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享盡後就是逐漸沒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年前和太太去拜訪友人,他很熱情的接待我們,和我們聊起過去的光景,闡述他的輝煌歷史與豐功偉業;後來談到他得了癌症,接受化療後整個人消瘦很多……。聽到這裡,我想也許有業力干擾,但他不以為意,我就沒有多提。

這位友人開的是活海鮮店,雖然他當老闆不參與殺生,但與廚師合夥多少也會有相關的殺生共業。友人自身並未修行,也無吃齋唸佛。最近他帶著親人去參加宗教繞境,希望能多求福德,但「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阿伯說:「當福報享盡後就是逐漸沒落,每個人都一樣」。福報不是求神拜佛就能擁有,要斷惡修善,一步一步地累積。斷惡是非常重要的,滅惡念、除惡習、斷惡行,一絲一毫的惡都不去做,就不會再繼續造業且快速消耗福報;修善是發自內心去利益一切眾生,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救濟鰥寡孤獨、貧殘老弱……等等,所有的好事盡量做,還要帶著他人一起做,將善的力量傳承,澤被眾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沒有修行,擁有越大的權力就是越大的造業根源。清淨自在,才是最好的。這個世界多災多難,無常隨時伴隨左右。能唸經消業保平安、提升心性,是很有福報的。」

身在這五濁惡世,到處都是誘惑,若沒有正心、正念、正行,很容易墮落沉淪、修偏走邪。我們歷經累世輪迴,早已養成無數的習氣與造下無數的業力,若無學佛修行,持戒精進,就很容易沉迷在貪嗔痴慢疑的誘惑之中不斷造業,讓光明之路越走越黑暗、越走越狹窄。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才能滅除深重的貪嗔痴,心性才能提升,達到清淨心與不動心的境界。

(分享完畢)

《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修行,就是隨緣盡分的過日子,遇到問題就去解決,遇到人事就去圓滿、遇到干擾就去處理,遇到考驗就去突破,盡己所能去努力,隨緣不攀緣。孔子說:「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人生在世,要能修得看破、放下,是很不容易的事。俗話說:「知足常樂」,「有」,很好;「沒有」,也很好,無所求,才能清淨。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要能在一切相上活動,卻不著一切相,於相而離相,才不會自尋煩惱、自招痛苦。

相無分別,境無好壞,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心有分別、計較、貪求……等,就會轉成貪嗔痴,這就是造業的根源,也是凡夫眾生煩惱不斷的開始。修行要修心,依照佛法來修,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遵循佛法,才能去除貪嗔痴的糟粕,留下戒定慧的菁華。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菁華節錄》:「黑氣會觸動、加重劣根性,讓你的劣根性表露無遺;脾氣不好,黑氣會加重脾氣;淫慾重,黑氣會加重淫慾;購物慾強,黑氣會加重購物慾。故須消黑氣,讓魔靈不再增生,接著意志要堅定,堅持修行,來找回自己的本真佛性。」

心裡在意什麼,就會來什麼考驗,遇到考驗時,就要堅定意志,堅持修行,絕不動搖,佛菩薩會在旁邊觀察您對考驗的起心動念、處理方式,看您的意志是否堅定、心性是否有提升。但無論佛菩薩有沒有在身邊觀察,或是有沒有人在監督,我們都要做好自己該做的,隨緣盡分,修行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更不是佛菩薩的事。「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業障各人了」、「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性自度,自業自消」,修行要靠自己修,向外攀緣、向外貪求無非是飲鴆止渴,心性不會提升、問題不會解決、命運不會改變,也難出離六道輪迴。

佛法浩瀚奧妙,越修就能越感知自己有很多不足與待突破之處。佛法浩瀚無涯、有容乃大,無二無別,所以不須執著、不必罣礙,凡事都要看破、放下,如同慧能大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肉體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證悟,是靈性提升,所以不要被世間短暫的樂所迷惑,要「藉假修真」,在一切因緣合和的假相中看破、放下才能證得真清淨、真自在。佛法能破迷開悟、破除眾生心中的黑暗。佛法是引領眾生走向正道的明燈,佛法代代相傳,猶如燈燈相續,無窮無盡,綿延不絕。

《六祖壇經》:「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佛法是照亮眾生的心燈,幫助眾生從暗無天日的黑暗輪迴道中一步一步地引領至光明淨土,眾生就能轉暗為明;佛法是引導眾生破迷開悟的智慧,眾生的一切愚痴無明皆需智慧才能滅除。眾生要透過修行才能覺悟,以覺悟後的的智慧去看世間萬法,一切萬相皆是圓滿無漏,此即「正法眼藏」。

阿伯說:「福報享盡後就是逐漸沒落,每個人都一樣。」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要斷惡修善,生活才會漸漸改善,凡事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不要老是想依靠別人、依靠神佛,那都是虛無飄渺的,唯有靠自己,最實在!如何才能改變命運、自求多福?唯有老實誦經,老實唸佛,用真心修行,才能一點一點地轉識成智,轉染污為清淨,轉黑暗為光明,轉愚迷為般若,轉迷心為覺悟,如此,命運就能徹底改變,人生清淨自在。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7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有緣人開店過程中的艱辛與轉變,強調福德在事業成功中的關鍵作用。作者回顧自己從經濟困境中逐步走出來的歷程,並提及誦經消業的重要性。透過自身的修行,收穫了生活的轉機和內心的平靜。文章提醒讀者,成功需要努力和積德,不是僅僅依賴運氣或他人。最終正確的信念和持續不懈的努力才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有緣人開店過程中的艱辛與轉變,強調福德在事業成功中的關鍵作用。作者回顧自己從經濟困境中逐步走出來的歷程,並提及誦經消業的重要性。透過自身的修行,收穫了生活的轉機和內心的平靜。文章提醒讀者,成功需要努力和積德,不是僅僅依賴運氣或他人。最終正確的信念和持續不懈的努力才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