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需要看新聞嗎?生成式AI對新聞業的影響|怪獸看科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網路效應,ChatGPT 只用兩個月便達到億次用戶,OpenAI 研發的快速更是讓 GPT-4 做到可以用 Bing 連網整合,並透過 plugin 做到堪比大學程度的人類邏輯推導。
如今,GPT 正式踏入連上網路的紀元。這代表,我們對於即時資訊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經過實測,以財經領域的財報整理與分析而言,AI 均足以構成威脅。
Bing 內建文生圖功能,可直接利用 GPT 指令出圖|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內容執行長黃兆徽
從內容產製的角度來看,去年年末吹起的 GAI 浪潮確實為新聞業創造更多可能性。以前要人工手動的重複工作,現在可以拆解流程讓 AI 代勞;再者,同個事件會因為語言、脈絡與讀者差異而有不同的寫法,也可以透過 AI 工具,生成無法有寫實照片的現場的示意圖。
延伸閱讀:
面對AI,你會選擇原地防守還是向外探索?Generative AI年會前導心得|怪獸看科技
另外,AI 技術可讓新聞業產生改變,許多數據與需要即時追蹤者能透過 LLM 的協助,讓深度調查、深度採訪報導這類相對耗時的內容品質大幅提升。

時代變了,對嗎?

但現實面而言,受眾的口味似乎早在 AI 出現之前就已產生嚴重質變。這不禁讓我思考:如果可以快速摘要、即時更新,新聞還有其存在(甚至是交給人寫)的意義嗎?
新聞機構如何重新取得閱聽人的信任、建立品牌價值?
新聞最大的意義,在於提供資訊,促進討論,進而以或大或小的方式影響這個社會。不過以當今狀況而言,若只是停留在提供資訊,對於受眾而言,可說是沒有閱讀的價值。
更甚,資訊爆炸、短影音浪潮後,多數人是無法閱讀長文的,受眾大多只會對吸引眼球的有興趣,其他一律拋諸腦後(畢竟如果真的需要,AI 可以快速歸納重點),但也正是 AI 這樣快速而精準度「不低」的摘要,反倒會讓多數人按耐不住深度報導那樣的深度。
不可否認,AI 解放了過去我們對於「專業」的定位,許多我們過去必須花上多年經驗累積而成的技能,也能在幾分鐘內就交給 AI 全數轉譯完畢,甚至精準度比初心者還要好上許多。
如今,AI 生成內容的品質已經好到分不出來是「真人」是「機器」,成本低、生成快速的特點,似乎也鬆動了我們過去的一些既定思考方式。

【怪獸雙週快報】
加入2.2K+位聽眾、1.5K+位追蹤者的行列!
讓《怪獸科技公司》用最省時間的方式,
每雙週二一篇科技新知觀察、兩本重點書摘與思考,
掌握節目精華和人生關鍵思考,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是如此簡單,只差你的訂閱!https://monstech.substack.com/

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新聞?

用 AI 比賽,公平嗎?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內容執行長黃兆徽
就如同網路時代的內容農場問題,AI 勢必更是會讓假新聞、deep fake(深偽技術)犯罪更加氾濫。倘若使用 AI 需要可以過濾內容,應該怎麼規範?倘若新聞業持續根植社群平台、配合演算法浮動調整內容,勢必比不過 AI 對於 SEO 及社群排名的了解,最終導致的,就是新聞更加社群熱度導向,部分議題恆大的情況依舊。
但撇開社群,我認為,AI 造成更大的問題會是,新聞產製出來的內容若只停留在重點整理,民眾是會需要新聞的嗎?抑或是民眾無需依靠記者手動寫稿,其實透過 AI 就能進行精確度相當高的歸納,甚至還比一般記者做得更多,可以進到更深層的分析了?這樣一來,新聞相較於專欄評論,差異又為何?

🤖追蹤怪獸科技公司:用科技,遇見更好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1K會員
326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們還需要「麥當勞」藝博會嗎?台北當代藝博的回顧前瞻5月10日我在PTT Space做「開箱台北當代」的現場直播時,The ArtNewspaper 的中國區主編兼亞洲區記者Lisa Movius 談到全球連鎖經營的藝博會時,略顯疲憊地說:「我不喜歡到哪個城市都看見同樣的大畫廊,展售一樣的藝術家,像是麥當勞。我不想到每個國家都吃麥當勞!」
Thumbnail
avatar
Kang-Ywe Lyau
2024-05-13
《十歲前の親子聊心》10|孩子的心聲,需要我們「傾聽」還是「追問」?揭秘親子溝通的黃金法則!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avatar
波士の思考
2024-03-01
【電影】觀後感《芭比(Barbie)》:所以去掉下面之後,我們還需要再爭些什麼嗎?20230811 20230816       媽咧我連google芭比歷史,手機網頁都會變成粉紅煙花。     開頭五分鐘,太空漫遊式的啟發,高聳的「標準」女人重新刷新女孩對自身未來的憧憬。那是開拓、是未曾有過的其他選擇。芭比、女孩與女人,從此成為雞生蛋蛋生雞的起源迴圈,彼此相生,很不幸的
Thumbnail
avatar
ASSA
2023-08-20
經濟學對投資幫助不大,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關注總經指標?經濟學中,每個人皆為『理性經濟人』基礎假設,更是一個根本上的錯誤,因為經濟學認人類皆為『理性』,而沒有考慮『人性』,這個假設使經濟學偏離了真實的人類行為模式,更不用說運用在人性交戰的投資市場中了。
avatar
股海中的追夢人
2023-07-22
放棄日記D26 》我們還是生活在需要評價的世界歡迎光臨「遊睦市中心」。我們是一個努力了三年卻還沒有任何有影響力行動的社會議題關注團隊。因為現實的無奈,讓創辦人決定放棄堅持這麼久的事情。並且想在最後,記錄下從決定放棄,到放棄後,生活及工作上的轉變。歡迎點進來,聽聽我的「放棄日記」。
Thumbnail
avatar
遊睦市中心
2023-06-26
疫情已過 為什麼此刻的我們還需要《疫起》這部電影?2023年4月17日,在度過了三年的COVID-19疫情生活後,隨著大眾運輸搭乘防疫規則的鬆綁,台灣可以說是正式告別戴口罩的日子。金獎導演林君陽最新電影《疫起》在此時推出,以二十年前台北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緊急封院的事件為改編基礎......
Thumbnail
avatar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2023-04-18
「教外觀點」系列22──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諾斯底教派的思想嗎?先前,我翻閱一中心出版社的《拿戈瑪第經集》中譯本,寫了一篇談論耶穌形象的文章,當時心中就浮出一個疑問: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諾斯底教派的思想嗎?
avatar
爬格子的雀榕
2022-10-13
畫說書|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末日故事?《地球盡頭的溫室》救人者也有可能摧毀世界、人類展現了自私卻也無法割捨愛人的能力,我們看到金草葉讓兩邊觀點都呈現出來,給了我們思考與選擇的機會。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末日故事,因為它是警惕、是對照記、也有可能是希望。或許末日總如落塵般那樣的緩慢到來,而我們所期盼的那一劑拯救世界的永恆良方,是否就蘊藏在其中?
Thumbnail
avatar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2022-08-12
我們還需要有花田十輝的 Love Live! 嗎?一個被譽為近年最傑出嘅監督,如何令到一套作品成為一代人嘅集體回憶?但之後有如何將其續集變成令人唾罵的作品?
Thumbnail
avatar
潮乜春
2022-05-06
社會已經很平等了,我們還需要女性主義嗎?為什麼我認為我們需要女性主義: 1.我們常理所當然的認為所謂女性和男性的特質是天生的,我不同意,我認同女性主義先鋒者—Simone de Beauvoir所說的:女人不是生來就是女人,而是後天變成的。不論男女,我相信每個人的個性特質,都源於信念,這樣塑造一個人的本質,是基因所無法左右的。
Thumbnail
avatar
李心喬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