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瑞銀2023下半年投資展望
付費限定

瑞銀2023下半年投資展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2023/6/19發佈的瑞銀投資展望報告

2023/6/19發佈的瑞銀投資展望報告

前言

上周投資界的新聞除了馬斯克約祖客柏幹架之外,好像也就沒有甚麼大事發生。美國科技股漲多了小回檔,中港股市依舊萎靡不振,日幣狂貶到143兌換一美元。

美聯儲官員們還是信誓旦旦的要在下半年持續升息打壓通膨,但美股彷彿脫韁野馬般的在五六月份飆漲。

與那斯達克指數連動性極高的台股也跟著攀上了一萬七千點的高位,這還是在景氣對策信號極為蕭條的藍燈創下的,與年初時投信們保守看待上半年行情的預判相差不可謂不大。

我們這周就再來看看瑞銀UBS在6/19 熱騰騰發佈的下半年展望報告,與去年底的2023年度展望有甚麼大轉彎或調整的觀點囉。



raw-image

美國經濟增長前景風險仍然高企

延續著UBS去年底對美股展望保守的態度,瑞銀以1)核心通脹仍高;2)銀行危機後的信貸緊縮;3)收益率曲線倒掛,三點判斷美國的經濟衰退風險仍高。

如果以上圖右顯示,過去幾次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後6-12個月恢復正斜率(零軸以上)時都會發生股市的大幅修正來看,今年該跌不跌的美股,可能會遞延到2024年才有可能殖利率翻正,進而引發股市修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22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愛考古的金融人類學徒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金融人類學徒
40.2K會員
339內容數
一輩子都在國際金融領域浮沉,步入中年的人類學徒,熱愛烹飪美食之餘,喜歡在書海中考古金融史。在短視頻稱王的年代,依然熱愛用方塊文字,與朋友們分享人類學、歷史、金融、財經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融人類學徒 的其他內容
前言 每到年底或年中,就到了我們Banker 嘲笑投行分析師對股價與大盤估值的日子。 如今,2023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可以看到去年底投行們預期的"先蹲後跳"並未出現。這個年都還沒過一半,標普指數已經超過了八成投行預估的年底目標價。 讀者們會不會很好奇,投行們報的年底目標價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難道真的
前言 最近看了高盛,德銀與花旗這三家投行在六月份出的年中報告,欣賞一下這些投行分析師如何在被多頭牛市痛擊後的華麗轉身,自圓其說。 高盛那份報告偏重在中國股市,而德銀之前我們已經用了他們家的觀點很多次。所以,這次就萬不得已的用醜醜封面的花旗觀點。 趁著今晚美股休市,跟各位讀者分享他們家對於下半年與20
谷底翻的債券投資契機 2023是債券投資年這件事情似乎已經是全投行的共識,當然理性思考下也似乎應該是如此。尤其在2022這個債券市場的大災之年後,實在沒甚麼理由連續兩年債券下跌,德銀也作如是想。 但從第一季的債券市場表現來看,坦白說也是差強人意。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重創了銀行債與AT1債券,連各方一致
四月份的股市就再波瀾不驚,水波無痕當中渡過了。直到最後這幾天大科技的財報振奮了市場大盤,把那斯達克指數拉了點。否則,投資人若在月初把自己一棒敲昏到月底,可能還一點感覺也沒有。 人類學徒偷偷的潛入了德銀在上周與投資人開了一場線上會議,為各位讀者帶來了他們家在第二季最新的投資觀點。與去年底最大的區
兩周的秋假終於結束,人類學徒也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南島繞了一圈回家。打開電腦瞧瞧,除了聽到分析師一直在耳邊喊著"衰退啦~","馬上要衰退啦~~","衰退真的要來啦,再不逃來不及啦"。金融世界彷彿跟兩周前沒啥差別?有一種大事要發生前的寂靜感。 既然最近沒啥大新聞可以蹭飯。那我們就來讀一讀高盛在四月初
前言 接續上一篇瑞銀觀點報告,下半段主要在闡述為什麼瑞銀認為這一次SVB事件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但由於流動性風險的增加,瑞銀無論在上一篇的股市投資,與這一篇的債券/私募投資上,都有更保守的建議。 最後,由於FED利率政策可能會因為SVB事件更加緩和(但不是降息)。因此,瑞銀對美元仍然維持短多長空的觀
前言 每到年底或年中,就到了我們Banker 嘲笑投行分析師對股價與大盤估值的日子。 如今,2023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可以看到去年底投行們預期的"先蹲後跳"並未出現。這個年都還沒過一半,標普指數已經超過了八成投行預估的年底目標價。 讀者們會不會很好奇,投行們報的年底目標價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難道真的
前言 最近看了高盛,德銀與花旗這三家投行在六月份出的年中報告,欣賞一下這些投行分析師如何在被多頭牛市痛擊後的華麗轉身,自圓其說。 高盛那份報告偏重在中國股市,而德銀之前我們已經用了他們家的觀點很多次。所以,這次就萬不得已的用醜醜封面的花旗觀點。 趁著今晚美股休市,跟各位讀者分享他們家對於下半年與20
谷底翻的債券投資契機 2023是債券投資年這件事情似乎已經是全投行的共識,當然理性思考下也似乎應該是如此。尤其在2022這個債券市場的大災之年後,實在沒甚麼理由連續兩年債券下跌,德銀也作如是想。 但從第一季的債券市場表現來看,坦白說也是差強人意。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重創了銀行債與AT1債券,連各方一致
四月份的股市就再波瀾不驚,水波無痕當中渡過了。直到最後這幾天大科技的財報振奮了市場大盤,把那斯達克指數拉了點。否則,投資人若在月初把自己一棒敲昏到月底,可能還一點感覺也沒有。 人類學徒偷偷的潛入了德銀在上周與投資人開了一場線上會議,為各位讀者帶來了他們家在第二季最新的投資觀點。與去年底最大的區
兩周的秋假終於結束,人類學徒也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南島繞了一圈回家。打開電腦瞧瞧,除了聽到分析師一直在耳邊喊著"衰退啦~","馬上要衰退啦~~","衰退真的要來啦,再不逃來不及啦"。金融世界彷彿跟兩周前沒啥差別?有一種大事要發生前的寂靜感。 既然最近沒啥大新聞可以蹭飯。那我們就來讀一讀高盛在四月初
前言 接續上一篇瑞銀觀點報告,下半段主要在闡述為什麼瑞銀認為這一次SVB事件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但由於流動性風險的增加,瑞銀無論在上一篇的股市投資,與這一篇的債券/私募投資上,都有更保守的建議。 最後,由於FED利率政策可能會因為SVB事件更加緩和(但不是降息)。因此,瑞銀對美元仍然維持短多長空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