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評】《映畫時刻》、《來世還作人》、《美帝崩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如題xddd

其實這三套分別來自日本、澳門及美國的電影都各有趣味,可惜時間及心力所限,我只能匆忙寫下寥寥幾句感想,乾脆把幾篇觀後感集合成一篇長文來騙騙view數(笑)

(下文部分有劇透)


《映畫時刻》

去年HKAFF看了以日本獨立導演及戲院為題材的《光影戲遊》,片尾credit加插了主角跟數位獨立戲院負責人的訪談,已期待香港有機會上映導演在映後談不斷宣傳的紀錄片新作《This Magic Moment》(港譯《映畫時刻》) ,當時還估計有機會在電影節播映,結果等到4月戲院安排特別放映!

《映》感覺像導演對日本獨立戲院的私紀錄,「紀錄」的意義重於內容及技巧;導演走訪日本各地的獨立/藝術/迷你戲院,每位受訪的戲院負責人各有個性(話說其中一間戲院開業時曾播映香港新浪潮電影😳👏) ,但還是總結到幾個重點:譬如此類戲院的捧場客多為年長觀眾,疫情中斷戲迷入場的習慣,難以為繼,而串流影片的興起令年青人入戲院的意欲更低;另一邊廂,戲院也要煩惱經營及繼承問題

不過以上問題也許都是浮雲,最直捅我心窩的是世事無常

《光》曾於一間位於北九州的老牌戲院取景,爾後戲院被一場大火波及,館內所有器材、設施、珍貴無價的簽名海報/相片付諸一炬,原址僅剩下一堆堆黃土;一間沖繩的迷你戲院館長曾於《光》客串,諧趣表現讓觀眾會心微笑,不久之後館長逝世,屹立幾十年的戲院因而黯然落幕,令我倍感唏噓

整套九成內容都是訪談,只看著導演和不同戲院負責人待在院內侃侃其談,說實在畫面頗為枯燥,也較難深入了解每間戲院各自的特色,我更期待觀看更多像結尾的戲院負責人及職員日常經營片段,細味一間獨立戲院的生活脈搏


《來世還作人》

《來世還作人》 是澳門「2018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補助的電影項目(「2018」令我當時黑人問號了兩秒),因疫情之故拖了5年才出生,辛苦哂各位電影人捱過這段停擺歲月

第一次看澳門電影,故我又抱住膚淺的前設,希望從中挖出澳門特色、主角的遭遇體現了當地社會、土地、家庭問題云云,但就如導演在Q&A環節所說,這是一個個體故事

導演❌喜歡撚鏡頭角度(喂) ⭕試試不同玩法,不能說是非常創新或smooth,但強烈的影像風格足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影像及配樂配合出色,把觀眾拉進詭異又跳脫的世界觀,一看credit果然有猛人坐陣,由曾勇奪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獎、在片中同時飾演主角阿明的黃衍仁配樂👍🏼

說到整套最觸動我之處,不是阿明希望轉世投胎為一張膠椅,而是異想天開背後的原因,變成死物後不會再有靈魂、不會再有下一世,不用再為現世生活苦惱,或思考死後或來世的未知世界;現世無上流希望,論廢青的道行,輪迴N輩子也得道解脫無望,要脫離輪迴,就只能找出新方向?

不諱言,《來》有許多讓我覺得莫名其妙的地方,但個人挺喜歡內裡的黑色幽默及導演的溫柔,在結局裡將各種奇蹟賜予一眾角色;例如變性人懷孕超越人類認知、堪稱神蹟,我超級跳脫的繼續腦補,既然阿明的靈魂都能漂流到紅色膠椅的次元,也許更有機會轉生為變性人的孩子,以超越人類認知的新生命體(?)誕生於世上,為灰暗的世界帶來新面貌、新局面?

不過,我未參透到導演為何用相對多的篇幅去描寫阿妹男友阿誠霸佔阿明新居,阿明受制於妹妹或母親的情緒勒索,情有可原,但他對著一個陌生人逆來順受得過份,中學時阿明會為被欺負的同學出頭(那位同學之後更猶如投胎轉世、改變了整個人生、積極搵錢過新生活),為何成年後變得鵪鶉又厭世?中間一大段空白夠令人好奇

阿誠這條寄生蟲終於成功鵲巢鳩占,獲母親及妹妹接納成為一家人,不過除了阿明成功逃脫,這個家庭的男性只會落得跟阿明父親同樣的死亡下場吧……所以導演(或原著作者)跟女性有仇口嗎?阿妹極度港女格、老母歇斯底里,片中女性角色盡是三尖八角lol


《美帝崩裂》

拖了一個多月,幸好趕及於落畫前去看A24最高成本之作《Civil War》;不論是原名還是《美帝崩裂》、《帝國浩劫:美國內戰》等譯名,可能都會讓觀眾錯誤期待這套是打得轟轟烈烈的戰爭片

諸如轟鳴聲響、血腥暴亂場面或戰隊軍備列陣等等,已成了許多戰爭片要先聲奪人的開幕公式,《美》卻利用靜態的開場方式,一邊是美國總統練習演講詞、另一邊閃現無聲的暴亂畫面,奠定這套不一樣的戰爭片氣氛,但我也沒意料到這套以老中青三代戰地記者採訪美國內戰的公路之旅現實中的戰地採訪隊應該很難出現這種「夢幻家庭」組合吧,側寫一場幻想中的大國禮崩樂壞

我會稱這套電影為《美帝崩裂──戰地記者採訪手記》,大抵是我作為新聞系畢業生,不由自主地將焦點放在片中的一班記者

「美國內戰」gimmick足以撼動世界各地觀眾,但個人認為這套僅套用意念、缺乏深入討論,假設主角搬到另一個爆發內戰的國家,整套作品會有很大的分別嗎?

唯一的分別大概是今次戰爭happened in my backyard,而且,電影作品宣揚大美國主義、民粹主義、探究「何以為美國人」見得多,但當某位殺人不眨眼的暴徒/士兵問到「What kind of American are you?」,我跟片中的記者同樣怔了一怔,這亦點出片中美國內戰爆發的主因(也許更是現實的隱憂);更令我錯愕的是別國內戰片竟會出現「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的台詞,美帝還真緊貼別國內政的矛盾呢

不知道內地上映時會否保留這句台詞……不對,其實這套會登陸內地已經夠令人錯愕lol


反抗軍攻佔白宮後,黑人女性將領槍斃白人男性總統,有夠政治正確,而將士們掛著燦爛笑容、圍住總統屍體合照的畫面看來似曾相識,對吧?這種相片於別國內戰的新聞及歷史並不罕見,導演在片尾讓虛幻的「dream baby dream……」歌聲包圍著觀眾,想像一下在美國本土出現如此百感交集的歷史場面


P.S. 扮演暴徒/士兵的演員Jesse Plemons是女主角Kirsten Dunst的老公,還是做做下湊仔公臨危受命客串,戲裡戲外都很符合美式家庭公路之旅的設定呢(開玩笑)

avatar-img
21會員
230內容數
🇭🇰閒來無事,偶爾留下自我流的電影小嘮蘇 歡迎DM聊電影或其他合作~ 📧filmiwi@outloo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lm murmur_iw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廢話唔多講,《特技狂人/特技玩家》有靚人、特技、純愛,滿足三大願望,是非常entertaining & enjoyable的爽片!而且有醒目可愛的狗狗,超級加分!! (下有劇透)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早前分享了反戰信息濃厚的日本動畫《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其實歐美亦拍攝過無數相關題材的電影,例如勇奪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及最佳聲音效果的《特權樂園》,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套恐怖片(認真) (下有劇透)
《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的故事充滿濃濃的《八墓村》、《犬神家一族》等昭和怪談推理小說的影子,毫不吝嗇血漿及獵奇場面(反而妖怪的畫風有點過於可愛lol),亦有美型(?)角色 ❌耍帥 ⭕動作打鬥場面,是紀念原作者水木茂老師誕生百周年的超誠意之作 (下有劇透)
廢話唔多講,《特技狂人/特技玩家》有靚人、特技、純愛,滿足三大願望,是非常entertaining & enjoyable的爽片!而且有醒目可愛的狗狗,超級加分!! (下有劇透)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早前分享了反戰信息濃厚的日本動畫《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其實歐美亦拍攝過無數相關題材的電影,例如勇奪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及最佳聲音效果的《特權樂園》,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套恐怖片(認真) (下有劇透)
《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的故事充滿濃濃的《八墓村》、《犬神家一族》等昭和怪談推理小說的影子,毫不吝嗇血漿及獵奇場面(反而妖怪的畫風有點過於可愛lol),亦有美型(?)角色 ❌耍帥 ⭕動作打鬥場面,是紀念原作者水木茂老師誕生百周年的超誠意之作 (下有劇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拍電影的人是瘋子,電影是愛的結晶。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文章。
Thumbnail
在2月初某天IG上看到廣告在推的一部電影。 在日本若是英語系電影的話, 大部份電影名稱都會用外來語, 因為難得的是用日文做劇名, 加上這個名字很吸引我, 看了一下預告後感覺很像是推理劇, 因此早早買了電影前賣券, 然後今天中午就跑去看了。 因為台灣看起來很像沒有上映, 因此應該不怕爆雷ww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拍電影的人是瘋子,電影是愛的結晶。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文章。
Thumbnail
在2月初某天IG上看到廣告在推的一部電影。 在日本若是英語系電影的話, 大部份電影名稱都會用外來語, 因為難得的是用日文做劇名, 加上這個名字很吸引我, 看了一下預告後感覺很像是推理劇, 因此早早買了電影前賣券, 然後今天中午就跑去看了。 因為台灣看起來很像沒有上映, 因此應該不怕爆雷ww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