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勸化偈>論析-1

更新於 2023/06/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善導大師<勸化偈>論析(象山慶23.6.26)
善導大師傳中有一首<勸化徑路修行頌>,又稱〈勸念佛偈〉或〈勸化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宋代之後,常被淨土相關著作引用;雖有人疑其作者之真偽[1],而不礙其傳誦與影響。此頌(偈)〈歸去來讚〉、〈無常偈[2]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八句,前六句嘆「娑婆」,後二句歸「極樂」,令人聞而生「厭穢欣淨」之總安心[3];亦即《觀經疏》之「說偈勸歸」云:「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共發金剛志,橫超斷四流,願入彌陀界!」
〈勸化偈〉以「老病死」三苦,點出娑婆世間的苦多樂少(唯苦無樂),不可靠、不宜居;轉而勸令大眾警惕「無常」而至心「念佛」,往生極樂。
前兩句的雞皮、鶴髮、行步龍鐘,是「老衰」最常見的相貌,皮粗而鬆弛、髮白而稀疏,再加上視茫、齒掉、耳背,氣力嬴弱、走路遲緩、精神耗減、壽命逼促,…….是人生「八苦」之一。《中阿含》31〈分別聖諦經〉云:
頭白齒落,盛壯日衰,身曲腳戾,體重氣上,拄杖而行,肌縮皮緩,皺如麻子,諸根毀熟,顏色醜惡。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6<聖諦品>云:
云何老苦?老、謂老時發落髮白,皮緩面皺,身曲背傴,喘息逾急,扶杖而行,支體斑黑,衰退暗鈍,根熟變壞,諸行故敗,朽壞羸損,總名為老。……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說老為苦。
瑜伽師地論》卷61云:「於五處(盛色、氣力、諸根、受用、壽量)衰退,故苦」。《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註釋云:
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於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受飲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壽多滅盡,速趣於死。[4]
老之苦在於各種色身功能的衰退(老化),不能行動自如。伴隨而來的是「病痛」,最後的結局是「死亡」,這就是世間人「色身」共業的變化與苦逼,既不能避免,又不肯接受,因此,引生「心情」上各種煩躁、怨恨、哀嘆、貪執。如前引《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6<聖諦品>云:
病謂頭痛,眼痛,耳痛,鼻痛,舌痛,………及餘種種,依身心起。……壽/煖/識滅,命根不轉,諸蘊破壞,夭喪殉逝。
瑜伽師地論》卷61云「病苦」五相:1.身性變壞,2.憂苦增長多住,3.於可意境不喜受用,4.於不可意境強受用,5.能令命根速離壞。「死苦」五相:離別所愛之1.財寶、2.朋友、3.眷屬、4.自身,5.備受種種極重憂苦。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註釋云:
病苦分五:1……身肉銷瘦,皮膚乾枯等。2……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3. ……諸可意境,於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4. ……諸非悅飲食藥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5. ……見病難治,便生痛苦。
死苦分五:……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自業具果無自在。[5]
病之苦是四大不調和、五欲不自在,及由此引生心理的煩悶、憂慮;死之苦則是被迫離別平生所愛的各種人事物,及面對不可知的恐懼。
如上所述,人生的結局是「衰殘老病」,縱然奮鬥了一輩子,累積了大財富,也享用不到;且落得「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死後更將輪轉於三惡道,豈不苦上加苦無了期!《佛說無常經》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假使壽命滿百年,終歸不免無常逼;……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
南傳法句經. 老品》:
此衰老形骸,病藪而易壞;朽聚必毀滅,有生終歸死。……骸骨如鴿色,觀此何可樂?
之所以「老病死」,皆由於「生」,向前回溯「十二因緣」,則是: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無明。佛教的修行,就在於永斷「根本(無始)無明」,證得四種「涅槃」,也就是「無生」法忍,無「生」則無「老病死」,不生亦不滅、不來亦不去。然而,這樣的修行,從凡夫位到佛地,須經五十二階、三大阿僧祇(無量)劫,且過程中「退墮」之緣甚多,不是末法(五濁)的多數眾生所堪能,因此,善導大師勸諭大眾轉依「易行」道之捷徑,念佛乘佛願,往生極樂國。《無量壽經》云: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世人心意俱然,愚癡曚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逆惡天地,而於其中,悕望僥倖,欲求長生,會當歸死。
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身死隨行,入三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佛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
《無量壽經》開示的法語,即是善導大師此偈的根據;《往生禮讚》亦云:
流浪三界內,癡/愛入胎獄,生已歸老死,沉沒於苦海。
願捨胎藏形,往生安樂國,速見彌陀佛,無邊功德身。
娑婆業報的四苦八苦,較之於淨土化生的安樂涅槃,其苦/樂、穢/淨的對比,極其懸殊而明顯,多經世事或略有知識者,或因此而生「厭/欣」之心,發願往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也。《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二:「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離別,有命咸歸死。」[6]印順法師《成佛之道》:「國家治還亂,器界成復毀:世間諸可樂,無事可依怙。」世間法的個人是「生老病死」,環境是「成住壞空」,這樣的無常變化,難以把握而成了苦事;淨土界則不然,人是「智慧高明,神通洞達」、「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國是「清淨安穩,微妙快樂」、「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也就是「涅槃」之身、「酬報」之土,光壽無量,莊嚴無等,乃不可思議的「第一義諦,妙境界相」。
[1]道端良秀/著.佛可法師/譯<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云(取意):〈臨終正念訣〉與〈勸化徑路修行頌〉頗為可疑,且有「真偽」的問題;是勸勉「念佛」的八首六言偈文,宋代以後,常為諸師引用,如:明‧梵琦《西齋淨土詩》、清‧道霑《淨土旨訣》、古崑《淨土隨學》上、芳慧《淨土承恩集》廣貴《蓮邦詩選》、觀如《蓮宗必讀》。慶案,此文有二處錯字:清‧道霑,應改為「道霈」;《蓮宗必讀》應改為《蓮修必讀》。
[2]其一、「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其二、「人間匆匆營眾務,不覺年命日夜去,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未得解脫出苦海,云何安然不驚懼?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
[4] 殷正洋….〈佛陀的一生〉(老苦):……白髮散亂,舉步艱難,氣力漸消身形慢;行不便,深有感,青春韶華終有限;視衰減,齒不堅,驚覺歲月去不返!流逝光陰、侵吞餘命,不應失真、虛度此生;老去的苦悶,分秒蹉跎的警鐘。
[5] 殷正洋….〈佛陀的一生〉(病苦):……病人形癱,膿瘡惡臭臥草間;失神喪志,呻吟哀嘆,骨瘦伶仃毀容顏。重病纏,人生厭,平生摯愛皆離遠。滿腹怨,心昏暗,瞋恨牢騷生惡念;病癥摧殘、身心扭轉,惡道苦報、真實上演。患病的苦難,無常環伺的兇險!
(死苦) ……屍骨四散,送葬哭喊聲震天!哀傷親眷,功名錢權,一切執著已無關;求平安,貪壽緣,地水火風終消散!命有限,難拖延,貧富窮通同一般;人生苦短、無可愛戀,壽終必然、誰能避免?死亡的苦嘆,醒思生命的意涵。
[6]《撰集百緣經.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亦云:「高者亦隨墮,常者亦有盡,生者皆有死,合會有別離。」最詳盡的是《法句譬喻經‧無常品》:「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謂為四?一者有常必無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健必當死。於是世尊即說偈言:常者皆盡,高者必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慧淨法師據此而講了「四不久保」的典故--<於淨宗書院為蓮友閩南語開示(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
    〈念佛著魔辯〉今詮(象山慶’23.6.16) 彌陀淨土的「念佛」法門,其特色是行持簡易而功德殊勝,全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攝受往生,且隨時隨處有諸佛菩薩護念,彌陀住頂放光,諸天神將,晝夜冥加;可說念佛之處,唯有光明顯耀、清淨莊嚴,諸佛歡喜、行者安詳,似不應有「著魔」之事;而淨土宗祖師《省菴法師(1686
    《無量壽經》「五惡」段--五戒、五常之異同 (象山慶2022.3.27) 有問:《無量壽經》卷上開示了法藏比丘因地發願及修行成佛的過程,並描述阿彌陀佛國土的莊嚴清淨;卷下說明眾生往生之因與果,並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極樂。這其中,關於「五惡」及「五善
    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象山慶’23.5.28) 《佛說阿彌陀經》重複提及了十(六)方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這是從古以來,讓念佛人最感欣慰而信心堅固的所謂「諸佛證誠」,《法然上人全集》為此特立一章,徵引了善導大師《觀經疏》《法事讚》《觀念法門》及法照
    端午節念佛,禳邪又驅疫(象山慶’23.5.30) 五月五,慶端午 端午節(第一個午日、端陽、重午、正陽、天中)是漢字文化圈(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列島、琉球群島、朝鮮半島、越南)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五瘟神的節日。而戰國屈原於此日投江自盡,後人以此為詩人節
    「二河白道」、徑中之徑(象山慶23.5.7)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其水黑如晦也。」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海之言,昏晦無所睹也。」《莊子·逍遙遊》有「南冥」、「北冥」、「冥海」之說。「冥」乃月亮始闕,同於「晦」之昏暗。「冥海」、「滄溟」之稱,反映了中國古人對海洋的認知:茫無際涯、危機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
    〈念佛著魔辯〉今詮(象山慶’23.6.16) 彌陀淨土的「念佛」法門,其特色是行持簡易而功德殊勝,全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攝受往生,且隨時隨處有諸佛菩薩護念,彌陀住頂放光,諸天神將,晝夜冥加;可說念佛之處,唯有光明顯耀、清淨莊嚴,諸佛歡喜、行者安詳,似不應有「著魔」之事;而淨土宗祖師《省菴法師(1686
    《無量壽經》「五惡」段--五戒、五常之異同 (象山慶2022.3.27) 有問:《無量壽經》卷上開示了法藏比丘因地發願及修行成佛的過程,並描述阿彌陀佛國土的莊嚴清淨;卷下說明眾生往生之因與果,並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極樂。這其中,關於「五惡」及「五善
    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象山慶’23.5.28) 《佛說阿彌陀經》重複提及了十(六)方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這是從古以來,讓念佛人最感欣慰而信心堅固的所謂「諸佛證誠」,《法然上人全集》為此特立一章,徵引了善導大師《觀經疏》《法事讚》《觀念法門》及法照
    端午節念佛,禳邪又驅疫(象山慶’23.5.30) 五月五,慶端午 端午節(第一個午日、端陽、重午、正陽、天中)是漢字文化圈(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列島、琉球群島、朝鮮半島、越南)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五瘟神的節日。而戰國屈原於此日投江自盡,後人以此為詩人節
    「二河白道」、徑中之徑(象山慶23.5.7)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其水黑如晦也。」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海之言,昏晦無所睹也。」《莊子·逍遙遊》有「南冥」、「北冥」、「冥海」之說。「冥」乃月亮始闕,同於「晦」之昏暗。「冥海」、「滄溟」之稱,反映了中國古人對海洋的認知:茫無際涯、危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位於台北善導寺捷運站4號出口正對面幾步路距離,隱藏了一家自帶小花園庭院,低調卻又不失情調的法式料理,若是天朗氣清時在戶外用餐,除了味覺的享受,同時也讓平常操勞過度的雙眼得以暫時放鬆一下,整個人悠閒愜意地沉浸在嘴裡的美食中。 #台北美食 #捷運善導寺站 #法式料理 #不到千元 #中西合併 #小花園庭院
    Thumbnail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觀無量壽佛經疏》是唐代善導大師 (613~681) 所著《觀無量壽經》的註釋,在其第四卷中提及二河白道的比喻。在日本由於法然 (1133~1212) 和親鸞 (1173~1262) 在其著作中引用和提及,此後淨土各教派,逐漸將二河白道的比喻,繪製成畫。
    Thumbnail
    台北善導寺捷運站, 在阜杭豆漿樓下,你絕對不能錯過的生魚片握壽司與丼飯。 他們就像是藝術品一樣。
    Thumbnail
    店面不大,跟旁邊雙月差不多,都是要上一個小階梯的店面,門口精巧可愛很上相😉裏頭布置得乾乾淨淨的小文青,是很舒服的小吃餐廳,一看到菜單,就讓人口水直流了,我其實很想點家傳爛肉飯,光看名字感覺就很好吃,但第一次還是很想跟風吃看看大家狂打卡的那個極品好蝦炊飯加香煎土雞蛋,另外點了個濃厚雞白湯。
    《稱讚淨土經》云言:於此雜染娑婆世界五濁盛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聞已生信,當知此人,無量佛所曾種善根,如說修行,一切定生無量壽國等,故知修西方業者,皆是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惡魔不能蔽心,遂能深生信解、信知。
    有一青年,於2010年農曆九月十九日皈依三寶,法名道琮,時年25歲。皈依後泛閱佛書,無善知識指導,於修學中不免有所困惑。2013年正月時夢見善導大師示現  合掌大佛,自記其夢言: 夢到這麼大的佛像固然神奇,夢醒之後我一直在想:這是哪尊佛呢?我只見過菩薩雙手合十的像,從來沒見過佛合十的。
      鳩摩智問老國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在模子國還用得上嗎?無根師弟?老國佛說:唐代是佛教的盛世,當年善導在長安城無一人不念佛。鳩模智說:當今我們不是有一個冷禪師兄嗎?冷禪師兄在當今受用得很。他說自己是阿彌陀佛,我切覺得冷禪師兄比不上善導,他教出來的徒兒徒孫沒有一個向佛行跪拜之禮
    Thumbnail
    願意起身行動的信心,正是溫柔革命的力量。這個或許大家沒有注意到的隱形力量,讓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我們知道,「成住壞空」,這世界本來就是一直在變化著,但是這些年因為科技的進步,導致不管是人類社會或自然環境改變之大,更是令人心驚。  台灣是一個島嶼,承受變化的能力相對有限,對於長期關心環境與台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位於台北善導寺捷運站4號出口正對面幾步路距離,隱藏了一家自帶小花園庭院,低調卻又不失情調的法式料理,若是天朗氣清時在戶外用餐,除了味覺的享受,同時也讓平常操勞過度的雙眼得以暫時放鬆一下,整個人悠閒愜意地沉浸在嘴裡的美食中。 #台北美食 #捷運善導寺站 #法式料理 #不到千元 #中西合併 #小花園庭院
    Thumbnail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觀無量壽佛經疏》是唐代善導大師 (613~681) 所著《觀無量壽經》的註釋,在其第四卷中提及二河白道的比喻。在日本由於法然 (1133~1212) 和親鸞 (1173~1262) 在其著作中引用和提及,此後淨土各教派,逐漸將二河白道的比喻,繪製成畫。
    Thumbnail
    台北善導寺捷運站, 在阜杭豆漿樓下,你絕對不能錯過的生魚片握壽司與丼飯。 他們就像是藝術品一樣。
    Thumbnail
    店面不大,跟旁邊雙月差不多,都是要上一個小階梯的店面,門口精巧可愛很上相😉裏頭布置得乾乾淨淨的小文青,是很舒服的小吃餐廳,一看到菜單,就讓人口水直流了,我其實很想點家傳爛肉飯,光看名字感覺就很好吃,但第一次還是很想跟風吃看看大家狂打卡的那個極品好蝦炊飯加香煎土雞蛋,另外點了個濃厚雞白湯。
    《稱讚淨土經》云言:於此雜染娑婆世界五濁盛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聞已生信,當知此人,無量佛所曾種善根,如說修行,一切定生無量壽國等,故知修西方業者,皆是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惡魔不能蔽心,遂能深生信解、信知。
    有一青年,於2010年農曆九月十九日皈依三寶,法名道琮,時年25歲。皈依後泛閱佛書,無善知識指導,於修學中不免有所困惑。2013年正月時夢見善導大師示現  合掌大佛,自記其夢言: 夢到這麼大的佛像固然神奇,夢醒之後我一直在想:這是哪尊佛呢?我只見過菩薩雙手合十的像,從來沒見過佛合十的。
      鳩摩智問老國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在模子國還用得上嗎?無根師弟?老國佛說:唐代是佛教的盛世,當年善導在長安城無一人不念佛。鳩模智說:當今我們不是有一個冷禪師兄嗎?冷禪師兄在當今受用得很。他說自己是阿彌陀佛,我切覺得冷禪師兄比不上善導,他教出來的徒兒徒孫沒有一個向佛行跪拜之禮
    Thumbnail
    願意起身行動的信心,正是溫柔革命的力量。這個或許大家沒有注意到的隱形力量,讓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我們知道,「成住壞空」,這世界本來就是一直在變化著,但是這些年因為科技的進步,導致不管是人類社會或自然環境改變之大,更是令人心驚。  台灣是一個島嶼,承受變化的能力相對有限,對於長期關心環境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