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公羊學引論》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蔣慶《公羊學引論》書影

第一章 公羊學的性質

  • 人類的學術源於人的焦慮:實存性的焦慮和制度性的焦慮。實存性的焦慮是生命的焦慮,焦慮對象是生命的價值、道德和人格,由此發展出心性儒學,由此發展出心性儒學;制度性的焦慮則使人不斷地改進制度以維繫自己的生存,由此發展出公羊學。
  • 公羊家從春秋經中看到人性的險惡,難以認同性善的觀點。故公羊家傾向要依靠政治禮法制度來矯正人性。
  • 公羊家不反對人性中有善,假如如人性中沒有善,再好的制度也不能使人性向善。
  • 心性儒學的實踐目標是成己成德;公羊學的實踐目標是改制立法,救周文之弊以建立新制。
  • 公羊家從春秋經中看到人性的險惡,難以認同性善的觀點。故公羊家傾向要依靠政治禮法制度來矯正人性。
  • 公羊家反對把天子當作與天同等,認為天子低於天,若天子上同於天,就是僭妄。
  • 公羊學是批判性的儒學,它具體地在歷史中進行政治批判,其批判的重心在於社會公義。
  • 公羊學的批判具有二重標準,即歷史的標準與理想的標準,使其既能切合歷史現實,不至流於迂闊空泛,又能緊扣未來理想,不至陷於狹小固陋。
  • 所謂歷史批判,是指把批判標準放在歷史中進行批判。
  • 所謂理想批判,是把批判的標準放在歷史之外的終極關切上來進行批判。
  • 公羊家不從王道最高理想的角度來進行批判,而是以當時能接受的標準來批判,因為這標準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有特定的價值,所以會出現「實與文不與」的情況。
  • 公羊家認為擾亂是歷史的起點,太平是歷史的終點,並把至善至美的社會當成其終極關切的目標來追求。
  • 大義微言,大義是歷史批判,微言是理想批判。
  • 仁應該在體現倫理關係的制度中表現出來,而不純粹在個體心性中表現出來。
  • 公羊學產生於黑暗痛苦的時代,而其歷史信仰可以為亂世帶來希望。
  • 公羊學對於理想社會是用信仰去把握一些理想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不會被歷史發展所否定,因其存在於人類心靈的渴求中。

第二章 公羊學的創立與傳承

  • 公羊口說主要包括八個方面:張三世說、通三統說、《春秋》新王說、孔子為王說、孔子改制說、《春秋》王魯說、天子一爵說、天人感應說。

第三至五章 公羊學的基本思想

一、《春秋》新王說

  • 孔子作《春秋》,以此行天子褒貶進退、存亡繼絕之權,因此為一新興之王。

二、《春秋》王魯說

  • 《春秋》托王於魯,借魯國歷史來說明孔子外王之義。

三、孔子為王說

  • 1.孔子為聖王是就內外打通上說。
  • 2.孔子為素王是就有德無位上說。
  • 3.孔子為文王是就改制立法上說。
  • 4.孔子為先王是就戰國後儒和諸子而言,獨康有為主此說。
  • 5.孔子為後王是就上古諸王而言。
  • 歷史上四次對孔子地位的改變,使孔子為王說逐漸消失,分別是以孔子為史學家、教育家、道德家、哲學家。

四、孔子改制說

  • 孔子改制說為公羊家口傳微言,認為《春秋經》即是孔子改正朔、易服色、制禮作樂、改制的大章大法。
  • 公羊家認為《春秋》中的譏、貶、誅、絕皆是根據孔子所立的新制。
  • 1.改定夏時制
  • 《論語》載孔子主張行夏朝時制,《春秋》中則以「夏時冠周月」的方式隱晦呈現。「王三月」就是暗示改周時以行夏時。漢武帝聽從公羊家的勸說,改行夏正。
  • 2.改定嫡子繼承制
  • 借隱公桓公的繼承問題,改定「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子繼承制。
  • 嫡長子未繼位而死時,不立嫡長孫而立嫡弟,在繼位而死時立嫡長孫而不立嫡弟,是為以長不以賢。
  • 由嫡夫人、右媵、左媵、嫡侄娣、右媵侄娣至左媵侄娣,是貴賤順序,是為以貴不以長。
  • 3.孔子改定親迎制
  • 古時婚娶時親迎未成定制,孔子確立夫婦處於相敬如賓的平等地位,娶妻時必須親迎。
  • 夫婦正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和,君臣和則天下治。
  • 4.孔子改定三田制
  • 四時田獵為殷周舊制,但夏時田獵會影響禽獸生長規律,於是訂立夏時不田獵的規定。
  • 5.孔子改定選舉制
  • 孔子通過譏世卿來表達建立選舉制的思想。
  • 6.孔子改定郊制
  • 魯國郊祭不定時又違禮,孔子定郊制於夏時制的正月上辛日,有始新首先之意,又廢止卜郊制度。
  • 漢人言孔子為漢制法,猶言孔子為當世制法。
  • 孔子改制的原則:傳統與現代結合;不同文化相結合;天道與人情相結合。

五、天子一爵說

  • 春秋之前,天子不包含在五等爵位之中。
  • 尊天子與天同質有其內在危險性,天子可以以天命為自己的惡行辯護,成為維護暴政的依據。
  • 貶天子即指廢去天子一辭而不用,貶低天子與天同質的神聖地位。
    荀子分義榮與勢榮兩種,義榮是仁義之尊,由內而發,勢榮是勢位至尊,由外而加。
  • 春秋三等爵應為天子一等,公侯一等,伯子男一等。

六、天人感應說

  • 隨事而至曰災,先事而至曰異。人類的行為會上感於天,天會根據人類行為的善惡邪正,用災異的方式來下應和譴告於人。

七、夷夏之辨說

  • 文明程度高,有禮義文教者謂之諸夏,文明程度低、無禮義文教者謂之夷狄。
    公羊傳實際判斷標準在仁義道德,夷狄有德者可進而為中國,諸夏無德者則退而為夷狄。
  • 西方民族主義是民族與國家高於文化,是政治上的民族主義。《春秋》中的民族主義是文化高於民族和國家,是文化民族主義。

八、經權說

  • 主張既守經志道,又根據具體情況變通行權的學說。
  • 權在行為方式上必須是一種變通,相對於守經而言是反經,行為後果上必須是善,不善的行為後果不能稱為權。
  • 實與是權,根據實際情況權且承認某一政治行為有其現實的必面性。文不與是經,指《春秋》義法不承認具有現實必要性的行為有其合理和合法性。

九、張三世說

  • 隱桓莊閔僖為所傳聞世(據亂世),文宣成襄為所聞世(升平世),昭定哀為所見世(太平世)。
  • 據亂世中,詳內略外,有先正己後正人、由近及遠的思維。
  • 升平世中,魯與諸夏沒有區別,只有與夷狄有區別。
  • 太平世治世的用心深細,遠近大小若一,夷狄進至於爵,王道普及於天下。
  • 歷史演進並不如三世說一般愈來愈好,反而是愈來愈差,但三世說表達的是歷史應當如此信仰。
  • 三世說認為人類歷史的演進有高低之分,而判斷標準在於道德。

十、大一統說

  • 主張建立起一統的政治秩序,以實現天下的安寧和統一。大是推崇之意,非大小之大。
  • 公羊家有所謂五始,即元為天地之始、春為歲之始、王為人道之始、正月為政教之始、即位為一國之始。

十一、通三統說

  • 通三統是指王者在改制與治理天下時,除依自己獨有的一統外,還必須參照其他王者之統。

十二、大復仇說

  • 復仇的三種類型:
  • 1.國君復國君殺祖殺父之仇
  • 2.個人復國君殺父之仇
  • 3.臣子復亂賊弒君之仇
  • 公羊家肯定個人可以向君主復仇的思想,像孟子認為人人可以誅一夫一樣,充滿着對不起合理君主制的批判精神。
  • 公羊家極力推崇復仇思想,認為在天下無道、公權喪失的情況下,只有這樣才能維繫住人類存在的天理良知,使人心不致完全墮落。
閱讀時間:2019年3月18日至2022年8月14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863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