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你在信什麼?──從《自我的追尋》談理性與非理性信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活著不能沒有信仰。我們這一代以及後代的關鍵問題在於:這個信仰究竟會成為對領袖、機械、成功的非理性信仰,或者是基於我們自身創造性活動所產生的理性信仰。[1]
在弗洛姆(Erich Fromm)的經典著作《逃避自由》中,他分析人在擺脫外在權威後形成的孤獨與無力感;而在續作《自我的追尋》,弗洛姆論述「創造性」的概念,如何幫助人們實現積極自由。本文會簡介弗洛姆在《自我的追尋》對「信仰」的思考,並反思當代社會的信仰議題。(延伸閱讀:當自由成為一種重擔──《逃避自由》書評

人活著,一定會有信仰嗎?

談到信仰,我們很快就會聯想到不同宗教所信仰的對象、世界觀或律法。然而,弗洛姆指出,信仰不是針對某個神明或宗教教義,而是一種人對世界的基本態度、一種性格特徵。舊約聖經的「信仰」(emunah)意思是「堅定」,能夠「讓人面對現實而不抱持幻想,卻又能以信仰過活」[2]。
弗洛姆提到,以前人們對抗非理性的信仰(教會權威),是為了展現人對理性的信仰(自由、平等、正義)。然而,現代人缺乏信仰的特色表現於兩面向:要不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是確定的(漠不關心);要不服從一個比自己大的權威,放棄自己的思考與判斷(非理性信仰)。
不過,到底什麼是「理性的信仰」與「非理性的信仰」?人活著,一定會有信仰嗎?

非理性信仰:服從權威、消除自我的聲音

弗洛姆論道,非理性信仰的特徵是將權威者的經驗取代自己的經驗,並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人們會服從一個權威,往往不是經過自己的理性思考,而是因潛意識受到情緒的暗示力量。但我們往往會有個錯覺,以為是「自己同意」的。
例如,相信某政治家會救社會大眾脫離苦海,而盲目跟隨他;或是認為牧師講的都是對的,因為他的話語來自上帝。然而,當被質疑或被問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時,這些人會卡住。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過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並進行批判思考。
在極端的狀態,就會形成對獨裁領袖的狂熱崇拜。著名的社會觀察家賀弗爾(Eric Hoffer)就指出,由於狂熱者無法從自我獲得自信,只能藉由消除自我、熱情依附神聖的組織或大業,才能滿足他所渴望的情感依附需求。他更諷刺地寫道:「群眾運動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卻不能不相信有魔鬼。」[3]

理性的信仰:活出創造性的生命

相對地,理性的信仰重視自己的經驗與感受,並相信愛與理性能夠成就人的創造性生活。「創造性」指的是有能力實現內在的潛能,並與自己的力量合而為一。他能藉由理性參透世界,藉由愛建立真誠的關係,藉由想像創造新的事物。
弗洛姆認為,基於人們對理性與愛的深刻體會,我們會相信,只要有適當的條件,人都有活出創造性生命的可能性,因此有辦法建立一個愛與正義的世界。然而,正因為我們還沒達成,所以我們需要信仰,就如母親對新生兒的信心一般。
進一步說,若我們的信仰無法讓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反而是盡一切力量要求人們消除聲音、壓抑自我、扼殺潛能,就不是理性的信仰。例如,只要有關聖經教義的觀念,不是出自個人創造性的經驗,而是來自牧長強迫信徒要相信,那麼這些觀念很可能會變成非理性的信仰。信徒僅是藉由服從來更穩固牧師的權柄,而無法得到生命的滋養。
弗洛姆繼續論道,信仰既存的政治、宗教權力,反而與信仰背道而馳。因為,在權力的邏輯中,只有要求與服從的問題,沒有創造性的想像。
非理性的信仰,會自詡現在就是歷史命定的救贖;但理性的信仰,則相信尚未實現的潛能之成長,總是對未來抱持盼望,因此與權力不相容。

結語:沒有理性與愛的信仰不是真信仰

若綜觀《自我的追尋》,我們可以發現弗洛姆將「信仰─理性─愛」納入同一個框架來論述人的創造性。理性,是探究事物本質與深層意義,並與觀察對象建立親密關係的思考方式,他關心且回應這個世界[4]。愛,則是一種能力,包含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創造性地愛一個人,意味與人的「人性核心」建立關係,因此愛一個人與愛整體人類是無法分割的。[5]
人不能沒有信仰,重點是我們追尋的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信仰。我們太常叫親朋好友來信上帝,卻鮮少思考如何信上帝。藉由弗洛姆的思想,我們可以這麼說,沒有理性與愛的信仰不是真信仰。
如果一個信仰,要你戴著面具走進群體,要你相信自己沒有價值,要你審判性傾向多元的人,要你無條件奉獻金錢與時間給教會,要你消音順服領袖,要你相信只要信耶穌就會變有錢,要你執行一些意義不明的宗教規矩,那我們就要退一步反思,自己到底在信什麼。
信仰跟權力不相容,愛也與恐懼不相容。而我深信,愛勝過恐懼。
[1]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新北:木馬,2015),頁245。
[2]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頁234。
[3]Eric Hoffer,《狂熱份子》(新北:立緒,2004),頁131。
[4]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頁132-133。
[5]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頁128-131。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重點 時間能夠被我們「管理」嗎? 如果你問200年前的人什麼是「時間管理」,他們肯定聽不懂,因為當時的工作型態不需要將時間以半小時為單位劃分。現在,只要你google它,就會看到網路上一堆人在分享有關的訣竅,包括訂定計畫、準確執行、提升效率等。 為什麼我們需要時間管理?很顯然,隨著工作型態的轉變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
本文重點 人為何要逃避自由? 一見到《逃避自由》這本書,便深深被它的書名吸引。因為它呈現了看似矛盾的命題:在崇尚自由的時代,人類為何要逃避自由?但仔細想想,也有幾分道理。因為自由總是伴隨著責任、意義與方向,在現代人失根的狀態,自由反而是個負擔。 我們看似可以「自由選擇」要買什麼東西、讀什麼學校、做什
庫瑪是一隻透明的怪獸,住在美麗的峽灣旁。入夜後,他負責阻止兇惡的怪獸,守護著一旁的優蕾小鎮,但人類一直不知道庫瑪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的角被攻擊、血流如柱,他發現自己的身體漸漸不再是透明的,又恰好被人類撞見。誰知道,用心守護小鎮的庫瑪,換來的是人類的槍砲追殺。 庫瑪逃得好累好累,他來到湖邊,看見自己
如今,福音似乎不是好消息了,至少對某些人而言。[1] 美國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恩典不虛傳》談到,現在越來越多人對基督徒反感,認為他們是思想封閉、恐同、自以為是、好論斷的一群人。基督徒向大眾傳遞的「好消息」,已失去恩典與活力,其在政治上的行動,也總是引來恐懼、謾罵、敵
提到舊約,令人困惑的故事、律法、詩歌是許多人的印象,其晦澀難懂的字句也使人難以親近。基督徒的態度往往是將舊約的經文「屬靈化」,用新約的框架去簡化且解釋舊約難以理解的事物;若再不能解,就索性宣稱那是「舊」約,而基督徒要看重的是新約。 但有一位老先生反其道而行,總是能把舊約的經文解釋得饒富創意,來回穿梭
本文重點 時間能夠被我們「管理」嗎? 如果你問200年前的人什麼是「時間管理」,他們肯定聽不懂,因為當時的工作型態不需要將時間以半小時為單位劃分。現在,只要你google它,就會看到網路上一堆人在分享有關的訣竅,包括訂定計畫、準確執行、提升效率等。 為什麼我們需要時間管理?很顯然,隨著工作型態的轉變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
本文重點 人為何要逃避自由? 一見到《逃避自由》這本書,便深深被它的書名吸引。因為它呈現了看似矛盾的命題:在崇尚自由的時代,人類為何要逃避自由?但仔細想想,也有幾分道理。因為自由總是伴隨著責任、意義與方向,在現代人失根的狀態,自由反而是個負擔。 我們看似可以「自由選擇」要買什麼東西、讀什麼學校、做什
庫瑪是一隻透明的怪獸,住在美麗的峽灣旁。入夜後,他負責阻止兇惡的怪獸,守護著一旁的優蕾小鎮,但人類一直不知道庫瑪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的角被攻擊、血流如柱,他發現自己的身體漸漸不再是透明的,又恰好被人類撞見。誰知道,用心守護小鎮的庫瑪,換來的是人類的槍砲追殺。 庫瑪逃得好累好累,他來到湖邊,看見自己
如今,福音似乎不是好消息了,至少對某些人而言。[1] 美國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恩典不虛傳》談到,現在越來越多人對基督徒反感,認為他們是思想封閉、恐同、自以為是、好論斷的一群人。基督徒向大眾傳遞的「好消息」,已失去恩典與活力,其在政治上的行動,也總是引來恐懼、謾罵、敵
提到舊約,令人困惑的故事、律法、詩歌是許多人的印象,其晦澀難懂的字句也使人難以親近。基督徒的態度往往是將舊約的經文「屬靈化」,用新約的框架去簡化且解釋舊約難以理解的事物;若再不能解,就索性宣稱那是「舊」約,而基督徒要看重的是新約。 但有一位老先生反其道而行,總是能把舊約的經文解釋得饒富創意,來回穿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