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在海邊尋找貝殼的人【每研精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撰文/張文亮教授

愛因斯坦說:「在人類的歷史上,能夠結合物理實驗、數學理論、機械發明成為科學藝術的人,只有一人 ── 那就是牛頓。」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發明微積分;首先提出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分光組成;他將數學導入科學,使物理、化學成為更精確的學問;在牛頓的動力學三定律裡,奠定了數學成為描述宇宙運動的語言。種種傑出成就,為他贏得「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與「近代物理學之父」的尊稱。牛頓生於1642 年12 月25 日午夜,是一個早產兒。父母親都是信仰堅定的基督徒。在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的父親病逝。家徒四壁的母親哈拿,絕望地抱著奄奄一息的早產兒牛頓,向上帝發出了這樣的禱告:「祢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祢。」在牛頓的一生中,母親的這個禱告對於他的個性與信仰有很深刻的影響。他經常思索母親當年的禱告,上帝讓他活下來,一定有些事是要他去完成的。他經常在課堂筆記空白處記下禱告,如他大學二年級時寫下:「上帝啊!若我心偏於邪惡,請勿成全我;不容我單靠自己的信念去生活;不以愛上帝做我不愛人的藉口;不是為得祝福來跟隨祢;不只是在教會中渴慕祢;⋯⋯讓我做個敬畏祢的人,且因著敬畏祢,而不畏懼人。」

raw-image

牛頓對科學的思索與他的禱告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常在信仰的思索裡想到科學,在科學的思索裡想到信仰。在1666 年他開始思索地球在軌道上的運轉,並且計算運轉時的重力與離心力的關係,1669 年他在筆記上寫下他的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人說:「近代的科學是源自牛頓對上帝的默想。」

牛頓對科學的思索與他的禱告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牛頓經常在日記中或課本空頁寫下自已的禱告。他寫道:「企圖光以迫切禱告祈求上帝的祝福,來取代自己所該付出的努力,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是出於人性的懦弱。」我想牛頓大概不曾做那種「 禱告後,考試都考到我昨夜剛讀到的。」之類的見證,因為這樣,上帝對平時用功的學生就太不公平了!踏實的信仰絕非尋找成功的捷徑。

(本文刊登於【每日研經釋義】2022年第四季)


作者介紹:
張文亮,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台灣大學教授,曾獲台灣大學第一屆最佳學生導師獎、台灣大學第二屆對社會最有貢獻獎、國科會吳大猷科普創作獎、海峽兩岸吳大猷科普文學獎、行政院金鼎獎(4次)、湯清文藝獎...等
個人著作: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法政捍衛者的憂傷與榮耀、我看到大山小山在跳舞、台灣的水、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昨夜,我與一顆橘子摔角、星空下飛翔的教授、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每研之光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在中學物理課程裡,大多學生認為“力學”是最難的課題,這是因為它包含有比較多的抽象概念和常常需應用不同的數學技巧。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物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牛頓定律”被認為是力學的最重要理論,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它的三條定律。」
Thumbnail
在中學物理課程裡,大多學生認為“力學”是最難的課題,這是因為它包含有比較多的抽象概念和常常需應用不同的數學技巧。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物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牛頓定律”被認為是力學的最重要理論,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它的三條定律。」
Thumbnail
我最近閱讀了吳軍的著作《數學通識講義》,深入探討了微積分的發展歷程,特別著墨於牛頓和萊布尼茲之間的微積分發明權之爭。這篇文章引領我們回顧微積分的起源和演進,揭示了兩位偉大數學家的獨特貢獻。 微積分的誕生 微積分的發展始於牛頓的長篇手稿《論以無窮像方程進行分析》。這份手稿總結了他在倒數方面
Thumbnail
我最近閱讀了吳軍的著作《數學通識講義》,深入探討了微積分的發展歷程,特別著墨於牛頓和萊布尼茲之間的微積分發明權之爭。這篇文章引領我們回顧微積分的起源和演進,揭示了兩位偉大數學家的獨特貢獻。 微積分的誕生 微積分的發展始於牛頓的長篇手稿《論以無窮像方程進行分析》。這份手稿總結了他在倒數方面
Thumbnail
重力簡史: 牛頓的蘋果如何啟發重力法則、相對論、量子論等重大物理學觀念
Thumbnail
重力簡史: 牛頓的蘋果如何啟發重力法則、相對論、量子論等重大物理學觀念
Thumbnail
觀察者效應是什麼東西啊? 在上一世紀中,有兩派科學家一直在爭論著"光"這種現象到底是粒子還是一種波 對一般人而言,光就是光啊,怎麼會是什麼粒子,什麼波啊,有必要那麼故弄玄虛嗎 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萬物都是由原子中子電子以及各種粒子所組成的 就如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閃電,也都是一大堆的正負電子
Thumbnail
觀察者效應是什麼東西啊? 在上一世紀中,有兩派科學家一直在爭論著"光"這種現象到底是粒子還是一種波 對一般人而言,光就是光啊,怎麼會是什麼粒子,什麼波啊,有必要那麼故弄玄虛嗎 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萬物都是由原子中子電子以及各種粒子所組成的 就如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閃電,也都是一大堆的正負電子
Thumbnail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三部份: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Thumbnail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三部份: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Thumbnail
知名導演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在近期上映了,這部作品講述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曼哈頓計畫與由席尼莫非所飾演的計畫領導者羅伯特歐本海默的故事,在電影裡除了驚人的對峙與引爆核彈橋段之外也充滿了各種科學知識。 本文將以核子工程的角度撰寫最平易近人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夠協助大家了解這部作品奧秘。
Thumbnail
知名導演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在近期上映了,這部作品講述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曼哈頓計畫與由席尼莫非所飾演的計畫領導者羅伯特歐本海默的故事,在電影裡除了驚人的對峙與引爆核彈橋段之外也充滿了各種科學知識。 本文將以核子工程的角度撰寫最平易近人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夠協助大家了解這部作品奧秘。
Thumbnail
撰文/張文亮教授 愛因斯坦說:「在人類的歷史上,能夠結合物理實驗、數學理論、機械發明成為科學藝術的人,只有一人 ── 那就是牛頓。」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發明微積分;首先提出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分光組成;他將數學導入科學,使物理、化學成為更精確的學問;在牛頓的動力學三定律裡
Thumbnail
撰文/張文亮教授 愛因斯坦說:「在人類的歷史上,能夠結合物理實驗、數學理論、機械發明成為科學藝術的人,只有一人 ── 那就是牛頓。」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發明微積分;首先提出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分光組成;他將數學導入科學,使物理、化學成為更精確的學問;在牛頓的動力學三定律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