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會傷人,從韓劇《七人的逃脫》看母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兒童會為了生存,會選擇壓抑對雙親的敵意

韓劇《7人的逃脫》劇照

韓劇《7人的逃脫》劇照

最近晚餐時間和家人看了近期跟播的韓劇《七人的逃脫》,一同觀影的妹妹直呼這也太狗血了吧,其中親生母親殘忍利用孩子的片段也讓她覺得不可思議。

我想到湊佳苗的《母性》,裡面有這樣一段描述:「女人有兩種,母親和女兒。能成為母親的女人,和只想當女兒的女人。或說是,天生就擁有「母性」的女人,和怎麼樣也無法產生「母性」的女人。」

一直以來有關虐童、疏忽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母職、父職一直備受討論。

在《為何母愛會傷人》(Jasmine Lee Cori,2015)一書,作者列出了十個母職所包含的角色,分別有:生命之源、養育者、依戀對象、保護者、第一響應者、情緒調節器、鏡子、啦啦隊長、導師與大本營。

但凡有女人能夠做到這十個角色,那她大概就是完美母親的最佳典範。母親、母職、母性,近幾年,有關母親角色的討論如雨後春筍。

Karen Horney的理論,正好也與這一波有關母職的討論相呼應,Horney相信人格的養成受到童年時期極大的影響。

這一點與Berne的溝通分析人性觀有些相似,溝通分析提出人生腳本的概念,並主張一個人的一生,包含一個人會怎麼思考,怎麼行動都深受人生腳本所影響,而人生腳本又是在一個人童年時期已定型,並終生影響。

只不過人生腳本偏重環境因素,比方在孕期便滿心期待孩子誕生的母親與意外懷孕的母親,兩人所生下的孩子將寫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腳本,而Horney則是從嬰兒的安全需求出發,進而提出「基本焦慮」的觀點。

根據Horney,嬰兒一出生即有安全需求,主要照顧者是否提供溫暖和照顧,嬰兒是否能免於受恐懼支配,將影響其人格是否能正常發展

此外,嬰兒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雙親,有些行為都可能削減孩子的安全感,比方,若雙親明顯偏愛某位手足、不公平的懲罰、暴怒行為、未信守承諾、嘲笑、羞辱孩子以及同儕隔離,且這些行為會引發孩童的敵意。

Horney提到兒童會為了生存,會選擇壓抑對雙親的敵意

當兒童壓抑對雙親的敵意,並減弱其安全需求,就會產生所謂的基本焦慮

這個基本焦慮就是Horney界定的精神官能症的基礎,孩童面對基本焦慮,會自然衍生出四種因應方式,分別為

  1. 確保情感和愛
  2. 順從
  3. 取得權力
  4. 退縮

這樣自我保護機制都有可能會個體的人格裡定型,並影響個體一生,根據Horney的經驗,她提出了三種神經質需求,其中包含

  1. 親近他人的順從人格
  2. 反對他人的攻擊人格
  3. 遠離他人的疏離人格

一個健康的人能夠在這三種特質之間彈性流動,而不會僵化地偏重某一種神經質傾向。

此外,Horney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理想的自我形象,Horney的觀點與個人中心的人性觀有雷同之處,兩者都相信一個健康的人所建構出的理想我與現實我不會有太大的落差,理想我也不至於不切實際到難以實現。

反觀精神官能症患者,往往建構出一個無法達成的完美理想圖像,而精神官能症患者又會以外化的方式以保護自己,也就是以投射的保護機制,將內在衝突訴之於外在環境,好使自己免於內在衝突與焦慮。

以嬰兒的視角慢慢看見一個精神官能症患者如何被形塑出來,好像從根源來看一棵樹怎麼會枯萎,而另一棵樹又是怎麼能茁壯生長。

綜合來看,Horney的理論帶給我的反思:

第一是,對於為人父母的人

親子教育和自身的心理狀況真的好重要,為人父母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情感忽略,將會大大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固著於神經質的孩子長大後,一旦也為人父母,有很大的可能會複製前一代的教養風式,同樣的問題就會這樣代間傳遞下去。

第二是,對於已經長大成人,而固著在神經質的人

尋求心理諮商或是心理相關資訊的傳遞就會非常重要,這部份是我觀察身邊的人得到的一些感悟,我見過一些朋友,有些是固著在攻擊型人格,有些明顯是順從型人格,但他們對自己的狀況不自知,卻始終深受其擾,甚至長期都困在罪惡感和焦慮之中,如果這種時候,沒有人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有其他方式可以生活,那他們很可能一輩子就都是這個樣子了。

最後,心理師周慕姿的《羞辱創傷》有這麼一段描述:有許多受過羞辱創傷的人,在童年時感受到「自己是不重要的」、「資源是不可能用在你身上」,這種感覺和「我不被愛」類似,但又帶了一點比較與忌妒的成分。於是那種忌妒、憤怒、不滿、受傷與羞愧的感覺,會化成一種「不滿足」的感覺(周慕姿,2022)。我覺得這段話回應了Horney的觀點,當我們回頭看待孩童,又或者有一天,為人父母,都應謹慎看待孩童的需求。

 



avatar-img
18會員
18內容數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接觸人群,為了生活耕耘。我們努力不是為了被這個社會改變,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保護當事人的個資,內容提及的人物均已做適度修改與匿名處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才華洋溢,再怎麼一無是處的我們,終究都只是人。想好好活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光是想活下去,是不夠的。
長期與勒索者共處,被情緒勒索者的心理健康將出現問題,自尊和自信都將被侵蝕殆盡,甚至可能相信對方沒問題,「自己才有問題」。
榮格:「一個人感覺合腳的鞋卻會夾痛另一個人的腳。」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談一場不委屈的戀愛,首先是》談到當一段感情當中有人開始感到委屈,該怎麼因應。這篇我想談談,為何明明深愛著對方,卻還是讓對方感到委屈?
「不管妳的身分地位是甚麼,都能隨時改變、塑造出更好的自己。」--Madonna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靠能力,靠的是我們的選擇。」—《哈利波特》
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才華洋溢,再怎麼一無是處的我們,終究都只是人。想好好活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光是想活下去,是不夠的。
長期與勒索者共處,被情緒勒索者的心理健康將出現問題,自尊和自信都將被侵蝕殆盡,甚至可能相信對方沒問題,「自己才有問題」。
榮格:「一個人感覺合腳的鞋卻會夾痛另一個人的腳。」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談一場不委屈的戀愛,首先是》談到當一段感情當中有人開始感到委屈,該怎麼因應。這篇我想談談,為何明明深愛著對方,卻還是讓對方感到委屈?
「不管妳的身分地位是甚麼,都能隨時改變、塑造出更好的自己。」--Madonna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靠能力,靠的是我們的選擇。」—《哈利波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一部以感情線為主軸,但教育制度的問題卻貫穿且深刻影響每一位角色的韓劇。 南行善—人如其名、內心善良的大嬸女主角,照顧不責任的姊姊之女兒。
Thumbnail
我認為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中,甚至在正常人分析的最終階段裡,分析師一定會發現自己處在與新生兒寶寶的母親相稱的位置。在患者已深度退行時,若想要求患者認同分析師或理解他的觀點,將比要求胚胎或新生兒同情母親更為困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一部以感情線為主軸,但教育制度的問題卻貫穿且深刻影響每一位角色的韓劇。 南行善—人如其名、內心善良的大嬸女主角,照顧不責任的姊姊之女兒。
Thumbnail
我認為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中,甚至在正常人分析的最終階段裡,分析師一定會發現自己處在與新生兒寶寶的母親相稱的位置。在患者已深度退行時,若想要求患者認同分析師或理解他的觀點,將比要求胚胎或新生兒同情母親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