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Image編輯群總辭的始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raw-image

最近,神經科學學術圈發生了一件大事件。知名神經影像期刊NeuroImage的編輯群集體辭職,以抗議出版商Elsevier昂貴的發表費用。雙方協商未果,因此編輯群決定另起爐灶,發行新的期刊,名為Imaging Neuroscience。

雖然這不是Elsevier這間出版商第一次發生期刊編輯或期刊工作人員辭職抗議,但他們所屬的期刊重要性並不如NeuroImage這麼大。NeuroImage期刊在神經科學或認知科學領域中排名約在前百分之五左右,是一份相當知名的期刊,且近年來逐步提升其影響力,也是此次事件引起關注的原因。

本文將梳理學術期刊的發展背景以及近期產生的爭議。接著,我們要了解目前學術期刊刊登的運作流程,這將使我們更加清楚此次事件的核心,以便評論出版商是否擁有過多的利益。


背景介紹: 學術期刊的發展與近期爭議

學術期刊的興起可以追溯到17世紀,法國作家Denis de Sallo於1665年發行的《學術論文集》(Journal des Sçavans)。不久之後,英國皇家學會於1665年創辦了《哲學交易》(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這是一份專門刊登學術研究論文的期刊,至今仍在發行。

這些學術期刊的創立旨在促進科學交流與推進學術研究,期刊的編輯通常由學術界專家組成,經過同儕評審後由期刊所屬的出版商刊登。然而,到了20世紀後半,學術期刊開始商業化,專業出版商開始創立與併購一些知名學術期刊,並開始向各圖書館收取昂貴的訂閱費用,這引起了社會上的爭議。

在2015至2019年期間,包含德國、荷蘭、瑞典等國的歐洲大學及研究機構認為他們向Elsevier所簽訂訂閱期刊的費用過於昂貴,使得他們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再者,他們也認為現行的開放存取制度不夠完善,要求Elsevier出版商要讓期刊能夠開放取用,以促進學術研究的自由和開放。

經過一連串的抗議與重新協商,這些國家與大學最終贏得暫時性的勝利,在訂閱價格降低並且開放存取條件獲得改善下,這些機構重新與Elsevier簽訂訂閱合約。然而,這些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仍然希望達成更公平的訂閱費用和更開放的取用政策。

因此,在近兩三年裡,越來越多學術機構要求其研究人員將期刊發表在這些公開取用的期刊上。目前公開取用可以分為綠色公開取用和金色公開取用兩種形式。綠色公開取用是指研究人員在期刊發表數個月後,可以將非最終定稿放在開放存取平台或學校資料庫中,讓大眾免費公開取用。然而,期刊的最終定稿仍然由出版商出版。金色公開取用則要求研究人員支付昂貴的刊登費用(APC),之後該論文的所有權歸屬於研究者,研究者可以自由分享並讓大眾公開取用。

筆者在5月18日查詢神經科學相關知名期刊金色公開取用的刊登費,由高至低如下(匯率為1美金兌台幣30.74元):

  • Nature期刊為美金11,690,約36萬台幣。
  • Cell期刊為美金10,100,約31萬台幣。
  • 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為美金9,500,約29萬台幣。
  • Neuron 期刊為美金9,080,約28萬台幣。
  • Current Biology 期刊為美金6,830,約21萬台幣。
  • The Lancet Neurology期刊為美金6,300,約19萬台幣。
  • Science Advances期刊為美金4,500,約14萬台幣。
  • Human Brain Mapping期刊為美金3,850,約12萬台幣。
  • Neuroimage期刊為美金3,450,約11萬台幣。
  • Science期刊取消了金色公開取用政策,並支持免費的綠色公開取用。


raw-image

單純從費用看來,NeuroImage相較其他期刊,並無特別昂貴。因此,要理解這次爭議,我們需要更進一步了解學術界的投稿與審稿過程,以及出版商在學術出版中扮演的角色。



背景介紹: 學術界的投稿與審稿過程

學術界的審稿與收費制度是學術出版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學術出版模式中,研究人員、審稿者、期刊編輯與出版社需各司其職,才能讓一篇學術論文順利刊登。

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並負責撰寫學術論文,研究人員應確保研究的品質和可信度,遵守學術倫理,並確保其研究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重複性。

審稿者是該學術領域的專家,通常會有兩到三位審稿者負責審查一篇論文,他們負責把關論文的品質和正確性。根據學術標準和對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審稿者會給予論文評論與修改建議。審稿者在論文刊登以前會確保審查過程公正,且不外洩任何研究資訊。

期刊編輯在學術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負責管理審稿流程,包括尋找合適的審稿者,並根據審稿者的評論和自身對科學的判斷,決定論文是否刊登。編輯的主要職責是確保論文品質並符合期刊的主題範疇,但論文的細節審查則由審稿者負責。

出版商的角色是負責期刊的印刷、校訂與發佈。在期刊編輯決定要刊登論文後,編輯會與出版商協調後續刊登事宜。出版商會確保學術期刊品質和聲譽,並遵守學術倫理和出版道德準則。

學術出版的基本流程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研究人員進行實驗研究,將結果整理並撰寫成論文。完成論文後,他們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期刊編輯先對論文進行初步審閱,然後將合適的論文交給該領域的專家審核。審稿者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對論文進行評價和修訂建議。當審稿者認為論文經過修訂達到刊登標準且具有學術價值時,會將意見回報期刊編輯。編輯會依審稿者建議,回覆論文作者,並聯絡出版商處理後續刊登事宜。最終,出版商負責論文的製作和發行,最終發行紙本論文或在網路上刊登。

raw-image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使用學術機構或國家的科研資金進行研究。審稿者和期刊編輯都是該領域的專家,提供專業意見,協助論文達到期刊的品質要求並進行審查。在大多數期刊中,審稿者和期刊編輯通常沒有薪水(或極為少數的費用),他們主要是受聘於各大學或研究機構。然而,像Nature、Cell、Science等頂尖期刊可能有專職編輯群。出版商作為最終的出版方,是唯一能夠獲得報酬的角色。出版商負責論文的出版和發行,可以向學術機構或大學收取期刊的訂閱費用,或者收取論文刊登費用。

因此,在整個論文發表過程中,大部分人力成本由研究人員、審稿者和期刊編輯所在的學術機構或大學負擔,而負責出版刊物的出版商則收取所有費用。這些費用在扣除印刷、發行和人力成本後,成為出版商的利潤。然而,這些利潤並未回饋給研究人員、審稿者、期刊編輯或學術社群。因此,在這種不平衡的利益結構下,NeuroImage的編輯群與Elsevier出版商之間產生了爭議。


事件過程

NeuroImage編輯群觀點

根據NeuroImage編輯群的觀點,他們認為學術期刊的發表具有公共性,不應該收取過高的利潤。編輯群估計,許多公開取用期刊所收取的論文刊登費約在1,000美元左右,這顯示了在這個價格範圍內可以涵蓋人事和發佈成本。因此,當研究人員、審稿者和編輯群的大部分人事成本由學術界或社會的科研資金支付時,出版商收取過高的利潤是不道德的。畢竟,投稿到期刊所需支付的費用是由研究人員的科研經費支付的,而這些科研經費的大部分來自政府和公眾,只有少部分由產業界資助。因此,當公共資金流向出版商這種私營企業的口袋時,實際上就違背了公共倫理。此外,高額的刊登費用也會影響科學研究的可持續性,因為本應用於科學研究的經費必須用於支付不合理的期刊費用,導致研究資源無法有效利用。

Elsevier出版商觀點

根據Elsevier的說法,近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將旗下的期刊大規模轉為金色公開取用制度,目前已有2,800本期刊採用這種制度。在2022年出版的所有論文中,有15萬篇論文選擇了金色公開取用,相比2011年增加了26%。

Elsevier也強調,在許多高品質期刊中,NeuroImage收取的刊登費用實際上遠低於同等品質期刊的平均水準。這些費用被用於確保期刊的品質,包括文稿編輯、排版、存檔、索引、行銷和管理等費用。根據Elsevier回覆NeuroImage原編輯群的信函,他們認為具有良好聲譽的期刊收取高額刊登費用是基於市場機制。此外,對於中低收入國家,Elsevier也免除他們的刊登費用或給予折扣,以維護學術的公共性。Elsevier也通過Research4Life計劃,讓中低收入國家以較低的價格訂閱或獲取他們出版的論文。

其他各方觀點

這次神經科學學術圈中NeuroImage編輯群辭職事件引起了廣泛討論。主流觀點支持編輯群的做法,認為學術出版應該與商業出版有所區別,更應符合公共性的原則。目前,Elsevier出版商的利潤率長期以來超過35%,遠超過蘋果、臉書、谷歌等知名科技企業,顯示出版商已經獲取過高的獲利。因此,學術界認為非營利的出版方式將更符合學術界的需求。然而,大多數人也承認商業學術出版已經存在多年,要徹底改變並非易事,NeuroImage編輯群的行動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這個改變將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

在此情況下,一些學者也開始反思其他收取高昂期刊刊登費用的期刊是否合理,例如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等知名期刊都收取比NeuroImage貴2至3倍高昂的論文刊登費用。Marc Coutanche博士曾是Nature Neuroscience的審稿者,在兩年前拒絕為商業化的學術出版審稿。他在推特上表示,將近30萬台幣的期刊刊登費用是不合理的,這相當於一位碩士學生半年的學費,或者是讓四名學生參加國際會議的全部費用。

一些學者也認為,當頂尖期刊收取越高的刊登費用時,這顯得有些本末倒置。期刊之所以能成為頂尖,是因為參與其中的研究人員具有卓越的研究能力,並由審稿者和編輯團隊進行高水準的篩選與修改。這些額外的付出並不是由出版商提供的,因此出版商不應該為此收取更高的費用。出版商應該在其他領域進行努力,例如科普出版、科學新聞宣傳或相關評論,並在這些方面收取費用,而不是對學術界提高費用。

目前,許多政府或科學機構已經要求旗下的研究人員發表公開取用的文章。他們也正在計劃未來在評估研究人員績效時僅考慮這些公開取用的文章,以此鼓勵學術界迅速轉向投稿至公開取用的期刊。這些措施都將推動學術論文出版的轉型。



筆者觀點

我個人觀點,這個議題兩方觀點都有一定的立論基礎。從學術界的角度來看,出版商收取的費用確實超出了合理範圍。在產生一篇優質論文的過程中,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成本並非來自出版商的投資。出版商僅在最後的發布階段參與學術出版流程,卻獨自獲取主要的利潤,這顯然不太合理。出版商參與的僅僅是行政層面的工作,例如校稿、審查系統的建立和發布,與論文內容的品質無直接關聯。所以,為什麼越是重要的學術期刊,刊登費用越高呢?這些額外價值的創造並不是出版商的貢獻,理應不應該由出版商獲取這種超額利益。

然而,對於Elsevier出版商而言,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近年來,Elsevier在推動公開取用方面有所進展,旗下越來越多的論文以公開取用形式發表。另外,NeuroImage的期刊刊登費用相對較低。如果我們批評Elsevier收取不合理的費用,那麼其他期刊是否也應該受到同樣的批評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市場角度來看,Elsevier的回應並無不妥。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學術發表不應該是商業化的營利行為。學術發表應該符合非營利的原則才更合理。在學術期刊領域,製造論文的是這些科學家,而消費論文的、需要購買論文閱讀的也是這些科學家,這項活動本身具有更多的公共性質,並不能像商業展覽或商業出本品只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就此公共性來看,學術發表應符合非營利性的原則。

在從商業化的學術論文刊登向非營利的學術論文刊登轉變的過程中,出版商和學術圈之間的爭議將持續存在。然而,既然製造者和消費者都是科學家,理論上科學家應該團結起來,才能改變學術出版的商業化環境。在這個事件中,NeuroImage編輯群全體辭職而沒有例外,展示了學術圈最好的團結精神,也是邁向改變的重要一步。

未來,政府也將在學術論文出版扮演一定的角色,才能確保投入學術研究的資源以及社會的公共利益可以得到維護,並且同時保持出版商的可持續經營。這需要學術界、出版商和政府等各方共同合作,尋求一個平衡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Neuroimage 原編輯群聲明 (網址)

節錄聲明摘要原文:

Summary: NeuroImage has long been the leading journal focusing on imaging neuroscience, with both the highest impact factor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annually. NeuroImage’s editorial team has tried to convince Elsevier to reduce the publication fee from $3,450, as we believe large profit is unethical and unsustainable. Elsevier is unwilling to reduce the fee; therefore, with great regret, all editors (more than 40 academic editors) of NeuroImage and NeuroImage:Reports have resigned. We are starting a new non-profit Open Access journal, Imaging Neuroscience, intended to replace NeuroImage as our field’s leading journal.

2. Elsevier對於Neuroimage編輯總辭的聲明 (網址)

Announcement: It is with regret that we must inform you that effective the 17th of April 2023 the current Editors of Neuroimage will no longer be responsible for handling new submissions to the journal. We are very disappointed with the decision of the NeuroImage Editors to step down from their roles, especially as we have been engaging constructively with them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since we took the decision to make NeuroImage gold open access. In line with our policy of setting our article publishing charges competitively below the market average relative to quality, the fee that has been set for fully open access NeuroImage is below that of the nearest comparable journal in its field, based on FWCI.

We want to reassure all authors that the Editors will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with the Journal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o ensure all submissions already in process are handled appropriately to a final decision. In addition, Neuroimage has already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high service levels for authors of new submissions. Neuroimage has appointed an interim internal editorial team while we transition to a permanent team that will follow the highly successful hybrid model of in-house/external editors.

Elsevier is committed to advancing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which is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commitment to a collaborative, inclusive and transparent world of research. We are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open access publishers in the world. Nearly all our 2,800+ journals enable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cluding 700 fully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2022 Elsevier published over 150,000 gold or pay-to-publish OA articles, an increase of more than 26% over 2021.

We make open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our pricing policies on our website, which can be found here. Details about our publishing volumes under pay to read (subscription) and pay to publish (open access) business models for our individual journals is analyzed here, and for the whole of Elsevier is here."

3. Nature雜誌報導 (網址)

4. Spectrumnews報導(網址)

5. The MIT Press聲明稿 (網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生綠客的沙龍
6會員
6內容數
神經科學近年來方興未艾,研究領域小從分子生物、到神經元、到神經網路、皮質與大腦、至各個物種之間,而它又關乎生物、生理、醫學到心理與認知層面,各個方面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本專題將持續追蹤神經科學的新知,並在科技前沿持續探索各式各樣的神經科技。
學生綠客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24
(本篇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為什麼我該關心Synchron公司? Synchron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腦機介面,讓癱瘓病人可以透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目前Synchron公司的產品成為美國首個獲得主管單位核准商品化的腦機介面產品。
Thumbnail
2023/04/24
(本篇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為什麼我該關心Synchron公司? Synchron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腦機介面,讓癱瘓病人可以透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目前Synchron公司的產品成為美國首個獲得主管單位核准商品化的腦機介面產品。
Thumbnail
2023/04/16
Synchron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腦機介面,讓癱瘓病人可以透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這項技術將能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Synchron的主要產品將電極植入到大腦血管中,藉此量測大腦訊號並解構,進而與外界溝通。本文將在介紹Synchron公司的歷史背景、技術重點以及近況。
Thumbnail
2023/04/16
Synchron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腦機介面,讓癱瘓病人可以透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這項技術將能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Synchron的主要產品將電極植入到大腦血管中,藉此量測大腦訊號並解構,進而與外界溝通。本文將在介紹Synchron公司的歷史背景、技術重點以及近況。
Thumbnail
2023/04/06
本文從大眾角度簡短的介紹Neuralink2022的發表會,介紹大腦晶片開發與使用。本文將回答,這間公司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此議題? Neuralink產品是什麼? Neuralink產品將有何應用? 這個產品是否有任何風險? 我們該如何看待Neuralink推出的大腦晶片產品?等問題。
Thumbnail
2023/04/06
本文從大眾角度簡短的介紹Neuralink2022的發表會,介紹大腦晶片開發與使用。本文將回答,這間公司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此議題? Neuralink產品是什麼? Neuralink產品將有何應用? 這個產品是否有任何風險? 我們該如何看待Neuralink推出的大腦晶片產品?等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我的研究投稿在一個頂級期刊被拒絕6次,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的稿件總是被拒絕...
Thumbnail
最近,我的研究投稿在一個頂級期刊被拒絕6次,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的稿件總是被拒絕...
Thumbnail
最近,神經科學學術圈發生了一件大事件。知名神經影像期刊NeuroImage的編輯群集體辭職,以抗議出版商Elsevier昂貴的發表費用。雙方協商未果,因此編輯群決定另起爐灶,發行新的期刊,名為Imaging Neuroscience。本文將釐清事件發展的始末。
Thumbnail
最近,神經科學學術圈發生了一件大事件。知名神經影像期刊NeuroImage的編輯群集體辭職,以抗議出版商Elsevier昂貴的發表費用。雙方協商未果,因此編輯群決定另起爐灶,發行新的期刊,名為Imaging Neuroscience。本文將釐清事件發展的始末。
Thumbnail
最近因為網路書店下殺折扣、賤賣圖書的事件,出版界吵得沸沸揚揚,關於「圖書定價制」的討論再次掀起波瀾,我曾在2018年寫過相關文章,如今重讀雖想自毀少作——當時的我到底哪來的膽量發表這些看法呢、原來過去的菜鳥出版人是如此充滿熱血,但既然這個議題再起,就不妨再將這篇文章挖出來看看。
Thumbnail
最近因為網路書店下殺折扣、賤賣圖書的事件,出版界吵得沸沸揚揚,關於「圖書定價制」的討論再次掀起波瀾,我曾在2018年寫過相關文章,如今重讀雖想自毀少作——當時的我到底哪來的膽量發表這些看法呢、原來過去的菜鳥出版人是如此充滿熱血,但既然這個議題再起,就不妨再將這篇文章挖出來看看。
Thumbnail
兩千多篇論文的引用 2006年,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神經科學家萊斯內(Sylvain Lesné),發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阿茲海默症的主因,恐來自大腦中一種名為「Aβ*56類澱粉蛋白」的大量沉澱。<參考報導:揭阿茲海默研究大騙局!> 如果基礎是錯的,後續研究可能會有所動搖。 結論
Thumbnail
兩千多篇論文的引用 2006年,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神經科學家萊斯內(Sylvain Lesné),發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阿茲海默症的主因,恐來自大腦中一種名為「Aβ*56類澱粉蛋白」的大量沉澱。<參考報導:揭阿茲海默研究大騙局!> 如果基礎是錯的,後續研究可能會有所動搖。 結論
Thumbnail
這一期的YouTube 想和大家聊的是全民造假的風氣,當然這個命題很大,不過這個風氣由來已久,而且影響的層面甚廣。 2017年5月我在知乎發佈了我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因為發生了一件事,所以讓我動了念,想做個實驗...... 出版社:我們可以提供寫手,你給個故事方向就行了。
Thumbnail
這一期的YouTube 想和大家聊的是全民造假的風氣,當然這個命題很大,不過這個風氣由來已久,而且影響的層面甚廣。 2017年5月我在知乎發佈了我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因為發生了一件事,所以讓我動了念,想做個實驗...... 出版社:我們可以提供寫手,你給個故事方向就行了。
Thumbnail
圖片來自 Nilesh Thonte 只有 LaTeX 能打出優美、結構優良的文件的神話早就破滅了,那些期刊出版商只用 LaTeX 範本也是完全故步自封的作法,從一篇  paper  賣幾十塊美金就看得出來,做研究的也不是它們憑什麼賣這麼貴,它們也只會把你的成果轉寄給大師評而已,沒跟它簽約的個人戶誰
Thumbnail
圖片來自 Nilesh Thonte 只有 LaTeX 能打出優美、結構優良的文件的神話早就破滅了,那些期刊出版商只用 LaTeX 範本也是完全故步自封的作法,從一篇  paper  賣幾十塊美金就看得出來,做研究的也不是它們憑什麼賣這麼貴,它們也只會把你的成果轉寄給大師評而已,沒跟它簽約的個人戶誰
Thumbnail
大腦逆向工程來啦!腦影像的次元刀「神經獵犬」(NeuroRetriever),將腦細胞從複雜無比的大腦影像中一個個「切」出來,再重組為完整的大腦網路!
Thumbnail
大腦逆向工程來啦!腦影像的次元刀「神經獵犬」(NeuroRetriever),將腦細胞從複雜無比的大腦影像中一個個「切」出來,再重組為完整的大腦網路!
Thumbnail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