〈尋找「台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激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第32卷,第四期(2003年9月),頁50-54。;Willis Anne-Marie. 1995. “Photography and Film: Figure in/of History.” Fields of Vision: Essays in Film Studies, Visual Anthropology, and Photography.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 of California P. 88。

2、 參考邱貴芬,〈尋找「台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激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第32卷,第四期(2003年9月),頁50-54。


撰文日期:2023/04/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144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2024/11/04
本該是對自身在美國的藝術道路具有高度堅持的角色,卻在偉同父親臨終前不知所以的迴光返照下,最終願意貢獻自己的子宮以成全與自身毫無血緣關係與足夠感情基礎的家庭的幸福。並且,這樣缺乏辯證與去脈絡化的幸福結局,也使《囍》在結構上落入某種西方解放東方傳統的危險之中。
Thumbnail
2024/11/04
本該是對自身在美國的藝術道路具有高度堅持的角色,卻在偉同父親臨終前不知所以的迴光返照下,最終願意貢獻自己的子宮以成全與自身毫無血緣關係與足夠感情基礎的家庭的幸福。並且,這樣缺乏辯證與去脈絡化的幸福結局,也使《囍》在結構上落入某種西方解放東方傳統的危險之中。
Thumbnail
2024/11/04
該劇挑戰了傳統移工戲劇中使用的文化符號,以說故事的方式引發觀眾對社會議題的思考。雖然在劇中展現了移工的困境和壓迫,但同時也被批評未能充分描繪移工的主體性。儘管如此,這部戲劇仍為舞臺演出帶來了新的視野及討論的空間。此文章分析了劇作的策略及其對社會議題的影響。
Thumbnail
2024/11/04
該劇挑戰了傳統移工戲劇中使用的文化符號,以說故事的方式引發觀眾對社會議題的思考。雖然在劇中展現了移工的困境和壓迫,但同時也被批評未能充分描繪移工的主體性。儘管如此,這部戲劇仍為舞臺演出帶來了新的視野及討論的空間。此文章分析了劇作的策略及其對社會議題的影響。
Thumbnail
2024/11/04
《LogIN:新南向》是一部結合劇場與走讀的沉浸式體驗作品,觀者透過手機APP進入桃園中壢的商圈,體驗東南亞企業帶來的文化碰撞。作品探討了本地人與東南亞移民之間的關係,並引發觀者對未來繁榮與本土文化衰退的思考。透過選擇與決策,觀者在探索中將影響故事的走向及結局,最終反思在科技及社會變遷下的城市發展。
Thumbnail
2024/11/04
《LogIN:新南向》是一部結合劇場與走讀的沉浸式體驗作品,觀者透過手機APP進入桃園中壢的商圈,體驗東南亞企業帶來的文化碰撞。作品探討了本地人與東南亞移民之間的關係,並引發觀者對未來繁榮與本土文化衰退的思考。透過選擇與決策,觀者在探索中將影響故事的走向及結局,最終反思在科技及社會變遷下的城市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
Thumbnail
《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
Thumbnail
情節以日治時期的臺灣,三名女子相識共謀展開,他們創造一個有如魔術秀的搶匪形象:死後還魂的廖添丁的續命扮演。
Thumbnail
情節以日治時期的臺灣,三名女子相識共謀展開,他們創造一個有如魔術秀的搶匪形象:死後還魂的廖添丁的續命扮演。
Thumbnail
🌿「臺灣戲曲中心首次沉浸式演出,多重時空的《男王后》與《梨花夢》牽手穿越!」 來賓介紹👏👏👏 -- 逆穿越的編劇:蔡逸璇 -- 逆穿越的導演:張剛華 兩位是從哪個時空穿越到這裡的呢? 【明日和合製作所】這次的作品竟然有“冠名”耶!😳
Thumbnail
🌿「臺灣戲曲中心首次沉浸式演出,多重時空的《男王后》與《梨花夢》牽手穿越!」 來賓介紹👏👏👏 -- 逆穿越的編劇:蔡逸璇 -- 逆穿越的導演:張剛華 兩位是從哪個時空穿越到這裡的呢? 【明日和合製作所】這次的作品竟然有“冠名”耶!😳
Thumbnail
🌿「城市幽暗隱晦的那一面,他們將身體活成一座樂園」 💞狂粉專屬85折 折扣碼來囉~(  ̄▽ ̄)σ 選擇「赭月之友85折」輸入解鎖折扣碼: lilithnmoon (全小寫) 來賓介紹👏👏👏 -- 台北編劇 aka. 演員:桂尚琳 (阿桂) -- 台北導演:孫自怡 (不點)
Thumbnail
🌿「城市幽暗隱晦的那一面,他們將身體活成一座樂園」 💞狂粉專屬85折 折扣碼來囉~(  ̄▽ ̄)σ 選擇「赭月之友85折」輸入解鎖折扣碼: lilithnmoon (全小寫) 來賓介紹👏👏👏 -- 台北編劇 aka. 演員:桂尚琳 (阿桂) -- 台北導演:孫自怡 (不點)
Thumbnail
🌿「✈臺灣的過去與香港的未來在此間交會,從此不再無語!」 🔑「失去了自己的語言,你不再是你,我也不是我。」 來賓介紹👏👏👏 -- 負責執導香港PART的臺灣導演:汪兆謙 -- 負責執導臺灣PART的香港導演:余振球 (咦,為什麼要互相導對方的PART?🤣)
Thumbnail
🌿「✈臺灣的過去與香港的未來在此間交會,從此不再無語!」 🔑「失去了自己的語言,你不再是你,我也不是我。」 來賓介紹👏👏👏 -- 負責執導香港PART的臺灣導演:汪兆謙 -- 負責執導臺灣PART的香港導演:余振球 (咦,為什麼要互相導對方的PART?🤣)
Thumbnail
婁燁使用黑白色調與手持攝影呈現混亂的時間,炙熱也焦灼的上海風貌。作品裡所有的角色,都逃不了婁燁特有的當代想像。他建構出1994的上海,今日來看又呈現另一種今日風貌。片名講的是上海的「蘭心大劇院」,然而真正的時代影子則在于堇身上。
Thumbnail
婁燁使用黑白色調與手持攝影呈現混亂的時間,炙熱也焦灼的上海風貌。作品裡所有的角色,都逃不了婁燁特有的當代想像。他建構出1994的上海,今日來看又呈現另一種今日風貌。片名講的是上海的「蘭心大劇院」,然而真正的時代影子則在于堇身上。
Thumbnail
在尚未播映前,聲勢浩大的《斯卡羅》打著企圖拍出「台灣第一齣大河劇」之標語 在媒體界大肆宣傳。並由金鐘獎最佳導演得主曹瑞原進行執導,然而在播映完畢後,觀眾似乎無法理解劇情走向、乃至於圈內人吐槽不好看等負面聲浪頗濤洶湧。究竟是這齣戲劇真如觀眾所言這麼難以吞嚥,還是觀眾對於新型態的說故事方式適應不良呢?
Thumbnail
在尚未播映前,聲勢浩大的《斯卡羅》打著企圖拍出「台灣第一齣大河劇」之標語 在媒體界大肆宣傳。並由金鐘獎最佳導演得主曹瑞原進行執導,然而在播映完畢後,觀眾似乎無法理解劇情走向、乃至於圈內人吐槽不好看等負面聲浪頗濤洶湧。究竟是這齣戲劇真如觀眾所言這麼難以吞嚥,還是觀眾對於新型態的說故事方式適應不良呢?
Thumbnail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劇中沒有一個人叫「費特兒」,有的只是女子在情慾與權力中徘徊的疊映身姿。 2019年上一版的《費特兒》是獨角戲,今年則是在相同的主題上轉為生、旦、丑三角鼎立同臺飆戲,另外還在主題京劇上面,額外加入偶戲、電聲與影像等新元素,衝撞出多元精彩的火花!
Thumbnail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劇中沒有一個人叫「費特兒」,有的只是女子在情慾與權力中徘徊的疊映身姿。 2019年上一版的《費特兒》是獨角戲,今年則是在相同的主題上轉為生、旦、丑三角鼎立同臺飆戲,另外還在主題京劇上面,額外加入偶戲、電聲與影像等新元素,衝撞出多元精彩的火花!
Thumbnail
常見的台灣傳統文化,放進電影成了少見的題材,尤其是把陣頭家將和廟會鋼管作為角色的生命本質,而並非只是部分或者刺激。編導陸慧綿的首部劇情長片從台灣文化開始,也從女性開始。
Thumbnail
常見的台灣傳統文化,放進電影成了少見的題材,尤其是把陣頭家將和廟會鋼管作為角色的生命本質,而並非只是部分或者刺激。編導陸慧綿的首部劇情長片從台灣文化開始,也從女性開始。
Thumbnail
從劇場來思考空間性,不管你從哪裡來,你的戲劇在哪邊完成,在臺灣演出就有意義。譬如我們現在演一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可能是臺中、臺南或北藝大的劇團演出的,你很難講說它是英國戲劇,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演出動機、經費籌措、演出影響等,完全變成在地關係,演出也成為臺灣戲劇。
Thumbnail
從劇場來思考空間性,不管你從哪裡來,你的戲劇在哪邊完成,在臺灣演出就有意義。譬如我們現在演一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可能是臺中、臺南或北藝大的劇團演出的,你很難講說它是英國戲劇,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演出動機、經費籌措、演出影響等,完全變成在地關係,演出也成為臺灣戲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