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與愛-偶像與投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為了想看某偶像演唱會,跟幾個朋友一起約時間搶票,結果一張票都沒搶到。看到幾個關注同個偶像的粉專都在「調查」起票為何這麼難搶、拒絕黃牛和換票、考慮去其他國家看巡迴演唱會,彷彿所有的「飯圈」都在共經歷某種悲傷失落的過程。對於粉絲來說,能與偶像見一面,是一件極其珍貴的事情,若能夠為了偶像,粉絲為了經紀公司出的小卡、海報、特點,願意花上自己好幾個月的零用錢,買上好幾張唱片。看到自己的偶像笑,自己也笑;看到自己偶像哭,自己也哭;偶像順心,今天就像中了樂透一樣;偶像出事,最好今天不要跟我說話。把「偶像」一詞挖空,好像可以填補上各種可以置入愛的受體,情人、政治人物、宗教領袖、神.......

我認為這種偶像之愛,其實是人相當自然與本能的一種情感關係。這種愛戀,源自於一種內在完美之人/神/客體的想像。那個完美,幾乎無法有任何雜質,無法有任何缺點。這種愛,我覺得說得最好的就是榮格分析師Robert Johnson在戀愛心理學當中說的「風雅之愛」,也就是中古世紀吟遊詩人口中那些無私愛慕著遙遠且無法獲得之女士、公主的騎士們,這些騎士為了這些公主們犧牲了自己的一切,與他人決鬥,保衛那個看不到的,甚至不知道長相的公主;公主也像在龍之塔上,等著這些穿戴著盔甲的騎士,想像著這些男子如何為自己披荊斬棘,勇者鬥惡龍,最終在面前體現英勇精神。這些騎士與公主永遠不會有性關係、也不會看到公主進入婚姻後,只剩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樣貌;也不會看到騎士盔甲嚇得汗流浹背,也不會看到也許這個騎士在家裡有暴力傾向。當代最有創意、最能幽默風趣描繪這一切的就是電影「史瑞克」,他就是用著這種「風雅之愛」的「現實版」,體現了理想化之愛(公主/騎士),到真實之愛(妖怪夫婦)的轉化過程。

而若進入這些騎士、粉絲、崇拜者、情人的心靈世界,這些強烈的愛戀,強烈到無法直視真實的情感,我們可以說,他們所投注的愛意,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男神/女神」。那也是一種想像,從偶像眼裡,幾乎都會想像那些偶像之間感情如膠似漆,偶像挺過各種痛苦,堅毅地站在舞台,在舞台揮灑血汗淚,維持最好的形體樣貌,那些偶像是完美的,就連綜藝裡「不修邊幅」,也是搞笑的綜藝感。偶像同時也接受這種想像和投注的愛意,也會努力熬過偶像養成歷程中真實的磨難,也會努力提供粉絲「粉絲想看的」。

這些想像破裂,通常發生在偶像心靈無法再承受這些想像,發現自己總有一天無法達到粉絲或社會大眾所期待的自己。多數偶像都會有一些焦慮、憂鬱的情形,那些就是來自自己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男神/女神」,因為人都是有缺陷和瑕疵的啊。另外的破裂,就是偶像人設崩毀,那些原先純潔的想像,神一般的人格設置,因為各種的醜聞,直接墜入地獄。這種愛之死,一如蜜月期後的戀愛,一如酒精、毒品,更為深刻地重演著我們嬰兒時期,那種古老地對母親大失所望的痛苦。

麗茲格林的《海王星》一書借用海王星的關鍵字:救贖的渴望,來描寫這種對於偶像/神靈的愛。人被拋逐在這個孤單的世界當中,與集體、與神、與造物者之間的連結,是一種回歸母體的想念,這些帶有救贖性的愛,也許是一種解藥,解救我們在世上的痛苦。她更用鏡子的比喻描繪這種神聖的愛,我們在這些偶像、政治人物、某某主義、某種潮流、某種信仰、大師當中看到的,都是我們內在最美好、最神聖的特質。但鏡子背後不是真正的對方,而是投射過去的幻影。

說這麼多,我仍然覺得追星是美好的,參與政治也是好的,有個自己的靈性信仰也是好的。只是我們如何在迷失在深海深淵,以及體會愛與療癒之間,擁有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7內容數
嘗試理解人各種療癒與心靈的奧秘 塔羅、占星、榮格、精神分析、各種雜七雜八的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彭大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花了兩天追完了近期台灣的夯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裡面對於「正義」的概念和劇情引發了我很多的想像。起初,我覺得這齣戲劇的結尾有點太過於正向,感覺是整部戲劇中美中不足的一個小瑕疵,總覺得傳達了一種千篇一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童話式結局:我們只要做「好」人,站「對」邊,「錯」/「不好」的那一邊自然
其實這個主題想寫一陣子了,直到最近才特別成形如何寫。最近不但正有韓國偶像來台演唱會,韓國偶像樂壇年末的頒獎盛事也在這幾週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韓國,這一年最具話題性(我也在聽)的一首歌是新人女團IVE的LOVE DIVE,今年也橫掃了好幾項大獎。而這首歌不但有KPOP典型的洗腦、魔性、傳唱度高的旋律、
花了兩天追完了近期台灣的夯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裡面對於「正義」的概念和劇情引發了我很多的想像。起初,我覺得這齣戲劇的結尾有點太過於正向,感覺是整部戲劇中美中不足的一個小瑕疵,總覺得傳達了一種千篇一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童話式結局:我們只要做「好」人,站「對」邊,「錯」/「不好」的那一邊自然
其實這個主題想寫一陣子了,直到最近才特別成形如何寫。最近不但正有韓國偶像來台演唱會,韓國偶像樂壇年末的頒獎盛事也在這幾週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韓國,這一年最具話題性(我也在聽)的一首歌是新人女團IVE的LOVE DIVE,今年也橫掃了好幾項大獎。而這首歌不但有KPOP典型的洗腦、魔性、傳唱度高的旋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則現代寓言故事叫做"鍾情的臉龐",講述一名拒絕愛情的女子的愛情,她的愛慕者眾多,但因為她的拒絕皆求而不得。第一位愛慕者是運動員,遇見她後成為了人偶師。第二位愛慕者是藝術家,遇見她後成為了整體形象設計師。而最後與她相伴的那一位,極其普通平凡,甚至十分笨拙。 而這篇寓言故事實際上翻寫自知名的日本古老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本文探討偶像崇拜的模式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平衡,對於社會和娛樂圈中的現象提出了反思和討論。
Thumbnail
這部與其說是批判和諷刺,倒不如說是揭開偶像文化的面紗,讓我們一窺偶像文化下脆弱的粉絲,探討偶像對人的意義,而後提出有別於正常社會、正常倫理外的另一種生存方式……
Thumbnail
「偶像」和「演員」之間的觀眾期望有所不同。比起演員,偶像需要更多滿足受眾的想像與期待。目標觀眾需要被滿足,偶像應該讓迷妹覺得被安慰,有被「派福利」的感覺,這樣迷妹才會接受偶像作出「突破」!改編劇本中的細微更動對粉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紹了電影《黃金少年》如何進行劇本改編的關鍵,以討好迷妹需要。
Thumbnail
每個人都在追逐外在的偶像或是導師,好像跟著就能得到滋養...。
Thumbnail
偶像消亡的剎那,就是自我實現的時刻。 追隨「偶像」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探索。只是差別在於:我們究竟有沒有實際去行動。 唯有行動,才能夠從盲目的自我探索,到真正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過星,不管從以前的小虎隊、劉德華到近期的韓星、日星等抑或者是仰慕的運動選手,想必多多少少心中都有景仰或崇拜的那個對象,不管是有名的人還是你身旁的那位,最近看到很多因為偶像談戀愛或結婚結果無力上班的人而有感而發,覺得偶像的力量是這麼厲害。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偶像崇拜症候群的三種類型:娛樂型社交、強烈個人型和瀕臨病態型。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對觀眾來說應該要小心不要過度陷入其中。此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偶像崇拜潔癖症,並以追劇中的個案為例,說明瞭如何因不喜歡偶像的行為而戒劇。這篇文章對偶像崇拜現象進行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愛情的幻想和憧憬,然而這些幻想最終被現實的情況打破。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反思了愛情與性別的關係,以及愛情的本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則現代寓言故事叫做"鍾情的臉龐",講述一名拒絕愛情的女子的愛情,她的愛慕者眾多,但因為她的拒絕皆求而不得。第一位愛慕者是運動員,遇見她後成為了人偶師。第二位愛慕者是藝術家,遇見她後成為了整體形象設計師。而最後與她相伴的那一位,極其普通平凡,甚至十分笨拙。 而這篇寓言故事實際上翻寫自知名的日本古老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本文探討偶像崇拜的模式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平衡,對於社會和娛樂圈中的現象提出了反思和討論。
Thumbnail
這部與其說是批判和諷刺,倒不如說是揭開偶像文化的面紗,讓我們一窺偶像文化下脆弱的粉絲,探討偶像對人的意義,而後提出有別於正常社會、正常倫理外的另一種生存方式……
Thumbnail
「偶像」和「演員」之間的觀眾期望有所不同。比起演員,偶像需要更多滿足受眾的想像與期待。目標觀眾需要被滿足,偶像應該讓迷妹覺得被安慰,有被「派福利」的感覺,這樣迷妹才會接受偶像作出「突破」!改編劇本中的細微更動對粉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紹了電影《黃金少年》如何進行劇本改編的關鍵,以討好迷妹需要。
Thumbnail
每個人都在追逐外在的偶像或是導師,好像跟著就能得到滋養...。
Thumbnail
偶像消亡的剎那,就是自我實現的時刻。 追隨「偶像」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探索。只是差別在於:我們究竟有沒有實際去行動。 唯有行動,才能夠從盲目的自我探索,到真正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過星,不管從以前的小虎隊、劉德華到近期的韓星、日星等抑或者是仰慕的運動選手,想必多多少少心中都有景仰或崇拜的那個對象,不管是有名的人還是你身旁的那位,最近看到很多因為偶像談戀愛或結婚結果無力上班的人而有感而發,覺得偶像的力量是這麼厲害。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偶像崇拜症候群的三種類型:娛樂型社交、強烈個人型和瀕臨病態型。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對觀眾來說應該要小心不要過度陷入其中。此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偶像崇拜潔癖症,並以追劇中的個案為例,說明瞭如何因不喜歡偶像的行為而戒劇。這篇文章對偶像崇拜現象進行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愛情的幻想和憧憬,然而這些幻想最終被現實的情況打破。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反思了愛情與性別的關係,以及愛情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