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拾零】從宏觀戰場到微觀戰役(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就因為每一場戰爭都是從上到下,由各種不同的層面所構成,彼此交互影響,而且複雜難以一窺全貌,因此我們在嘗試以某個角度切入,闡述這段歷史時,就要特別的小心。很多時候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在討論某場戰爭的「政治外交」層面時,牴觸了當時的「戰場全局」或「戰役發展」過程,甚至是出現不符告那個時代科技能力的「戰術細節」。或許完全反過來,在討論戰爭中的「戰術細節」時,完全忽略了那個時空環境下的「政治外交」現實,而得出完全錯誤的結論。

打個比方,同樣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當討論到戰爭中期,英國與德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對峙,美國、英國、德國在戰場外一連串的政治角力時,卻忽略了當時德國在東線戰場的戰況,就是很典型侷限於「政治外交」層面,卻忽略了整個「戰場全局」的情況。事實上,英國與美國都非常關注當時的東線戰場,並且以提供戰略物資援助的方式,希望藉由蘇聯在東線戰場來拖住德軍,形成對英、美兩國有利的政治情勢,東線戰場的「戰役發展」其實影響了當時德國的所有決策。

而認為德軍在東線戰場撤退時,蘇聯指揮失當,沒有趁勝追擊,擴大戰果,錯失一舉扭轉「戰場全局」的機會,則未考慮到隨著「戰役發展」,蘇聯基層部隊已經殘破疲憊不堪,幾乎快要崩潰,從農村徵召而來的士兵缺乏訓練,根本無法進行追擊的「戰術細節」。或者批評英、美盟軍在「法萊斯缺口」放走十餘萬德軍的問題,卻未考慮到以當時的科技水準或戰場的混亂程度,英、美兩國決定採取較保守的方式,不調整兩國部隊的作戰分界線,避免造成友軍誤擊,也是合理的「戰術細節」考量。

我們可以由不同的層面來討論一場戰爭,但是侷限於這個層面的討論,絕不能完全違背已知道的史實,政治情勢,戰場情況與科技能力,否則將淪為架空式的討論,而完全失去價值。而更為常見的偏見則是武斷地認為某一個事件的結果,是受某一個層面的原因所影響,完全否定其它的看法了。但問題是,每個互相交織糾葛的問題往往同意牽扯到各個層面,由上到下的不同原因,可能都或多或少影響了最後的結果,某個層面的理由也許真的是最為關鍵的原因,但誰又能保證這真的就是唯一的原因呢?

很多時候,許多歷史問題的解答並沒有標準答案,而是甲說、乙說、丙說等幾種主流說法並陳,但同時又有A說、B說、C說、D說等少數說法存在。許多人都會因為立場與視角的關係,擁有自己喜愛或認同的說法,甚至因此提出自己信服的各種證據來批評別的說法,這都很常見,也是歷史論戰的有趣之處,但可惜的是,也有很多人因為某個原因,純粹信仰某一種特定說法,而完全否認其他說法的存在,那就未免失之於偏頗了,而這大概也就是所謂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吧。

其中最令人感到無法接受的,就是堅持某種少數學說為真理,而無視於少數學說之所以成為少數學說,就是因為其理論無法說服多數人,還偏執地認為採常見主流說法的人是無知。以為知道某個少數學說,就是博學、知人之所不知,而拒絕去面對少數學說往往側重某一個面向來解釋問題,卻無視於更為重要的層面或歷史證據。或許這聽來非常不可置信,但在謎團、軍事機密、政治陰謀重重層疉的戰爭史中,卻往往是非常迷人的陷阱,許多人如走火如魔般的相信某個無法證實的秘密文件或特別行動改變了歷史,卻不願意相信更為可信的情勢分析。

所以一篇好的戰史,除了要選定的切入點要有趣,在各個層面都沒有大錯外,還要在談戰略大局時不違背當時的軍事科技與戰場情勢,談戰術作戰時能反映出當時的國際政經情勢,平衡各方主流說法,兼容值得一談的少數論點,並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與觀察點,這其實還蠻困難的。特別是目前世面上的戰史,往往都以歐美、日本或中國為視角,鮮少有從台灣自己為出發點的。但偏偏台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是海權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直接或間接捲入過近代多場戰爭中。

荷蘭的獨立戰爭間接讓台灣落入荷蘭人手中。清王朝與南明政權的戰事,則讓鄭成功選擇奪取台灣,而後來為了去除鄭氏勢力的清王朝,也因此佔領台灣。清王朝與日本的甲午戰爭,則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又以台灣做為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跳板,也因此台灣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在戰時飽受美軍轟炸,在戰後由蔣中正的國民黨政權代表盟軍接收台灣。在國共內戰中慘敗,風雨飄搖的國民黨政權撤退到台灣,卻又因韓戰爆發而讓國民黨政權獲的一線生機,但後來也成為冷戰時美國聯中制蘇的犧牲品。

在台灣附近,甚至是遠方發生的戰爭,一次又一次地改變台灣的命運,讓台灣淪為鄰近大國的殖民地,受其深遠的文化影響,然後到今日為止,市面上卻很少有台灣觀點的戰史。相反的,在過去國民黨的教育下,許多台灣人自認為是中國人,接受的是中國的戰史觀,而台灣老一輩受過日本教育的人,又往往接受的是日本的戰史觀,近代則在歐美強勢文化的影響下,年輕一輩的人,則常在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地接受歐美的戰史觀。而戰史培養出戰略觀,缺少台灣視角的戰史,其結果就是台灣社會沒有形成自己的戰略觀。

在缺乏戰略觀的情況下,台灣除了不同族群、不同認同的人,對於國家戰略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外,台灣社會對於國防事務的看法也往往互相矛盾,如口口聲聲說台灣是個海洋國家,卻長期不重視海軍,知道台灣大半是山區地型,卻沒有發展出精銳的山地戰部隊。許多人對於國防事務的看法,都是套用自中國的觀點、日本的觀點或歐美的觀點,但這不一定全盤適合目前的台灣。更不用說台灣這種海島作戰環境根本與歐洲大陸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同,安全威脅也與日本有根本上的差異。在套用歐美、日本或中國的戰史經驗或最新的軍事發展理論時,必需要特別的小心。

或許,逐步建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戰略觀,才是國防自主的第一步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Thumbnail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Thumbnail
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要了解戰略上的攻勢守勢,不能單單從軍備去看,更要從歷史跟現狀的格局,著眼「萬一現狀改變後會怎樣」的思維,去探討變化的可能性。 實際的作為 最後,看待攻勢跟守勢戰略,要以實際作為去看。不能只看意圖,或是表面宣稱的樣子,不然現代各國的軍事指導單位都叫做「國家防衛部」,你看過哪個主要國家有「戰爭部」的?
Thumbnail
要了解戰略上的攻勢守勢,不能單單從軍備去看,更要從歷史跟現狀的格局,著眼「萬一現狀改變後會怎樣」的思維,去探討變化的可能性。 實際的作為 最後,看待攻勢跟守勢戰略,要以實際作為去看。不能只看意圖,或是表面宣稱的樣子,不然現代各國的軍事指導單位都叫做「國家防衛部」,你看過哪個主要國家有「戰爭部」的?
Thumbnail
陣形的意義,就是一種加成,讓各別單位的火力可以交叉、射程可以涵蓋、防守能夠嚴密。如果單位自己就有所有的能力,陣形就沒有必要,反之若技術已經達到可以超越陣形加成,那麼陣不陣也就沒意義。
Thumbnail
陣形的意義,就是一種加成,讓各別單位的火力可以交叉、射程可以涵蓋、防守能夠嚴密。如果單位自己就有所有的能力,陣形就沒有必要,反之若技術已經達到可以超越陣形加成,那麼陣不陣也就沒意義。
Thumbnail
一段所在意的「歷史事件」要怎麼讓對方好好接收呢? 會是此文章我想探討的問題
Thumbnail
一段所在意的「歷史事件」要怎麼讓對方好好接收呢? 會是此文章我想探討的問題
Thumbnail
越接近現代,兩個技術相近的先進國就越不想要依靠戰爭,尤其是動用陸軍決勝負。更會想要採取其他手段,破壞敵方的後勤管理,甚至是民間組織。陸軍這個最終手段,在現代越來越像是一種備而不用,用在恐嚇意味較大的地方。
Thumbnail
越接近現代,兩個技術相近的先進國就越不想要依靠戰爭,尤其是動用陸軍決勝負。更會想要採取其他手段,破壞敵方的後勤管理,甚至是民間組織。陸軍這個最終手段,在現代越來越像是一種備而不用,用在恐嚇意味較大的地方。
Thumbnail
動用陸軍,規劃其進攻防守戰術的部分,這「通常」是一場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依靠使用陸軍達成政治目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卻在近年中被嚴重忽略,甚至因為非政治目的而被稀釋掉其效果。
Thumbnail
動用陸軍,規劃其進攻防守戰術的部分,這「通常」是一場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依靠使用陸軍達成政治目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卻在近年中被嚴重忽略,甚至因為非政治目的而被稀釋掉其效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