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老派中回味記憶中的情懷

2023/05/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最讓你念念不忘的美食是什麼呢?小時候在路邊吃得一碗綠豆湯?阿嬤包的肉粽?媽媽的炒米粉?這些美食之所以難忘,很多時候是因為想吃卻再也吃不到,但是那味道卻被舌尖、被味蕾、被身體、被靈魂牢牢的記著。
這本書《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作者洪愛珠是平面設計師,在工作之餘從事寫作,用文字紀錄下記憶中過往的歲月、家中飯桌上的家常菜、還有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痕跡的人。
作者是七年級生,她仔細熬粥、慎選茶葉、煎魚剁雞都駕輕就熟,她喜歡下廚,但是卻不在生鮮超市採買,而是在傳統市場裡穿梭。她喜歡吃,但是卻不在高檔的餐館或打卡名店裡吃喝,而是在蘆洲老舖吃著切仔麵。
作者自稱老派,但這老派不是固執守舊、不喜歡變化,而是在這些流傳多年的老舖、老傳統、老規矩中,她看見了其中浪漫的堅持和人情的溫暖,更因為與家人濃厚的情感,讓她對這些老派作風念念不忘。
作者說,如果她的媽媽還在,她可能什麼都不寫,安守本業,享受家中的飯菜和時光。但自從媽媽過世之後,她一直感到與媽媽共存的時間像海水退潮般地往後,人還在往前走,地平線卻不停退後,所以想留下點什麼。
這本書,就是寫作者家中的老人、老菜、老物件、菜市場,及這些老派事物如何在生活下樁。而老派少女的購物範圍,穿梭在蘆洲、大稻埕和永樂市場,作者和媽媽再加上外婆三人疊印出的腳步,組織成了老派購物路線。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這本書,可以看到作者和家人之間的互動和對他們的思念,在思念當中,又可以看見舊時代的迷人之處。
在回憶中,作者總是跟著媽媽在廚房做菜,媽媽走了,母女倆的廚房光陰,便寄託在常用的鍋碗瓢盆上,作者留下了媽媽的廚具,像是破了又補的砂鍋、養了多年的鐵鍋、媽媽在京都買的毛拔、和爸媽臨時起意 一同開車到彰化花壇買的黃銅冰杓、媽媽嫁妝之一,用了三十年的的烏心石砧板。每一件都是回憶,讓作者可以在獨居後的嶄新廚房裡,將回憶溫熱,將從前的日子反覆記得。
作者又回憶,因為自己是長孫女,外婆去哪都會帶著她,外婆進城,逛百貨公司買蜜粉唇膏,會帶上她,外婆定期上大市場採買,也會帶上她。外婆可以單手扛巨量的生鮮,另一手拎著她這位白白胖胖的孫女,市場的禽肉海鮮區對小時候的她來說就像噩夢,地面汙臭濕滑,覺得隨時要摔倒,但是她不會哭也不會鬧,會閉氣忍耐熬過此區,因為她知道,熬過了就有禮物。這禮物就是採購完畢後,祖孫倆的吃喝。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湧蓮寺外的一攤米苔目冰,外婆有糖尿病,在家吃甜食,會被家人高度關心,小孩也常被限制吃糖,所以這樣的含糖時刻是祖孫倆放風的樂趣,彼此掩護也就是對彼此的溺愛。
我也是七年級生,看到洪愛珠的回憶,也突然陷入回憶當中,每次跟著媽媽進市場,最怕的也是禽肉海鮮區,記憶中外婆家的廚房,也是有一塊不知用了幾年的木砧板,外婆家總是常常備有飲料餅乾,最深刻的 就是一定有仙草蜜,而且一定有一壺“茶米茶”,就跟作者在書中回憶的一樣,我們小孩也會跟著喝茶,而當年竟然沒有人會覺得兒童喝茶有何不妥,只不過作者喝的茶是鐵觀音,我卻從來沒去關心過我喝的茶是什麼茶。
老派少女愛喝茶、泡茶講究,逛市場口渴了 喝的飲料也很老派。現在”年輕人”逛街人手一杯手搖飲,但老派少女偏愛甘蔗汁、青草茶、楊桃汁、酸梅湯。作者就回憶,小時候外婆常買整包削好皮的甘蔗來吃,一家老小並肩坐著啃甘蔗,甘蔗在齒間擠壓輾緊,然後吸取甘蔗的汁,可以滿足口感又很難攝取過量,是非常粗爽樸素的消遣,但是現在如果突然想啃甘蔗,還未必找得到。
讀到這裡又回憶湧現。因為小時候家裡也常買甘蔗,但小時候並不喜歡,常常覺得咬到齒搖嘴疼,最後只得來一小口清甜的甘蔗汁很不划算,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倒是突然懷念了起來,好在小時候常買的那家甘蔗攤,依舊還在。作者在喝這些古老飲料的時候,心裡明白,大勢所趨,未來可能沒有人願意從事採草熬茶,或是削甘蔗的苦勞,所以只能在每次購買的時候 珍惜眼前。
老派少女懂吃、懂煮、更懂得從吃當中分辨什麼人適合自己。
老派少女生活飲食雖然老派,但思想並不老派,她並不認為年過三十後,就要趕緊把自己嫁了,但是長輩關愛的眼神,仍舊是躲不過的。長輩安排好的相親不叫相親,叫做”交個朋友”,作者不妄想真的能夠交到什麼朋友,只求一位可以一起吃麵的同伴就不錯了。見得幾位男生當中,有一位帶她去吃專售鵝肉的店,但是卻沒有點任何的鵝肉、鵝下水、鵝頭、鵝屁股,反而是點了生魚片,上桌的時候魚還含霜。還有一位挑了義大利麵店,店裡的培根雞蛋麵遭廉價鮮奶油滅頂,慘白一片,對方吃得很香,作者雖然保持微笑,但是心裡知道沒有下次了。老派少女就憑著吃麵,看清楚彼此之間的差異,因為她認為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
老派少女不管是吃還是煮都講究,她的講究是對自己回憶中的味道致敬,也像是她生活的態度,仔細、不馬虎。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常會誤以為自己在讀食譜,但是書中沒有備料的明細和準確的份量,而是透過文字敘述把食譜形容的極好。就拿煮白米飯來說好了,台灣人以米食為主,餐餐吃飯,但是沒了電鍋,很多人卻不知道還能怎麼煮飯,作者就簡單的說明了如何在爐子上煮一鍋好飯。煮飯的器皿,只要是厚底厚壁又有鍋蓋的鍋子就可以,怎麼煮呢?
作者是這樣寫的,「米洗數趟至水清,浸水二、三十分鐘。徹底瀝乾傾入鍋,家中吃彈牙分明的米飯,故米一杯水一杯,不能更多。上蓋,上火。水沸騰時,蒸氣開始噴出鍋外,此時將爐火校至最微,續煮十至十四分鐘。若用土鍋或鑄鐵鍋,觀察蒸氣消弱,聲音靜下來,飯香流瀉即熄火,過程詩意。玻璃鍋更容易,目視水分蒸乾,米粒發亮即止。接下來任何人拿刀架著脖子,也不得掀蓋,悶二十分鐘。明火煲飯,特別有荒野求生之感。不用電力和機械,而將飯煮得更好,費時更短,粒粒皆亮」。
以上就是作者用文字教大家如何不用電鍋煮飯,完全沒有圖示,但卻清楚明瞭,試著照書中所寫用鑄鐵鍋煮一鍋飯,成功。作者甚至認為,我們是米文化養出來的人,在直火上將生米煮成熟飯,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最好連兒童都盡早學會。
作者用一段文字教會了大家如何在爐火上煮飯,而且在閱讀得時候,彷彿聞到了白米煮成熟飯的香氣。作者還在書中教大家居家隔離的時候如何採買、如何備料,無法出門的時候也不用委屈自己的胃,簡單快速就可以享受一餐。作者說,一場大疫若能迫使太平盛世中的嬌人,重新面對生活基本技能,也算是福禍相倚,人實在渺小,須盡量自強。煮飯即自強,餵飽自己 照顧他人,以應人生萬變。
看這本書,很容易讓你回想起以前、也很容易餓,因為作者把吃寫得太好了,而且寫得都是家常美食、平民小吃、老舖老味,並不是奢華、遙不可及的菜餚。
而作者的老派,也老派的很動人,因為她的老派,來自於她對家庭與親人的愛。
📣你的留言、按❤,或是請我喝杯咖啡,都會成為我持續寫作的動力喔!
作者簡介
洪愛珠
本名洪于珺。一九八三年生,台北養成。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從事寫作,以記舊時日,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作品入選《九歌一○八年散文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