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不節省,也可以活得有力量
有時候一筆花費,並不是犒賞,而是一種「內在投資」。 讓我心情變好、效率提升、能力增強,或是與重要的人建立連結。 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最願意買單的10種支出,這些錢不是浪費,而是支持我成長與自由的養分,也是我正在建立的「花錢價值觀」。很多人以為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學會省錢」,但我發現,與其壓抑每一筆花費,不如學會把錢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
📌以下是我最願意花的10種錢(也歡迎你一起思考自己的「花對錢清單」):
🎓 自我升級與效率投資類
- 📚 一本好書 可以幫我省下10年的冤枉錢。 只要一本書能帶給我一個好觀念或一個好選擇,就超值了。

- 💻 效率工具/工作系統 像是 Canva Pro、ChatGPT、UpNote,雖然一年上千元,但每天都幫我節省大量時間與腦力。 讓我能更專注在創作與輸出,而不是卡在流程裡。
- 📈 線上課程 讓我快速突破盲點、強化底層邏輯。 例如我學了財報選股的課程,幫助我判斷股票價值,減少虧損、提升勝率。好的課程是一種縮時投資。有時一堂好的課,勝過10本書的資訊密度。

- 🧾 記帳與預算工具 記帳讓我了解金錢流向,預算讓我主動做選擇。我用了10年的 AndroMoney 記帳 app,能回溯檢視長期支出趨勢及資產的上升,還能幫我做出每月決策。
🌿 生活舒適與療癒類
- 🧘♀️ 療癒小物 香氛、泡澡鹽、筆記本,看似不實用,卻陪我度過無數迷茫的夜晚。 我喜歡天然精油,拿來薰香或保養,讓我在忙碌生活中有片刻喘息。
- 💪 健康與保健品 健康是一切的起點。我會花錢定期健檢、補充維他命C、B群等基本營養品,讓身體有力、行動更輕盈。
- 🛠 生活中省時又省心的小道具 像是非入耳式藍牙耳機(可以邊做家事邊聽書)、好用保溫瓶… 這些東西天天使用,累積起來是超高投報率的投資。
❤️ 情感與創作連結類
- ☕️ 高品質的人際互動 和朋友喝一杯咖啡聊投資、或請爸媽吃壽喜燒,都是讓情感連結加溫的支出。 我自己雖然不是常約人,但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或家庭聚餐,也是我願意花的「情感資本」。
- 🎨 興趣與創作體驗 例如紙模型手作、畫畫、攝影、植物課…這些「看起來不必要」的支出,其實是我跟自己靠近的方式。 我會利用彩色印表機印製紙模型,自製療癒手作,在繁忙生活中找到寧靜角落,這些創作,讓我找回『做中有我』的連結感。

- 🐣 自由快樂金(正在練習中)雖然我還沒有專門為「自由快樂金」設立預算,但這並不代表我不重視它。 過去我多靠努力賺錢與有效分配來維持財務彈性,如今我正練習「有意識的花錢」,判斷哪些支出是為了自由、能力與未來選擇權。 即使尚未完全落實預算分類,我也在學習讓每一筆花費,靠近理想生活的模樣。
📍我怎麼分辨「這筆錢值不值得」? 我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 這筆錢,是「幫我變好」,還是「讓我逃避不想面對的事」?
- 如果用我的時薪來算,這個東西值得我3小時的生命嗎?
- 這個東西,我3天後、3週後,還會喜歡嗎?
這三題,是我防止亂買、但又不壓抑自己的魔法提問。
🪄 我的「花對錢追蹤表」這樣做: 我每月月底都會問自己一句話: 「這個月,我最值得的一筆花費是什麼?」 然後記錄下金額、品項、用途與當下感受。 這不只是記帳,而是建立我的「花錢價值觀」。
🎁 如果你需要,我正在整理一份 Notion《花對錢 Tracker 懶人包》 (我的IG個人簡介裡可以下載) 裡面包含:
- 我的花費分類表
- 快樂金預算追蹤區(可選)
- 「每月最值得一筆」記錄欄位
💛 結語:讓錢為你帶來自由,不是焦慮 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你存了多少錢,而是你懂得怎麼讓錢帶你前往想去的生活。 願我們都能越來越會花錢,不是因為任性,而是因為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你最近花過最值得的一筆錢是什麼?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延伸閱讀:
👉 讓錢包變胖的 10 個好習慣:不降生活質感的無痛省錢法|省錢習慣 × 生活理財 × 高品質生活
👉歡迎到來找我:金の美好生活 (FB粉絲團) | @kimsgoodlife (IG) | @kimsgoodlife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