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與「我們」的走向?——《LogIN:新南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圖源:林育全臉書;攝影|林育全


演出單位:複象公場 The Double Theatre
演出時間:2022/11/05
演出地點:中壢火車站一帶
本文首次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今年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中,複象公場以手機 APP 為媒介,製作了一齣以個人為單位的沉浸式體驗作品《LogIN:新南向》,觀者將戴上耳機,透過 APP 上的引導,走進假日的桃園中壢車站商圈,並投身於翻轉東南亞為眾人所趨的先進文明世界當中。在架空的故事背景裡,商圈內幾間格外聳立的大樓源自於東南亞的企業進駐,而相對老舊凌亂的街景樣態,便是台灣經濟低落的現況。而觀者將作為主角步入商圈並進行觀察,產生了對繁盛未來的美好願景,卻也心生對本土式微的憂慮情緒,遂而隨著故事的推進引發矛盾,陷入難以分辨真偽的「東南亞科技殖民與都市更新計畫」的陰謀論中。於是觀者且看且走,也將因為在劇情當中的不同選擇而「走向」不同的結局。


由於《LogIN:新南向》是「劇場」與「走讀」的結合作品,因此,所謂的「走向」便不僅僅是劇情與結局的推展,觀者確實會基於在 APP 中的不同選擇,而影響著自身將走向中壢車站商圈的哪條巷弄、哪個角落。這也意味著,在劇場當中的每個觀者將實際地以不同的觀點看見不同的商圈樣貌,並走進不同的景點,產生不同的故事與連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選擇建立於交友軟體之中,觀者除了必須決定與誰建立關係以外,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決定其國族背景,例如他將是東南亞人、美國人或台灣人等等。在此,劇作的後設元素似乎也暗示了,在實際社會當中作為「本地人」的觀者們,其實擁有決定自身和東南亞移民/工之間關係的權力,可問題在於,我們是主動的觀者?抑或被動的旁觀者?而我們又將視其為「他者」?又或同屬於「我們」?


對我而言,劇情雖然不算驚艷,也遇到了幾次因為硬體與軟體問題,而觀劇體驗被中斷的情況。可總體而言,劇場作為誘使觀者走進東南亞商圈的媒介,並發展出獨特的走讀形式,這仍然提供了對東南亞文化感到陌生的人,一個合理且無需害臊地建立關係的機會。也就是說,後設元素不僅是主角意識到觀者作為控制者的存在,同時,虛擬的遊戲世界也提供了在現實世界中的觀者一個框架,使其能夠仰仗著遊戲的名義,或主動或被動地步入/介入一個陌生的所在。在這樣的脈絡下,故事主角之外,是現實世界的觀者,現實世界的觀者之外,是虛擬世界的遊戲者。


《LogIN:新南向》的尾聲終點於桃園中壢車站,觀者帶著各自蒐集到的故事,乘坐電梯來到連接中壢前後車站的天台,並在高點回望周遭的城市景觀,完成最終的結局。對我而言,這樣的設計使天台成為了虛擬遊戲與真實世界的交叉點,尤其看見四周的建築工程現況,彷彿又暗示了眼前這座桃園東南亞社群景觀,正再次地與文本中的「都市更新計畫」相互對話——究竟這座城市會在科技發展的洪流當中趨向同一?還是能夠有所保留?




撰文日期:2022/11


144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阮劇團的年度製作《剪刀·石頭·布》以四位女孩的扮家家酒為起點,通過劇中劇的方式講述一段關於重逢與離別的童話故事。此劇不僅突破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界限,還巧妙結合了臺語元素,反映在全球化背景下臺語文化的消逝。透過互動性與詩意的表現手法,引領觀眾反思生命的本質及童真的價值,發掘演出背後更深層的情感與意義。
本文探討施如芳所編劇的《鯨之嶋》在臺灣人文地理特色的表現,分析其角色象徵與劇場技術的融合,並指出在多元元素的表達中,缺乏強大的敘事核心所帶來的挑戰。本文也反思了觀眾的理解門檻及其對於作品的共鳴,並建議未來創作應更著重於意義的深度而非僅是象徵的堆砌,從而使戲劇更能與本土文化建立更為直接的聯結。
「接住更多女性」的抱負出自於同病相憐的情感紐帶,可當「自己的房間」同時亦疊合了「公共的救贖空間」,卻也揭露並延續了一種「獻身的慣性」——從「為藝術獻身」到「為女性獻身」——個人能力的有限總是被忽略。以「老師」自居或許意不在傳遞威權的火炬,可表面身分的自我慰藉,無形之中再現了難以轉身拔足的權威的陰影。
4/5藝術之子
《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
當導演已然意識到劇場作為呈現戰爭的媒介的侷限性時,相較於其他更容易保存與散播的數位媒材,為何仍要選擇透過效益相對不高的劇場論述戰爭?或進一步而言,在多數劇場作品只能帶來相對短暫且難以重複體驗的有限前提下,為何導演仍要以簡樸的方式再度表現劇場的無能為力?
「心碎」和「蠻荒」不然於我,餘光殘存的似乎更多是電音民謠中舞動激情的潛在慾望,以及緊身透膚時裝與輕吻地面的腳尖共作的S型身體姿態的媚豔。無菱無角的身體符號在黑暗的迷霧中釋出更多流動與恣意貼合/恣意翻攪的可能,仿若在作品暗示的特有場域之中,唯有這種流動似水的線條才足以支撐起一片曖昧不明的混沌。
阮劇團的年度製作《剪刀·石頭·布》以四位女孩的扮家家酒為起點,通過劇中劇的方式講述一段關於重逢與離別的童話故事。此劇不僅突破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界限,還巧妙結合了臺語元素,反映在全球化背景下臺語文化的消逝。透過互動性與詩意的表現手法,引領觀眾反思生命的本質及童真的價值,發掘演出背後更深層的情感與意義。
本文探討施如芳所編劇的《鯨之嶋》在臺灣人文地理特色的表現,分析其角色象徵與劇場技術的融合,並指出在多元元素的表達中,缺乏強大的敘事核心所帶來的挑戰。本文也反思了觀眾的理解門檻及其對於作品的共鳴,並建議未來創作應更著重於意義的深度而非僅是象徵的堆砌,從而使戲劇更能與本土文化建立更為直接的聯結。
「接住更多女性」的抱負出自於同病相憐的情感紐帶,可當「自己的房間」同時亦疊合了「公共的救贖空間」,卻也揭露並延續了一種「獻身的慣性」——從「為藝術獻身」到「為女性獻身」——個人能力的有限總是被忽略。以「老師」自居或許意不在傳遞威權的火炬,可表面身分的自我慰藉,無形之中再現了難以轉身拔足的權威的陰影。
4/5藝術之子
《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
當導演已然意識到劇場作為呈現戰爭的媒介的侷限性時,相較於其他更容易保存與散播的數位媒材,為何仍要選擇透過效益相對不高的劇場論述戰爭?或進一步而言,在多數劇場作品只能帶來相對短暫且難以重複體驗的有限前提下,為何導演仍要以簡樸的方式再度表現劇場的無能為力?
「心碎」和「蠻荒」不然於我,餘光殘存的似乎更多是電音民謠中舞動激情的潛在慾望,以及緊身透膚時裝與輕吻地面的腳尖共作的S型身體姿態的媚豔。無菱無角的身體符號在黑暗的迷霧中釋出更多流動與恣意貼合/恣意翻攪的可能,仿若在作品暗示的特有場域之中,唯有這種流動似水的線條才足以支撐起一片曖昧不明的混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這個位置有更適合的人嗎?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想要的位置跟角色,也有更適合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推薦度:★★★★☆馬戲《流逝的粒子》、舞蹈《引》、劇場《開往希望鎮的夕陽列車》,這是2024年的新人新視野。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這個位置有更適合的人嗎?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想要的位置跟角色,也有更適合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推薦度:★★★★☆馬戲《流逝的粒子》、舞蹈《引》、劇場《開往希望鎮的夕陽列車》,這是2024年的新人新視野。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