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欲望:拜金主義下的現代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信仰在人類生活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我今天看到一支影片,主持人向路人詢問他們是否有信仰時,年齡跨度從20多歲的年輕人到70多歲的老年人,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是:「我沒有信仰。」,然後他們迅速躲避了鏡頭,讓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影片中每個人都忙碌著、疲憊著、焦慮著,生活艱難,沒有時間去顧及其他事物。

這讓我感到非常可悲又可嘆。


有人認為信仰就是錢,然而金錢只是物質慾望的一部分,而信仰卻屬於靈魂的部分,這是生命的兩個方向。

信仰並不排斥慾望,它可以矯正和控制物慾。

信仰是人類與其他低級動物的顯著區別,也是做人的原則和底線。


若將物質慾望當作信仰,結果不堪設想:包工程可能會因過度追求金錢而偷工減料;夫妻可能因過度追求金錢而冷漠冷血,互相算計;朋友可能因過度追求金錢而背後捅刀;攤販可能因過度追求金錢而絲毫不顧人們的健康……

當一個人只剩下慾望,沒有了信仰,沒有了精神、沒有了靈魂,那是多麼可悲的境地。

彷彿被虛榮和物質利益蒙蔽雙眼,心靈失去了歸宿,神智混亂,根本無法獲得快樂,只會備受苦難。


一個人擁有信仰,才能追求正確的目標,才能在精神上獲得真正的快樂,才會擁有積極向上的信念和動力。

同樣,一個民族有了信仰,才會有發展和進步的希望。

信仰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指南針,它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堅持著我們的原則與底線。


然而,信仰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在成長和經歷中發生變化。

不同的信仰可以引導著人們走向不同的道路,但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在現代社會,信仰的多樣性是一種珍貴的財富,它讓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擁抱不同的文化,促進交流與理解。


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尊重他人的信仰。

宗教自由是一個重要的人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選擇和堅守自己的信仰。

在尊重他人信仰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謙卑,學會傾聽,以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想法。


信仰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賦予我們生命以深刻的意義和價值。不論是宗教信仰還是人生價值觀,信仰都是我們心靈的慰藉和指引,讓我們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不忘追求靈魂的淨化。

擁有信仰,我們才能擁有內心的安寧與快樂,成為積極向上的力量,共同構建一個充滿希望和進步的社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蒙筆記的沙龍
13會員
19內容數
人生筆記
西蒙筆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07
不管你有多深愛一個人,都不能過分溺愛。
Thumbnail
2023/09/07
不管你有多深愛一個人,都不能過分溺愛。
Thumbnail
2023/09/01
在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主角在困境中逆風翻盤,最終戰勝一切困難,贏得幸福和成功。 現實生活卻往往並不如此。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失敗、挫折和困境,但卻並不總是能夠如電影中的主角一樣迎難而上,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勝利。 生活中的挑戰往往並不會如電影中的情節般精心設計,為平凡人設置一個充滿希望的大
Thumbnail
2023/09/01
在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主角在困境中逆風翻盤,最終戰勝一切困難,贏得幸福和成功。 現實生活卻往往並不如此。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失敗、挫折和困境,但卻並不總是能夠如電影中的主角一樣迎難而上,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勝利。 生活中的挑戰往往並不會如電影中的情節般精心設計,為平凡人設置一個充滿希望的大
Thumbnail
2023/09/01
這個世界對我們年輕人來說,確實有時候相當艱難。 但是,我們要問,誰能給予我們庇護? 誰能在我們遇到問題時伸出援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步調。 當我們打亂別人的步調時,他們可能會反感,而不是跟隨我們。 這個現實有點殘酷,因為人們通常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行動
Thumbnail
2023/09/01
這個世界對我們年輕人來說,確實有時候相當艱難。 但是,我們要問,誰能給予我們庇護? 誰能在我們遇到問題時伸出援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步調。 當我們打亂別人的步調時,他們可能會反感,而不是跟隨我們。 這個現實有點殘酷,因為人們通常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行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若說世間最能蠱惑人心之人  應屬扮成神的人  人總想要彰顯神蹟  但並不是要宣揚正道  以宗教斂財的人 不算少數  但有更多的人跌入此坑  因為當人們經歷不能承受之痛  就會轉至其他的慰藉   然而多數所謂虔誠的人  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大多數人最後都變成盲從  當一個
Thumbnail
若說世間最能蠱惑人心之人  應屬扮成神的人  人總想要彰顯神蹟  但並不是要宣揚正道  以宗教斂財的人 不算少數  但有更多的人跌入此坑  因為當人們經歷不能承受之痛  就會轉至其他的慰藉   然而多數所謂虔誠的人  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大多數人最後都變成盲從  當一個
Thumbnail
有人認為信仰就是錢,然而金錢只是物質慾望的一部分,而信仰卻屬於靈魂的部分,這是生命的兩個方向。
Thumbnail
有人認為信仰就是錢,然而金錢只是物質慾望的一部分,而信仰卻屬於靈魂的部分,這是生命的兩個方向。
Thumbnail
有些人會先討論我們到底有什麼理由要相信神明,又有什麼論證或證據證明神明存在,存在的本質又是什麼 — 他們把神明當成知識或認識的對象去探討,不過亦有些人會先理解「感知神明的經驗」再討論神明的存在與本質。
Thumbnail
有些人會先討論我們到底有什麼理由要相信神明,又有什麼論證或證據證明神明存在,存在的本質又是什麼 — 他們把神明當成知識或認識的對象去探討,不過亦有些人會先理解「感知神明的經驗」再討論神明的存在與本質。
Thumbnail
人類的信仰,會不會是因為人有了強大的信念,投射到寄託物上,進而演變成一種信仰。 原先的寄託物是中性的,它不具有任何價值意義,例如石頭、木頭、神像這類的物品,不論外貌多麼神聖,都只是一種物質。會讓它成為有價值意義的神靈,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信念所產生的正向行動帶來的正向結果,剛好被寄託物搭便車。 因為
Thumbnail
人類的信仰,會不會是因為人有了強大的信念,投射到寄託物上,進而演變成一種信仰。 原先的寄託物是中性的,它不具有任何價值意義,例如石頭、木頭、神像這類的物品,不論外貌多麼神聖,都只是一種物質。會讓它成為有價值意義的神靈,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信念所產生的正向行動帶來的正向結果,剛好被寄託物搭便車。 因為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曾經擔任法國總統多年的密特朗,在他過世前一刻,問守候在他床邊的老朋友皮耶神父:「神真的存在嗎?」 皮耶神父笑著回答:「傻孩子,你怎麼會問這麼愚蠢的問題?你想想過去你曾經把你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一個窮人,轉身之後的心情吧。就算做了如此愚笨的事,但是你的心情還是很愉快,這就是神存在的證據。」
Thumbnail
曾經擔任法國總統多年的密特朗,在他過世前一刻,問守候在他床邊的老朋友皮耶神父:「神真的存在嗎?」 皮耶神父笑著回答:「傻孩子,你怎麼會問這麼愚蠢的問題?你想想過去你曾經把你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一個窮人,轉身之後的心情吧。就算做了如此愚笨的事,但是你的心情還是很愉快,這就是神存在的證據。」
Thumbnail
從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力量出發,談談上帝已死。 即使在現今社會,科學大行其道,但仍有人依賴宗教信仰迷信,相信宗教信仰的力量。難道那班信徒都是冥頑不靈的傢伙嗎? 我們之所以成為不了信徒,只是因為我們是幸福的一群,不必從事高風險的工作、沒有經歷過大悲大難而已。宗教信仰只會式微,但不會出現『上帝已死』。
Thumbnail
從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力量出發,談談上帝已死。 即使在現今社會,科學大行其道,但仍有人依賴宗教信仰迷信,相信宗教信仰的力量。難道那班信徒都是冥頑不靈的傢伙嗎? 我們之所以成為不了信徒,只是因為我們是幸福的一群,不必從事高風險的工作、沒有經歷過大悲大難而已。宗教信仰只會式微,但不會出現『上帝已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