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唐志軍,癡迷於研究外星人文明,因為醉心於研究,自己的生活已經窮困潦倒且滿地雞毛,而在某次契機下,他接收到了疑似外星人的暗號,便帶著夥伴們去往各處調查,企圖尋求一個解答。
心得
這部電影的口碑很好,前陣子在微博上刷到的時候,還以為是像《媽的多重宇宙》那種次元變換的科幻喜劇片,事實上這部電影的官方定位也確實是科幻片,不過不是類型上的科幻,是主題上的科幻。〔順帶一提,這是我第一次把中英片名都打上標題,因為我覺得《Journey to the west》這個名字取得很好!〕
全片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呈現,沒有過多的音樂鋪陳,沒有炫目的特效設計,就連情節都非常平舖直述甚至是荒謬無稽,奇怪的是,我就這樣安安靜靜的看完了,沒有暫停、沒有中途放棄,其實並不能說有多喜歡,但這部電影確實讓我去思考一些什麼。
因為不是很懂這部電影,在網路上看其他人的影評時,有人提到:“前面会笑他们的荒诞可笑,后面会哭他们的理想浪漫”,而有一段這樣寫著:
看不懂這部電影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因為沒有迷失過,所以看不懂迷失過的人,在追求怎樣的人生。
暫且不談不曾迷失是否是幸福的前提〔我是不同意〕,這解釋確實為我的疑惑給了一個答案,也許當人生的厚度不夠時,是沒辦法品嘗到那些沉澱的醇香的。
再放上兩段想記錄下來的文字:
在“毛驢騎士”稍顯笨拙地觸摸未知的迷霧的時候,藏在荒誕下外表的,是一顆寶貴的、勇敢的、踐履者的赤子之心。
大眾教育水平提高以後,大家普遍都害怕成為傻子,於是便紛紛開始嘲笑傻子。同質化的笑聲既是區分群體的厚障壁,也是自我滿足的催眠曲。區分傻子的標準,從悲觀角度來說,可能是大多數人來界定的,有點類似於陶片放逐法。來自圍觀群眾們不理解的目光、高舉著拍照的手機和吃瓜時的歡聲笑語很像是一種歸票行為,“投”出了“群眾”中的異類。
電影看似是在講探索宇宙,其實是在探索自己,人是需要意義的動物,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找尋人生的意義,自古以來皆如此,然而或許,意義從來都不在終點,在於找尋,存在的意義就是存在本身。
前陣子特別害怕進入世界的權力結構裡,被訓練成言聽計從的螺絲釘,磨平稜角、得過且過。我想,熱愛生活是特別特別重要的能力,期許自己永遠對這個世界有多一點再多一點的期盼和相信。
当我转过身之后,我看到的是整个宇宙的轮廓。其实我们人类一直,没有弄明白宇宙是为什么而存在,我们人类又是为什么而存在,可是就在那一刻,那个轮廓让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不在外太空,不在宇宙深处,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原来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存在的谜题,也是这个谜题的答案。
这不是普通的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