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ime│成為妳自己就好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德語課結束後的回家路上,被擦身而過的小孩們在背後喊 Coronavirus 時,開始思考在異地生活的我,我到底是誰
被喊 coronavirus 後其實並不生氣,畢竟是成年人,心臟強度夠。第一個想法是,在瑞士成長的亞裔、混血二代以及因為父母工作關係移居他國的孩子,他們在學校會面對什麼問題?
比起我這個成人後才移民他國的人,生在異國的移民後代才更有自我認同的錯亂吧?想起曾在上海旅居的某一年,同時認識了兩個香港移民第二代,一個生在法國、一個生在德國。當時,我問了他們兩個一樣的問題〝你覺得你是誰?你是哪一國人?
生在法國的港裔,覺得他是法國人,生在德國的港裔,他認為他是華人。分析兩人的背景,同樣是97年移民的第二代,但德國出生的港裔是幾乎每四到五年會回到上海母親的國家待上一陣子,而生長在法國的港裔是在成人後往上海發展事業。所以,我覺得兩方成長階段,家庭教育的洗禮上對於自我族裔的認同就有所差異。
然後我想到自己,搬來這個充滿多族裔的國家,因為武漢肺炎的擴散影響,被其他族裔或是說當地居民對於外來移民的觀感而感到有所歧視,其實是很不可思議的!
只要跟自己不一樣,就是永遠不是同一類的。
巧的是,前幾天在朋友生日聚會上認識了第三代瑞士義裔的新朋友,我問了同樣的問題,他說我是瑞士人。「也許我身上流著義大利的血液,但我生在瑞士、說瑞士德語,一切給予我的養分就是瑞士,我認為我是瑞士人。」這很有意思,在自我認同上,站在自身的立場去看待所有事物,是很主觀。
可也許,其他人並非這麼想。
當遇上嚴重侵犯自身利益的同時,憤怒與錯都會往對方身上掛上。就像武漢肺炎,所有過錯都推給亞洲。說真的,因為亞洲臉在歐洲的辨識度很高,加上很難判斷是來自亞洲的哪一國,自然被歸納成同一類的機率又很高,而且你又能期待對方是否能了解真了解台灣到底是在地圖上的哪個位置?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清楚定義自己,因為可能同一時期做了很多事情,成了斜槓,難以一言以蔽之。尤其在多元族裔的國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where are you from ? 被問的很多次後、機械般的回應,然後開始會問自己:除了生長的地方,到底該如何定義自己?妳是誰?當被他人貼上標籤的時候,還能理直氣壯地做自己嗎?
被歧視、被誤解的時候,還需要把〝哪一國人〞〝我來自xxx〞搬出來嗎?這時候只要好好做自己就好了,你是誰、什麼個性。誰管他到底來自哪一國。
不出言傷害你,就是我身而為人的最大敬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7會員
197內容數
「八輩子都沒想過有天會住在瑞士!」這是在移居之後經常出現在心中的一句話。 還來不及消化離開家鄉前與熟悉的環境道別的惆悵,就必須忙著與新人生打交道。 適應語言、適應文化、適應氣候、適應飲食,還要適應異國老公的生活與作息!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好的壞的都能過;異地打怪,越闖關越有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蕎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是偏偏,所有人都會記得你是誰。
即使曬成小麥色肌膚,在西方人眼中,妳永遠都是黑髮黃皮膚的亞洲人。
生活在國際大城蘇黎世,說英文其實是能通行無阻。但居住在德語區,擁有基礎的日常德語單字,對於安心生活下去是必要的。當然,學習新的語言需要下功夫也需要學習語言天份。像我就沒有這種技能了。
這是第一次在瑞士體驗冬天,來自南方島嶼的我,對於雪花有種莫名的憧憬。踏過冬季冰島的我,暗暗想著瑞士灑上一片白色,也許會更喜歡這個國家。
久違的哮喘在瑞士發作了,始料未及。 對於習慣溫熱濕氣的亞洲人來說,瑞士氣候的適應實在苦楚,尤其冬天。在診間,因為現階段的武漢肺炎議題、亞洲人瘋狂搶購口罩配戴的同時。心想,既然都到了呼吸系統專門診所,何不趁機問問專業人士對於口罩的看法?
可是偏偏,所有人都會記得你是誰。
即使曬成小麥色肌膚,在西方人眼中,妳永遠都是黑髮黃皮膚的亞洲人。
生活在國際大城蘇黎世,說英文其實是能通行無阻。但居住在德語區,擁有基礎的日常德語單字,對於安心生活下去是必要的。當然,學習新的語言需要下功夫也需要學習語言天份。像我就沒有這種技能了。
這是第一次在瑞士體驗冬天,來自南方島嶼的我,對於雪花有種莫名的憧憬。踏過冬季冰島的我,暗暗想著瑞士灑上一片白色,也許會更喜歡這個國家。
久違的哮喘在瑞士發作了,始料未及。 對於習慣溫熱濕氣的亞洲人來說,瑞士氣候的適應實在苦楚,尤其冬天。在診間,因為現階段的武漢肺炎議題、亞洲人瘋狂搶購口罩配戴的同時。心想,既然都到了呼吸系統專門診所,何不趁機問問專業人士對於口罩的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我是台灣人這件事 在國外生存,想要認識一個人往往最先來自他的國家,這不免俗地成為每個人身上掛著的隱藏版名牌,只因眾人的第一句話都是問對方:『你從哪裡來?』 我的身上掛著台灣,這是一個番薯般形狀的島嶼。從母親的子宮誕生,我的父母都來自台灣,我也出生在這裡,無庸置疑地我是台灣人,然後呢?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看到這條你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自己不就是自己嗎?比方說,德林姆不就是德林姆嗎?剛剛的話有一半是對的,剩下需要修正的部分,且聽我娓娓道來。
上一章說到成為我,就是要成為一個最好的人。這一章叫你來了,我想法中的哪個人出現了,就是哪個最好的人,我一份成二。你說:是不是很奇怪?你自小學就日本人的節奏,最後沒有變成日本人,但你愛他們,這個我知道。你為什麼愛他們?因為你學習他們的節奏。只是他們看到你的好,但他們不會學你。 我知道,他們學了我就成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我是台灣人這件事 在國外生存,想要認識一個人往往最先來自他的國家,這不免俗地成為每個人身上掛著的隱藏版名牌,只因眾人的第一句話都是問對方:『你從哪裡來?』 我的身上掛著台灣,這是一個番薯般形狀的島嶼。從母親的子宮誕生,我的父母都來自台灣,我也出生在這裡,無庸置疑地我是台灣人,然後呢?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看到這條你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自己不就是自己嗎?比方說,德林姆不就是德林姆嗎?剛剛的話有一半是對的,剩下需要修正的部分,且聽我娓娓道來。
上一章說到成為我,就是要成為一個最好的人。這一章叫你來了,我想法中的哪個人出現了,就是哪個最好的人,我一份成二。你說:是不是很奇怪?你自小學就日本人的節奏,最後沒有變成日本人,但你愛他們,這個我知道。你為什麼愛他們?因為你學習他們的節奏。只是他們看到你的好,但他們不會學你。 我知道,他們學了我就成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