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你在信什麼?──從《自我的追尋》談理性與非理性信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活著不能沒有信仰。我們這一代以及後代的關鍵問題在於:這個信仰究竟會成為對領袖、機械、成功的非理性信仰,或者是基於我們自身創造性活動所產生的理性信仰。[1]
在弗洛姆(Erich Fromm)的經典著作《逃避自由》中,他分析人在擺脫外在權威後形成的孤獨與無力感;而在續作《自我的追尋》,弗洛姆論述「創造性」的概念,如何幫助人們實現積極自由。本文會簡介弗洛姆在《自我的追尋》對「信仰」的思考,並反思當代社會的信仰議題。(延伸閱讀:當自由成為一種重擔──《逃避自由》書評

人活著,一定會有信仰嗎?

談到信仰,我們很快就會聯想到不同宗教所信仰的對象、世界觀或律法。然而,弗洛姆指出,信仰不是針對某個神明或宗教教義,而是一種人對世界的基本態度、一種性格特徵。舊約聖經的「信仰」(emunah)意思是「堅定」,能夠「讓人面對現實而不抱持幻想,卻又能以信仰過活」[2]。
弗洛姆提到,以前人們對抗非理性的信仰(教會權威),是為了展現人對理性的信仰(自由、平等、正義)。然而,現代人缺乏信仰的特色表現於兩面向:要不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是確定的(漠不關心);要不服從一個比自己大的權威,放棄自己的思考與判斷(非理性信仰)。
不過,到底什麼是「理性的信仰」與「非理性的信仰」?人活著,一定會有信仰嗎?

非理性信仰:服從權威、消除自我的聲音

弗洛姆論道,非理性信仰的特徵是將權威者的經驗取代自己的經驗,並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人們會服從一個權威,往往不是經過自己的理性思考,而是因潛意識受到情緒的暗示力量。但我們往往會有個錯覺,以為是「自己同意」的。
例如,相信某政治家會救社會大眾脫離苦海,而盲目跟隨他;或是認為牧師講的都是對的,因為他的話語來自上帝。然而,當被質疑或被問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時,這些人會卡住。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過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並進行批判思考。
在極端的狀態,就會形成對獨裁領袖的狂熱崇拜。著名的社會觀察家賀弗爾(Eric Hoffer)就指出,由於狂熱者無法從自我獲得自信,只能藉由消除自我、熱情依附神聖的組織或大業,才能滿足他所渴望的情感依附需求。他更諷刺地寫道:「群眾運動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卻不能不相信有魔鬼。」[3]

理性的信仰:活出創造性的生命

相對地,理性的信仰重視自己的經驗與感受,並相信愛與理性能夠成就人的創造性生活。「創造性」指的是有能力實現內在的潛能,並與自己的力量合而為一。他能藉由理性參透世界,藉由愛建立真誠的關係,藉由想像創造新的事物。
弗洛姆認為,基於人們對理性與愛的深刻體會,我們會相信,只要有適當的條件,人都有活出創造性生命的可能性,因此有辦法建立一個愛與正義的世界。然而,正因為我們還沒達成,所以我們需要信仰,就如母親對新生兒的信心一般。
進一步說,若我們的信仰無法讓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反而是盡一切力量要求人們消除聲音、壓抑自我、扼殺潛能,就不是理性的信仰。例如,只要有關聖經教義的觀念,不是出自個人創造性的經驗,而是來自牧長強迫信徒要相信,那麼這些觀念很可能會變成非理性的信仰。信徒僅是藉由服從來更穩固牧師的權柄,而無法得到生命的滋養。
弗洛姆繼續論道,信仰既存的政治、宗教權力,反而與信仰背道而馳。因為,在權力的邏輯中,只有要求與服從的問題,沒有創造性的想像。
非理性的信仰,會自詡現在就是歷史命定的救贖;但理性的信仰,則相信尚未實現的潛能之成長,總是對未來抱持盼望,因此與權力不相容。

結語:沒有理性與愛的信仰不是真信仰

若綜觀《自我的追尋》,我們可以發現弗洛姆將「信仰─理性─愛」納入同一個框架來論述人的創造性。理性,是探究事物本質與深層意義,並與觀察對象建立親密關係的思考方式,他關心且回應這個世界[4]。愛,則是一種能力,包含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創造性地愛一個人,意味與人的「人性核心」建立關係,因此愛一個人與愛整體人類是無法分割的。[5]
人不能沒有信仰,重點是我們追尋的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信仰。我們太常叫親朋好友來信上帝,卻鮮少思考如何信上帝。藉由弗洛姆的思想,我們可以這麼說,沒有理性與愛的信仰不是真信仰。
如果一個信仰,要你戴著面具走進群體,要你相信自己沒有價值,要你審判性傾向多元的人,要你無條件奉獻金錢與時間給教會,要你消音順服領袖,要你相信只要信耶穌就會變有錢,要你執行一些意義不明的宗教規矩,那我們就要退一步反思,自己到底在信什麼。
信仰跟權力不相容,愛也與恐懼不相容。而我深信,愛勝過恐懼。
[1]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新北:木馬,2015),頁245。
[2]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頁234。
[3]Eric Hoffer,《狂熱份子》(新北:立緒,2004),頁131。
[4]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頁132-133。
[5]Erich Fromm,《自我的追尋》,頁128-131。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夠了解的我們:在修心理學之前,你了解過什麼?│《心理學的法則:101個了解情緒,破解人性的黃金法則》書評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4-05-16
【台中室內設計】我家的童趣圖書館│鯨魚書架│大膽用色活潑透天宅│靜享閱讀時光│設計坪數40坪│綻緣空間設計推薦今天是要開箱我大學同學的新家,喜歡童趣、獨特設計的話,可以參考看看~我個人覺得很像小朋友的遊樂園,可以玩可以鑽,果然很有他的個性! 以下是同學角度,正文開始: 我覺得現在大部分裝潢看起來都很像,木紋啊、白色啊,而我和我老婆就是想和人家不一樣,所以先開了設計要求,才去找適合的設計公司。
Thumbnail
avatar
艾瑪娘的小日子
2023-12-03
不衝突,不愛情?│《佛洛伊德的椅子》書評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1-13
一味追求好公關,世界不會更關公│《教出殺人犯 I: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書評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0-03
無盡的「少年」:《海獸之子》的精神分析│《日本經典動畫指南》書評「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08-24
書評|《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愛與關懷,必須要走在暴力與貪婪前面《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是《正常人》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的最新著作,以艾莉絲、菲力克斯、愛琳與賽蒙四個年輕人為主要角色,在不同情感裡面遊走、受傷、擁抱,並用兩個女生之間的書信交織出她對於「美麗世界」的觀點 ,每個對話、片段頗具思考意義之餘,也讓我真心喜愛那般「包容性」極為真摯的
Thumbnail
avatar
夜半の故事備忘錄
2023-07-19
《生きてさえいれば》|小坂流加遺作,「只要活著」幸福就在等著你|咪U Miyu不專業書評●日文書只要活著,就可以不斷持續著尋找『真正的幸福』的這趟旅程。 —截譯自《生きてさえいれば》第六章(p.345) 由暢銷作品《餘命十年》的作者小坂流加所著,但小坂流加在完成《餘命十年》之後病情惡化。於2017年病逝,此書是在她去世後,家屬發現手稿委託文藝社出版,才誕生的作品,可以說是小坂流加真正的遺作。
Thumbnail
avatar
咪U Miyu
2023-04-19
即使你已經成為過去,你仍然在我的內心裡活著│書評:《即使,這份戀情今晚就會從世上消失》記憶對我們來說看似是獨一無二,卻帶著一點含糊不清。順向失憶症的真織和神谷透之間的戀情能讓我們思考「記憶」為何物,那段令人痛心的過去和記憶在將來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avatar
伊豆 見
2022-12-31
書評 | 《記得你是誰》— 在變動世代裡,不迷失方向的15篇經典人生故事《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集結了哈佛商學院教授們在最後一堂課給予畢業生們的勉勵與鼓舞人心的故事。這15篇故事超越了書本或教材上的知識,而是足以橫跨不同世代,都能受用的人生哲理與智慧。如今在COVID-19、全球經濟受創的變動時代裡,依然有許多話語很值得好好反芻、深思一番。
Thumbnail
avatar
Akari
2022-12-28
書評|《希望你也在這裡》給最近不能四處旅行的你,四段生命的錯落,既相互牽引又獨立開花,閱讀過程像是走過一場很特別的生命經驗的旅行,久久不能忘懷。
Thumbnail
avatar
仨仁 無菜單書店
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