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件事。
有鑑於我現在不發閒聊,之後決審如果被刷掉就沒機會了,所以我決定現在來發,以下涉及
《仿生人偶是否會夢見點滴架》的劇情、設計思緒,和一些巴拉巴拉總之作者就想講的東西,基本上和後記沒有重複。
我是在五月角川放消息時就決定參賽,然後就進入大綱人設準備期,《仿生人偶》是拿我靈感庫中的某個小靈感發展成的(後記中提到的畢馬龍),但由於它是要拿來參賽的,所以必須更有新意與觸動人心的地方。
不是說非參賽作就不需要有新意或觸動人心,而是和一般投稿或網路連載相比,一般投稿與網路連載的閱讀者(出版社編輯或讀者)最多就是一天內看(審)七八本書,然後中途可能還會因為總總原因有停頓(讀者沒空掃書,編輯去工作沒空審稿),但參賽作的評審是長時間、大份量的閱讀,這種情況下首先肉體精神都會疲乏,再來就是競爭對手大量下要給評審留下注意更困難。
所以我在《仿生人偶》的前幾個章節的開頭設計了通話紀錄環節,這是我個人的新嘗試(別人可能用過了),我希望能帶給疲倦的編輯類似套餐中途的小菜或開胃菜一樣,用小份量的餐點(文字)讓他們重新恢復精神。
然後跳脫讓評審精神振作的考量,這也是我跟讀者玩的一個小遊戲,每個章節開頭的通話紀錄其實一定程度呼應該張劇情,然後也是重要伏筆,有些心細的讀者在很前面的章節就透過通話紀錄抓到七成真相。
但單憑這點小技巧是不夠的,起碼如果我是評審,我是不給過的,所以《仿生人偶》另外一個特別設計是,本文在大綱階段的目標,就是本文沒有任何人是反派。
《仿生人偶》中沒有反派或壞人,每個人物都只是因為各自的考量(其中還不少是為對方好)吵架或對立,但是每個人的選擇都是有一番道理的,很難說誰對誰錯,起碼我覺得很難。
而這樣就夠了嗎?我怕還是不夠,所以《仿生人偶》還有另外兩個我希望讓評審眼睛一亮的設計,第一是本文開篇是科幻,但結尾才會發現它是靈異文;第二就是林有思的打破第四面牆。
科幻轉靈異其實是個冒險(其實本文一堆冒險作法),先不論大多數寫作書上都不建議一個故事中塞入過多奇特元素,我最擔心的是讀者們在看到靈異的部分會不會摔書說這啥鬼,好在最後這邊算是成功的,我前面的鋪陳有成功讓閱讀者期待後面靈異起來(?)
至於第四面牆……這邊容我自滿一下,我很喜歡這段,以往打破第四面牆都是用在搞笑上,但這邊則是溫馨用法,我不會說種溫馨的打破第四面牆是我首創,畢竟我至少在阿諾史瓦辛格的最後的魔鬼英雄中看過類似運用,不過我想應該足夠讓人「哇」一下吧?
新意到此為止,接下來來講觸動人心部分,我的大學教授在文學概論時提過一個概念,優秀且流傳百年千年的作品有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討論人類的永恆問題,什麼是永恆問題?永恆問題就是人類從山頂洞人到上太空時都躲不開避不掉找不到解答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很多,例如:我是誰?我要去哪?我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俗稱的人生三問或哲學三問;或是佛家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抑或是天主教的七宗罪:傲慢、貪婪、色慾、嫉妒、暴食、憤怒、怠惰。
永恆的問題由於是每個人幾乎都避不掉的問題,所以受眾頗廣,也很有探討的價值,畢竟這堆問題問了千年都沒解答啊!
我在《仿生人偶》中選擇的永恆問題是面對死亡,因此冀楓晚對小未最大愛的表現不是送花寵人講情話,而是為了留下小未,他鼓起勇氣面對他最大的恐懼:死別。
選擇死別的原因主要是我家貓咪,然後小部分原因是疫情,疫情讓不少人意外離開,使更多人必須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我不敢說我的作品能撫慰這些人,但我想大家都需要練習或思考如何消化至親或摯愛的離開。
(然後我寫著寫著偶然碰上第二個永恆問題:何為人?機器能取代人嗎?)
以上是我設計故事時的考量,不過為了完成這個故事,我不得不作了一件冒險的事,那就事《仿生人偶》要到故事中段劇情才會緊張刺激起來。
這是……起碼我無法避掉的冒險之舉,畢竟如果我前面不安排一些日常相處讓冀楓晚與小未累積感情(也讓讀者充分感受兩人的魅力),後面的掙扎拉扯乃至科幻轉靈異就會虛軟無力,甚至讓讀者覺得你在寫三小。
如果閱讀者沒有很喜歡冀楓晚和小未,希望兩人HE的話,冀家人的正式登場就會變成一個令人厭惡的機械降神了。
若要給《仿生人偶》一個成分表,我想是:20%的我有點擅長但是台灣挺冷門的科幻+30%我喜歡但台灣也不太熱門的熱情誘受和外冷內熱攻+30%我需要大家可能也需要的關於死亡的二三事+20%靈異與寫著寫著自己冒出來的東西
感謝老天感謝我的讀者感謝角川評審們,從你們的反應來看,我想我能有點自信的說,我有完成我的計畫。
以上,沒想到複審就去95%有點嚇到的參賽者,希望最終有機會拿到獎項(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