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BIKE隨潮州開基(吳)陳家族一日遊潮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路研究大武山腳下的歷史,把其零碎的史料、口述歷史、鄉野故事,逐步耙梳,然後以邏輯推演的創作方式,將歷史的空白區填補起來。發現270年前,來義的陳阿修社(丹林)、赤山萬金的平埔族、廣東嘉應州的客家人、廣東潮州府的河洛人,均一一進場到這過往只適合遊耕魚獵的湧泉之地,逐一開墾、連庄結盟,在面對臺灣10年一大旱的週期氣候下,結合成三大具武裝能力的集團--六堆客家軍團、平埔隘軍、加走-陳阿修姻親家族,彼此為求生存,而展開衝突到全面戰爭200年的殘酷歷史。
我將其創作為故事文本--大武山腳下的三國志,並轉化為「說故事音樂之夜」節目,公演過首場,獲得現場觀眾的好評。尤其台北來的貴客,表示過去從未來過屏東,特別是令他們陌生的潮州。透過日間的歷史故事景點走讀,加上晚間的「說故事音樂之夜」,讓他們很快地認識屏東的歷史脈絡。而且聽這些歷史故事,迷人、感動,甚至為力力社平埔族悲慘的遭遇,潸然淚下。
因此,我以這段200年歷史故事,設計為半日單車遊潮州、萬巒的清領時代時光廊道。
廊道的動線則設計為地圖,除考慮可以解說歷史故事外,還需考量運用P-BIKE的租借、還車的方便性。當然,動線過程,不一定侷限於半日,若充分用一日,則可加上品嚐在地傳統飲食文化。
潮州清領時期「時光廊道」單車漫遊地圖(2023) 製圖: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動線介紹:
從潮州火車站出正門右側200公尺,有P-BIKE站(其實左側也有,但經常容易被租借光)。租借單車吧!還蠻好騎的。
潮州火車站
騎單車漫遊潮州故事動線(左)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右)公視台語台「臺灣記事簿」製作人劉明堂;(中)gogoro前執行長 雷瑜齊;(中後)林務局林政組長 黃群修。(2023.05.27)
從車站前方往東的中山路前進,若是早上出發,建議可以在中山路與清水北路交叉口,有一家賣肉粽、碗粿、豬血湯的店,在這吃個傳統潮汕飲食的早餐,看著東邊高聳的大武山,會很有朝氣;或者中山路與介壽路交叉口右轉100公尺,騎樓下有一攤只賣到上午9:00的「優秀肉粽」配味增湯,他們的肉粽,可以說是潮州第一。
嘉禮市仔--第一市場
接下來,養足力氣之後,準備進入清領時代的潮州故事圈。建議來逛逛第一市場,早餐也可以在這裡吃。這裡是過去著名的「嘉禮市仔」。嘉禮,是漢人首次和原住民「以物易物」所建立的貿易友誼,每當漢商或買辦剛進部落時,認識的男性原住民,遠遠地就會高喊「阿里樣」(男性互稱好兄弟之意),漢人常聽成「嘉禮仔」,因此把大武山稱為「嘉禮山」。後來因為侵犯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而成為被獵首對象,產生無解的恩怨。漢人遂含恨把「嘉禮山」改稱為「傀儡山」,稱原住民為「傀儡仔」的歧視用語。
嘉禮市仔,完全是以物易物,產品包括蒲葵掃帚、小芋頭、小米、鹿皮、山豬肉、小米酒、傳統食物等,交換漢人的民生物品。原住民主要來自陳阿修社,理由是他們是(吳)陳家族的姻親。現在僅有第一市場後方,有在製作原住民服飾的店,但卻是漢人在經營,也無「以物易物」的買賣方式。
建基路三山國王廟
從第一市場對面,騎進西市路,路底接到建基路,左側轉角即為三山國王廟。
建基路原稱為「潮州街」,為(吳)陳家族來台的陳繼青開闢,隨後加走庄的陳毓芝與「嘉禮媽」芭達鋯所生之二子齊來開闢經營,形成市場商街。直到嘉慶年間,正式興設潮州河洛人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廟。這段歷史的揭露,證明了三山國王廟並非客家廟,而是潮州府北方的梅縣一帶,元朝時為了防盜匪,發現潮州祭拜的三山國王,曾顯靈擊退盜匪,遂跟著祭拜。這說明了六堆客庄中,如為梅縣等潮州府北側的客家人,所開庄,通常也會祭拜三山國王,但多稱為「國王廟」,以和潮州人的「三山國王廟」略有區隔。
建基路後來慢慢由更會經商的泉州人接手經營,以服務新婚者需求為主。他們利用林后溪支流「清水溝」,做為染布用水。後來清水溝被加蓋,而成為清水北路及清水南路。
建基路露天市集老照片(1960)
三山國王廟(2023)
連接北勢頭到北勢尾的八米牛車路
潮州街的貿易發展,依賴的是北勢尾河港,因此發展出8米寬的牛車路,用以運送進出口的貨物。
現在當然看不到牛車路,但可沿其路線往舊河港前行。途中將經過北門圓環,著名的燒冷冰、旗魚黑輪就在圓環邊,出圓環後可到日式歷史建築園區參訪,但不在本故事敘述內。
出圓環後路名稱為「延平路」,往北方直騎,在某個小巷右轉後,隨即左轉直走到底(東港溪),稱為重義巷,路寬約二米。主要是河港貿易功能,在日治時期被縱貫鐵路替代,加上近代水利防洪整治,東港溪成為斷頭河,河道逐漸淤積且大幅縮小,因此改為渡口。
是以8米牛車路變成蚊子路,經日治及戰後時期的都市計畫檢討,將路地改為住宅用地,牛車路逐漸縮小為2米巷道。
北勢尾舊河港
快騎到重義巷底前,可看到前方有一船型地標裝置藝術,即為2022年由地方環保團體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以「參與式規劃」手法,媒合在地的三共社區發展協會、潮庄舊河港文化協會,共同規劃設計出「繁華河港」區的設計構念與意象,再由水利署第七河川局,進行細部設計及監造作業,打造仿清領時代河港貿易的「戎克帆船」,以及河港碼頭意象、觀星丘,成為小廣場。
舊河港文化協會則邀集三共社區發展協會,參與社區規劃師培訓,申請各方補助費,花了二年時間,耗資300萬元,將社區理事長吳家丁的三合院建築及廢棄羊舍,進行整理打造,成為「羊舍藝文交流館」,獲得2021年園冶獎。
交流館有一後花園,周圍廣植夏天開花的野百合,做為紀念促成臺灣民主化的野百合學運,主要是該學運諸多要角,均為潮州人。如發起人周克任、全學聯召集人丁勇言等。而繁華河港區的「參與式規劃」的構念及執行者,即為周克任夫妻。
羊舍藝文交流館,不定期會舉辦「說故事音樂之夜」節目,定幕劇為「大武山腳下的三國志」。只要揪團達20人,即可預約辦理(連同本篇之故事走讀遊程)。預約窗口: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actkr.taiwan@gmail.com
戎克船文化廣場(2022)
羊舍藝文交流館(2023)
說故事音樂之夜(2023.05.27)
頭溝水溪--族群搶水之火藥庫
這是源自濫林(八大森林園區)的湧泉溪流,平時四時不斷水,但逢十年大旱,就會出現上、下游庄頭爭水的衝突,並因此引發連鎖救援,導致潮州、萬巒到來義丹林的全面大戰,使得客家、河洛人家戶合院上掛滿「復仇血衣」,連帶地萬巾教堂亦成為古戰場。
穿林尋泉區--萬巒埤圳森林公園
此區為7公頃河川地,由於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補注湖興設時,將其周邊所植之平地森林,移植至此而成林。以印度紫檀居多。
東港溪保育協會同樣以「參與式規劃」方式,媒合鹿寮社區發展協會、萬巒鄉公所,以此處為六堆客家人登陸開發的地點,闢設為穿過熱帶雨林尋找湧泉的說故事公園。園區內運用一天然湧泉自流井水,設計出可供兒童係水之圳道,以及終點之生態池,池邊草地預留為周邊國、中小運用為「學田」之地。
萬巒埤圳森林公園(2022)
剛烈諸公--古戰場
穿過森林公園的紅色小橋,進入東港溪旁的龍脈(經過頭溝水公墓),進入頭溝水庄,從這兒可以開始測量到鹿寮村的距離。在這條測量線的中點上,靠近敬字亭附近,有一小農路,右轉進去不到10公尺,右方出現一座小廟,上有書寫「剛烈諸公」。
這是一間陰廟,與萬應公廟一樣。在清領時期發生族群搶水械鬥,諸多羅漢腳(無所事事的遊民)也參與進來,陣亡後因無家眷領屍,因此周邊庄民將其不論客家、河洛人,其放入大甕,共埋骨於此。目前由附近邱家於中元節進行祭拜。
仔細看地圖,最好是1904年日本臺灣總督府製作的臺灣堡圖,可發現頭溝水庄到鹿寮庄的支援距離過長,而支援線西側即有潮州人的三家村。因此潮州街可發動周邊10多庄,齊聚三家村,向東突破客家軍的支援線,但卻也引來戀戀庄(萬巒村)的大軍來戰。激戰結果,雙方互有傷亡。
剛烈諸公祠(2023)
鹿寮庄古戰區
離開剛烈諸公廟,續往前直行,可見到鹿寮村的門樓,進門樓後即入庄,可見到國王廟及廟後方的牛浴池公共洗衣場。牛浴池昔時為湧泉湖,原為森林中梅花鹿等野生動物聚集飲水之處,後被客家人發現,利用該水水源開闢鹿寮庄。但大旱年湧泉量會變少,只能飲用,無法做為灌溉水,因此主要產業用水需依賴頭溝水溪。
公共洗衣場則是戰後產物。因庄內婦女多以頭溝水溪為晨時或傍晚洗滌衣物之處,但卻出現一名登徒子,常從後方偷襲性騷年輕婦女。因此村長決定在牛浴池旁引用湧泉水,鑿設一方池,成為公共洗衣場。
離開國王廟往南騎去,將看到左方有一伯公祠,成為南柵伯公祠。在該祠前方,本有一堵糯米石牆,牆上設有上下兩層交錯的「銃眼」,為清領時期庄民運用紅毛火繩槍,射擊來攻庄的四塊厝潮州人。但目前石牆已拆掉,可到萬巒村東柵門伯公廟後方,尚留糯米石牆遺跡。
牛浴池(2016)
公共洗衣場(2016)
南柵伯公(2016)
萬巒東柵門糯米石牆(2016)
林后庄朝林宮
穿過四塊厝庄(潮州鎮四春里)外環道路,直行進入林后庄(潮州鎮泗林里),跟著路標在庄內巷弄間轉彎,可見到處處為泉州厝模式的合院建築。直到朝林宮對面部遠處,即為P-BIKE站,可將單車在此歸還,或續騎經過綠色隧道,接中山路直行到潮州火車站還車。
朝林宮主神祭拜三太子,而非三山國王。該宮外側為廟宇建築,但內實為過往(吳)陳家祠堂。由於三太子顯靈,多次要求以祠堂為其建廟,因此陳家決定遷走神主牌,讓給三太子為主神。宮內兩側牆壁上未有一般宮廟之裝飾公式,如廿四孝圖。
宮的龍側外,可看到一石上有一腳印。為庄內人在林后溪底撿拾之奇石,捐贈給朝林宮。由於該石上有一大腳印,因此出現巨人許大砲之傳說故事。但史料中並無記載許大砲此一巨人。因此,可能為長期受水流沖蝕而天然形成;抑或為史前文明之化石,因為可能臺灣曾經有巨人族群。
朝林宮目前列為三級古蹟。林后庄則為明鄭王朝滅亡後,選擇留台之鄭軍中來自潮州之河洛人,承租施琅的土地為佃農,後成為潮州人來台依親之地,並由本故事主角陳毓芝,因緣際會成為買辦,入贅娶到陳阿修社大頭目二女兒芭達鋯,獲得1500甲嫁妝地,及代理陳阿修社收取水租,而開闢佳佐庄成為富庶之家的故事。
三級古蹟朝林宮(2023)
巨人腳印奇石(2023)
avatar-img
83會員
80內容數
一位廿世紀末的「憤青」,捲入了臺灣民主激烈變化的風浪裡,發起了野百合學運、反軍人干政,參與了廢除刑法100條、反核四街頭運動,繼而成為民勁黨的政策幕僚。在其中不斷的衝浪、溺水、如同在地獄鬼門關前爬回人間。作者從臺灣頭的基隆移居至臺灣尾的屏東潮州,真的脫離那令人混亂的鬥爭世界?還是捲入下一場地方政治風暴?是否一生皆如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值大暑,八月。雲腳開始長毛,跑到東邊聚積在大武山前,越積越厚。力社庄的頭人阿和,看著天氣,擔憂地對大夥兒說: 「可能風颱抹來呀!阿正,去叫擱卡濟腳梟,搬欛石去河岸擋水」。 力社庄是一群來自漳州的農民,發現這裡土肥水豐,在此開基立業。但庄東邊是林后溪(今民治溪),北邊是東溪(今東港溪),一旦做大水,
她拋棄了王位,去追尋她的摯愛,卻被王國子民怨恨詛咒, 她,總是錯過他;他,總是擁有不了她。至死方休! 大武山區,流傳著500年前一場「為愛棄江山」的愛情故事。 齊來太陽神的國度,聆聽鼻笛、古謠、提琴、鋼琴,與說故事人共奏出這段淒美的傳說。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陳毓芝如往常一般,每個月往返崁頂衙門到陳阿修社一次,卸貨裝貨後,則與芭達鋯共遊社裡各處。到後來逐漸在社裡住個幾日,原因是芭達鋯提議帶陳毓芝到傳統領域學打獵。 陳毓芝似乎很喜歡老vuvu唱的古謠,每聽一首新的,非要當場學下來不可。自從學了該社的語言之後,陳毓芝認為最快學習的方法,就是學歌。
「去把要賣出去的米,裝入麻袋,送到港邊的舢舨,隨米和舢舨到東港,為社裡賣個好價錢」,力力社頭人,幾乎每天都要這樣交代負責買賣的交易員。 力力社自荷蘭人推行種稻,發現可以一年三穫。部落裡吃不完,將餘米外賣,換取鐵器、農具布匹、鹽等。
明末年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逼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退李自成。但北京自此不再屬於漢族當王,而是滿清韃子當皇帝。 清軍開始南下,在楊州屠城七日,消息讓整個廣東人感到顫抖。而天也跟著變了,春天山上凍雪不融,導致無法春耕。失去夏季收穫機會;清明之後勉強插秧,到了大暑,卻有多個颱風來襲
時值大暑,八月。雲腳開始長毛,跑到東邊聚積在大武山前,越積越厚。力社庄的頭人阿和,看著天氣,擔憂地對大夥兒說: 「可能風颱抹來呀!阿正,去叫擱卡濟腳梟,搬欛石去河岸擋水」。 力社庄是一群來自漳州的農民,發現這裡土肥水豐,在此開基立業。但庄東邊是林后溪(今民治溪),北邊是東溪(今東港溪),一旦做大水,
她拋棄了王位,去追尋她的摯愛,卻被王國子民怨恨詛咒, 她,總是錯過他;他,總是擁有不了她。至死方休! 大武山區,流傳著500年前一場「為愛棄江山」的愛情故事。 齊來太陽神的國度,聆聽鼻笛、古謠、提琴、鋼琴,與說故事人共奏出這段淒美的傳說。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陳毓芝如往常一般,每個月往返崁頂衙門到陳阿修社一次,卸貨裝貨後,則與芭達鋯共遊社裡各處。到後來逐漸在社裡住個幾日,原因是芭達鋯提議帶陳毓芝到傳統領域學打獵。 陳毓芝似乎很喜歡老vuvu唱的古謠,每聽一首新的,非要當場學下來不可。自從學了該社的語言之後,陳毓芝認為最快學習的方法,就是學歌。
「去把要賣出去的米,裝入麻袋,送到港邊的舢舨,隨米和舢舨到東港,為社裡賣個好價錢」,力力社頭人,幾乎每天都要這樣交代負責買賣的交易員。 力力社自荷蘭人推行種稻,發現可以一年三穫。部落裡吃不完,將餘米外賣,換取鐵器、農具布匹、鹽等。
明末年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逼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退李自成。但北京自此不再屬於漢族當王,而是滿清韃子當皇帝。 清軍開始南下,在楊州屠城七日,消息讓整個廣東人感到顫抖。而天也跟著變了,春天山上凍雪不融,導致無法春耕。失去夏季收穫機會;清明之後勉強插秧,到了大暑,卻有多個颱風來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隆田ChaCha位於臺南隆田火車站旁,是一個融合產業歷史與當代藝術的教育園區。自2022年開幕以來,園區內保存了豐富的產業遺跡,包括鐵道、考古中心及互動展覽,讓遊客可以透過沉浸式體驗理解嘉南大圳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這些如今被「民族、民權、民生」等抽象觀念包圍著的街區,過去曾經以一種真正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在一起的方式被稱呼。那裡之所以是米街是因為人們在那裡處理米、買賣米,他們把處理下來的米糠轉移到西側的「粗糠崎」,然後到抽籤巷那裡尋求神意。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南投最美秘境「武界」,是布農族分布最北的部落,與泰雅族緊鄰交界,早期經常爭搶獵區互戰,停火議合劃分界線而命名。地點位於武界山和干卓萬山間,及濁水溪穿流經過的高山谷深地形,每到清晨水氣上升遇到高山冷空氣出現夢幻瀑布般的雲海,今天一起來揭開南投武界「雲的故鄉」的面貌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隆田ChaCha位於臺南隆田火車站旁,是一個融合產業歷史與當代藝術的教育園區。自2022年開幕以來,園區內保存了豐富的產業遺跡,包括鐵道、考古中心及互動展覽,讓遊客可以透過沉浸式體驗理解嘉南大圳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這些如今被「民族、民權、民生」等抽象觀念包圍著的街區,過去曾經以一種真正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在一起的方式被稱呼。那裡之所以是米街是因為人們在那裡處理米、買賣米,他們把處理下來的米糠轉移到西側的「粗糠崎」,然後到抽籤巷那裡尋求神意。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南投最美秘境「武界」,是布農族分布最北的部落,與泰雅族緊鄰交界,早期經常爭搶獵區互戰,停火議合劃分界線而命名。地點位於武界山和干卓萬山間,及濁水溪穿流經過的高山谷深地形,每到清晨水氣上升遇到高山冷空氣出現夢幻瀑布般的雲海,今天一起來揭開南投武界「雲的故鄉」的面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