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電動車成功機率有多高,如果不成功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鴻海集團2019年10月 由劉揚偉董事長接班並提出3+3策略,宣示佈局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三大核心技術,作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其中三大未來產業,分別為「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領域。
這三大未來產業具有現有市場規模龐大,總計規模1.4兆美元以上,三大核心技術則是「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並設立
  1. 目標2025年集團電動車產業將要市占率達到5%
  2. 新增營收規模拚新台幣1兆元 3.企業整體毛利率增長至10%
2020年鴻海開始做現況優化,將不賺錢的產業與不賺錢的公司進行處分處理,並於2020年10月份與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以下是2021-2023年鴻海所佈局電動、數位醫療、人工機器人的事件
2021年05月份與國巨攜手深化半導體產業,成立合資公司,鎖定小IC產業
2021年05月份鴻海宣布與美國Fisker宣佈合作製作電動車
2021年08月份購買旺宏電子的六寸晶圓半導體廠
2021年10月份推出三款自主開發電動車,Model C休旅車、Model E轎車和Model T電動巴士
2021年10月份成立千人軟體應用生態研發中心
2022年02月份與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簽署合作備忘錄 將合資在印度製造半導體
2022年02月份鴻海攜手XRSPACE打造元宇宙生態系
2022年5月份鴻海與Lordstown正式簽約,取得北美電動車製造基地
2022年06月份鴻海聚焦低軌衛星、車聯網 建構天地一體3D行動通訊網路
2022年06月份鴻海高雄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正式動土 打造在地產業鏈 年產1GWh電芯產能
2022年07月份深化SiC基板佈局 鴻海取得盛新材料股權 完善半導體供應鏈 聯盟優勢助力EV開拓
2022年07月份鴻海與恩智浦宣布攜手合作開發新一代車用平台
2022年08月份鴻海與Monarch Tractor攜手打造下世代農業設備
2022年10月份鴻海電動公車MODEL T 正式交付府城客運
2022年10月份鴻海首度秀出LEO低軌衛星EVπ資安驗證平台技術
2022年10月份鴻海推出全新電動車並宣示電動車產業CDMS營運商模 MODEL B跨界休旅車 MODEL V電動皮卡
2022年10月份鴻海與泰國HORIZON PLUS佈局區域製造
2022年11月份鴻海延攬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集團半導體策略
2022年11月份鴻海集團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合資新公司HORIZON PLUS在泰國春武里府 Rojana Nhongyai工業園區舉行電動車廠,打造電動車生產設備
2022年12月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正式成立 鴻海佈局數位健康領域2022
2023年01月鴻海科技集團延聘關潤擔任鴻海電動車策略長
2023年02月鴻海攜手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布局印度半導體,雙方合資公司將由Vedanta規劃設立半導體晶圓廠和顯示器製造廠
2023年02月鴻海代工的Fisker Pear電動車 接獲5600台訂單
2023年03月鴻海印度設廠 組裝AirPods,最快2024年底可量產
2023年04月鴻海買下日月光4間中國廠,進攻車用第三代半導體
2023年04月鴻海宣布未來每年推1-2款新電動車 搶攻3萬美元市場
2019年稅後盈餘:1,15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8.32元 2020年稅後盈餘:1,0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7.34元(遇到疫情因素導致營收下滑) 2021年稅後盈餘:1,39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0.05元 2022年稅後盈餘:1,4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0.21元
除了2020年因為遇到疫情、全球關閉國門,航運塞港、運費上升、人民消費力下降,導致營收下滑,但疫情也經歷三年,鴻海很快隔年不僅恢復營收並創下歷年新高,2022年在寫下40多年新高
許多人看不懂鴻海在做什麼,只知道鴻海要打造電動車、生產電動車,過去燃油汽車的產業,從企業設計、汽車零組件、汽車製造、汽車銷售、汽車維修都是由同一家公司一手包辦,所以過往要打造一台燃油車需要花費許多資金、時間、人力,也讓汽車這領域要有新品牌進入是非常困難
鴻海的生意模式是採用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製造服務)鴻海有將近50年的組裝經驗與製造零組件經驗,所以鴻海佈局電動車上游與下游製造零組件,過往燃油車最重要的是引擎、馬達、燃料系統,電動車最重要電池、電芯、電能
所以鴻海進行 上游佈局:高雄製作電芯場並同時佈局車用半導體、動力系統、電控系統、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智能網、整車電子電氣架構(EEA)、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與關鍵零組件
下游佈局:世界各國政府一起推動電動車產業,讓電動車普及化並在當地生產、製造,對於各國更希望鴻海能當地設立生產基地,不僅可以推動當地就業機會、還能提升該國GDP同時達到2050年國際能源總署所規定下的淨零碳排政策
當鴻海完成上下游垂直整合後,鴻海就能與當地品牌車廠合作,由鴻海來製作電動車款並掛上品牌的LOGO,當地汽車品牌僅需要做行銷、銷售,大大降低汽車品牌業的成本,鴻海也提出每年將會推出1-2款電動車款式,主要這模型就是告訴當地品牌汽車廠,鴻海有能力製作從低階到高階的電動車,只要汽車品牌告訴鴻海想要的等級,鴻海就能為汽車品牌進行客製化製作與生產,前面也有提到鴻海同時也佈局了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當其他汽車車廠需要進行維修或是購買零組件鴻海也可以生產提供給這些汽車品牌進行使用
如果萬一鴻海真的電動車策略失敗了、策略沒有成功,你現在買到的鴻海價格只需要花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就能回本,只需要2年幾乎就是沒有風險投資,因為鴻海淨值104元、股價105元淨值比1點倍,就算獲利下降、電動車失敗,鴻海還是有蘋果 IPhone 的訂單 每年穩穩賺個8-9元沒有問題
之前有提過如何判斷一檔有價值的股票,可以點選下方連結去查看如何判段一家有價值的公司 鴻海是一家具有競爭力、獲利穩定、有未來題材的股票淨值比僅有1點多,等於是市場看錯的公司,在股市中有許多公司淨值一點點但股價都在天上,市場新聞、股市節目、股市老師、股市網紅都將這些個股吹捧到天上去
2022年全台灣都在瘋搶台積電,說是護國神山,可以連續6年以10%成長,從去年我就有提出台積電差不多要割韭菜,以台積電淨值113元,股價從680元跌到498元,每年獲利40元,但這中間差價還有385元,這時只要台積電只要財報不好,壞消息一出來就容易崩盤,台積電最起碼還需要跌到3XX元左右才有可能穩定止跌
接下來看看台達電,台達電轉型開始製作電動車充電樁,因為這個消息加上這兩年獲利持續往上,導致市場與外資大量進入將股價炒高,台達電淨值74元、股價304元、每年獲利13元,中間價差差了230元,如果是現在買到,依照目前獲利可能需要10-15年才會回本,因為中間獲利已經被拿走,當台達電獲利不好時或是市場消息面不利時就容易會產生股價大跌,如果是現在去買到這種股票只能住到套房裡
當鴻海有一天來到200元、300元、400元、500元時,新聞媒體就會稱鴻海是護國大海,電動車王者這時你要進來買,我就不敢保證購買鴻海穩賺不賠,在股市中公司賺錢配給股東股利天經地義,當許多人還是會在股市中賠錢主要原因是無法判端股價基準點,總是買一些獲利已經被市場拿走得股票所以無法透過時間就能穩定,所以因此賠錢
如果你希望財富自由,就需要具備有「知識、資金、時間」只要滿足三要素,你的人生就距離財富自由不遠,想要透過股市中減少你付出勞動時間,其實很簡單找到一檔「有價值的股票」並長期持有它,同時把「它」顧好,人總是往往在還沒有「知識與資金」就會想要快速賺錢,但忽略這種人時間都是特別多的,巴菲特也說過他一生8成的財富都是在65歲過後賺到的,其實巴菲特就是一個很年輕就接觸投資的人,他透過時間把他的財富滾大,透過時間幫他賺進財富
我們來看以下表格,如果你從22歲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6年存個100萬元,接下來每月存10,000元,依照目前退休年齡65歲起碼需要工作40年,台灣人民平均壽命80歲,當你65歲退休你還有15年可以享受
這40年將你每月一萬元與投入股市中的獲利再投入,依照每年在股市中獲利5%,你在65歲退休後每月有7萬6元左右可以花,當你覺得這樣退休金不夠你使用,就需要在年輕時多存一點,或是在股市中研究長期獲利報酬更高的股票
不要小看年獲利1%,當投入金額與時間不變之下,你每年平均獲利提升至6%,在65歲退休時將每月可以領到119,541元,將近12萬元,其實要在股市中找到獲利5%-6%的股票並不難,「台中銀、鴻海」都是每年可以帶來6-7%獲利得好公司,只要你能判端基準點並長期持有,要在股市賺錢只能說是應該的
Mark的股市觀察日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篇主要研究「鴻海」3+3轉型策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各式各樣理財商品,當你決定把資金放在哪裡,其實就能預測出妳資金成長性,當你不願意承擔風險、面對風險,資金可能不會成長還會受到通貨膨脹無形之中縮減資產,沒有最合適的理財商品,只有你是否能接受的理財商品,願意承受怎麼樣的風險管理就能創造出相對應的資產報酬 銀行活存、定存、美金定存 保險投資型保單 股票
存放比率=放款金額/存款金額x100% 銀行主要負責「吸收存款」與「放款」,當銀行放款率過高,當用戶要取款時沒錢,就會造成信用問題,如太多存款也會反映出銀行放款績效不佳,能產生出的獲利空間較少,放款率過高也可能造成資料流動率差,風險高的問題,所以可以透過存放比率來了解銀行中存款與放款的比例
各式各樣理財商品,當你決定把資金放在哪裡,其實就能預測出妳資金成長性,當你不願意承擔風險、面對風險,資金可能不會成長還會受到通貨膨脹無形之中縮減資產,沒有最合適的理財商品,只有你是否能接受的理財商品,願意承受怎麼樣的風險管理就能創造出相對應的資產報酬 銀行活存、定存、美金定存 保險投資型保單 股票
存放比率=放款金額/存款金額x100% 銀行主要負責「吸收存款」與「放款」,當銀行放款率過高,當用戶要取款時沒錢,就會造成信用問題,如太多存款也會反映出銀行放款績效不佳,能產生出的獲利空間較少,放款率過高也可能造成資料流動率差,風險高的問題,所以可以透過存放比率來了解銀行中存款與放款的比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摘要 (Abstract) 本文分析鴻海公司在人工智能伺服器、液冷系統、消費電子需求、iPhone供應鏈轉移及電動車業務中的最新進展和未來展望。鴻海在AI伺服器及液冷系統的垂直整合上取得實質進展,並繼續推動更高附加值的「買賣模型」。同時,公司正在觀察消費者業務需求的變化,特別是與蘋果新技術相關的推
Thumbnail
摘要 鴻海精密 (2317.TW) 預計在 2024 年至 2026 年間實現顯著的營收和盈利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電動車等新興市場的布局。儘管自由現金流在預測期間內有所波動,但整體財務狀況穩健,淨債務佔權益比率保持在可控範圍。花旗研究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 260.00 台幣。 重點 鴻海預計
Thumbnail
鴻海2024年第二季營收報告顯示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數據。第二季營收表現強勁,遠高於預期,尤其是AI伺服器的增長趨勢顯著。AI伺服器營收有望達到1兆新臺幣,有望改變鴻海以往的營收慣例。總的來說,鴻海仍展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和穩定的市場地位。
Thumbnail
昨天沒有出意外的話,果然還是順利地創新高了。現在有幾個股票都在200 元上下。可以見下圖,鴻海、長榮及元大台灣 50。對於鴻海是台灣前三大的權值股,在電動車還沒有爆發,今年少了選總統的政治因素之後,開始吃AI 的果實了。長榮則是海運的貨櫃價格持續上揚。在這一波,看能不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AI 伺服器以 40% 市佔為目標,預期今年能站伺服器營收 40% 以上,鴻海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公司,今年 CSP 成長性高於品牌商。 2.鴻海未來會具備全球少數具備 SiC 晶圓製造、模組技術的整車廠。PMIC 出貨已超過 300 萬顆,半導體營收將超過千億。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最近看來AI伺服器相關的供應鏈比較沒有像之前那麼熱鬧,然後看到有人開始喊出AI PC了可能是下一個熱區了。 講一個事情,前年或大前年,市場在炒作車用電子,某個朋友的小孩跟我說他那時買了鴻海,因為鴻海說要打造電動車,啟動一個MIH平台大合作,他很看好。 我聽完直接跟他說,這種東西你聽聽就好。我在科
Thumbnail
00896 是由中國信託在 2021 下半年推出的,主力放在台灣自主創立的 MIH 電動車聯盟相關產業。該聯盟是由鴻海所推動的,目前已經有超過 60 個國家 / 地區參與,相信該聯盟在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00896 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綠能及電動車指數的 ETF,
Thumbnail
鴻海近年來的發展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無獨有偶,特斯拉也致力於開發人形機器人。究竟這兩間公司做出來的 AI 機器人差在哪裡?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還不是怪獸科技公司的沙龍會員嗎? 趕快按我,怪獸科技✖️商業人文✖️人生職涯全方位攻略別錯過 👈 最有名的 AI 機器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摘要 (Abstract) 本文分析鴻海公司在人工智能伺服器、液冷系統、消費電子需求、iPhone供應鏈轉移及電動車業務中的最新進展和未來展望。鴻海在AI伺服器及液冷系統的垂直整合上取得實質進展,並繼續推動更高附加值的「買賣模型」。同時,公司正在觀察消費者業務需求的變化,特別是與蘋果新技術相關的推
Thumbnail
摘要 鴻海精密 (2317.TW) 預計在 2024 年至 2026 年間實現顯著的營收和盈利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電動車等新興市場的布局。儘管自由現金流在預測期間內有所波動,但整體財務狀況穩健,淨債務佔權益比率保持在可控範圍。花旗研究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 260.00 台幣。 重點 鴻海預計
Thumbnail
鴻海2024年第二季營收報告顯示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數據。第二季營收表現強勁,遠高於預期,尤其是AI伺服器的增長趨勢顯著。AI伺服器營收有望達到1兆新臺幣,有望改變鴻海以往的營收慣例。總的來說,鴻海仍展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和穩定的市場地位。
Thumbnail
昨天沒有出意外的話,果然還是順利地創新高了。現在有幾個股票都在200 元上下。可以見下圖,鴻海、長榮及元大台灣 50。對於鴻海是台灣前三大的權值股,在電動車還沒有爆發,今年少了選總統的政治因素之後,開始吃AI 的果實了。長榮則是海運的貨櫃價格持續上揚。在這一波,看能不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AI 伺服器以 40% 市佔為目標,預期今年能站伺服器營收 40% 以上,鴻海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公司,今年 CSP 成長性高於品牌商。 2.鴻海未來會具備全球少數具備 SiC 晶圓製造、模組技術的整車廠。PMIC 出貨已超過 300 萬顆,半導體營收將超過千億。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最近看來AI伺服器相關的供應鏈比較沒有像之前那麼熱鬧,然後看到有人開始喊出AI PC了可能是下一個熱區了。 講一個事情,前年或大前年,市場在炒作車用電子,某個朋友的小孩跟我說他那時買了鴻海,因為鴻海說要打造電動車,啟動一個MIH平台大合作,他很看好。 我聽完直接跟他說,這種東西你聽聽就好。我在科
Thumbnail
00896 是由中國信託在 2021 下半年推出的,主力放在台灣自主創立的 MIH 電動車聯盟相關產業。該聯盟是由鴻海所推動的,目前已經有超過 60 個國家 / 地區參與,相信該聯盟在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00896 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綠能及電動車指數的 ETF,
Thumbnail
鴻海近年來的發展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無獨有偶,特斯拉也致力於開發人形機器人。究竟這兩間公司做出來的 AI 機器人差在哪裡?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還不是怪獸科技公司的沙龍會員嗎? 趕快按我,怪獸科技✖️商業人文✖️人生職涯全方位攻略別錯過 👈 最有名的 AI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