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金曲34] 一些觀察和延伸推薦:陳建瑋的得體與新台語歌、林秋離的特別貢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知不覺金曲獎也來到第34屆,身為每年準時收看直播的忠實觀眾,或多或少有些個人小小的觀察心得,這裡就簡單記錄一下現在的自己看完昨天直播之後,對金曲34的一些想法。

一、老生常談的音樂產業結構變化

從入圍到得獎名單,這幾年金曲獎最常被提到的大概就是獨立音樂入選的比例大幅提升,當然也是可以看到一些比較負面的說法,「現在的入圍名單連歌手都沒聽過了」,或委婉一點地「現在會看入圍名單吸收新音樂」。

關於這樣的變化,如果有持續關注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應該並不意外,從1980年代到2010年左右,台灣流行音樂基本還是華語流行歌的強勢輸出地,歌手常跨越戲劇、綜藝和廣播節目各界,有更多曝光機會被大家認識;線上的歌手一年發行一張完整專輯是基本,多得是一年2-3發(像出道初期密集發片到疲累的孫燕姿),休息一兩年沒發專輯就要告假。現在這些歌手多也成為大家口中的天王天后,年紀與人生階段固然是一個理由,但唱片產業產值降低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總之金曲獎也就少了滿滿的、「耳熟能詳」的入圍名單。

其二是聆聽習慣,這部分又可以分成聆聽品味和串流音樂兩部分談。聆聽品味分眾化這件事不難理解,畢竟音樂是藝術、是心情、是主觀的,而審美品味又會因為成長環境、同儕、主流/次文化、乃至個人心境甚至單一事件賦予意義等等原因而有所變化。大環境下主流唱片工業不再像十幾年前,那麽能夠把持市場品味到有點能定義「華語流行歌該是如何」的強勢感,各式各樣的「獨立樂團」開始更能夠嘗試並培植受眾(我想再用一個括號補充,並不是早一點如四分衛、豬頭皮、糯米糰等等獨立樂團前輩不能如此,但在主流音樂相對不那麼強勢的時空條件下,獨立團確實多了一些增加受眾的機會),加上2010年至今台灣(乃至世界,但各國時間跟狀況是不同)青少年世代陸續經歷小確幸/小清新/文青、太陽花、多元成家、厭世代、以及大嘻哈時代等攸關音樂品味的時代潮流大事紀,站在2023這個時間切點看,金曲34確實是交出一份兼容並蓄了這十年來台灣社會圖像的多元榜單。

而串流音樂的興起則又推波助瀾了音樂品味分眾化的發生。暫不論盜版音樂風行的那些年,當年要支持自己喜歡的歌手、反覆播送喜歡的歌,大部份時候還是需要購買實體專輯/卡帶,放在CD Player或電腦光碟機,才能夠「擁有」隨時能聆聽這些歌曲的所有權。如今行動裝置及串流音樂盛行,手機取代了ipod/mp3/隨身聽,不再需要事先把檔案放進聆聽裝置,連上網路就是無限的專輯,加上即使是訂閱會員制也「相對於買專輯非常便宜」,說實話除了真的很愛很支持的歌手,或是有愛的歌手發了實體專輯搭配限量贈品,真的越來越少看到周邊朋友購買實體專輯了。例如我個人去年其實只買了熊仔的《PRO》一張實體專輯,為了這團火。昨天得了最佳國語專輯我很感動。

raw-image

總之我想表達的是,串流音樂快速便利的性質,藉由社群分享和相似風格推薦,加速了音樂品味的分眾。這裡筆者無意也無法評論如何比較好,說實話也很難概括地去說對現在的音樂產業從業人員來說究竟是更「好」或「壞」。或許因此新進者更容易讓自己被看見、或許更難再培養出下一個巨星,關於這樣的標題和內容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但總之時代潮流確實是這樣走著。

二、陳建瑋的得體應對與新台語歌

對於艾怡良念錯得獎者這件事,當下確實會覺得「怎麼會這樣」,但個人的立場是無須事後再去鞭笞或護航,是失誤了也好好道歉了,當事人也慷慨地架好台階要暖暖落幕,那也就這樣了。

raw-image

「以為」陳建瑋得獎的時候我非常開心。或許是因為自己也是高雄到台北唸書工作的小社畜,當年聽到〈台北哪會攏嘸人〉就很有感,2015年《古倫美亞》更是到現在〈透早就出門〉、〈生份的情歌〉、〈黑鳥〉、以及feat.大支的〈Would you be my girl〉都一直在我的播放清單。光是《三十出頭》和《古倫美亞》兩張專輯都同時獲得當年度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演唱人和最佳台語專輯,就已經可以客觀地盛讚陳建瑋的音樂,且在當年能分以三首不同歌曲入圍「最佳作曲人」(黑鳥)、「最佳作詞人」(生份的情歌)、「最佳編曲人」(Would you be my girl)也可見其專輯製作水準。但顯然從網路上和同溫層的討論看來,儘管當年如此風光,如今倒也還不是太多人認識他和他的音樂,我覺得很可惜。

所以到昨晚的事件發生後,陳建瑋溫婉且得體的應對和自我調侃圓場,不只是當場示範一個危機事件處理範本,事後我也默默地希望大眾因此認識這個人和音樂,然後快給我出第三張專輯(語氣驟變)。總之失誤雖然不是一件誰樂見的事,但如果能因此讓更多人知道陳建瑋,或許,倒也就多少圓滿了這件憾事。


從陳建瑋的音樂可以延伸到昨晚開始的另一個、筆者個人並不是非常理解的討論:「鄭宜農為什麼不是用台語發表感言?」

台語流行音樂從最早如江蕙緩緩傾訴女性聲音,到五月天、亂彈、伍佰&China Blue等樂團搖滾,近幾年又加入了越來越多新生代的力量,例如前面分享的〈Would you be my girl〉feat.大支並編曲製作成帶有復古感和「台味」的輕快小品;或今年同樣有入圍「最佳台語專輯」和「最佳台語女歌手」的曹雅雯,這幾年的專輯裡面也加入很多有趣的feat.和音樂題材;再到今年榮獲「最佳台語專輯」及「最佳台語女歌手」鄭宜農的《水逆》,以漂亮的詞曲契合度和相對新穎的視角賦予台語歌新的想像和可能性,這些歌者/創作者的努力,都讓人能更期待台語歌發展的無限可能。

但這些發展真的需要大眾更友善的支持。單就這一個事件,倒不是我覺得台語是逐漸式微失傳的文化所以需要友善關懷,而是台語的維護與復育作為運動,需要策略、需要新血,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劃界跟排他。語言是活的,台語在變、台語人在變、台灣的環境也時時刻刻在變。在急著張牙舞爪地主張「『台語人』就應該如何如何」之前,或許可以先緩下來,喜悅於更多不一樣的群體能從更多元的角度跟機會認識台語、喜歡台語。

三、林秋離老師的特別貢獻

整個典禮對我而言就有感的部分大概就是林秋離老師的「特別貢獻獎」。我喜歡音樂、喜歡文字,所以也深深著迷於作詞的浪漫。對於一位優秀的詞作者離世,自然也是遺憾。

首先對於林俊傑的表演,從選歌到演唱,筆者個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莊嚴的慎重、一種保守的得體,再於情理之中藉由〈不為誰而作的歌〉和〈聽海〉的交錯,點綴一分舒服的、作為表演應有的驚喜感。可以想像〈江南〉或〈曹操〉對林俊傑而言也別具意義,作為典禮表演的舞台效果也沒有問題,但可能就會把氛圍帶往不同方向。雖然也不知道是誰安排這段表演內容,但這一切的恰到好處絕對是我整晚印象最深刻的段落。

raw-image

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兩本一直放在我書櫃上的書。對於這些創作者/藝人,除了透過創作和節目上的他們,我們可能不甚了解。但藉由訪談和書籍,可以更直接且有效地透析其觀點和內心世界。《我,作詞家》中有一篇林秋離訪談和幾段歌詞故事,而林秋離著作的《偷你的心情寫情歌》自然更是滿滿一本關於其多首經典作品的創作心路歷程和更豐富的生平分享。關於對林秋離老師的想法我還想加入在《明日之星》擔任評審的他。綜合前述這些認識,可以很深切地感覺到他對於流行音樂產業後進者照顧、關心和提拔,是溫柔的、致力的,也是熟稔產業環境後精準的、理性的。就像他的歌詞作品,既有豪邁也有細緻,有古典的浪漫、有低婉的傾訴,也有痛心的釋放,多元而全面、理智且真誠。身為流行音樂的愛好者,雖然不處在產業結構中,但對於這樣願意付出心力和資源維繫產業發展的先進,絕對都是致上最高的敬意。

因為想寫這篇文章,又晃到了書櫃前面拿出這兩本書翻閱了幾篇歌詞故事。最後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我很喜歡的小品,陶晶瑩的〈Mac & Jac〉。林秋離老師在一首歌詞的篇幅中,就寫活了三個角色,完整了一段短篇故事,用字功力不言而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白的窩-avatar-img
2023/07/10
《我,作詞家》我也讀過,要再來去找林秋離的書來看。他寫過的歌我最喜歡的兩首是芝麻與龍眼的〈動不動就說愛我〉和黃鶯鶯的〈哭砂〉,可能我有點年紀吧~這兩首都是我青春時期最愛的歌之一,三十幾年過去到現在都還常常聽 :)
渡狼/DL-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12
小白的窩 我也好喜歡這兩首~也希望你會喜歡我推薦的書~
avatar-img
渡狼/DL
106會員
263內容數
聊聊音樂、ACG、文化、ESG、閱讀,還有無法歸類的靈光乍現。
渡狼/DL的其他內容
2024/12/04
Spotify2024年度總回顧來啦!App版首頁就能看到,或是用瀏覽器搜尋Spotify Wrapped也能快速連到該頁面!你的年度金曲是哪一首呢?每年這個時間都很期待這份統計,看看自己這一年來聽了哪些歌,停下來想想,當時的自己怎麼會重複播放這些歌,以及每首歌背後那一些可長可短的回憶。
Thumbnail
2024/12/04
Spotify2024年度總回顧來啦!App版首頁就能看到,或是用瀏覽器搜尋Spotify Wrapped也能快速連到該頁面!你的年度金曲是哪一首呢?每年這個時間都很期待這份統計,看看自己這一年來聽了哪些歌,停下來想想,當時的自己怎麼會重複播放這些歌,以及每首歌背後那一些可長可短的回憶。
Thumbnail
2024/12/02
林宥嘉全平台上線《XIANG YU YI YANG》線上演唱會!除了〈傻子〉、〈兜圈〉、〈說謊〉這些經典、比賽時期就唱過的〈我是一隻魚〉,最讓我驚豔的是翻唱張惠妹〈一夜情〉的〈不在場證明〉,還有和9m88的兩首合唱〈你從我的方向走來〉、〈致姍姍來遲的你〉。性感慵懶的Jazz氛圍,微醺了整個聽覺體驗~
Thumbnail
2024/12/02
林宥嘉全平台上線《XIANG YU YI YANG》線上演唱會!除了〈傻子〉、〈兜圈〉、〈說謊〉這些經典、比賽時期就唱過的〈我是一隻魚〉,最讓我驚豔的是翻唱張惠妹〈一夜情〉的〈不在場證明〉,還有和9m88的兩首合唱〈你從我的方向走來〉、〈致姍姍來遲的你〉。性感慵懶的Jazz氛圍,微醺了整個聽覺體驗~
Thumbnail
2024/12/01
對你來說,最經典動畫的主題曲是哪一首呢?這些OP不僅是青春回憶,也承載了當年守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的重要聲音和身體記憶。從《海賊王》、《通靈王》、《新世紀福音戰士》到《神奇寶貝》,還有《火影忍者》、《獵人》、《灌籃高手》介紹不完的經典。這些音樂無疑是動漫迷心中的共同回憶,也象徵著青春年少的純真與熱情。
Thumbnail
2024/12/01
對你來說,最經典動畫的主題曲是哪一首呢?這些OP不僅是青春回憶,也承載了當年守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的重要聲音和身體記憶。從《海賊王》、《通靈王》、《新世紀福音戰士》到《神奇寶貝》,還有《火影忍者》、《獵人》、《灌籃高手》介紹不完的經典。這些音樂無疑是動漫迷心中的共同回憶,也象徵著青春年少的純真與熱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重返華語流行音樂排行榜豐華年代 華視「綜藝100」為人津津樂道的排行榜單元,在43年前的今天重磅登場了!全程歷經三個時期(請參考「綜藝100音樂排行榜3階段」),本單元將從1980年第一週起持續播報至1984年「綜藝100」退場,完整紀錄台灣八零年代流行音樂的上半場。為方便敘述,單曲以〈〉、專輯為
Thumbnail
重返華語流行音樂排行榜豐華年代 華視「綜藝100」為人津津樂道的排行榜單元,在43年前的今天重磅登場了!全程歷經三個時期(請參考「綜藝100音樂排行榜3階段」),本單元將從1980年第一週起持續播報至1984年「綜藝100」退場,完整紀錄台灣八零年代流行音樂的上半場。為方便敘述,單曲以〈〉、專輯為
Thumbnail
因為不看電視,對於金曲或金馬獎已經久不關切了……直到這屆金馬獎當天,意外看見台語女歌手入圍者蔡秋鳳的新聞。
Thumbnail
因為不看電視,對於金曲或金馬獎已經久不關切了……直到這屆金馬獎當天,意外看見台語女歌手入圍者蔡秋鳳的新聞。
Thumbnail
第34屆金曲獎昨晚落幕,這邊簡單記錄一下個人對於典禮、名單、和流行音樂產業的一點想法。感念林秋離老師的貢獻、欣賞陳建瑋的得體應對,希望更多人聽到這些優質的音樂作品,讓華語流行音樂可以生生不息的發展。
Thumbnail
第34屆金曲獎昨晚落幕,這邊簡單記錄一下個人對於典禮、名單、和流行音樂產業的一點想法。感念林秋離老師的貢獻、欣賞陳建瑋的得體應對,希望更多人聽到這些優質的音樂作品,讓華語流行音樂可以生生不息的發展。
Thumbnail
2022年第33屆金曲獎入圍音樂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如萬花筒般繽紛多彩的創作能量。 我們觀察到三點有趣的特色,期望提供給樂迷們一些聆聽的新視角。 視角一:如電影般的詩意與畫面感 視角二:歷史洪流下的小人物 視角三:不被輕易定義,「唱自己的歌」的當代精神
Thumbnail
2022年第33屆金曲獎入圍音樂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如萬花筒般繽紛多彩的創作能量。 我們觀察到三點有趣的特色,期望提供給樂迷們一些聆聽的新視角。 視角一:如電影般的詩意與畫面感 視角二:歷史洪流下的小人物 視角三:不被輕易定義,「唱自己的歌」的當代精神
Thumbnail
它不像戲劇是精雕細琢,很classic,然後還有偶像崇拜,主持人很難變成偶像崇拜。所以綜藝圈確實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它的文化差異,二刷、三刷的被利用性,即期的降低,因此他的投資就會越來越少。首先針對主持人的偶像崇拜這點,我也在Dcard上看過相關討論,議題是「韓國有劉在錫,中國有何炅,台灣呢?」
Thumbnail
它不像戲劇是精雕細琢,很classic,然後還有偶像崇拜,主持人很難變成偶像崇拜。所以綜藝圈確實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它的文化差異,二刷、三刷的被利用性,即期的降低,因此他的投資就會越來越少。首先針對主持人的偶像崇拜這點,我也在Dcard上看過相關討論,議題是「韓國有劉在錫,中國有何炅,台灣呢?」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三金的頒獎典禮,沒有給予典禮的氛圍。可能是宣傳的太像廣告,或許是舞台呈現就只是攝影棚錄影規格,大概是因為視覺跟動畫都像綜藝節目的風格,即是如此我還是看了好多年。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金馬50與金曲25成為三金設計轉捩點,我在看金曲25時,才真的有在觀看典禮的情緒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三金的頒獎典禮,沒有給予典禮的氛圍。可能是宣傳的太像廣告,或許是舞台呈現就只是攝影棚錄影規格,大概是因為視覺跟動畫都像綜藝節目的風格,即是如此我還是看了好多年。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金馬50與金曲25成為三金設計轉捩點,我在看金曲25時,才真的有在觀看典禮的情緒
Thumbnail
第32屆的金曲獎典禮很長(一如既往),但不掩蓋其中許多璀璨萬丈的片段。如果錯過了,以下兩個片段絕對應該再去看看!
Thumbnail
第32屆的金曲獎典禮很長(一如既往),但不掩蓋其中許多璀璨萬丈的片段。如果錯過了,以下兩個片段絕對應該再去看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