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內涵與層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史學家:「還記得之前提到上帝時,你的反應是很排斥的,到現在為止你有什麼感覺呢?」

年輕人:「嗯,其實我也說不清為什麼我之前對神或宗教這些東西這麼排斥,可能是因為現今科學進步,我不太相信有什麼怪力亂神的東西存在,一切都是科學能夠解答的。我認為會去相信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的人都太迷信了,有一種很不切實際的感覺,不過耐著性子聽你從低層次的藝術與美感開始講起,慢慢地帶進神的課題,讓我比較能夠接受,你講的概念似乎與我之前對這方面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我沒想到信神是可以不信宗教的。」

史學家:「既然你現在對這個領域的態度已經不再排斥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論宗教的問題如何?」

年輕人:「當然好,我早就想知道你所傳達的內容與宗教教義的不同了。」

史學家:「那麼在開始前我一樣先問問你的看法,你對於信仰和宗教信仰的理解是什麼?還有宗教的定義、本質,以及它的存在有什麼看法?」

年輕人:「嗯……你如果不這麼特別問我,我或許會覺得信仰就是指宗教信仰吧,現在仔細想想,應該是有差別沒錯。信仰或許可以說是支撐一個人生命的一種觀念或立場?而宗教信仰應該比信仰還要更大一點,涉及到了神的存在,這是我目前臨時想到的定義,肯定是滿膚淺的。而宗教的內涵嘛,其實我並不是很瞭解,畢竟我之前對這個很頭痛,若硬要我說的話,我想宗教就是一定要講一些神鬼的東西吧?而每個宗教所信的神,以及信神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應該都是勸人為善的。至於宗教的存在,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我想對世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畢竟人們總是需要一些精神寄託,雖然我覺得只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去信教有點無謂。」

史學家:「嗯,其實你的認知的方向並沒有大問題,只是缺乏更深入的瞭解。宗教信仰就是人對宇宙真相的整體看法,也就是說,有宗教信仰的人應該要能解釋世間萬物的一切,所以說宗教不是對某些事物的觀點而是看待一切事物的某種觀點。而因為真理有超越性,所以宗教不得不有一個不可證實的信仰,也就是說對於神秘的、超自然存在的精神世界之認定。而宗教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因為宗教信仰源出人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探索,然這必須以更高層次的問題才能解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神,那麼人的存在絕無意義所以說宗教不能只是人生觀而已,必須發展至世界觀或是真理信仰。所以,只要是人都應該要有宗教信仰,可說『人在本性上是宗教的動物』,不過大多數人卻不這麼認為,可見漠視宗教比信仰偏差更不應該。」

年輕人:「等等,你說任何人都該要有宗教信仰!?這不就代表肯定有個宗教是對的嗎?但這和你之前說過的概念好像有衝突啊?」

史學家:「你沒聽錯,所有人都該有宗教信仰,這是從宗教的內涵而論,道理上的確該是如此。」

年輕人:「可是你自己不就沒有宗教信仰嗎?照你先前的說法,這樣你自己豈不是就沒有『知行合一』了嗎?」

史學家:「不用著急,讓我繼續說完吧。」

年輕人:「好的,請你繼續。」

史學家:「宗教雖然緣起於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但不能把生命意義作為信仰宗教的目的,因為這其實是降低了宗教信仰的層次,反而會欲速則不達、不能理解生命的意義,因為就像剛剛說到的,生命意義須由更高層次的理解來解答。而宗教信仰不止於對真理的認知,真理追求者不即是宗教信徒,也就是說真理信仰是不完全的宗教信仰,東方宗教和泛神論就是這樣的缺失。」

年輕人:「那麼除了有真理的認知,還要對什麼有認知呢?」

史學家:「除了追求真理,還必須要有探求萬事萬物的起源與終極歸向,也就是認知『創造論』與『末世論』或探討『原因論』與『目的論』,而這些的認知立論必須一致,所以說正確或完整的宗教必須是對宇宙真相、上帝的信仰,因此理論上一神教才是正確的宗教,多神信仰或無神論都是錯誤的,而以勸善為旨的宗教因為層次太低也是錯誤的信仰,如強調善惡二元對立觀的沃教。而未發展成世界性宗教的部落信仰或是民族宗教就更不值一提了。」

年輕人:「我其實有點不太瞭解,如果說一神論是正確的,那麼究竟多神論還是無神論才是一神論的反面呢?」

史學家:「其實就跟我們之前的理路一樣,真理是唯一的,所以說多元主義是錯的,而多元其實就等於虛無,因為真理如果有很多種,那麼就代表根本就沒有真理。同理,我們知道一神論,也就是上帝信仰是正確的,那麼多神論其實就等於無神論,它只是表面上是有神論而已,所以說有神論其實就是指一神論,而無神論並不是多神論的反面,而是一神論的反面。故說『什麼都信等於什麼都不信,什麼都不信等於什麼都願信。』在西方的基督教社會傳統中,號稱為無神論的人其實非常的少,這其實就是表示不信神則已,信神必信仰上帝。」

年輕人:「啊,原來是這樣,我瞭解了,可是一神信仰難道都是對的嗎?」

史學家:「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的『超越性』嗎?上帝與真理超越人而存在,人既然不能領略,那當然無從信仰,不過奇妙的是,若是可以理解也無須信仰,所以世上的一神教都有所謂的『上帝啟示』作為信仰根據,像是猶太教的『十誡』、基督教的『耶穌降世』、以及回教的『天使報信』,然而這些都是世俗性強而缺乏超越性的說法,可知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是錯誤信仰。」

年輕人:「不得不說,你還真是夠大膽的,我想因為我本來就沒有宗教信仰,所以你這麼說我才沒什麼太大的反應。回到正題,那麼要怎麼樣做,才能建立一個正確的宗教呢?」

史學家:「唉,說出事實竟被人視為大逆不道,你就知道為何我總是說大眾是愚蠢的,如果這世上真有正確的宗教,為何怕會經不起一個人一句話的小小考驗呢?其實這也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想要息事寧人的濫好人。至於建立一個正確的宗教嗎?這是不可能的,正確的宗教不可能在人間出現。」

年輕人:「為什麼呢?」

史學家:「因為這正如上帝與真理不會在人間全面或直接展現一樣,而事實上這也是其原因。」

年輕人:「那麼就奇怪了,到底為什麼這世上有這麼多教徒呢?」

史學家:「其實要成為一個教徒必須達成兩件事,一是確認上帝與真理的存在,二是確認上帝與真理的內容,不過我們最多只能確認前者而已,後者是我們永遠無法掌握的,我們最多只能知道『上帝不是什麼』,再以此來大概推理出『上帝是什麼』,所以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有宗教信仰的,可惜大眾總是愚蠢的,沒有勇氣自己去學思,而要靠現成的宗教來寄託。這就是為什麼我前面會說,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宗教信仰,但我自己卻沒有宗教信仰的原因。」

年輕人:「原來如此,是因為我還沒完整聽完,所以才會有誤解。」

史學家:「嗯,其實也能換個說法,那就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宗教情懷』,但卻不應成為一個『宗教信徒』,除非他固執地相信一套不合理的教義。」

年輕人:「既然人無法掌握上的與真理的內容是什麼,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神教會靠奇蹟或啟示來建立的,對吧?但以此建立的宗教如此虛幻不實,為什麼世上還是有這麼多的宗教狂熱份子呢?真是不可思議。」

史學家:「是的,你說到了一個重點,這是很明顯的,其實一個正確的宗教應該要讓人能夠全方位的提升,而不會顧此失彼。」

年輕人:「什麼意思呢?能舉例嗎?」

史學家:「其實這是很明顯的,你大概也可以感覺到,大多數人信仰宗教常常有『得健康而失道德』、『心情好而知識缺』、『有慈悲而無鬥志』、『精神佳而思想淺』、『有熱情而無能力』、『理念大而行為虛』、『求道熱而處世冷』、『重天命而輕人事』等種種詭異現象,這些都是迷信或誤信的惡果。總之,人若要上進就是要靠自己學思,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假若有用,那必定使人的智慧蒙蔽、道德沉淪、勇氣喪失,如此其必定是邪惡勢力而非正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程真的沙龍
37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程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7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三節
Thumbnail
2023/04/17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三節
Thumbnail
2023/03/22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二節
Thumbnail
2023/03/22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二節
Thumbnail
2023/03/10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一節
Thumbnail
2023/03/10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一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四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四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一節
Thumbnail
關於神,我們已經處理過三輪問題,第一輪是關於如何意識到神這件事情,再來是關於你所認知的神是怎樣的定義,再來則是神跟你的關係。 今天來談第四個問題,而且或許更實際一點。 「不信會怎樣?」 對,這個問題最直接,就算真有神好了,不信會怎樣嗎?
Thumbnail
關於神,我們已經處理過三輪問題,第一輪是關於如何意識到神這件事情,再來是關於你所認知的神是怎樣的定義,再來則是神跟你的關係。 今天來談第四個問題,而且或許更實際一點。 「不信會怎樣?」 對,這個問題最直接,就算真有神好了,不信會怎樣嗎?
Thumbnail
祈求奇蹟  你或許曾聽過因為信仰不藥而癒的奇蹟故事,也見過不肖神棍騙財騙色的荒唐新聞。孫中山曾經說過:「信仰產生力量。」無形的信念竟能推動有形的事物,何其神奇?
Thumbnail
祈求奇蹟  你或許曾聽過因為信仰不藥而癒的奇蹟故事,也見過不肖神棍騙財騙色的荒唐新聞。孫中山曾經說過:「信仰產生力量。」無形的信念竟能推動有形的事物,何其神奇?
Thumbnail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Thumbnail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Thumbnail
人類對環境與未來的茫然、自我喪失、面對困境與挫折的無力感產生了絕望與疲倦感,也萌生尋求依賴的渴望。宗教,正是滿足了這份渴望,讓迷失的人類有了依靠。 宗教的寬容與啟發效益,是獲得信眾認同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信眾對宗教的認同有時是受出身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
Thumbnail
人類對環境與未來的茫然、自我喪失、面對困境與挫折的無力感產生了絕望與疲倦感,也萌生尋求依賴的渴望。宗教,正是滿足了這份渴望,讓迷失的人類有了依靠。 宗教的寬容與啟發效益,是獲得信眾認同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信眾對宗教的認同有時是受出身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