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的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果不計算中間兩次短暫返回紐約,其實我離開這個我曾讀書及工作達十一年的地方已經超過十七年,當時在這裡固然曾經近距離認識這個國際大都會,今次逗留一個月,叫我總算可以再看看這個地方多幾眼。
想起十七年前,手提電話雖然已經開始普及,但肯定未有今日那麼多五花百門的社交媒體,當時手提電話主要就是用作打電話作對話之用,只是不同電訊公司不時推出不同的月費計劃,所以紐約的朋友頻頻轉換電話號碼,但今日不同了,不用再記錄他們的新號碼,只需要用簡單方法便可以用社交媒體聯絡上。當然,昔日拍照後還要找方法沖曬出來再交予對方實體相片,但今日同樣只需利用一部手提電話便完成拍照及送予對方留念以作保存及回憶。
另外,我覺得紐約市的汽車多了,路面越來越擠塞,聽說泊車也比之前困難。不知是這城市的人口多了還是不怕駕車的人多了,記得以前總有一類人因沒有方向感或怕迷路而不敢駕車,只是現在全球定位系統已經非常普及,怕迷路的人也許不再怕駕車。至今我在香港仍保存一本昔日在美國買的地圖書,以前就靠那些大本地圖書知道路線方向,尤其要離開紐約到其他地方旅遊的時候,但現在卻完全倚賴這些智能系統,即使近距離又常去的目的地,人們仍習慣了使用,我都不知道如此倚望科技是好還是不好,當然這不是純粹紐約客的習慣,那根本是全球人的情況了。類似的情況也包括在家工作,十七年前「在家工作」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行為,想不到現在返工的一群,每週總有一些日子可以在家工作。
我不敢說那些轉變是好是壞,不過從我的角度覺得好了的是紐約明顯劃多了很多專門給單車行走的道路,例如我阿姨居所對面便多了一條由行車路劃出來的單車徑,甚至連布碌崙橋及曼克頓中城等地標也容易見到單車徑及騎單車人士,我只覺可惜是這程沒有踏過單車,更遑論說踏單車跨越布碌崙、曼克頓及皇后區這三個我最熟悉的區域。還好,在紐約市這些年間多了人跑步的時候,我也追上「潮流」,在這三十多天,我估計我跑了近三十天,我尤其高興在我阿姨附近的一個公園跑步,公園內有個寧靜美麗的小湖泊,維繞跑一圈剛好一公里,這個有松鼠、有天鵝、有鴨子的地方是我過去從未跑過的,我高興今日在紐約多了很多跑步的同路人。
當然,紐約市亦有不少改變是令人擔心的,其中之一便是大麻味處處,聽說大麻在紐約市現在是合法的,雖然我沒見到治安因此明顯差了,但朋友也提醒我要小心多一點。除了吸大麻這樣具爭議性的東西合法了,另外彩虹旗到處可見,我一代的教會弟兄姊妹今日教育下一代時不單要面對中西文化的衝擊,也要面對信仰及全新道德觀念的夾擊,他們皆面對在家及在教會教一套,學校卻教另一套的挑戰,這絕對有別於十七年前的光景。
我不會說紐約在這十七年有翻天覆地的轉變,最少我覺得轉變比香港少。紐約的地鐵仍舊殘舊和不準時,但其網絡之廣泛仍然成為紐約市的重要交通工具;紐約的有名地標仍是自由神像、帝國大廈、布碌崙橋及四十二街等,但同時亦多了很多沿海岸的康樂及文化設施;雖然紐約市的物價仍然高,不過卻還能令很多移民及旅客慕名而來,因為這個城市實在太具活力及姿彩。
初到埗時我仍擔心因很多轉變而不習慣,但去到旅程的尾聲,還是覺得跟十多二十年前一樣,這個城市總有本身的優點缺點,我們只管找到跟這城市一樣的節奏及脈搏,便不難去適應及找到喜歡的地方。
(20·06·2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返回美國紐約探望親人,並有一班教會弟兄姊妹和舊同事,這次是第三次重回舊地,並且是逗留時間最長的一次。上兩次回去由於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機會和一些舊同事及弟兄姊妹重聚,這次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探望更多人了。但十六年過去,關係和人面又會變得怎樣呢?
這次準備更充足準備踏上另一條馬拉松賽道,能否比前幾次跑到更好的成績呢?
參加過近三十個全程馬拉松,還沒有一次的參加者不足一百人。這次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小鎮內舉行的長跑活動,四個項目的總參加人數才四百人,比我參加過的泰國清邁、紐西蘭的Hawke’s Bay及香港的中國海岸馬拉松的規模更小⋯⋯
專誠去到遠方探望一位相識很多年的教會好弟兄,卻發現從昔日孤單中互相扶持到今天距離漸行漸遠⋯⋯
再次準備充足上戰場,這次會否如上兩次般在比賽時遇上突發事件而影響成績,還是能夠按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正面的效果呢?
人壽保險公司推出了健康計劃,只要安裝了他們的手機程式及成為會員,然後常做運動,便會逐步提升會員級別,若成功提升一個級別,下年交保費時便會有折扣,若再提升成為更高一個級別,折扣更多,如此類推。保險公司當然不會計錯數,因為大量研究也發現多運動對身體有正面幫助,那管每日步行夠一定數目也會具良好效果⋯⋯
返回美國紐約探望親人,並有一班教會弟兄姊妹和舊同事,這次是第三次重回舊地,並且是逗留時間最長的一次。上兩次回去由於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機會和一些舊同事及弟兄姊妹重聚,這次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探望更多人了。但十六年過去,關係和人面又會變得怎樣呢?
這次準備更充足準備踏上另一條馬拉松賽道,能否比前幾次跑到更好的成績呢?
參加過近三十個全程馬拉松,還沒有一次的參加者不足一百人。這次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小鎮內舉行的長跑活動,四個項目的總參加人數才四百人,比我參加過的泰國清邁、紐西蘭的Hawke’s Bay及香港的中國海岸馬拉松的規模更小⋯⋯
專誠去到遠方探望一位相識很多年的教會好弟兄,卻發現從昔日孤單中互相扶持到今天距離漸行漸遠⋯⋯
再次準備充足上戰場,這次會否如上兩次般在比賽時遇上突發事件而影響成績,還是能夠按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正面的效果呢?
人壽保險公司推出了健康計劃,只要安裝了他們的手機程式及成為會員,然後常做運動,便會逐步提升會員級別,若成功提升一個級別,下年交保費時便會有折扣,若再提升成為更高一個級別,折扣更多,如此類推。保險公司當然不會計錯數,因為大量研究也發現多運動對身體有正面幫助,那管每日步行夠一定數目也會具良好效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迪化街一段頭尾相距約一公里,這條商街上保留不少老式建築,可以看出有些曾歷經風霜的建築體已經過人為改造美化,但從建築物的外觀仍可欣賞到百年前傳承至今的華麗與洋氣
Thumbnail
今天早晨,我與老朋友約在台北的西門町碰頭。距離上次來這裡,已經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了。這次早到了一些,便有了機會在這片熟悉又陌生的街區四處走走,看看這裡有什麼變化。 一踏入西門町,就感覺到它似乎經過了一些整理,變得更加乾淨整潔。從這裡望向電影街,“西門町”三個大字的招牌依舊顯眼。街道上有許多黃色的旅遊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今早在台灣的好友傳了一個有關紐約治安問題的案件給我看。其實治安問題到處都有,但因為這個事件太令人生氣難過所以她忍不住傳給我看,順便指責了一下…. 這也讓我想分享現在進行式的紐約~~ 近年來我在紐約市看到的警察比遊客還多。尤其是在地鐵站𥚃,多到不論你用什麼角度的視線你都能看到他們。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紐約人的真實日常和全世界的大城市一樣,早上帶著那張彷佛甦醒又不太醒的臉,手裏拿著一杯咖啡或一份報紙,匆忙的趕公車趕火車或趕地鐵的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地鐵站內,好多不同的車開往不同的路線。上城,下城,中城,慢車,快車,或原本快車但今天站站停,或原本慢車但今天某站不停。 繁多的資訊,讓紐約人在進地鐵
Thumbnail
老紐約了。住在這個分秒競爭,喧嘩但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超過二十年。當年因為想實現成為專業舞者夢想而隻身搬來這裡。現在回想,真的就是一種年輕熱血無畏舞懼的精神。 曾經非常不適應,非常寂寞,非常窮-沒有家人陪伴的窮,沒有家鄕食物的窮,沒有一種台灣空氣的窮。但因為太熱愛舞蹈也很堅持實現站在舞台的夢想,繼續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去年中的休假旅程中多了一段人生插曲,讓我想起了一些「故事」… 基督城市中心有一種傳統電車,早年是負責城內的基本交通,後來交通發展的關係,逐步轉型為觀光電車。身為一枚「專業」觀光客,一定也得要來這邊朝聖付門票費,為這座城市增加收入。 在出國前,就跟一位老友聯繫上,恰巧她晚我們一週抵達紐西蘭,也許可
Thumbnail
沉寂一陣子,飛快地紐約的日常已恍若隔世。最即時的旅行體驗與大家一睹為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迪化街一段頭尾相距約一公里,這條商街上保留不少老式建築,可以看出有些曾歷經風霜的建築體已經過人為改造美化,但從建築物的外觀仍可欣賞到百年前傳承至今的華麗與洋氣
Thumbnail
今天早晨,我與老朋友約在台北的西門町碰頭。距離上次來這裡,已經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了。這次早到了一些,便有了機會在這片熟悉又陌生的街區四處走走,看看這裡有什麼變化。 一踏入西門町,就感覺到它似乎經過了一些整理,變得更加乾淨整潔。從這裡望向電影街,“西門町”三個大字的招牌依舊顯眼。街道上有許多黃色的旅遊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今早在台灣的好友傳了一個有關紐約治安問題的案件給我看。其實治安問題到處都有,但因為這個事件太令人生氣難過所以她忍不住傳給我看,順便指責了一下…. 這也讓我想分享現在進行式的紐約~~ 近年來我在紐約市看到的警察比遊客還多。尤其是在地鐵站𥚃,多到不論你用什麼角度的視線你都能看到他們。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紐約人的真實日常和全世界的大城市一樣,早上帶著那張彷佛甦醒又不太醒的臉,手裏拿著一杯咖啡或一份報紙,匆忙的趕公車趕火車或趕地鐵的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地鐵站內,好多不同的車開往不同的路線。上城,下城,中城,慢車,快車,或原本快車但今天站站停,或原本慢車但今天某站不停。 繁多的資訊,讓紐約人在進地鐵
Thumbnail
老紐約了。住在這個分秒競爭,喧嘩但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超過二十年。當年因為想實現成為專業舞者夢想而隻身搬來這裡。現在回想,真的就是一種年輕熱血無畏舞懼的精神。 曾經非常不適應,非常寂寞,非常窮-沒有家人陪伴的窮,沒有家鄕食物的窮,沒有一種台灣空氣的窮。但因為太熱愛舞蹈也很堅持實現站在舞台的夢想,繼續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去年中的休假旅程中多了一段人生插曲,讓我想起了一些「故事」… 基督城市中心有一種傳統電車,早年是負責城內的基本交通,後來交通發展的關係,逐步轉型為觀光電車。身為一枚「專業」觀光客,一定也得要來這邊朝聖付門票費,為這座城市增加收入。 在出國前,就跟一位老友聯繫上,恰巧她晚我們一週抵達紐西蘭,也許可
Thumbnail
沉寂一陣子,飛快地紐約的日常已恍若隔世。最即時的旅行體驗與大家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