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離開的人》──虛擬實境中的「真實」,探索歷史記憶的途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 𝑽𝒊𝒓𝒕𝒖𝒂𝒍 𝑹𝒆𝒂𝒍𝒊𝒕𝒚

故事一開始,觀眾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走入位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蠟像館,藉由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以及虛(政治受難者)實(蠟像)交錯的敘事手法,重現1950年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們的故事。

作品透過 VR 的形式,除了可以選擇自己所想觀看的視角,更能恣意跟隨周遭聲音的引導,遊走在環繞式的空間裡,不僅將觀眾瞬間拉進一個真實世界之外、私密且獨特的空間,有時彷彿自己置身於監牢現場,親眼見證獄中其他政治受難者所遭遇苦難的發生;有時又像是作為客觀的第三者視角,看著受難者家屬不斷被窺視的生活(巨大的監獄窺視窗意象),甚至是等不到消息時的焦急如焚。

正是因為導演巧妙地結合不同時空之下的場景,並且運用了媒介獨特的「觀看」特性,試圖從中召喚觀者對於歷史記憶的共感,在看完此片後,可以理解此片為什麼會獲得威尼斯影展沈浸式內容單元的「最佳VR體驗獎」。

▧ 𝑬𝒙𝒉𝒊𝒃𝒊𝒕𝒊𝒐𝒏

raw-image

而同樣以《無法離開的人》作為主題的展覽,每個展場空間都像是 VR 作品的「再延伸」,無論是在觀看影像前的等待區域,會聽見遠方傳來的海浪與鐵鍊聲響,且走入有如牢房般的幽閉長廊觀看 VR;或是邀請學者與藝術家各自以他們所擅長的創作手法,版畫雕刻而成的受難者肖像/獄友互相傳唱的各國歌謠/以政治犯家屬夢境為題的口白,以創作者視角為出發,重新詮釋這段記憶;地下室展區,則是重新打造出模擬陳芯宜導演拍攝過程時的工作場景,透過豐富的手稿、道具、文件檔案等素材,揭開製作《無》的幕後花絮。

raw-image

此外,展區中大量使用「鋼絲」來懸掛作品,不只是受難者在獄中所經歷苦痛的工具,也有如象徵著受難者家屬與其後代徘徊許久的內心牽掛,在事發多年之後,他們才得以拿回當時的書信原件的心境。

「再忍一下,就快天亮了。」

故事中那些被困住的、無法離開的人們,經過漫長歲月的等待之後,如今我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重新凝視和傾聽,並且帶著他們的故事與傷痕繼續走下去,唯有如此,才有療癒、甚至是不再重蹈覆轍的可能。


無法離開的人
展出日期 ▰ 05/06 Sat. —— 07/02 Sun.
展出地點 ▰ 北師美術館

更多瑣碎的日常呢喃,請到 Instagram 和我聊聊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mnomfilm的沙龍
21會員
15內容數
當影迷們忙著四處奔走、置身於黑盒子之中看片的時候,在外面的影展工作人員究竟在想些什麼呢?出於好奇,希望透過訪問的方式,邀請筆者身邊所識、並且參與影展相關工作的人,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以及位於影展現場的第一手消息。
nomnomfil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1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2024/02/01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2024/01/03
年末時刻,透過挑選屬於自已的年度片單,在有如儀式般的翻找和歸納之間,仔細凝視著三百多個日子裡的所有感受……
Thumbnail
2024/01/03
年末時刻,透過挑選屬於自已的年度片單,在有如儀式般的翻找和歸納之間,仔細凝視著三百多個日子裡的所有感受……
Thumbnail
2023/10/04
儘管至今仍未補完楊德昌導演的所有做品,不過身為一名影迷,在去年看到即將舉辦回顧展的新聞釋出時便相當期待,好奇會怎麼將他的作品重新轉譯於白盒子之中展出……
Thumbnail
2023/10/04
儘管至今仍未補完楊德昌導演的所有做品,不過身為一名影迷,在去年看到即將舉辦回顧展的新聞釋出時便相當期待,好奇會怎麼將他的作品重新轉譯於白盒子之中展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Thumbnail
2021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秘密訪客》,是由陳正道所執導,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盛夏未來》的導演。故事源自於充滿詭譎的汪家,看似和諧的一家人,卻各自心懷鬼胎,地下室還住著一位神祕之客,長達三年。影中有句「我們都不是無緣無故成為一家人的」,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
Thumbnail
2021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秘密訪客》,是由陳正道所執導,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盛夏未來》的導演。故事源自於充滿詭譎的汪家,看似和諧的一家人,卻各自心懷鬼胎,地下室還住著一位神祕之客,長達三年。影中有句「我們都不是無緣無故成為一家人的」,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
Thumbnail
一部描述人性黑暗面 在一個立方體密室房間 如何逃脫才能存活下來 兼具恐怖 驚悚 懸疑 科幻元素 將6位身份地位專長懸殊的人 放在一個機關重重的房間 房間中有許多方格密室組成 每個密室設計都有獨特方式 結合各種機制才能通過關卡 每個人為了存活下來 是要採聯合還是只顧自己
Thumbnail
一部描述人性黑暗面 在一個立方體密室房間 如何逃脫才能存活下來 兼具恐怖 驚悚 懸疑 科幻元素 將6位身份地位專長懸殊的人 放在一個機關重重的房間 房間中有許多方格密室組成 每個密室設計都有獨特方式 結合各種機制才能通過關卡 每個人為了存活下來 是要採聯合還是只顧自己
Thumbnail
《白色聖誕節》是《黑鏡》第二季的特別篇,該劇的黑科技是一種植入人體的「智能眼」。而智能眼其中一個功能是能「封鎖」現實中的任何人,一旦按下封鎖鍵,被封鎖者和你都會化為人型糊影,聲音也會被屏蔽為無法辨識的回音,彼此看得見但不得其貌,聽得見但不得其音,連含有你的所有影像對方也都看不見。更狠的是,被封鎖者也
Thumbnail
《白色聖誕節》是《黑鏡》第二季的特別篇,該劇的黑科技是一種植入人體的「智能眼」。而智能眼其中一個功能是能「封鎖」現實中的任何人,一旦按下封鎖鍵,被封鎖者和你都會化為人型糊影,聲音也會被屏蔽為無法辨識的回音,彼此看得見但不得其貌,聽得見但不得其音,連含有你的所有影像對方也都看不見。更狠的是,被封鎖者也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觀眾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走入位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蠟像館,藉由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以及虛(政治受難者)實(蠟像)交錯的敘事手法,重現1950年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們的故事⋯⋯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觀眾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走入位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蠟像館,藉由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以及虛(政治受難者)實(蠟像)交錯的敘事手法,重現1950年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們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曾有一段時期,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政府高壓的統治。 這個時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色恐怖時期」。 而過去位在新店的軍事看守所,如今改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保留了當時受難者的生活環境,可以從中了解到過去政府對人權的迫害。
Thumbnail
台灣曾有一段時期,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政府高壓的統治。 這個時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色恐怖時期」。 而過去位在新店的軍事看守所,如今改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保留了當時受難者的生活環境,可以從中了解到過去政府對人權的迫害。
Thumbnail
沒有被訴說的她們的故事, 台灣近代史上的白色黑歷史, 一段應該被傳承的故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沒有被訴說的她們的故事, 台灣近代史上的白色黑歷史, 一段應該被傳承的故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一天天的近了,今天要來帶大家看的是三部比較陰暗的電影,有會給人引起幽閉恐懼症的《迷樓驚魂》、關於分屍吃人殺人犯的《鐵幕追緝令》以及較為晦澀但同樣可怖的《天猶未光》適合想接收刺激的人觀賞,本週首推《迷樓驚魂》,次推《天猶未光》,再次《鐵幕追緝令》以下無雷短評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一天天的近了,今天要來帶大家看的是三部比較陰暗的電影,有會給人引起幽閉恐懼症的《迷樓驚魂》、關於分屍吃人殺人犯的《鐵幕追緝令》以及較為晦澀但同樣可怖的《天猶未光》適合想接收刺激的人觀賞,本週首推《迷樓驚魂》,次推《天猶未光》,再次《鐵幕追緝令》以下無雷短評供大家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