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捷運龍山寺站附近的一日遊景點

2023/06/09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根據池田敏雄1970年餘《臺灣家庭生活》的著作所描述,「艋舺」亦有稱蟒甲、莽葛、蚊甲或文甲,「艋舺」一名初為交通工具,清初依淡水河東畔建立渡頭,停泊小舟,因此以物取為地名,閩人通稱「艋舺」,專用於此地,此為艋舺地區地名之由來。其中艋舺龍山寺初建於清乾隆三年,至今已二百八十餘年,古今中外很多朝代都是政教合一,神權亦成為民間的權力中心。以龍山寺為軸的周邊名勝古蹟有: 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青山宮、新富町文化市場、學海書院、剝皮寮歷史街區、糖廍文化園區、和平青草園區、艋舺地藏王廟等。
以艋舺龍山寺為中心的周邊文化及名勝旅遊地圖 (說走就走@Letsgo製作)
2023年6月6日這一天,我以龍山寺為軸心做了一趟對「艋舺」老巷道文化的深度探討,龍山寺周邊的名勝並不是侷限在觀光客眼中的龍山寺朝聖與華西街觀光夜市的巡禮。其實在巷弄內隱藏了老萬華人的生活日常及沉澱已久的文化底蘊。


龍山寺的歷史沿革

艋舺龍山寺是一座深具歷史意義的寺廟,二百八十餘年來祂見證先民胼手胝足墾荒的精神,自古以來寺廟一直是漢人文化中,也是君權時代維護社會道德規範及宣揚忠孝節義的中心,宗教也具備教化及安撫人心的社會功能。但至今寺廟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層次的影響力已大為降低。艋舺龍山寺建於清朝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是來自大陸福建省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三地)移民所信仰的保護神,香火分靈自自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龍山寺」觀音的香火。
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圖片摘取自福建省泉州網)
艋舺龍山寺歷史悠久是艋舺居民的心靈淨域,主殿奉祀觀世音菩薩。早期龍山寺建立形成了以三邑人為主的祭祀圈,是由黃典謨發起,三邑人捐獻而興築完成,而艋舺乃為泉州三邑人的大本營,三邑人中又以當時的三大姓-黃、林、吳為主。時至今日雖經歷清朝、日治時期、民國光復時空的變化,但寺中的董監事名單中仍此三大姓氏族人的後代為多。二百多年來,艋舺龍山寺歷經清嘉慶、同治年間的強烈地震及暴雨受損及日治時期等多次修建,建築外觀已失建廟初期的古貌,但仍能從龍山寺屋頂建築中追尋其金碧輝煌的奢華絢爛年代,彰顯出這座寺廟的富麗堂皇。龍山寺屋頂採用多層的結構,層層上疊,營造出一種層次分明的效果。在這些層次中,屋頂的斜線和垂直線條相互交錯,形成華麗而優雅的造型。在絢爛陽光的照射下,屋頂上的飛檐翹角和彎曲的瓦片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如同一片金碧輝煌的海洋。這座寺廟在外觀上最受矚目的是琳瑯滿目的石雕藝術及龍虎交趾燒,最引人注意的是中門前銅鑄蟠龍銅柱一對為全台僅有,工藝巧奪天工、精心雕琢,呈現出先民精湛的工藝和設計。
艋舺龍山寺現貌
艋舺龍山寺前殿中庭
艋舺龍山寺通往後殿的水廊
艋舺龍山寺相-遊資訊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開放時間: 06:00 - 21:45
交通資訊:
捷運: 可乘坐捷運板南線至龍山寺站,1號口出,沿西園路一段步行約5分鐘即可。
公車: 可乘坐38、38區、234、265、265區、673、705公車至龍山寺(西園路側)站下車,步行至廣州街路口即可

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是位置在艋舺龍山寺旁廣州街及康定路口的一個歷史街區,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這個地區在日治時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當時的產業聚落和繁榮的商業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萬華區的中心地帶,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日治時期,該區域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據點,吸引了許多商家和工匠在此定居和經商。
在日治時期的剝皮寮,主要以皮革製品和皮革相關行業為主要產業。當時,這個地區擁有許多皮革加工廠、皮革商店和皮革工匠的工作坊。皮革製品如鞋子、皮帶和皮包等在這裡大量生產,成為當時台灣皮革工業的重要中心。
此外,剝皮寮還擁有豐富的商業活動和多元的生活功能。剝皮寮擁有印刷及裝訂行業,例如: 已遷移至新北市中和區立德街的"太陽制本所"及許多傳統的手工藝,如木雕、紙糊、編織等,展現了台灣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剝皮寮的產業結構逐漸轉變,皮革工業的興盛逐漸式微。但是,這個地區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建築和文化遺產,作為對過去繁榮時期的見證。
如今,剝皮寮歷史街區已經成為一個受人們喜愛的觀光景點,吸引著許多遊客前來體驗當地的歷史和文化。這裡的古老街道、傳統建築和文物展示,讓人們能夠感受到日治時期的氛圍和生活方式。這裡的古老街道和文化遺產成為了人們探索台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場所。
位於現今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康定路口片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個地區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建築和文化遺產
日治時期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最高洋樓
  • 剝皮寮歷史街區 旅遊資訊: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開放時間: 09:00~18:00 周一固定休館
交通資訊:
捷運: 搭乘臺北捷運板南線→於龍山寺站下車(6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即可達剝皮寮老街
公車: 搭乘205.229.231.242.264.658.703.705.藍29路市公車→於龍山寺站下車→步行即可達剝皮寮老街

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是市定古蹟,祂與艋舺龍山寺及青山宮合稱為「艋舺三大廟門」。清水巖祖師廟主要奉祀清水祖師(清水祖師名陳昭,亦稱麻章上人、逢萊祖師,是北宋的神僧 ),清水巖祖師廟是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華區的一座古老寺廟,也是該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之一。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清水巖祖師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葉,福建泉州安溪渡台先民,公推翁有來為主事,募銀三萬元,以其從泉州府安溪縣逢萊鄉清水岩,攜來的清水祖師「香火」建廟。於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始建並於清乾隆55年(西元1790年)建成。清嘉慶22年(西元1817年) 6月,遇颱風侵襲毀損募資重建,日治時期(西元1896年),日治時期(西元1922年, 大正11年) 現今的成功高中於清水巖址草創,西元1940年(昭和15年)後殿發生火災,迄今未重建。民國74年(西元1985年),因闢建停車場而挖出一批長期埋在地下的清水巖後殿石材。
長期埋在地下的清水巖後殿石材-1
長期埋在地下的清水巖後殿石材-2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水巖祖師廟逐漸擴建和重建,成為一座宏偉的寺廟建築。廟內的主要建築包括正殿、側殿和後殿,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藝術特色。在廟內,可以見到華麗的彩繪壁畫、精緻的木雕和金碧輝煌的神像,展現了藝術的精湛工藝和宗教的神聖氛圍。
清水巖祖師廟是萬華地區重要的宗教中心和社區聚集地,每年都吸引著眾多信眾和遊客前來參拜和祈福。尤其在重要節日和傳統活動期間,廟宇會舉辦盛大的祭典和慶典,彩旗飄揚、鞭炮齊鳴,熱鬧非凡。
除了宗教儀式和信仰活動,清水巖祖師廟還扮演著社會和文化的角色。廟內常常舉辦藝術展覽、文化交流和座談會等活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總結而言,清水巖祖師廟是台北市萬華區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寺廟。其由來和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8世紀中葉,而清水祖師的神像被視為保佑萬華地區的守護神。廟宇的建築壯麗,信仰和傳統活動使其成為當地重要的宗教中心和社區聚集地。
  •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旅遊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開放時間: 05:30 - 21:30
交通資訊:
公車: 0西、9、11、62、65、205、218 副、229、231、232、234、242、264、302、601至「祖師廟站」即可到達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青山宮

艋舺青山宮建造於清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 主神奉祀青山靈安尊王,青山宮靈安尊王,又稱青山王、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相當於泉州三邑人的城隍爺,祂的身份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東漢、三國時代孫吳將領張悃(又作張滾),因治理泉州惠安有成而被鄉民奉為神;其二:是五代十國時閩國將軍張悃,因鎮守惠安一帶防備海盜而被尊崇。他在宋高宗建炎年間和明太祖征元時都曾顯靈助戰,因此被敕封為「靈惠侯」、「靈安王」、「靈安尊王」等稱號 。
艋舺青山宮主祀青山靈安尊王
青山宮作為奉祀靈安尊王的場所,成為當地居民和信眾的重要宗教中心。宮廟的建築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風格,展現了華麗的彩繪壁畫和精緻的雕刻工藝。在宮內,可以看到靈安尊王的神像,神威凜然,彷彿隨時守護著信眾。
艋舺青山宮建築坐南朝北,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矩形縱深的街屋式建築。前殿為重簷歇山頂,明間華麗精湛的八角形藻井,尤為突出完全展現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風, 日治時期,昭和13年(西元1938年) 重修廟前石雕門面,「石獅」是典型日式風格,拜殿臺基前方有雲龍御路。
拜殿臺基前方有雲龍御路
「石獅」是典型日式風格
  • 艋舺青山宮 旅遊資訊: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 開放時間: 05:00~21:00
交通資訊:
捷運: 搭乘捷運至龍山寺站(藍線,板南線)下車後(1號出口)沿西園路前行左轉即達。
公車:搭乘205、218、218(夜)、218(直達)、232、513、601、621、635、635(副)、663、藍2至祖師廟站即可到達。

糖廍文化園區

台灣台北市萬華糖廍文化園區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的文化遺址,下面是一些與它相關的歷史典故:
  1. 糖廍:糖廍是指在古時候用來煮糖的建築物。在台灣清代,糖業是當時重要的產業之一,而糖廍就是用來煮製蔗糖的場所。糖廍文化園區得名於這些曾經存在於該地區的糖廍建築。
  2. 建築歷史:糖廍文化園區的建築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當時的糖廍建築具有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包括紅磚砌成的牆壁、青石鋪設的街道和傳統的斗拱門。
  3. 市場與商業:糖廍文化園區所在的地區曾經是萬華地區的繁華市場和商業區。在清代,這裡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吸引了許多商家和客商。在糖廍文化園區內,你可以看到當時商業活動的痕跡,如店鋪、巷道和市場空間。
  4. 文化保存:糖廍文化園區的保存和復原工作始於2009年,當時台北市政府進行了整修和保護工程,以保存這片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群。文化園區內展示了當時的建築風貌,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和展覽,以展示台灣的傳統文化和歷史。
糖廍文化園區通過保存和展示歷史建築,提供了一個了解台灣歷史和文化的場所。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傳統建築風格、體驗古老的街道和參與文化活動,深入了解台北市萬華區的豐富歷史。
糖廍文化園區保存了舊時載甘蔗的小火車
糖廍文化園區的一畝甘蔗田
  • 糖廍文化園區 旅遊資訊: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60巷20弄進入 開放時間: 10:00-16:30 周一固定休館
交通資訊:
捷運: 從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出來 →穿越和平西路三段與西園路一段的十字 路口往前走到大理街 →右轉大理街走約400公尺,看到大理街160巷20弄就順這巷弄進入…
公車:667、956 至時報大樓站下車或231、245、264、310、656、658、701 等至中國時報站下車。

和平青草園

和平青草園是一座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公園,也是台北市的歷史建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當時它是台灣最早的精神收容所,名為仁濟療養院。這座建築呈現日式醫護院所的特色,有椰子樹、廊道四方柱和紅磚牆。公園內有香草園、活動廣場、大草坪和共融遊具。公園的一角還有一座古老的石敢當,是以前鐵路大彎道的鎮煞物。
和平青草園的所在地原本是全日同行火車的鐵路,1999年鐵路地下化後,地方風貌也發生了變化。附近還有其他的文化景點,如萬華林宅 (其中一樓已租給星巴克咖啡做為營業用)。這些都是展現萬華區歷史和特色的地方。
我覺得和平青草園有幾個吸引人的地方:
  • 它是一座結合歷史和自然的公園,可以讓人了解台灣的精神醫療發展,也可以欣賞植物和動物的美麗。
  • 它是一座具有文化意義的公園,可以讓人感受萬華區的風情,也可以參與各種活動和展覽。
  • 它也是一座適合親子共遊的公園,可以讓小朋友玩耍和學習,也可以讓大人放鬆和交流。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位靠西園路側的香草園,這裡種植了各種香氣四溢的草本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等。這些植物不僅可以美化環境,也可以用於醫療、飲食和美容等方面。
萬華和平青草園位於西園路二段50巷的入口
和平青草園區的大草坪
它曾是台灣最早的精神收容所,名為仁濟療養院
和平青草園園區一景
和平青草園 旅遊資訊: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與艋舺大道交叉口(入口在西園路二段50巷)
開放時間: 展館09:00-16:30 (周一固定休館), 遊戲場全天24小時候開放。
交通資訊:
捷運: 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1號出口→沿西園路步行400公尺.
公車: 「龍山寺」站、1、49、231、245、264、310、568、656、658、701、907。

學海書院

學海書院是一座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的古蹟,也是台北市唯一保存完整的書院建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37年,當時由清朝淡水廳同知婁雲和曹謹主導興建,最初命名為文甲書院。1847年,閩浙總督劉韻珂賜名為學海書院。學海書院是清代台北盆地五座書院之一,也是北臺灣的教育重鎮,培育了許多儒生和文人。其中最著名的院長是大龍峒舉人-陳維英,他在1865年重修了書院,並題寫了一對楹聯「學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強古人云功可相長也;海祭於後河祭先或原或委君子曰本其當務之」。
日治時代,學海書院被徵收並標售,1908年被高姓族人買下,改作艋舺高氏大宗祖祠,也稱「有繼堂」。現在的學海書院仍保留了清代的建築風格和文物,如匾額、楹聯、神龕、壁畫等,它是台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見證。
學海書院有幾個特色
  • 它是一座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築,可以讓人了解清代台灣的教育和文風,也可以欣賞清代的藝術和工藝。
  • 它是一座結合書院和祠堂的建築,可以讓人感受儒家的學風和祭祀,也可以見識高氏族人的家族和信仰。
  • 它是一座位於萬華區的建築,可以讓人體驗萬華區的風土人情,也可以參觀附近的其他景點,如艋舺青山宮、艋舺清水巖祖師廟、艋舺龍山寺等。
2023年6月小編去參訪學海書院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正在進行修復與整建。工程的防護網猶如一層薄紗被薄紗輕輕地包裹她風姿綽約的輪廓,雖然很遺憾不能細細品味它的風雅,但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它將再度展現它嶄新且令人驚艷的風華。
我想在不久的未來,它將再度展現它嶄新且令人驚艷的風華
學海書院 旅遊資訊: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93號
開放時間: 展館09:00-16:30 周一固定休館, PS.目前(2023年6月)整修中
交通資訊:
捷運: 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1號出口→往廣州街步行400公尺→途中會經過華西街觀光夜市→直行看到環河南路二段左轉就看到了(它緊鄰這龍山國小).
公車: 18「龍山國小」站。

萬華龍山寺的周邊景點

  • 龍山寺旁的青草巷
萬華區的青草巷是台灣台北市其中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巷道。青草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台灣歷經荷蘭、明鄭、清朝及日治時期的統治下,而青草巷位於當時的台北城南郊。該地區因種植草藥而得名,許多藥草種植者在此地生活和經商。
青草巷的建築風格主要以傳統的閩南式建築為主,包括店屋、茶鋪和民居。這些建築通常具有獨特的紅磚牆和傳統屋頂,展現了當時的建築風貌。青草巷區域在早期是一個繁榮的商業區域,許多商家在此設立店鋪,提供各種商品和服務。當時的主要經濟活動包括藥草貿易、茶葉買賣等。萬華青草巷承載著台北市萬華區的歷史記憶,展示了過去商業繁榮時期的面貌和當地社區的文化特色。
位於艋舺龍山寺旁的青草巷街景-1
位於艋舺龍山寺旁的青草巷街景-2
  • 華西街觀光夜市
華西街觀光夜市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夜市之一,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人文活動。在20世紀初期當時華西街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道,吸引著眾多商家和顧客。夜晚時分,街道兩旁的攤販紛紛開張,形成了夜市的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華西街觀光夜市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台北市最受歡迎的夜市之一。
萬華華西街觀光夜市
過往華西街觀光夜市以其豐富的美食和獨特的特色而聞名。遊客可以在這裡品嚐到各種道地的台灣美食,如小吃、水煎包、魯肉飯、臭豆腐等。但2023年6月份小編來到這裡時,發現現在的華西街觀光夜市嚴然是「足浴與按摩一條街」,過往的美食攤販已經移到廣州街夜市街區。夜市裡的「亞洲鱉店」保存這條夜市最具特色的殺蛇及販售蛇肉的唯一經營。
碩果僅存的華西街夜市殺蛇及販售蛇肉的店商
  • 阿鴻知高飯.鱸魚湯-24小時不打烊
位於廣州街245-1號, 24小時不打烊的阿鴻知高飯.鱸魚湯
阿鴻知高飯.鱸魚湯是一家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的老店,經營了超過50年,是萬華區的古早味小吃。它的招牌菜是知高飯和鱸魚湯,還有手切滷肉飯、豬腳飯、魯白菜等等。這家店的特色是使用溫體豬和新鮮魚類,手工切丁和滷製,保留了傳統的煮法和風味。全年營業時間是24小時不打烊。它也提供外帶和外送服務,店主歡迎萬華區和中正區來電訂購外送,是一家平價又好吃的小吃店,很適合喜歡古早味的朋友。
  • 兩喜號-百年老店百年魷魚羹老店
兩喜號-西園店 (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94號)
兩喜號是一家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百年老店,主要賣魷魚羹和炒米粉,也有其他的小吃和湯品。它是一家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店家,也曾經登上CNN媒體。它的特色是用新鮮的海鮮和肉類,製作出濃郁的羹湯和香氣的炒米粉,還有現炸的天婦羅和魚塊。它的碗底還有不同的運勢,讓顧客吃完後可以看看自己的運氣。它有兩間店面,一間是總店在廣州街龍山國小對面,另一間是西園店,都在龍山寺附近。它是一家很有歷史和故事的老店,很適合喜歡台灣小吃的朋友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bobwang@Letsgo
bobwang@Letsgo
愛上一個人的徒步旅行,沿途攜夢與內心對話,用雙腳細細品味大地的每一吋溫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