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抖音化」現象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威爾.佩吉(Will Page)為 Spotify 前首席經濟學家。

作為業界資深人士,他分享了對串流支付模型、定價和音樂產業,在數位時代的適應策略的深刻理解。在他的書中《泰山經濟學》(Tarzan Economics提到:

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
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
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串流音樂的泰山經濟學

在《泰山經濟學》一書中,佩吉探討了音樂產業在 Napster 後如何復甦,並將其應用於面對數位顛覆的行業。他提出的「泰山經濟學」概念,強調要轉向新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稱為「新藤蔓」),而非堅守已經衰落的舊模式。

raw-image

這種轉變至關重要,例如那些初期抗拒數位創新的唱片公司經歷了大幅衰退,而採用合作模式的公司(如 PRS for Music)則成功應對變革。

佩吉的原則挑戰了傳統思維:

平台不僅專注於大數據,還主張直接與消費者互動。

他指出,像 Spotify 這樣的平台從更深入了解用戶行為中受益,而不僅僅依賴數據。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結合了來自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的洞見,幫助 Spotify 開發了 Discover Weekly 個性化播放列表。

這一個成功的關鍵在於不僅利用數據,還考慮到行為時機 — — 例如:在週一發布播放列表,因為這是用戶最願意接受新事物的時間點

---

串流支付模型的變革

佩吉探討了四種支付模型,包括

  1. Pro Rata(比例支付)
  2. User-Centric(用戶中心)
  3. Artist Growth(藝人增長)
  4. Thresholds(門檻制)

佩吉認為目前的 Pro Rata 模式雖然高效,但不一定最公平。而 User-Centric 模式將用戶費用直接分配給該用戶播放的藝術家,雖然更公平,但計算複雜。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是 Thresholds,該模式要求作品達到一定的播放量才支付版稅,這對許多藝人來說或許並不受歡迎,但有助於避免小量重複播放所造成的版稅浪費。



串流音樂的消費導向模式

佩吉提出一種基於「播放時長」的模型,該模型建議若歌曲被完整播放(完播率),其版稅應高於未播放完整的歌曲。

這個模式在瑞典國會的討論中提出,目的是反映出不同長度和受歡迎程度的歌,在支付上應有的差異。佩吉提到這樣的模式,將有助於減少只播放 30 秒的「點擊農場」的誘餌行為,同時也更符合聽眾的行為習慣。

每年年末,Spotify 都會推出名為 Wrapped 的活動。

每年年末,Spotify 都會推出名為 Wrapped 的活動。

每年年末,Spotify 都會推出名為 Wrapped(類似年度回顧)的活動,讓用戶回顧過去一年的音樂收聽數據。

然而,除了讓聽眾分享自己喜愛的歌曲,這些數據其實還蘊藏著深層的經濟學、技術以及文化洞見。以下讓我以 2023 年的 Spotify Top 10 歌曲為例剖析這些趨勢背後的意涵。

---


Spotify 歌曲時長縮短的趨勢

2023 年的 Spotify Top 10 歌曲。

2023 年的 Spotify Top 10 歌曲。


Spotify 排行榜的熱門歌曲中,平均時長僅有 3 分 11 秒。

根據 Quartz 的數據顯示,2013年 Billboard Hot 100 平均歌曲時長為 3 分 50 秒到 2018 年縮減至 3 分 30 秒。

再加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 Los Angeles)的長期研究,從 1990 年到 2020 年,歌曲時長從 4 分 19 秒下降到 3 分 17 秒,足足縮短了一分鐘。


2023 年的 Spotify 排行榜的熱門歌曲中,平均時長僅有3分11秒。

2023 年的 Spotify 排行榜的熱門歌曲中,平均時長僅有3分11秒。


那麼,為什麼歌曲時長會不斷縮短?背後的主要推手是經濟動機。

現在大部分音樂收入來自於串流平台,如:Spotify。這就使得音樂人的寫作方式逐漸轉變,重新適應平台的算法及支付機制。

-



Spotify 演算法與經濟的影響

在 Spotify 上,當歌曲播放超過 30 秒,音樂人才會獲得分成,約為每播放 0.3 美分(差不多為新台幣 0.09 元)。

如果歌曲時長縮短,那麼用戶可以在相同時間內重複播放同一首歌,提升播放量。這樣一來,創作者寫短歌更具經濟效益。此外,若一首歌未被完整播放至結尾,則在 Spotify 的推薦機制中會被扣分。

這些因素使得創作者趨向於讓副歌提前,以吸引聽眾在短時間內投入,增強歌曲的完播率。



像是 2019 年的《Señorita》開頭 30 秒就進入副歌,2022 年的《I Ain’t Worried》前奏 20 秒就唱副歌,這一首也是同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的主題曲。

而近期 Blackpink 的成員 Rosé 與 Bruno Mars 合創的作品《APT.》15 秒就進入副歌,另一位成員 Jennie 也出了新歌《Mantra》MV 不僅視覺豐富、舞步緊湊、服裝多變。更重要的是,音樂開始 3 秒就開始唱副歌。






Spotify 的收聽數據改變數位行銷

Spotify 數據揭露了創作者因應外在激勵機制而調整創作的行為。這給數位行銷人員帶來了一個反思:

行為科學領域認為,消費者在焦點小組或問卷調查中的自我報告並不完全準確,依賴此類數據可能會產生誤導。

佩吉指出,現今的大數據分析可能導致嚴重的錯誤。前文所提及的 Discover Weekly 歌單,佩吉起初無法理解為何如此受歡迎。


Discover Weekly 歌單的成功與其發布日期(星期一)有關。

Discover Weekly 歌單的成功與其發布日期(星期一)有關。


直到他諮詢塞勒後,才發現歌單的成功與其發布日期(星期一)有關。這個例子說明了,即使擁有最好的數據和數據科學家,如果缺乏對人性和行為的理解,也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

相較於依賴問卷以及市調,佩吉認為應該多利用「行為數據」,正是那些客觀反映人們真實行為的數據。從 Spotify 的收聽模式,到搜尋行為或購物數據,這些都是平台能夠利用的資料,幫助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與偏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35會員
291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3/25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Thumbnail
2025/03/25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Thumbnail
2025/02/25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Thumbnail
2025/02/25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Thumbnail
2023/11/07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2023/11/07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每年11月底將近12月初,Instagram、Facebook、Threads、X等各大串流平台上,不乏大家分享自己年度音樂旅程,這可以歸咎於自2016年以來Spotify引領的分享音樂風潮,「音樂年度報告書」(Spotify Wrapped)。
Thumbnail
每年11月底將近12月初,Instagram、Facebook、Threads、X等各大串流平台上,不乏大家分享自己年度音樂旅程,這可以歸咎於自2016年以來Spotify引領的分享音樂風潮,「音樂年度報告書」(Spotify Wrapped)。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Spotify 如何用修改公式幫唱片公司多擠出一點(杯水車薪的)奶水 ▌ 20231127 已經沸沸揚揚地傳了好幾個月的 Spotify 串流權利金分配機制變更,終於在上週正式在 Spotify 官方部落格曝光。 繼續穩坐市場龍頭的 Spotify 並沒有改善他們的處境。一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Spotify 如何用修改公式幫唱片公司多擠出一點(杯水車薪的)奶水 ▌ 20231127 已經沸沸揚揚地傳了好幾個月的 Spotify 串流權利金分配機制變更,終於在上週正式在 Spotify 官方部落格曝光。 繼續穩坐市場龍頭的 Spotify 並沒有改善他們的處境。一
Thumbnail
爭議背景之下,Spotify 發佈上一個財報週期的營收報告,儘管一切看似穩健成長,卻依然不免讓所有投資人憂慮這起公關問題是否未來造成長久的打擊?
Thumbnail
爭議背景之下,Spotify 發佈上一個財報週期的營收報告,儘管一切看似穩健成長,卻依然不免讓所有投資人憂慮這起公關問題是否未來造成長久的打擊?
Thumbnail
不僅高頻泛音會勾人,弦樂織度的聽覺感受有如雙手撫摸到提琴弓上那搓馬毛的觸感;低頻依然渾厚不減,甚至比之前更為具象。 再聽諾拉瓊斯,她的歌聲更甜了,手風琴演奏則更有韻味,連馬二的管風琴低頻竟更甚以往!
Thumbnail
不僅高頻泛音會勾人,弦樂織度的聽覺感受有如雙手撫摸到提琴弓上那搓馬毛的觸感;低頻依然渾厚不減,甚至比之前更為具象。 再聽諾拉瓊斯,她的歌聲更甜了,手風琴演奏則更有韻味,連馬二的管風琴低頻竟更甚以往!
Thumbnail
聽音樂的方式實在變得太多元,不過由於載具日新月異,格式多如牛毛,因此透過載具所呈現出來的聲響有好有壞,音質有高有低,但消費者耳朵是雪亮的,但荷包確是緊閉的。而你又喜歡哪種方式呢?數位或傳統?免費還是付費呢?
Thumbnail
聽音樂的方式實在變得太多元,不過由於載具日新月異,格式多如牛毛,因此透過載具所呈現出來的聲響有好有壞,音質有高有低,但消費者耳朵是雪亮的,但荷包確是緊閉的。而你又喜歡哪種方式呢?數位或傳統?免費還是付費呢?
Thumbnail
你記憶最深刻的台灣流行歌曲是哪首歌?它曾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動?說起台灣流行音樂,可能會先聚焦在「流行」兩個字,最先想起的會是由唱片工業為符合大眾口味所製作的通俗歌曲,即「Pop Song」,但此類的歌曲僅是「Popular Music」的其中一種類,兩者並不相等。
Thumbnail
你記憶最深刻的台灣流行歌曲是哪首歌?它曾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動?說起台灣流行音樂,可能會先聚焦在「流行」兩個字,最先想起的會是由唱片工業為符合大眾口味所製作的通俗歌曲,即「Pop Song」,但此類的歌曲僅是「Popular Music」的其中一種類,兩者並不相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