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龐克|廣告密布 vs 注意力商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銀翼殺手》為我們呈現了到處都是商業廣告的灰暗城市。來源:電影劇照

《銀翼殺手》為我們呈現了到處都是商業廣告的灰暗城市。來源:電影劇照

在《銀翼殺手 2049》中,巨型的全息投影廣告甚至勾引著路上行人的目光。來源:電影劇照

在《銀翼殺手 2049》中,巨型的全息投影廣告甚至勾引著路上行人的目光。來源:電影劇照

在賽博龐克的世界觀裡,商業廣告是一個重要的元素。這些商業廣告以各種耀眼、誘人的大型螢幕甚至全息投影搶奪路上行人的注意力,即使回到家中仍舊被手機、電腦、電視、收音機、窗外刊登著廣告的大型飛船,二十四小時強力放送各種逼著你衝動購買的商品。在這樣一個廣告密布的世界,人們幾乎沒有自由,只能被接連不斷的廣告牽引著生活。構成賽博龐克的浮華世界,有兩個重要的關鍵要素:消費主義文化、社會權力控制。


消費主義文化

賽博龐克的世界中,商業活動、消費生活已經完全佔據了人類的生活,廣告就是商業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廣告不僅是推銷產品的工具,更是塑造文化價值觀、社會潮流和消費觀念的重要媒介。而在該主題下的作品,人類已經開始使用各種科技植入物和增強身體機能的技術,這些產品的數據和資訊需要以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而廣告成為了最有力的一種展示方式。


社會權力控制

在賽博龐克的世界,未來社會的政治很有可能走向兩種體制:壟斷全球市場的跨國企業、高度監控人民的極權政府。在任一種體制下,統治者手中都握有社會上最大的權力和資本,而人民幾乎無法撼動其中的權力結構;換言之,統治者與人民之間存在著極為不對稱的權力關係,人民對於權力機構的廣告只能照單全收。廣告,因此成為這些機構控制和影響人民思想和行為的途徑之一。

廣告,是賽博龐克作品裡和現實世界最不相上下的媒介,甚至,現實世界的廣告有時比影視作品的視覺特效還要華麗、酷炫。

紐約時代廣場(Time Square)高樓林立,放眼望去的建物無處不是被廣告攻占,完全不輸賽博龐克的街景。Photo by Florian Wehde on Unsplash

紐約時代廣場(Time Square)高樓林立,放眼望去的建物無處不是被廣告攻占,完全不輸賽博龐克的街景。Photo by Florian Wehde on Unsplash

位於台北的西門町,一下捷運後接踵而來的也是各種五光十色的廣告。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位於台北的西門町,一下捷運後接踵而來的也是各種五光十色的廣告。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注意力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的作者 Tim Wu(吳修銘)將「資本家 — 廣告 — 消費者」之間的連動稱為注意力產業(attention industry),至今已經歷了四種不同階段:

  1. 報紙
  2. 電視
  3. 電腦
  4. 手機

它們是主掌不同時期的大眾媒介,也是廣告商人爭相搶奪注意力的來源。這四種「螢幕」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報紙過渡到電視,可說是資訊從公共場合走向家庭;電視過渡到電腦,是從家庭走向個人;電腦過渡到手機,則是將個人收到的資訊客製化。

Tim Wu 認為,90 年代後注意力產業進入了轉型階段。過往的廣告模式,是透過顧客看到廣告刺激消費,進而讓資本家獲利;然而,進入網路時代,這樣的獲利模式轉型成:資本家先吸引顧客,再將顧客的個人資訊賣給廣告商人,讓廣告商人為目標顧客(targeted audience)量身訂製合適的廣告內容。Tim Wu 稱這樣的獲利模式為「注意力收割」(attention harvesting)。

網路空間幾乎沒有一處寧靜,瀏覽國際新聞、觀看教學影片、收聽廣播電台、收發電子郵件、連機打遊戲、甚至是個人的動態牆,都有廣告潛藏於周遭準備伺機而動。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網路空間幾乎沒有一處寧靜,瀏覽國際新聞、觀看教學影片、收聽廣播電台、收發電子郵件、連機打遊戲、甚至是個人的動態牆,都有廣告潛藏於周遭準備伺機而動。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於是,點擊誘餌(click bait)、標題農場(content farm)、原生廣告(Native advertising)開始在網路世界的各個角落現身。網路空間幾乎沒有一處寧靜,瀏覽國際新聞、觀看教學影片、收聽廣播電台、收發電子郵件、連機打遊戲、甚至是個人的動態牆,都有廣告潛藏於周遭準備伺機而動。原本傳統媒體最為人詬病的博眼球手法,而今卻是 Google, Facebook, YouTube 等科技巨頭賴以為生的獲利手段。

透過注意力收割的廣泛應用,強化了資本主義的消費邏輯、加大了資本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力不平等。Tim Wu 指出,在注意力收割的消費社會下,我們從商品的買家,變成被交易的商品

廣告密布的賽博龐克社會,人們追逐著資本家投放的華麗廣告,這些廣告為消費者建構了華而不實的幻夢,而現實世界的資本家甚至變本加厲,讓每個華而不實的幻夢的背後都是為你精心打造的消費套路。

(本文摘自《賽博龐克Cyberpunk──我們早已走入的未來》詳文請見天下@獨立評論

avatar-img
107會員
22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楚門的世界》的主角楚門,發現原來他的美好生活正在被當成一檔節目對全世界放送,回到我們的社群生活,當我發現這是個精心搭建的舞台時,我也可以像楚門說走就走嗎?
Gotye 的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是一首有點年紀的西洋歌曲在 2011 年釋出的分手情歌,在全球拿下 20 億的點閱率。不過,這都是我之後才知道的事了。
さつきあい其實不存在,她是日本集英社旗下的《週刊 Playboy 》利用 AI 所生成的寫真模特兒。
幾乎每個需要跟人接觸的服務型機器人,外表都被設計得很可愛。雖然可愛不是服務型機器人著重的商業應用,但確實產生了一定的親和力。
我起身一看才發現阿嬤正坐在床上,兩眼無神地看著遠方。 和我說:我坐佇咧遮就好。 (我坐在這就好。)
《楚門的世界》的主角楚門,發現原來他的美好生活正在被當成一檔節目對全世界放送,回到我們的社群生活,當我發現這是個精心搭建的舞台時,我也可以像楚門說走就走嗎?
Gotye 的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是一首有點年紀的西洋歌曲在 2011 年釋出的分手情歌,在全球拿下 20 億的點閱率。不過,這都是我之後才知道的事了。
さつきあい其實不存在,她是日本集英社旗下的《週刊 Playboy 》利用 AI 所生成的寫真模特兒。
幾乎每個需要跟人接觸的服務型機器人,外表都被設計得很可愛。雖然可愛不是服務型機器人著重的商業應用,但確實產生了一定的親和力。
我起身一看才發現阿嬤正坐在床上,兩眼無神地看著遠方。 和我說:我坐佇咧遮就好。 (我坐在這就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尋找創新的行銷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流動廣告車作為一種獨特的宣傳形式,不僅具有廣告效果顯著的特點,還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著重要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流動廣告車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以及其在提升銷售和品牌認知方面的潛在作用。
Thumbnail
在未來世界中,商圈的競爭已經不再只侷限於價格和質量,而是更多地與科技息息相關。當你進入商圈時,你會看到全息影像技術展示出商圈的規劃和構造,用虛擬現實技術讓你穿梭在商圈各個角落,每個店鋪也會利用智慧終端機器人,為你推薦最合適的商品。此外,商圈還會利用大數據分析,根據你的瀏覽、點擊、交易等數據,推出更精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
Thumbnail
在當代社會中,廣告已不僅僅是商業推廣的工具,它更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社會文化、情緒與價值觀的變遷。從阿迪達斯的標語變更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正在從追求挑戰極限轉向更多的關注個人感受與心理健康。這樣的轉變不僅是商業策略的調整,更是對時代脈動的敏感捕捉。   端倪可察- 從英雄敘事到情感共鳴 在過去
Thumbnail
市場是一個無形的;但是能量強大的供需平台。在網路盛行之前的時代,產品供應商須花費大筆預算發行各式各樣的廣告,讓自身產品的形象深植人心,刺激買氣。也就是說,潛在的購買力;實際上是投入大量資源換回來的。 這樣的廣告經費投資,或是花費巨資聘請國際巨星代言,或贊助世界性賽事的商業行為;運行數十年下來,市場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注意力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是說服的前導。」 我們都知道,當商品的供給過多,超過需要,「價格」就會下跌;而現在有太多的資訊爭先恐後地想引起人們注意,當資訊的供給超過需要(個人所能消化),「注意力」(Attention)就會下降。
Thumbnail
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接受新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相應的看到的廣告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以前滑YT是兩三個影片出一個廣告,現在是一個影片插兩三個廣告,還不一定能跳過。但回到只有報紙、雜誌的年代,廣告還是一樣多,有些內容甚至更加奇葩,甚至有些至今仍為人所熟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治時期有哪些各種各樣的廣告
Thumbnail
另一個造成廣告訊息失效的原因則是因為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與日俱增。 就以食品業為例。一般美國的超級市場裡展售不下一萬兩千種各個不同廠牌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真是再多眼也望不完。事實上,產品的爆增很可能愈演愈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尋找創新的行銷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流動廣告車作為一種獨特的宣傳形式,不僅具有廣告效果顯著的特點,還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著重要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流動廣告車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以及其在提升銷售和品牌認知方面的潛在作用。
Thumbnail
在未來世界中,商圈的競爭已經不再只侷限於價格和質量,而是更多地與科技息息相關。當你進入商圈時,你會看到全息影像技術展示出商圈的規劃和構造,用虛擬現實技術讓你穿梭在商圈各個角落,每個店鋪也會利用智慧終端機器人,為你推薦最合適的商品。此外,商圈還會利用大數據分析,根據你的瀏覽、點擊、交易等數據,推出更精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
Thumbnail
在當代社會中,廣告已不僅僅是商業推廣的工具,它更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社會文化、情緒與價值觀的變遷。從阿迪達斯的標語變更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正在從追求挑戰極限轉向更多的關注個人感受與心理健康。這樣的轉變不僅是商業策略的調整,更是對時代脈動的敏感捕捉。   端倪可察- 從英雄敘事到情感共鳴 在過去
Thumbnail
市場是一個無形的;但是能量強大的供需平台。在網路盛行之前的時代,產品供應商須花費大筆預算發行各式各樣的廣告,讓自身產品的形象深植人心,刺激買氣。也就是說,潛在的購買力;實際上是投入大量資源換回來的。 這樣的廣告經費投資,或是花費巨資聘請國際巨星代言,或贊助世界性賽事的商業行為;運行數十年下來,市場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注意力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是說服的前導。」 我們都知道,當商品的供給過多,超過需要,「價格」就會下跌;而現在有太多的資訊爭先恐後地想引起人們注意,當資訊的供給超過需要(個人所能消化),「注意力」(Attention)就會下降。
Thumbnail
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接受新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相應的看到的廣告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以前滑YT是兩三個影片出一個廣告,現在是一個影片插兩三個廣告,還不一定能跳過。但回到只有報紙、雜誌的年代,廣告還是一樣多,有些內容甚至更加奇葩,甚至有些至今仍為人所熟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治時期有哪些各種各樣的廣告
Thumbnail
另一個造成廣告訊息失效的原因則是因為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與日俱增。 就以食品業為例。一般美國的超級市場裡展售不下一萬兩千種各個不同廠牌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真是再多眼也望不完。事實上,產品的爆增很可能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