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記(二)

2023/06/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競爭會吃掉你的利潤
7年前的某一天,那時我剛離婚不久,被爸媽保護很好,從小不愁吃穿的我,從來沒有存錢的習慣,有多少花多少,突然每個月要負擔一筆贍養費,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生活的壓力。
高中同學阿勝從建築業離職後想轉行開民宿,高雄那時因為10年港口建設已經接近尾聲,民宿和旅館如雨後春筍加速增加,想不到對於這個行業不熟悉得自己會搭上這個熱潮,阿勝第一次創業,看查很多地點,最後找了個四個店面打通,找一些老同學合資湊了一千萬左右,把房子內部重新隔間、外部重新拉皮,煞有其事的設計內部外觀,共五層樓,有20個套房,兩層的背包客棧,光是算每個可以住進6成房客,投報率就可以三年就可以回本,所以在人情壓力和好玩的心態也就投入僅存的存款。
另一方面,為了多賺錢,只好為了加給向公司申請到郊區工作,生活型態變成白天看雲海、晚上運動,生活倒也愜意,突然一天大學死黨阿翰突然傳訊息過來:「最近好嗎?」
這傢伙在大學是個獨行俠,我行我素,不太參加團體活動,而我是誰都好的混混個性,所以也就和他滿有話聊,一直到畢業, 一年也會見幾次面,吃吃飯,有了通訊軟體以後,就斷斷續續的會在網路上閒聊,記得有一陣子他突然聊起投資而且會推薦一些個股,也同時也會問我有沒有看書,然後推薦一些經濟學、投資及哲學的大部頭書,像是諾貝爾經濟得主傅利曼「選擇的自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葛拉翰的「智慧型投資者」或是「巴菲特給股東信」(多年以後,發現他推薦的書有極少是爛書,大部分都是極品,他應該也在學習階段),那時候並沒有覺得奇怪,就想賺錢和沾沾書券氣,就會照著買,股票則是就放著不太動,書則是大部分是看不懂或是看一點點就丟在旁邊或覺得翻譯有問題,沒有特別花力氣去看,我們對話大致上就是分享一下彼此生活窘境和好玩景點,想想半年都沒聯絡了,就和他抱怨一下現況,本來以為他會安慰我,沒想到,他落井下石說道:
「咖啡店,拜託,幹嘛做那個競爭的行業,巴菲特說”競爭會吃掉你的利潤”。」拜託這時候還假裝有學問,講這種引經據典的話,懶得和他囉嗦,換個話題。
「你最近在幹嘛?」
「投資和看書」
「那你投資哪個股票?之前買的那些股票我都沒看耶」
「我最近投資烤箱,之前那些都賣了,沒賣就把們都賣掉吧」
「你有內線消息? 」想想他在銀行工作,人派較廣,所以我問了一個散戶最愛問的問題。
「沒有,科斯托蘭尼說”內線交易不會讓你致富”,我是看好中國人都會變成愛吃麵包。」
「所以烤箱會很好?」
「對阿,還有它們的總經理很能幹看很多書,經營模式也很特別」
他的說法很有自信,不落俗套,我還以為他會說一些技術指標(KD、月線、季線等),但他不俗套的說著一個大方向,像是一個想法,有點哲學觀的東西,這吸引我的注意,我接著問了一些細節,但他沒有說明太詳細,那時覺得他在故弄玄虛,也就沒問下去就自己下去研究,後來我發現,很細節的東西他是不會說明的,他是在引導我學習,除了理財,我們也會討論一些生活日常的事情,婚姻、教育、休閒等,有一天我在思考要如何教小孩理財問他,會不會教小孩理財,他說,「他會透過生活來引導,但觀念只能被引導不能教導」,這句話在多年以後我的解讀就是當你被教導時,你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知識水平和具備,才能夠辦扮演好被教導的角色。
閱讀和大量閱讀
所以之後我在山上班的日子,就靜下心來,好好研讀他推薦的書,和研究他推薦的股票。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是和作者對話,你必須確認寫書的傢伙是無私且接近正確的,葛拉翰的「智慧型投資者」是他最推薦的,巴菲特也一再提起,但我覺得看完整本書的人應該不多,因為裡面有許多會計實例,不太好讀,巴菲特曾說第22章是投資非讀不可的章節,葛拉漢算是發明了「價值投資」,他思考投資賺錢不外乎兩種情形,一是追隨趨勢(預測法),也就是預測未來經濟和業務會好然後現在買進,賺取價差,另一種方式,則截然相反,對未來保持未知,只注意目前的價值,只要價格低於價值就可以買進,用時間去等待,那的時候(現在也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採用前者,不喜歡等待,因為人的生命有限,都希望一夜致富(人類行為),另外,對未來保持未知,也很違反人性,我們都喜歡預測,如果什麼事情都講出一個道裡來,我們會活得比較快樂且感覺安全。葛拉漢推論如果所有人都用預測法,在零和的股市裡,根本無法賺錢,因為大家都在追逐,要不是玩大風吹的遊戲就是沒有人賠錢也不會有人賺錢,如果賺也賺不多,他建議採用後者,對未來保持無知,只需評估公司的價值,他有一句名言「買便宜的壞公司也不要買貴的好公司」,也是說只買價值便宜的,等待獲利。
價值投資是投資界的一個重大發現,讓少部分投資人開始逆向思考,每個東西一定都有價格和價值,價格是供需所決定,價值是由那個東西的正常價值,很多時間價格和價值會趨於一致,但有時候市場供需會失衡,價格會大於價值很多或相反,以蘋果為例市場上蘋果通常都是5個100元,有一天突然有人想要大清倉,賣8個100元,供給變多,價格自然就下來,價格小於正常價值,這就是大拍賣的時間,應該大量買進,等價格回復時,再賣出獲利。
道理聽起來很簡單,就是「買低賣高」,但是如何可以買低,就是估值的問題,價值是一種主觀的東西,要把大多數人的觀點考慮進去,也就是說要熟悉知道大部分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蘋果就是5個100元;如何可以賣高,這個標的的本質不能改變,蘋果不能變成不健康的食品,人人敬而遠之,那可能就5個10元都沒人買,它的本質發生改變了;再還就是心理素質,越便宜就越不要怕,努力買,當然是在本質沒有改變的前提下。
加碼攤平
那3年,我就跟著他做價值投資,我很努力的把價值投資和經濟學基礎書看了幾遍,感覺很神奇的是,本來生疏的文字變成可以理解到八成,原來閱讀是一種技巧,可以加以磨練,就像是和作者對話,他把他覺得重要的事情傳授給我,如果一開始看不懂,有兩種可能,一是閱讀技巧不夠,也就是從文字轉換成知識的能力不足,不然就是那個知識的基礎不夠所以造成雖然有閱讀記技巧,但還是無理解,總之那三年,我把他推薦的價值投資的基礎書都看熟,又看一推我有興趣的歷史、哲學或是小說,大量的閱讀開啟了我自學之路。
我也會找一些我認為好的標的,讓他給我意見,他給的意見通常都很直接,例如我覺得官股銀行和鋼鐵可以穩穩的領息,國家機器也不怕倒,他說:「我不想出錢養懶惰的員工、公務員不會創造大利益」,我無法辯駁,當然我也會找少數他認可的公司(其實只有一家)。
「買中鋼就好,不會倒領股息?」
「我不想養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公務員」
「為何不買台積電?」
「我不喜歡把賺的全部又投資買設備」
「買鴻海總可以吧?」
「我討厭郭台銘!」
2018年,我有看到一個新聞頭條,華為公主被抓,那時我不知道華為是什麼公司,本能的研究,發現他是來自中國,全球銷售最好的手機品牌,我其實滅沒看過華韋的手機長整樣,緊接著就是中美貿易的對抗,大致上是美國認為中國賺太多美國人的錢,就想透過課稅,讓製造業回流美國,那時的金融背景是長期的低利率牛市,巴菲特有句名言:「利率是股市的地心引力」,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這句話是股市的第一定律,也就說利率越低,人們越不會把錢放在銀行,拿去投資的機率很高,股票市場也就欣欣向榮,反之,如果利率往上調升,錢都回流銀行,股市自然就不會好。
「新麥今天不太好」
「營收才衰退20%股價就跌停,也太誇張」
「可以加碼?」
「本質沒有變,為何不行,在跌下去我會大買,你買,賠的算我的」
就這樣從原來的最高價200元,三天跌到150元,憑著那句話,我一咬牙,再加碼一張,事後證明他是對的,不過要等2年回到184元以後才會知道,中間最低跌到84元,我就這樣一路加碼到99元。
那時大致上的操作,就是一個對未來預期想法,大環境下,標的的未來應該會有成長,在較合理低的價格買入,然後等待未來這個想法落實,股市操作和考試很像,一定會有結果,只是時間的長短,往往我們買入後,期間大盤或是標的出現利空,股價就會大跌,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鉅額虧損,往往我們會再加碼把他攤平(後來幾年看來這也許對也許是錯),大部分,應該說隨著時間拉長,所有的股票都 會獲利,但股價又會回到平均以下,看似一個景氣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我一開始買入的部位都比較大,攤平的部位都比較小,所以整個三年都是在打平和小賠的過程中渡過,比較驚險的是誤入高景氣循環的散裝航運誤區,因為他在景氣好的時候本益比會比較低,讓人覺得很便宜,價值低估,所以我在那個時期一直加碼攤平,做一個船王的夢,結果最後在虧損50%的情形下,換股操作才得以減少虧損,當然後來景氣回升,股價還是上來,但是在5年以後。
我們涉略的公司不多,集中在少數幾家他精研的公司,中概股的烤箱、幫品牌代工的車燈、散裝貨運、代理煉油廠的設備商、機車模具代工,都是一些不用大資本支出就可以做生意的公司,套句巴菲特的話「小資本創大金流才是王道」,整個來說,翰很注意公司負責人的品德操守,選擇的公司大致上沒有問題,下跌只要解決心理問題就可以賺錢,他加碼攤平的時間和部位比我大,所以獲利頗豐,也慢慢在進化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David Wu
    David Wu
    會計師、投資客、深度閱讀者、哲學研究者、衝浪客、滑板中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