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神的地方》:所以我們同理還是同情?

更新於 2024/11/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圖源:饕餮劇集 The Gluttons Assemblage臉書;攝影|林筱倩


演出單位:饕餮劇集 The Gluttons Assemblage
演出時間:2023/11/11 15:00
演出地點:思劇場
本文首次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饕餮劇集《一個沒有神的地方》(以下簡稱《沒有神》)揉雜編劇郭宸瑋自身生命經驗與《灰姑娘》、《愚人船》、《捷克與魔豆》等多重寓言故事,旨在引發對家務工、漁工、廠工等不同領域之移工議題的思考,並以說故事劇場的形式表現。空無一物的舞台布景,演員拿著麥克風進行試音作為開端,「打破第四面牆」是開宗明義的戲劇目的,又尤其台上的演員不斷對「保持清醒」進行呼籲與強調,頗能感受到作品對具象化苦難的典型共情式戲劇策略的挑戰。此外,《沒有神》捨棄了在移工相關戲劇中常使用的文化符號(如頭巾、族服、東南亞音樂⋯⋯等)與口音模仿,避免了本質化移工群體的可能性。同時,饒舌元素的運用與娛樂性,也展現了作品翻轉移工議題沉重調性的野心。


《沒有神》以多重寓言作為移工議題的戲劇切入點,在戲劇策略上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然而,在內容層面上,每個寓言故事仍一慣地直指移工在機械性勞動中受壓迫的輪迴狀態。儘管劇情中漁工在巨大壓力下殺死船長、廠工在潛在罪名的壓力下試圖埋藏不知所由的屍體、家務工面對雇主的性侵與苛刻要求而選擇離開,但這些看似有所作為的行動無一不是建立於逃難的前提之上。因此,雖然寓言故事呈現了移工的弱勢社會位置,卻也沿襲了作品中移工總是受人宰制的被動處境——弱勢樣態的無助彷若成為了全部。相較移工主體性的描繪,屬於知識階層的「議題性關懷」顯得更為優位。此外,《沒有神》亦未擺脫壓迫者與受壓迫的二元對立,這尤其顯現在仲介缺席的、只有移工與雇主的饒舌對決中,後設與饒舌元素的疏離感與娛樂性,本應將觀者置放於思考的位置,避免情緒性的過度干預,但外顯的歌詞優劣之分、雇主的傲慢自大與移工的憤慨激昂早已在二元對立的結構中呈現出不證自明的「正確立場」。因此,表面上觀者有對兩者論點進行喝采的決議空間,實際上仍是另一種情緒性主導的煽動場面,答案盡在不言之中。


「移工主體性的缺乏」與「二元結構的對立」讓人感到可惜,尤其《沒有神》的劇名靈感來自李阿明的作品《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1】。作者在書中花費了不少篇幅進行移工形象如何被描繪的反身性思考,避免大寫「弱勢」或以「關懷」之名使移工成為滿足自身基於人道精神而欲求進行迫切關懷的憐憫對象。引以為鑑,《沒有神》描繪移工的戲劇策略,或許就在無意之間,陷入了一種成就知識分子進行自省的展演方式。而其他相似的問題也體現在移工議題相關文獻、資料與文本於戲劇中的呈現,諸如歌詞「我們的島,他們的牢」源自四方報《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卻不見移工、雇主、仲介與政府之間的結構性因素的開展;看見了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中女性雇主與女性移工之間的暗潮洶湧,卻忽略了移工出國的想望也包含赴海外追求自主與成長的空間【2】 ;聽見了「巨洋案」、「福賜群案」與「和春61號案」等海上悲歌,卻越過了對於善惡二元論的反省與批判。


總體而言,《沒有神》在處理移工議題的戲劇形式上有一些新的嘗試,尤其是寓言故事與社會議題的結合為作品增色不少,同時也回應了編劇在文獻回顧與資料蒐集上的用心。然而,作品雖然捕捉了各種素材中強烈的控訴力道,卻未能平衡其他同等重要的觀點,抑或對事件進行更進一步地開展與討論。尤其在一些概念先行或運用學術修辭的戲劇片段顯得出格。而對於願意花費六百元走進台北劇場觀劇的觀者而言,鮮少會對於移工的弱勢社會位置有所不知,因此,《沒有神》更像是對於已知的書面知識進行戲劇上的拓印,並且容易落入一種英雄主義式的俯瞰視角而不自知,這使得任何為使觀者「保持清醒」以進行批判思考的戲劇形式失去原先意義,「關懷」容易成為唯一目的,同情意味大於同理。個人來說,《沒有神》的深度不足,不過在家務工、廠工、漁工等面向進行了廣泛性的點題,其相對輕巧的調性,或許更適合吸引對移工議題初步認識的觀者,尤其在校園演出方面,或許能發揮更大的討論空間。



1、參考自饕餮劇集臉書宣傳。

2、藍佩嘉:《跨國灰姑娘 : 當東南亞幫傭遇上臺灣新富家庭》,臺北:行人出版,2009 年。頁 163。


撰文日期:2023/11





avatar-img
144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LogIN:新南向》是一部結合劇場與走讀的沉浸式體驗作品,觀者透過手機APP進入桃園中壢的商圈,體驗東南亞企業帶來的文化碰撞。作品探討了本地人與東南亞移民之間的關係,並引發觀者對未來繁榮與本土文化衰退的思考。透過選擇與決策,觀者在探索中將影響故事的走向及結局,最終反思在科技及社會變遷下的城市發展。
阮劇團的年度製作《剪刀·石頭·布》以四位女孩的扮家家酒為起點,通過劇中劇的方式講述一段關於重逢與離別的童話故事。此劇不僅突破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界限,還巧妙結合了臺語元素,反映在全球化背景下臺語文化的消逝。透過互動性與詩意的表現手法,引領觀眾反思生命的本質及童真的價值,發掘演出背後更深層的情感與意義。
本文探討施如芳所編劇的《鯨之嶋》在臺灣人文地理特色的表現,分析其角色象徵與劇場技術的融合,並指出在多元元素的表達中,缺乏強大的敘事核心所帶來的挑戰。本文也反思了觀眾的理解門檻及其對於作品的共鳴,並建議未來創作應更著重於意義的深度而非僅是象徵的堆砌,從而使戲劇更能與本土文化建立更為直接的聯結。
「接住更多女性」的抱負出自於同病相憐的情感紐帶,可當「自己的房間」同時亦疊合了「公共的救贖空間」,卻也揭露並延續了一種「獻身的慣性」——從「為藝術獻身」到「為女性獻身」——個人能力的有限總是被忽略。以「老師」自居或許意不在傳遞威權的火炬,可表面身分的自我慰藉,無形之中再現了難以轉身拔足的權威的陰影。
4/5藝術之子
《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
當導演已然意識到劇場作為呈現戰爭的媒介的侷限性時,相較於其他更容易保存與散播的數位媒材,為何仍要選擇透過效益相對不高的劇場論述戰爭?或進一步而言,在多數劇場作品只能帶來相對短暫且難以重複體驗的有限前提下,為何導演仍要以簡樸的方式再度表現劇場的無能為力?
《LogIN:新南向》是一部結合劇場與走讀的沉浸式體驗作品,觀者透過手機APP進入桃園中壢的商圈,體驗東南亞企業帶來的文化碰撞。作品探討了本地人與東南亞移民之間的關係,並引發觀者對未來繁榮與本土文化衰退的思考。透過選擇與決策,觀者在探索中將影響故事的走向及結局,最終反思在科技及社會變遷下的城市發展。
阮劇團的年度製作《剪刀·石頭·布》以四位女孩的扮家家酒為起點,通過劇中劇的方式講述一段關於重逢與離別的童話故事。此劇不僅突破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界限,還巧妙結合了臺語元素,反映在全球化背景下臺語文化的消逝。透過互動性與詩意的表現手法,引領觀眾反思生命的本質及童真的價值,發掘演出背後更深層的情感與意義。
本文探討施如芳所編劇的《鯨之嶋》在臺灣人文地理特色的表現,分析其角色象徵與劇場技術的融合,並指出在多元元素的表達中,缺乏強大的敘事核心所帶來的挑戰。本文也反思了觀眾的理解門檻及其對於作品的共鳴,並建議未來創作應更著重於意義的深度而非僅是象徵的堆砌,從而使戲劇更能與本土文化建立更為直接的聯結。
「接住更多女性」的抱負出自於同病相憐的情感紐帶,可當「自己的房間」同時亦疊合了「公共的救贖空間」,卻也揭露並延續了一種「獻身的慣性」——從「為藝術獻身」到「為女性獻身」——個人能力的有限總是被忽略。以「老師」自居或許意不在傳遞威權的火炬,可表面身分的自我慰藉,無形之中再現了難以轉身拔足的權威的陰影。
4/5藝術之子
《阮是廖添丁》在「爽劇」的脈絡下,將現代的性別意識與日本時代的台灣鄉土樣貌進行嫁接,卻缺乏足夠的參照點便召喚當代觀者凝思以男性為首的歷史樣貌,這不僅無法促成集體對於歷史與認同的新的想像,此外,以檔案作為原形的象徵性意涵,也無法在史料的娛樂化產出中,將觀眾引領至一個有意義的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空間。
當導演已然意識到劇場作為呈現戰爭的媒介的侷限性時,相較於其他更容易保存與散播的數位媒材,為何仍要選擇透過效益相對不高的劇場論述戰爭?或進一步而言,在多數劇場作品只能帶來相對短暫且難以重複體驗的有限前提下,為何導演仍要以簡樸的方式再度表現劇場的無能為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鐵漿》中的時代悲歌:傳統價值觀的捍衛與崩潰 接續上篇分析小說 鐵漿:傳統價值觀的象徵與犧牲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鐵漿》中的時代悲歌:傳統價值觀的捍衛與崩潰 接續上篇分析小說 鐵漿:傳統價值觀的象徵與犧牲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