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談一場不委屈的戀愛,其次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榮格:「一個人感覺合腳的鞋卻會夾痛另一個人的腳。」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談一場不委屈的戀愛,首先是》談到當一段感情當中有人開始感到委屈,該怎麼因應。這篇我想談談,為何明明深愛著對方,卻還是讓對方感到委屈?

為何明明深愛著對方,卻還是感到委屈?

是因為愛情變質了嗎?還是男人不懂女人的心?女人又想太多?還是戀愛讓人看不清真相?

首先,我想分享一個故事,瑞莎是我在大學時期在海外遊學認識的姊姊,她大我兩歲,也和我一樣,還是大學生。但她的家人經商,興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她很懂人情世故,她身上總有著超越她的年齡的成熟。

我認識她的時候,瑞莎有一個交往數年的男友,男友比她年紀大,是浸染在社會多年的社會人士。瑞莎告訴我,他們從沒有吵過架,感情很好,要說唯一的缺點是,男友在金錢方面十分精明,哪怕只是停車費也要計算得十分仔細,不過金錢觀得些許差異並沒有影響瑞莎對男友的愛。

瑞莎告訴我,等到她大學畢業後,他們計畫結婚,而且他們在台灣的時候已經開始規劃婚後的生活。

然而,瑞莎在海外遊學期間,她的男友出軌了,是和前女友,還是瑞莎輾轉從社群媒體之中察覺,起初她男友矢口否認,最後眼看藏不住了,才認了自己一時受不了誘惑才會犯下這個錯誤。

我問瑞莎,那她之後打算怎麼做?我記得瑞莎露出很落寞的笑容。

「算了吧,天底下的男人都這樣。」

那婚還要結嗎?我接著問她。

「要啊。他以後對我好一點就好,我叫他買包包給我。」瑞莎這麼說。

明明這麼委屈了,瑞莎選擇吞下這個委屈。

我想聽到瑞莎的故事,想必有人很不以為意,或許有人會說瑞莎自己也不對,何必這麼委屈自己。這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我這篇文章的用意。

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那都是當事人的選擇,未來怎麼樣當事人必定會自己承受,因此絕對沒有必要,也沒有人能評斷什麼。

那麼,為何要愛得那麼委屈?

瑞莎很愛她男友,承認錯誤後,男友也強調自己很愛瑞莎。難道原因是那句老話嗎?愛情使人盲目?(心理學上確實有研究證實熱戀中的大腦和普通狀態的大腦有所不同,但這裡先不討論這個)。

我想答案並沒有這麼簡單。

可以從習慣」這個心理學層面來解釋「為愛委曲求全」的原因,我所謂的「習慣」指的不是像「每日喝水」、「每日運動三十分鐘」這種習慣。

而是對「委屈」這個感受產生近乎成癮的程度

說一個人快樂成癮,3C成癮很常見,說一個人「委屈成癮」,想必有人會覺得很奇怪吧?

這裡的成癮並非是因為大腦會產生多巴胺,所以讓人上癮。我所指的「委屈成癮」是對「委屈」這個感受帶來熟悉感,以達到理所當然的程度

也就是說,對這類型的人,很可能從很小開始,他們很常遭受「忽略」、「言語貶低」、「冷漠相待」等情感創傷,他們已經「習慣委屈」了,在他們的經驗,反抗常是無效的,只有默默承受、委屈自己才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關係,會很常在衝突中,明明是自己有理的狀況,卻還是選擇退讓,最後委屈自己換得關係的和平。

後來我有機會更了解瑞莎的過去,我得知她有一個會家暴的父親,她和母親在家中都是屬於弱勢的一方,這也養成她從小就學會忍耐的性格。

對於瑞莎這類的人,「委屈」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也是他們面對自己受到傷害做出的無聲反抗

一定會有人認為他們太懦弱,或是都是藉口。當然我相信,說不定這些人當中有人也這麼想過。

但是,哪怕是我們長大以後,都可能一次擦撞,而學習到要拉開安全車距來保護自己,或是可能因此害怕開車。從小學習到必須要「委屈、退讓」才能保護自己的人也是一樣的。

有一天,他們一定能看見自己有其他選擇,其實可以不用委屈,但在那一天來臨之前,請先別殘忍剝奪他們的保護色。

    18會員
    18內容數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接觸人群,為了生活耕耘。我們努力不是為了被這個社會改變,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保護當事人的個資,內容提及的人物均已做適度修改與匿名處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妳的身分地位是甚麼,都能隨時改變、塑造出更好的自己。」--Madonna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靠能力,靠的是我們的選擇。」—《哈利波特》
    「因為可以,他們才會這麼做,他們知道人們會閉上眼睛,保持沉默,如果有一個人睜大眼睛大聲說出來,那就能改變」 出自韓劇《秘密森林》
    沒有「不適合」,何來的「適合」?願我們都能尋覓到屬於自己適合的那個人。
    「不確定性是一種自由。」 看了BBC專訪【新聞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萎縮,兩位年輕女性解釋為何不願意結婚生育後】,坦白說,這雖然是很讓人驚訝的新聞,但我沒有太意外。
    「致所有在看的女孩們,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努力爭取每個機會來實現願望。」--Hillary Clinton 找回自己的路既漫長又艱苦,這樣的路上,不需要再多一位讓自己感覺更糟的夥伴。
    「不管妳的身分地位是甚麼,都能隨時改變、塑造出更好的自己。」--Madonna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靠能力,靠的是我們的選擇。」—《哈利波特》
    「因為可以,他們才會這麼做,他們知道人們會閉上眼睛,保持沉默,如果有一個人睜大眼睛大聲說出來,那就能改變」 出自韓劇《秘密森林》
    沒有「不適合」,何來的「適合」?願我們都能尋覓到屬於自己適合的那個人。
    「不確定性是一種自由。」 看了BBC專訪【新聞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萎縮,兩位年輕女性解釋為何不願意結婚生育後】,坦白說,這雖然是很讓人驚訝的新聞,但我沒有太意外。
    「致所有在看的女孩們,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努力爭取每個機會來實現願望。」--Hillary Clinton 找回自己的路既漫長又艱苦,這樣的路上,不需要再多一位讓自己感覺更糟的夥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內容介紹]★★世界五百大企業實證的行為改變法則★★ ★★為什麼99%的人想著想著就放棄了,只有1%的人做得到!★★ ★★從「空想魯蛇」晉升「行動達人」最佳實用指南★★ 全球潛能開發專家高原新作《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教你── 7個行動改變大法+4個實踐步驟,讓你學會高效行動,從
    Thumbnail
    所以筆者才會估計,以前40萬現在30萬的數字。主要是要解釋人口變少、大學錄取名額卻變多,到底會發生何事。不是寫論文,沒講求精確性,覺得沒做完整圖表就是唬爛,可以請上一頁離開,謝謝。
    Thumbnail
    其實筆者大學時,學長也是這樣說我們,老師也是這樣講我們,仿佛我們就是最差的一代。然後20年過去,換我們說新來的更差,所以到底哪裡差?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 N號房事件是2018~2020在網路社群中發生的數位性暴力案件,受害者有些甚至都還沒成年。網路上討論的風向一開始還將矛頭指向為什麼這些女性要拍清涼照。本文將從數位性暴力、責備受害者現象、如何防範以及從暴力事件中恢復心理健康等面向來介紹。
    Thumbnail
    <p>我在這系列的文章中提過既視感,這可以算是最常見的空間異覺,但除此之外,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異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覺這裡陰陰的」。</p>
    Thumbnail
    <p>有些東西不是鬼,但真的非常奇怪,奇怪到你認為「它」的出現是種靈異或超自然現象。我稱之為「妖物」,因為相關的個案是結合「妖怪」和「奇特的物」這兩個概念。</p>
    Thumbnail
    <p>關於見「鬼」撞「鬼」,可以談的個案太多了,這篇文章裡我只探討一個主題,就是「顏色」。在我蒐集到的個案中,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鬼,基本只有三種顏色,就是黑、白、綠。為什麼?三種顏色又有什麼不同之處?</p>
    Thumbnail
    <p>根據研究調查,聽到奇異聲響或找不到源頭的話語聲,又或是接受到神靈的指示,約14%的台灣人自承有過這類經驗。這種體驗可稱為「異聽」,主要的形式是「話語」,聽到「腳步聲」或「彈珠聲」也是很常有的體驗。</p>
    Thumbnail
    <p>你做過「預知夢」嗎?根據「台灣地區宗教經驗之比較研究」,約四成的台灣同胞有這類經驗,但很少有人把這類經驗連結到既定宗教之上,也幾乎沒有人對其進行有效的成因分析。這是怎麼回事?</p>
    Thumbnail
    <p>為什麼我們受過科學教育之後,仍會在意超自然現象,並且讓相關節目收視維持一定的水準?這是人類文明的墮落,還是通往人生終極目標的唯一途徑?我認為這些問題不見得只能從科學與宗教研究的角度來回應。</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內容介紹]★★世界五百大企業實證的行為改變法則★★ ★★為什麼99%的人想著想著就放棄了,只有1%的人做得到!★★ ★★從「空想魯蛇」晉升「行動達人」最佳實用指南★★ 全球潛能開發專家高原新作《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教你── 7個行動改變大法+4個實踐步驟,讓你學會高效行動,從
    Thumbnail
    所以筆者才會估計,以前40萬現在30萬的數字。主要是要解釋人口變少、大學錄取名額卻變多,到底會發生何事。不是寫論文,沒講求精確性,覺得沒做完整圖表就是唬爛,可以請上一頁離開,謝謝。
    Thumbnail
    其實筆者大學時,學長也是這樣說我們,老師也是這樣講我們,仿佛我們就是最差的一代。然後20年過去,換我們說新來的更差,所以到底哪裡差?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 N號房事件是2018~2020在網路社群中發生的數位性暴力案件,受害者有些甚至都還沒成年。網路上討論的風向一開始還將矛頭指向為什麼這些女性要拍清涼照。本文將從數位性暴力、責備受害者現象、如何防範以及從暴力事件中恢復心理健康等面向來介紹。
    Thumbnail
    <p>我在這系列的文章中提過既視感,這可以算是最常見的空間異覺,但除此之外,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異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覺這裡陰陰的」。</p>
    Thumbnail
    <p>有些東西不是鬼,但真的非常奇怪,奇怪到你認為「它」的出現是種靈異或超自然現象。我稱之為「妖物」,因為相關的個案是結合「妖怪」和「奇特的物」這兩個概念。</p>
    Thumbnail
    <p>關於見「鬼」撞「鬼」,可以談的個案太多了,這篇文章裡我只探討一個主題,就是「顏色」。在我蒐集到的個案中,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鬼,基本只有三種顏色,就是黑、白、綠。為什麼?三種顏色又有什麼不同之處?</p>
    Thumbnail
    <p>根據研究調查,聽到奇異聲響或找不到源頭的話語聲,又或是接受到神靈的指示,約14%的台灣人自承有過這類經驗。這種體驗可稱為「異聽」,主要的形式是「話語」,聽到「腳步聲」或「彈珠聲」也是很常有的體驗。</p>
    Thumbnail
    <p>你做過「預知夢」嗎?根據「台灣地區宗教經驗之比較研究」,約四成的台灣同胞有這類經驗,但很少有人把這類經驗連結到既定宗教之上,也幾乎沒有人對其進行有效的成因分析。這是怎麼回事?</p>
    Thumbnail
    <p>為什麼我們受過科學教育之後,仍會在意超自然現象,並且讓相關節目收視維持一定的水準?這是人類文明的墮落,還是通往人生終極目標的唯一途徑?我認為這些問題不見得只能從科學與宗教研究的角度來回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