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先工作還是讀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問題就算你拿來問現在的我,仍然是個大哉問,不過,我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分享,如果先選擇工作對我的人生產生怎樣的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從大學剛入學的第一天就不斷在想:我畢業後該先就業還是升學,為了分析利弊,就學期間我參加許多校內舉辦的職涯講座,甚至還付費去校外聽演講,參與過系上的專案,選修外系的課程,還申請了輔系並通過,最後在畢業前在兩家營造廠實習過。
我認為先工作,是較「適合」我的選擇。
我是一個雜學家,還不打算專精。這是我對自己的看法,我評估自己如果讀研究所,大概率只會像大學時一樣,讀著書卻還是成天想東想西,仍然想不到自己的未來方向如何規劃,這對於需要投入高度專業與知識的研究所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我決定先出社會工作,我想看看在最真實的職場中到底需要什麼技能?抱著這樣的信念和忐忑的心情,我投入了職場。
不去人多的地方,給自己的一個挑戰。
我是營建相關科系畢業的,在讀書時教授們總是很喜歡說我們畢業後的工作,不外乎就是進入國內大型的工程顧問類公司、政府單位或是研究機構,但我偏偏相反,選擇一間從事建材業務的新創公司為起點。
育成中心是培育有意願創業的校友,提供資源的地方,時不時也會邀請講者或是創業家和學生分享經營企業會遇到的甘苦,因為讀書時參加過不少育成中心的活動,讓我對於新創多少有些憧憬,加上該公司又和自己所學相關,才選擇這家公司作為我第一份工作。
但是,我在試用期離職了。
原因是我沒有跟上新創快速成長的腳步。現在的我回過頭來看當時發生的事,我的得出這段開頭第一句話的結論,記得當時經理不斷跟我說公司需要即戰力,要我趕緊報名相關證照考試,提出學習計畫等等,可是對他來說當時我不夠重視這些話,等到我實際要提出自己的在公司的個人規劃後,經理卻希望我提離職…
現在看來,當時公司對我做的看起來存在一些法律漏洞,但是這不是本次的重點,事實是這次的事情彰顯我做事態度的不足,後來我自我反省了一陣子,給自己寫下一句話:「記住這個很不好受感覺,不要再有第二次了。」
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每件事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我記錄了我當下的挫折,這次的經歷讓我培養了在工作中寫筆記的習慣,也讓我會去觀察工作效率高的人都在做些什麼?試著去請教他們並內化成自己的能力,而且每當我發現我自己開始怠惰時,都會以此經驗來警惕自己。
最後,我依照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身旁同事、朋友,得出以下兩段話:
  • 還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先工作
  • 熱愛自己的科系,有明確目標>>>繼續升學

給適合先工作的人

讀書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研究所讀起來甚至比出社會的壓力還要大(我身旁的朋友真的有人這樣說過),如果完全不經思考就盲目選擇升學,根本就是自虐,甚至還損失至少2年的工作經驗(是至少喔!我聽過有人花4年才畢業的),對於這種人來說,先出社會是比較務實的選擇,畢竟最後都是要工作,先了解自己能在職場上發揮什麼能力?目前的能力值多少薪水?還缺什麼能力需要補足?如果缺少的能力是可以在職場上學習的,或是下班進修,那就下班撥出時間去學習;如果非得回學校讀書不可,那也至少知道該讀什麼?(研究所的類組分很細的)而不是一味的盲從。

給適合繼續升學的人

能夠清楚說出自己一定要讀研究所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對自己的未來方向十分明確,我自己在大學有位同學,他是從國中開始就對土木領域有熱情,高職選擇土木科就讀,在學時積極參與各項比賽,選手選拔等也都有他的名字,到了大學進入營建系,不只認真學習專業科目的課程,他也以考取技師,進入國內知名工程顧問公司為目標,現在仍在研究所努力當中。
總結來說,如果你和我那位還在讀研究所的朋友一樣的人,那你一定要繼續升學,甚至再去讀個博士都行,你一定能在裡面找到樂趣,但如果你是沒辦法說清楚自己的方向,那就先去工作,去了解現在的職場需要什麼技能,無論之後要繼續進修或是轉職,都能夠有更明確的方向。
謝謝你的閱讀,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筆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嗯,我回來了。 我又再次敗給了自己的惰性,原本說要更新文章,結果上一篇文章離現在已經過了快要半年,不過,這次我對寫文章有新的看法。 去年我還是工地的現場工程師,也發布了一篇和工地管理相關的文章,然而現在的我早已離開工地,改坐在辦公室看著電腦,管理工地成本的工作了(對,還是跟工地有關) 這份工作和之前
我是一名菜鳥工程師,一般人直覺想到的工程師應該是科技廠值班、研發的那種,但我是最傳統的那種,我們的作品千變萬化,可大可小,有高有低,最低的差不多3公尺左右,最高的目前世界紀錄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高達830公尺,看到這你應該猜出來了,我是一名蓋房子的營造工程師。
「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一個是出生那天,另一個則是明白自己為什麼出生的那天。」 馬克.吐溫
嗯,我回來了。 我又再次敗給了自己的惰性,原本說要更新文章,結果上一篇文章離現在已經過了快要半年,不過,這次我對寫文章有新的看法。 去年我還是工地的現場工程師,也發布了一篇和工地管理相關的文章,然而現在的我早已離開工地,改坐在辦公室看著電腦,管理工地成本的工作了(對,還是跟工地有關) 這份工作和之前
我是一名菜鳥工程師,一般人直覺想到的工程師應該是科技廠值班、研發的那種,但我是最傳統的那種,我們的作品千變萬化,可大可小,有高有低,最低的差不多3公尺左右,最高的目前世界紀錄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高達830公尺,看到這你應該猜出來了,我是一名蓋房子的營造工程師。
「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一個是出生那天,另一個則是明白自己為什麼出生的那天。」 馬克.吐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研究所生涯中遭遇到的困惑,包括讀書是否能提升所期待的能力,研究方向的未來出路以及對求職的影響。職場前輩建議在升碩二期間參加職涯探索活動,與不同領域的前輩交流以及親自嘗試,進行職務的深入瞭解。
Thumbnail
最近有個年輕朋友向我諮詢,他是今年清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目前正在國外進行交換學習,也已經獲得了最高的山銀行的PM工作機會。但他在選擇科技業或金融業發展時感到煩惱,這裡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建議幫助他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做出決定。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許多大四學生或剛畢業的青年朋友,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焦慮問題,就是應先就業或先考研究所?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研究所生涯中遭遇到的困惑,包括讀書是否能提升所期待的能力,研究方向的未來出路以及對求職的影響。職場前輩建議在升碩二期間參加職涯探索活動,與不同領域的前輩交流以及親自嘗試,進行職務的深入瞭解。
Thumbnail
最近有個年輕朋友向我諮詢,他是今年清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目前正在國外進行交換學習,也已經獲得了最高的山銀行的PM工作機會。但他在選擇科技業或金融業發展時感到煩惱,這裡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建議幫助他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做出決定。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許多大四學生或剛畢業的青年朋友,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焦慮問題,就是應先就業或先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