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什麼是「芭比海默」?

閒聊:什麼是「芭比海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雖然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這是難得的兩部大片同天上映,【芭比】是由華納公司發行,瑪格羅比和萊恩葛斯林主演,【淑女鳥】、【她們】的葛莉塔潔薇執導;【奧本海默】由席尼墨菲「領銜」主演,大咖明星多到寫完我也天亮了,不過再多明星都抵不上導演的名號—克里斯多夫諾蘭。

之前傳聞因為諾蘭翻臉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華納就決定推出【芭比】來跟諾蘭的【奧本海默】打對臺,瓜分市場,結果反而形成聚集效應,許多討論【奧本海默】的人都會連帶提到【芭比】,相對地,想看【芭比】的人也會被問到要不要看【奧本海默】。

raw-image

這種狀況以前有個名詞叫做「聯映電影double feature」,因為這次是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把芭比的粉紅色跟奧本海默的爆炸放在一塊。之前,湯姆克魯斯為了推動大家進戲院看電影,宣傳【不可能的任務7】時,就曬出這兩部電影的票根,帶動這波「芭比海默」的風潮。

一開始,只是有人惡搞把芭比粉紅色跟奧本海默的黑擺在一塊,結果大紅,誕生了一堆迷因圖。

一開始,只是有人惡搞把芭比粉紅色跟奧本海默的黑擺在一塊,結果大紅,誕生了一堆迷因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國外,已經有許多人在討論7/21要先看【芭比】還是【奧本海默】?根據北美最大連鎖戲院AMC的系統顯示,北美目前已經有超過2萬位觀眾,已經訂好在7月21日當天,連續看這兩部「現象級」大片。雖然阿湯哥說他會先看【奧本海默】再看【芭比】,好在兩部片在台灣的放映時間是錯開的,不用一天連看「芭比海默」。畢竟,看諾蘭的電影要先齋戒沐浴,再燒香拜佛去搶IMAX最好的位置。

那你呢?

1 先看【芭比】,【奧本海默】可能太難了。

2 只看【奧本海默】,諾蘭是大神,必看。

3 兩部都看,兩部電影訴求的TA根本不同。

4 兩部都不看,留在家裡吹冷氣就好。

raw-image


【奧本海默】電影預告


【Barbie芭比】電影預告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的沙龍
44會員
427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政治正確?因為政治正確不好玩啊!童話的魔力並不在於政治正確,「很久很久以前.....」是因為接下來那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故事發展,帶你脫離現實,打開想像力的窗...
看電影的前半段,腦海不斷浮現上面標題的那句問號。在看《米奇7號》時,不同死法的一再死而復生,就像身處無間地獄,一次次的死亡架構了荒謬的存在主義喜劇。但是在看電影時,怎麼都看不出來,多了10個米奇有什麼用?
綜觀這份得獎名單,可以看到得是好萊塢電影的能量,似乎還沒從編劇、演員工會罷工中復原,疫情的影響也餘波盪漾,並沒有眾所矚目的超級大片可以橫掃千軍,如果要我歸納今晚看到的重點,應該有兩個,一個是台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對於「進電影院」的苦口婆心,另一個是美國夢的碎裂與重生。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政治正確?因為政治正確不好玩啊!童話的魔力並不在於政治正確,「很久很久以前.....」是因為接下來那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故事發展,帶你脫離現實,打開想像力的窗...
看電影的前半段,腦海不斷浮現上面標題的那句問號。在看《米奇7號》時,不同死法的一再死而復生,就像身處無間地獄,一次次的死亡架構了荒謬的存在主義喜劇。但是在看電影時,怎麼都看不出來,多了10個米奇有什麼用?
綜觀這份得獎名單,可以看到得是好萊塢電影的能量,似乎還沒從編劇、演員工會罷工中復原,疫情的影響也餘波盪漾,並沒有眾所矚目的超級大片可以橫掃千軍,如果要我歸納今晚看到的重點,應該有兩個,一個是台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對於「進電影院」的苦口婆心,另一個是美國夢的碎裂與重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