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
年輕時,喜歡看成功學的心靈雞湯,在生活、學業或工作每遇問題總喜歡從書中找答案來分析,但周遭這樣的朋友少,分析台灣人大多是早期中國沿海移民,具島國性格,好從實作經驗學習,雖然不管看書或是實作,都能求得知識,但巴菲特的合夥人蒙格曾說:「如果能吸取別人的經驗,就不用自己再痛一次」,那時一直無法確定看書的方式,會不會只是「遇到挫折,尋求一碗自我安慰的心靈雞湯?」
高中時,從南部到台北讀書,父親來找我,帶了一本看起來年代久遠的「安娜・卡列尼娜」,他說:「好的小說就像是很多篇的散文集合起來,每個篇幅都可以各別獨立看,意境都很完整」,翻開那看起來高不可測綠底金字的封面,努力的觀看安娜外遇的故事,也想像可以看到駭人驚俗的劇情,但似乎只得到開頭那句話「每個幸福的家庭,樣子都一樣,每個不幸得家庭,各有其不幸」,也許是俄國人的名子太長了,讓我無法進入內容,不過常常和同學聊天時,用那名言來班門弄斧。
大學時喜歡買書,感覺拿上一本書走在校園就會更顯帥氣,猶然記得在書局買了本瘦扁扁志文出版的「叔本華論文集」,那時對於這些尼采、柏拉圖等偉大的哲學家並不熟悉,只約略覺得叔本華應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個大師,當然那時候翻閱幾頁字都看得懂,但並無法靜下心努力感受其意涵。
貴人
35歲時,剛離婚不久,從小被爸媽保護很好,不愁吃穿,從來沒有存錢的習慣,有多少花多少,突然每個月要負擔一筆贍養費,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生活的壓力;另一方面,為了多賺錢,為了偏遠加給,向公司申請到偏鄉地方工作,生活型態變成白天看雲海、晚上散步的愜意生活,某天,大學死黨阿漢突然傳訊息過來:「最近好嗎?」
這傢伙在大學是個獨行俠,我行我素,不太參加團體活動,而我是誰都好的混混個性,所以也就和他頗有話聊,一直到畢業, 一年也會見幾次面,吃吃飯,有了通訊軟體以後,就斷斷續續的會在網路上閒聊,記得有一陣子他突然聊起投資而且會推薦一些個股,也同時也會問我有沒有閱讀習慣,然後推薦一些經濟學、投資及哲學的大部頭書,像是諾貝爾經濟得主傅利曼「選擇的自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葛拉翰的「智慧型投資者」等……,那時就想賺錢和沾沾書券氣,股票和書都照著買,書則是大部分是看不懂或是看一點點就丟在旁邊或覺得翻譯有問題,沒有特別花力氣去看,我們對話大致上就是分享一下投資和彼此生活趣事,想想半年都沒聯絡了,就和他抱怨一下現況後問到:「你最近在幹嘛?」
「投資和看書」
「真假?你變成文青拉?」
「讀書是CP值最高的投資,而且這些智慧可以讓我的生活更舒適。」接著他聊著著他推薦那些書的大意,並引導就一些相關的社會議題和他辯論,辯論的過程,讓我發現就有知識的不足,也引導我像一塊乾乾的海綿急於吸收新知。
國富論
之後,我在山上的日子,因心無旁鶩,就更能靜下心來,好好研讀阿漢推薦的書,他說:「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是和作者對話,深入對談後,你必須確認寫書的傢伙是無私的。」
開始由「國富論」著手閱讀,亞當斯密用純文字的方式解析工業革命後大多數英國人的經濟行為,令我驚訝的是,文字和敘述並不艱深,但從前提假設到推論,每個環節環環相扣、推論嚴謹,我們以往在學校受教科書的教育,就是把所有作者的研究結果摘要放入課本,因此失去了對作者推論過程的了解,但這個部分卻是建構個人邏輯思路最好方法,慢慢研讀、思考做筆記,我對經濟學的產生另外一層更深入的想法:「經濟學是在描述人類行為得一門學問,當某些理論變成顯學或是信仰,又會再加強人類的群體行為」,如當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生活的描述:「我們努力工作、為他人提供服務,動機只是為了我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現在已成大多人的信仰,更強化我們的行為。
大量閱讀
花了半年看完國富論,我開始發覺閱讀好像不是那麼遙遠困難的事情,閱讀的信心也慢慢增強,就開始著手其他書籍的研讀,這次是同時閱讀多本不同主題書籍,除了推薦書,我也會去找自己有興趣的書,看一本書或一個主題,作者往往會再推薦其他書,我就會去找,一本書追著一本書,很多書都絕版會沒有翻譯,就去網路二手書店或亞馬遜書城購買,買到那種感覺如獲至寶,找到一本好書,如獲至寶,很像是在收集到一件珍貴的骨董或是發現一個已前人埋藏的秘密;到圖書館或咖啡店,也會喜歡到處看看書櫃上擺著什麼書,就像是找尋投緣新朋友一般。
隨著讀書數量增加後,會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觸類旁通,科目和科目間的間隙就減少獲得連接,例如在研讀到如何準備考試時,就可連結如何健康飲食讓頭腦清楚,在跨科目領域的學習下,讓知識發揮對大效用。
多巴胺和內啡肽
每發現一種新作者或好書,就像欣賞藝術家或藝術品,感到莫名快樂,自得其樂想:「沒想到這種主題也可以寫成書」,就像衝浪客追逐到一到完整的白花浪,順著浪壁滑行,刺激快樂多巴胺;大部頭的書,也許無法完全看懂,就是堅持慢慢的把懂得盡量看,不懂得去找資料學習,先略讀後再精讀,完整讀完歷程會讓人有種莫名的成就感,長久的堅持得到回報,產生幸福的內啡肽。
也有壞處
叔本華說:「書讀得越少越好,不是越多越好」,腦袋中如果塞滿知識,就是別人幫你思考,自己就無法思考,再者,也因為想要找正確的答案,而不敢行動,看太多書也許是一種毒害。
小說「撕書人」的主角接收了嗜書如命父母親留下的一間堆滿書的房子,每個房間裡書籍蔓生,不管是發霉的氣味或是空間的局限,很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生活,另外,讀書如同遁入另一個世界,和外界隔離,影響正常人際交往。
當然,在沒有一定閱歷和是非判斷能力,看了不適合的書,很容易受到影響,做出錯誤的行為,書也有可能變成危險的事物。
再會
前幾天,和老婆在咖啡店慶祝結婚五周年,架上擺放著一排書,在等餐時隨意潘了幾本,其中「舒國治的散文集」和一本名叫「清潔」的書,不論內容、文筆和書的封面設計都令我驚艷,回家後馬上就在網路尋找下單,不多說了,我得先去郵局取貨,期待和新朋友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