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這種海鮮,台北是吃不到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九六七年,林語堂先生偕夫人,到位於台南的成功大學演講,結束後,友人引領林氏伉儷前往台南久負盛名的台菜餐廳「阿霞飯店」用餐。
阿霞飯店以海產聞名,林先生也是老饕,用餐完畢,林先生偕太太翠鳳,與老闆娘阿霞、阿霞的弟弟吳壽春合影,照片上的林先生對著阿霞笑瞇瞇。
自左至右:吳壽春,阿霞,林語堂,林夫人翠鳳
回到台北,林先生立刻寫下〈記遊台南〉:
「這種海鮮,台北是吃不到的。阿霞是小食館的女主人。她的螃蟹之肥厚蟹黃,我們就沒看過,看來盤中物就像鹹鴨蛋,聽說是自己養的。她的甲魚鱉裙之厚可二公分,也是我沒吃過的。她的明蝦,肉白而嫩,有龍蝦之香而味勝龍蝦。天下竟有此奇珍,不可不記。」
林先生寥寥數筆,讀之使人垂涎,阿霞飯店的海產佳餚令林先生讚不絕口,記憶深刻,後來,林先生成了阿霞飯店的老主顧。
半個世紀前,因缺乏冷凍運輸、冷凍保藏,林語堂先生需要自台北南下台南,品嚐阿霞飯店的海產佳餚,如今,冷凍運輸的發達,使新鮮的海產自漁港迅速送至全台各地,肥美的海鮮、海鮮便當、海鮮小吃,平民百姓隨吃即有,不必再由北往南跑了。
阿霞飯店
阿霞大名吳錦霞,日治末期小學畢業,十四歲起,跟著父親吳阿池在台南市中西區的興濟宮廟埕擺攤,開賣台南常見的在地料理「香腸熟肉」、尋常飯菜給附近的工人。
二戰結束後,阿霞在攤子對面承租一處老店面,取名「霞點心店」,逐漸開始辦桌菜,以及由內臟、丸子混煮的什菜冬粉湯,當時常有殷實店家提著湯鍋來買冬粉湯。
之後因攤位改建大樓,兩度搬遷,才於一九八三年落腳目前天公廟旁的現址,買地起厝,掛起「阿霞飯店」招牌。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在許多台南人的記憶中,不是「從小就提著鍋子吃她家的冬粉湯」,就是「小時候最期待父母帶我們去吃」,足見阿霞家的料理深入在地人的心。
實際上,成就阿霞飯店美味的,是阿霞與五弟吳壽春。姊姊負責挑選、處理食材,從不假手他人,總是精挑細選比別家「高一檔」的食材,弟弟負責掌廚,姊弟倆配合無間,超過半世紀,穩穩抓住阿霞飯店裡每道料理的品質,也牢牢抓住了顧客的心。
例如野生烏魚子,在戰後物資極為匱乏的年代,象徵團圓富足,過年時才會上桌,因此,阿霞家現烤的野生烏魚子,最讓饕客著迷,每年在產季時挑出品質最好的烏魚子,於自家頂樓曬乾,隨著野生烏魚子越來越罕見,阿霞會一口氣備足一年的使用量,端上桌的都是當天手工炭烤而成,美味香氣自店內散出店外,成了阿霞飯店的另類味覺招牌。
鎮店招牌菜「紅蟳米糕」,阿霞家的紅蟳,就會比別家蟹黃更飽滿、肥美;幾乎有拇指厚的鱔魚,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處如此彈牙的。
炭烤野生烏魚子。曾鴻儒攝
炭烤烏魚子。取自阿霞飯店
紅蟳米糕。取自阿霞飯店
自一九五零、六零、七零年代,阿霞食館已是台南最負盛名的餐廳,紅蟳米糕、豬肝捲、蝦棗等家常菜,以及路邊攤時代的招牌菜蟳丸、粉腸、醃腸熟肉等,幾乎都是每桌的必點菜。一道道融合了海鮮美味的硬功夫台菜,是老饕共同的記憶。
阿霞食館聲名遠播,早期的造訪者就有政商名流、社會菁英,先有蔣經國數次偕李登輝及眾官員,自臺北南下巡視時來此用餐,後有陳水扁、馬英九,阿霞飯店成為台南宴席菜的代表。
大導演李安每次回到台南,都會陪著曾任台南一中校長的父親來用餐,父子倆吃得一臉滿足,阿霞飯店的料理,是每個旅居在外的台南人都會回味的在地口味。
阿霞終身未嫁,一個飯店養活一家人,九個弟妹中不喜歡讀書的,長大就跟著她擺攤,願意讀書的,她盡最大可能照料,吳家後代十三人赴美留學事業有成,是她一生最大驕傲。
二零零六年,年事已高的阿霞退休,目前阿霞飯店由吳家第三代接棒,而阿霞飯店距離百年老店「再發號」,僅須步行兩分鐘。
====================
資料來源:
曾鴻儒:《老店名廚/阿霞飯店 精選食材 烹煮美味》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121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笛摸金 的其他內容
聽起來這麼厲害,這家百年老店賣的是什麼? 是肉粽。
二十五年過去了,她始終沒有重返演藝圈,媒體卻從未忘記她;對歌迷來說,實在不想再看到「精神不好」、「失智」這樣的傳言了,那只會讓深愛她的歌迷心痛不捨,也讓她更加遠離這個環境。
本文擷取自大陸《江淮文史》雜誌,作者:陳永,受採訪時,張靈甫將軍遺孀王玉齡女士八十七歲,憶及為什麼離開臺灣、與孫立人將軍一家的往來等。二零二一年十月,王女士以九十四歲耆壽辭世。
殷海光曾在信中寫給夏君璐:「茫茫人海,有甚麼比真情和真理更值得我們追求?」
國軍歷來排斥留美軍事菁英,只將他們做外事接待、聯絡、翻譯、駐外武官之使用,從未給予他們施展軍事才能之舞臺,不允他們實質參與提升軍隊素養及效能、去除軍隊派系爭鬥陋習、建立國家化現代化軍隊之實踐機會,且沿襲至今,陋習未改。
聽起來這麼厲害,這家百年老店賣的是什麼? 是肉粽。
二十五年過去了,她始終沒有重返演藝圈,媒體卻從未忘記她;對歌迷來說,實在不想再看到「精神不好」、「失智」這樣的傳言了,那只會讓深愛她的歌迷心痛不捨,也讓她更加遠離這個環境。
本文擷取自大陸《江淮文史》雜誌,作者:陳永,受採訪時,張靈甫將軍遺孀王玉齡女士八十七歲,憶及為什麼離開臺灣、與孫立人將軍一家的往來等。二零二一年十月,王女士以九十四歲耆壽辭世。
殷海光曾在信中寫給夏君璐:「茫茫人海,有甚麼比真情和真理更值得我們追求?」
國軍歷來排斥留美軍事菁英,只將他們做外事接待、聯絡、翻譯、駐外武官之使用,從未給予他們施展軍事才能之舞臺,不允他們實質參與提升軍隊素養及效能、去除軍隊派系爭鬥陋習、建立國家化現代化軍隊之實踐機會,且沿襲至今,陋習未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蓮房魚包」出自林洪的《山家清供》,是南宋時期非常有創意的一道花卉料理。它將鱖魚肉填塞進蓮蓬內,在蒸煮的過程中,蓮香薰入魚肉,就可讓葷腥的魚肉脫去塵俗之味。是一道風雅又對今日料理富有啟發性的花食!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鼎鼎大名的王氏魚皮一直是我的愛,但這次沒有要進到安平,找到林家魚皮來替代,口味也完全不讓人失望,只是有點可惜禮拜一都沒有供應魚腸,想吃魚腸的朋友記得避開禮拜一用餐。 台南許多店家都是看起來像這樣不起眼,但是用實力征服人的胃,讓人念念不忘。
Thumbnail
台南有名的虱目魚,除了能做各式各樣的虱目魚料理,從魚肚、魚皮、魚腸、魚丸等等,應有盡有,但個人唯獨最愛就是這間位於開元路的虱目魚皮湯,真的很吃又Q彈,湯頭又鮮甜,吃遍大台南的魚皮湯,總覺得目前還沒有吃到比這間好吃的。有些是沒有裹魚漿的魚皮,刺若清除不乾淨還會吃到刺與油膩的感覺。唯獨這間的魚皮,料理得
Thumbnail
這暖還寒的天氣,想起多年前我還在興大任教,課程十分繁重。下課後常常到忠孝路或第五市場覓食,順便買些日常食品回家。有一天,在台中四維街/樂群街口,竟遇到先師揚宗珍教授(即60年代著名小說作家孟瑤)。當時已退休多年,隱居在現今台灣大道〔全國大飯店〕旁的巷弄中,住宅離台中市第五市場相當遠。  
Thumbnail
期待過年第二頓大餐,今天我們來到位於林森路上的海天下餐廳,這是一家很有歷史的餐廳了,也是我們的二訪° 會選這家是因為這有可容下15人的大包廂旁邊還有沙發區,用餐環境舒適外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包廂,也有專人桌邊服務,最主要是餐點也是一極棒的° 第一道山藥海膽(軟軟的),很特別吧!第二道鹽酥蒜
Thumbnail
疫情前在林森路吃過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就被老闆道地的口味吸引。疫情一陣子後,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悄悄的消失在林森路上...美味也慢慢只能回憶... ▼最近突然看到網友分享一間名字一模一樣,店址搬到東區崇善東路103號!這麼剛好我們也住在東區,週末午餐特地跟家人來探店!果然同一個老闆,一樣賣的是道
Thumbnail
每次來台南遊玩,肯定都要安排個時間去阿江鱔魚意麵,點上一碗乾炒鱔魚意麵,一盤乾炒鱔魚,才能排解饞嘴的思念。阿江鱔魚意麵位於台南中西區三民路段上,將近四十年已傳承三代的老店,店內始終只專一賣鱔魚料理,就因為秉持對食材的堅持,也讓很多饕客吃上一碗,就會有難忘懷的滋味。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蓮房魚包」出自林洪的《山家清供》,是南宋時期非常有創意的一道花卉料理。它將鱖魚肉填塞進蓮蓬內,在蒸煮的過程中,蓮香薰入魚肉,就可讓葷腥的魚肉脫去塵俗之味。是一道風雅又對今日料理富有啟發性的花食!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鼎鼎大名的王氏魚皮一直是我的愛,但這次沒有要進到安平,找到林家魚皮來替代,口味也完全不讓人失望,只是有點可惜禮拜一都沒有供應魚腸,想吃魚腸的朋友記得避開禮拜一用餐。 台南許多店家都是看起來像這樣不起眼,但是用實力征服人的胃,讓人念念不忘。
Thumbnail
台南有名的虱目魚,除了能做各式各樣的虱目魚料理,從魚肚、魚皮、魚腸、魚丸等等,應有盡有,但個人唯獨最愛就是這間位於開元路的虱目魚皮湯,真的很吃又Q彈,湯頭又鮮甜,吃遍大台南的魚皮湯,總覺得目前還沒有吃到比這間好吃的。有些是沒有裹魚漿的魚皮,刺若清除不乾淨還會吃到刺與油膩的感覺。唯獨這間的魚皮,料理得
Thumbnail
這暖還寒的天氣,想起多年前我還在興大任教,課程十分繁重。下課後常常到忠孝路或第五市場覓食,順便買些日常食品回家。有一天,在台中四維街/樂群街口,竟遇到先師揚宗珍教授(即60年代著名小說作家孟瑤)。當時已退休多年,隱居在現今台灣大道〔全國大飯店〕旁的巷弄中,住宅離台中市第五市場相當遠。  
Thumbnail
期待過年第二頓大餐,今天我們來到位於林森路上的海天下餐廳,這是一家很有歷史的餐廳了,也是我們的二訪° 會選這家是因為這有可容下15人的大包廂旁邊還有沙發區,用餐環境舒適外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包廂,也有專人桌邊服務,最主要是餐點也是一極棒的° 第一道山藥海膽(軟軟的),很特別吧!第二道鹽酥蒜
Thumbnail
疫情前在林森路吃過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就被老闆道地的口味吸引。疫情一陣子後,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悄悄的消失在林森路上...美味也慢慢只能回憶... ▼最近突然看到網友分享一間名字一模一樣,店址搬到東區崇善東路103號!這麼剛好我們也住在東區,週末午餐特地跟家人來探店!果然同一個老闆,一樣賣的是道
Thumbnail
每次來台南遊玩,肯定都要安排個時間去阿江鱔魚意麵,點上一碗乾炒鱔魚意麵,一盤乾炒鱔魚,才能排解饞嘴的思念。阿江鱔魚意麵位於台南中西區三民路段上,將近四十年已傳承三代的老店,店內始終只專一賣鱔魚料理,就因為秉持對食材的堅持,也讓很多饕客吃上一碗,就會有難忘懷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