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險套利?

2023/06/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偶然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有趣,隨手寫一下到底是不是無風險套利?!
1.以短支長:企業用短期循環額度貸款出來的資金去申購長期人壽發行的次順位債,以短支長的選擇,不是好方案。
2.利率風險:短期循環額度的利率為機動利率,一般短期額度利率是基準利率+利率加碼;長期次順位債大多都為固定利率。沒人能保證央行未來會不會升息,也沒人敢保證企業每年續約的利率加碼都可以一樣,如果短期借款利率上升,是否真的無風險套利?如果企業發生不如預期的負向事件,銀行不進行續約呢?
3.流動性風險:次順位債券的流動性風險較高,市場流通不易,如果未能持有到期,中途要出售,要以市場成交價格為主,大多都是低於當初申購的價格
4.擔保品風險:企業把買來的國內人壽次順位債券拿來當擔保品呢?一般都會考量流動性,目前大多是以國外投資等級債當作擔保品為主流(交易市場大,流動系風險低),你都不好賣出去了,銀行怎麼會肯收呢?就算收了,成數也一定不高,失去了擔保品效果。
無風險是不是真的無風險,套利是不是真的能套利?還是要看自身的考量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壽險爆千億元發債潮 企業逾2%套利術大公開

壽險業2026年將接軌ICS新制,為強健資本,近期爆出上千億元的發債盛況。(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806字
00:002023/06/26 21:22:12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
壽險業2026年將接軌ICS新制,為強健資本,近期爆出上千億元的發債盛況。銀行主管透露,市場最近湧現企業向銀行借出低利貸款,用以投資壽險高利次債的「套利」風潮,一來一往間,就有超過2個百分點的利差可順利入袋。一家銀行主管透露,最近企業利用壽險次債發行潮進行「套利」的風潮相當盛行,目前企業向銀行借款、貸款利率不到2%,購買壽險發行的次債,利率可高達3.7%、3.85%,套利空間最高超過2個百分點。銀行主管解釋,一般規模較大的上市櫃企業,營運週轉金貸款利率最低可到1.6%~2%,向銀行貸款、付出1.6%的利率,用以購買壽險業的次債,收取報酬率3.7%,利差達2.1個百分點,且幾乎可說是「無風險」套利。看似很簡單的企業套利術,卻有一個需留意的地方,如果企業向銀行借出週轉金貸款,卻用來投資次債,因銀行貸款給企業後需落實貸後管理,一旦發現企業把週轉金貸款拿去投資,就會產生「貸款名目與用途不符」的問題。但銀行主管也說,這個情況很容易解決。假設企業手頭上有一筆流動現金,本來是用來作為某一個用途,例如營運週轉、購買土地等,企業可把這筆現金挪來買次債,然後,再去向銀行借一筆錢來作營運週轉、購買土地,貸款名目和用途就能相符。銀行主管說,其實現在國內的大型企業多半滿手現金,只要善用手頭上的閒置資金去投資壽險的次債、企業所需的營運週轉金轉向銀行申貸,就能進行超過2個百分點的套利,且幾乎「零風險」。另外,企業也可以向銀行申請投資理財貸款,如此一來也不會有貸款用途與名目不符的問題,不過,投資理財貸款的利率會高於營運週轉金貸款,套利空間也會隨之縮減。至於壽險業,發行高利次債看似有點「虧」,但因接軌新制需求,無論利率多高,保險公司都必須籌措到所需的發債量,只要投資人願意買、壽險就能籌措到足夠的資本,以此觀察,不論是壽險業或是次債投資人,近期盛行的企業套利術沒有輸家,而是「雙贏」局面。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260005
Sam Hsieh
Sam Hsieh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