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与政治出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出国之前,作为主体民族的一员,虽然从来没有相信自己会是某主义的接班人,也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身份认同的障碍。以往作为第一代总是怜悯的望着二代说,海外主流社会把他们当中国人,他们自己确不这样认为。在自我的身份认同和主流的认同之间来回撕扯,异常艰难。作为“老”移民,总是想灌输给移民二代所为“根”的东西。越是这样灌输,越是让孩子们觉得困惑。
单就我自己而言,作为一个在大陆接受了完整高等教育,在海外生活的这些年。虽然娶妻生子,哪怕是转换移民身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身份认同去向所谓的主流文化靠拢。在我看来身份认同有下面三种阶段。
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那应该凡事都站在中国角度上来考虑,在海外只是一个旅居者的心态,对当地社会抱有一个旁观者的态度。随时准备抽身离开回去报效祖国。对孩子也应该教导他们:你们是中国人哦,要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啊之类的。
海外华人呢,应该是旅居海外,哪怕一辈子在海外,始终是在中文的圈子里面,看着中文的新闻,日常生活交际哪怕是生意对象都是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华人华侨,保持着和所在国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
至于所在国的亚裔,那便是所谓融入当地社会,保有一样的价值观,为自己的族群发展发声,关注的议题也基本上基于所在国立场而捍卫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和利益。
但是最近经过一些阅读以后,包括美国历史和宪法。深刻意识到了我的认知往往基于之前在国内被灌输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说辞。而在于欧美社会或者其他多种族社会,对所在国的认可往往是基于某种一致的价值观的认同。结合之前新加坡总理提到的落地生根而不再是落叶归根
当然了,也有特定的族群,就是类似谷爱凌这样的“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在美国就是美国人”的流动身份认同。个人选择吗,也无所谓对错,就不加赘述了。
之前的一篇彩虹文章是关于性和性别取向认同,那一篇应该是关于政治方面的身份认同。那我写完这一篇是不是就算是政治出柜了呢,哈哈。
总之到我这个年纪进行一些精神分裂的思考是很痛苦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这个事情反复思考过,才看清楚了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挣扎,困惑在哪里。或许这就是终极思考吧: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以及要去往何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个月是骄傲月(pride month),彩虹旗和彩虹游行让大家仿佛置身于一片彩色的海洋。对家里有女儿的家庭来说,特别是我这样作为父亲的一个角色。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一点。因为女儿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对彩虹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只要是彩虹相关的物品,都是首选。让我挠头的是,以后该怎么给孩子们解释,彩虹已经不是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久没有回国了,暑期回去看看,亲眼见证一下中国的变化。 这次回国的从自测抗原,到登机之前到海关自我健康申报码,让我们这些海外已经走出新冠时代的人感觉到,原来在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已经结束的今天,疫情还是一种其他的方式根植在我们生活中。
    作为一个资深网民,不敢说有多高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大学有大把时间泡在网上。算了不粉饰自己了,就直说是一个废宅吧。至少在出来之前,见证了内地的互联网从开放到大踏步的关闭,变成局域网的过程。 记得在没有那么政府没有那么强的审查技术,我们还可以讨论社会议题,比如说北大清华的内部论坛,还有凯迪社区,天涯社区,
    上个月是骄傲月(pride month),彩虹旗和彩虹游行让大家仿佛置身于一片彩色的海洋。对家里有女儿的家庭来说,特别是我这样作为父亲的一个角色。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一点。因为女儿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对彩虹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只要是彩虹相关的物品,都是首选。让我挠头的是,以后该怎么给孩子们解释,彩虹已经不是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久没有回国了,暑期回去看看,亲眼见证一下中国的变化。 这次回国的从自测抗原,到登机之前到海关自我健康申报码,让我们这些海外已经走出新冠时代的人感觉到,原来在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已经结束的今天,疫情还是一种其他的方式根植在我们生活中。
    作为一个资深网民,不敢说有多高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大学有大把时间泡在网上。算了不粉饰自己了,就直说是一个废宅吧。至少在出来之前,见证了内地的互联网从开放到大踏步的关闭,变成局域网的过程。 记得在没有那么政府没有那么强的审查技术,我们还可以讨论社会议题,比如说北大清华的内部论坛,还有凯迪社区,天涯社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中國,無論你的內心是多麼堅定的台獨份子,你依然得手拿台胞證,過海關的時候,在外國人和本地居民的兩個通道間游移,讓公安告訴你「你是本地居民。」然後安靜順從地走過去。
    當初聽到某個離職的同事 申請綠卡移民到美國 這是許多人艷羨的事情 我當初也是陷入這樣的立場裡 而幾年後我才知道 獨自到異國他鄉的過程 語言的不同、文化的差異 其實裡面有許多孤獨、無助 還有無數次陷入自我懷疑 不斷地詢問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嗎 聽到這樣子的歷程 其實內心很為對方心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中國,無論你的內心是多麼堅定的台獨份子,你依然得手拿台胞證,過海關的時候,在外國人和本地居民的兩個通道間游移,讓公安告訴你「你是本地居民。」然後安靜順從地走過去。
    當初聽到某個離職的同事 申請綠卡移民到美國 這是許多人艷羨的事情 我當初也是陷入這樣的立場裡 而幾年後我才知道 獨自到異國他鄉的過程 語言的不同、文化的差異 其實裡面有許多孤獨、無助 還有無數次陷入自我懷疑 不斷地詢問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嗎 聽到這樣子的歷程 其實內心很為對方心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