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爭奪戰The struggle for Europe

2023/07/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很符合書名的只介紹了二戰歐洲的部分
以大君主作戰為分界
第一冊是這之前的歐洲情況
第二冊則是圍繞著D-DAY與之後
第三冊則是從巴黎到柏林 終於史達林的勝利
不同於李德哈特的總體與線性的介紹方式
也有別於從波蘭開始地敲響戰鐘
這本的第一個戰術介紹是從海獅作戰說起
也就是英國保衛戰 法國淪陷 敦爾克爾奇蹟後
對於德國東邊戰場就沒多少著墨了
接續的戰術介紹 就是第二冊聯軍攻占諾曼第
開始的一連串作戰行動
那可是比李德哈特的還要更細緻的講解
也是這本的特色
全書更多地介紹在那時間點的背景
舉凡政治策略 各將領的想法 參謀總部的立場
英美士兵的情緒 兩國人民的輿論等等
這種讓人置身當下時空 設身處地的寫作方式
也是不同於李德哈特之處
更細微的介紹作戰情況
甚至有作者身為戰地記者親歷空降諾曼第的描寫
無疑更能讓閱讀者印象深刻
不過從我的角度來說
突然間太細了 面相廣泛了 反而沒那麼好吸收
而且到了諾曼第後期對於指揮官的敘述
讓我覺得作者有揚英貶美的趨勢
不過最後作者歸因於造成當今局勢(1952的新書)的主因
就是美國高級將領與政治人物對於政治的不敏感
而英國人則早已不停地重申這一事實時
至少在看著作者的解釋與論述
我是有些信了 也無怪乎後來流露的諸般不滿
我的感覺啦
雖然因為先看了李德哈特的後見之明
導致在這段期間我閱讀時 有幾處對作者的描述有所偏見
但整體而言是本對於更加深入體會二戰有所幫助的書
雖然只重點著墨在開始解放歐洲的部分
但這本比李德哈特多了更多人物的對話 各方的反應 戰場的細節
也由於有了這些歷史素材
讓我閱讀期間每每覺得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罷了
真說起來
我是覺得要看先看這本 接著才去看更全面的二戰戰史
這樣就不會礙於作者因為出書當下時空背景的緣故而產生的謬誤
而且對於李德哈特一筆帶過 對於戰爭影響無妨的失敗作戰
能先在這本有所認識
順帶一提
明明是同一位譯者 對於地名的翻譯卻會有些許不同
而且這本的錯字更多了
不過身為1953翻譯的書到1998重版 好像有點吹毛求疵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系統介紹說建立這個能開放更多功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