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而這樣的列寧當然也要吃飯。

老實說,原本是帶著 "There is no love sincerer than the love of food." 的預期翻開這本書的。畢竟,在餐桌上,還有甚麼是不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的呢?

但我大錯特錯。即便每一個章節都嚴謹地附上了正經的食譜,可這本書與其說是講述歷史中的食物,不如說是利用食物講述它們所經歷的歷史。即便是以食物為主軸,我們看到的卻不是甚麼酒足飯飽的歡快場景,反而是一場又一場圍繞著饑荒、鬥爭與死亡的蘇聯權力饗宴。

不過即使題材沉重得令人看幾頁就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作者流暢而幽默的文字、在不同訪談中靈活切換的第一人稱視角,以及拿捏得當的側寫角度,都讓人不知不覺就繼續看了下去。


食物的角色

在這本書中,食物所代表的意義不斷地切換。在末代沙皇桌上,它象徵了與民間疾苦斷裂的奢華與最後尊嚴的維護;於饑荒中,它成為了當權者操弄與威嚇異議人士的武器;克里姆林宮裡,它是權力的展演;到了阿富汗與車諾比,它似乎又成為了高層施捨給送死人民的最後一點慈悲。


立場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立場的轉換。可能前一章還在談論烏克蘭痛苦壯烈的三次飢荒——一次基本和史達林拖不了關係——下一章就來到了煉獄般的列寧格勒圍城。

身為與蘇聯有一段不美好過去的波蘭人,作者的記述方式亦讓人敬佩。他細細聆聽著那些立場與他相近或相左的故事,盡量原汁原味地陳述,並在末尾適時地提供那些或許與當事人說法出入的史料:那些風平浪靜背後的波濤洶湧、那些廚師口中溫和領導者,在餐桌之外,令人髮指的作為。甚至對於那些權力操弄下,侵害過他家園的被害者暨加害者,他也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例如,隨著被訪者去愛沙尼亞挖掘紅軍屍骸來加以安葬時:

當年憑著倔強與勇氣戰勝法西斯的就是這些年輕男孩。我可沒忘了他們所做過的壞事。
但我也試著去記住這項貢獻。


歷史中的配角

在這些精彩的篇章之中,要說到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就非強運少年(亂取)維克特·別瓦耶夫莫屬了。事實上,要不印象深刻也很難——畢竟他在全書 18 章中就佔了 4 章,還不包含在其他章節中的間接出場。

不過喜歡他,倒和出場次數沒甚麼關係。我一直以來都深受配角的吸引,在那些轟轟烈烈事件中的旁觀者,那些動盪不安中僥倖逃過一劫,好好活下來、安穩度過餘生並得以講述故事的人。

作為一個幾經政權變換的克里姆林宮廚師,除了在貝利亞手下逃出生天,他也挺過了亞那耶夫的政變:

我走進去,那邊真的是整屋子的瘋子。
有人亂跑,有人大叫,有人被銬上手銬帶走。而我像個沒事人,如常走去我的人資部,看看他們要給我派甚麼工作。途中我竟然還跟亞那耶夫本人擦肩而過,他見了我還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問我怎麼那麼久不見人影——畢竟我們一起參加過克里姆林宮的各種宴會,所以認識。
當時那情景可荒謬了,國家命懸一線,我卻跟人資在喝茶,她則跟我說明想派我去哪邊。

然後一路做到了普丁時期,因為身體狀況退休,開公司,安享晚年。

真的是,比少年漫畫還精采啊 XD


美麗而平易的文字

對我來說,一本書的構成要素中,沒有甚麼比文筆更重要了。在這點,作者的功力毋庸置疑。

例如,這段對於北極的敘述:

北極的大自然只有二十四天的時間能孕育生命。一整年的環境都很嚴苛,但那幾天啊,只能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在那二十幾天裡,就連把鏟子的握柄插進土裡都能長出東西。藍莓遍地長,看起來就像一張巨大的紫色地毯,另外還有覆盆莓和野菇。

大概只有這樣的文筆,才能夠將這些沉痛的事物,編纂成一篇又一篇讓人能夠在閱讀中獲得些甚麼的故事吧。


作者

最後——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正式鼎鼎大名《跳舞的熊》一書的作者。雖然我沒看過,但相信單這點就已經是對這部作品的有力的背書了XD


雜記

1. 有時候我就是會賭徒式地不看簡介享受驚喜......或驚嚇 QQ (但這本好棒)

2. 對蘇聯與波蘭不熟,但看完後突然覺得之後有空要來研究一下了。

3. 終於看完這本和渺小一生了嗚嗚嗚嗚嗚嗚 看書組合......要慎選......

4. 願我們永遠不會接觸到戰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查木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查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2025/04/27
2024/10/09
今日的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成立於1992 年,由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與西里西亞三地所組成,疆域與古時波西米亞王國大抵相同。這個面積是臺灣兩倍、人口卻約只有臺灣一半的國家,孕育出了卡夫卡、慕夏與米蘭昆德拉等多位享譽國際的創作者,其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至今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Thumbnail
2024/10/09
今日的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成立於1992 年,由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與西里西亞三地所組成,疆域與古時波西米亞王國大抵相同。這個面積是臺灣兩倍、人口卻約只有臺灣一半的國家,孕育出了卡夫卡、慕夏與米蘭昆德拉等多位享譽國際的創作者,其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至今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Thumbnail
2024/05/12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2024/05/12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完《跳舞的熊》,想起書架上這本也是擺有點久,趁跟家人上阿里山的車程間,讀完了這本書,也從一個貼身的角度,切入獨裁者的性格,以及與人互動的各種細節。作者在書的最後註明了記憶、敘述可能產生的偏誤、矛盾,而他的做法是先讀完相關出版,以信賴受訪者的方式進行紀錄。 吃飯皇帝大,每個獨裁者都需要用餐,但國家的
Thumbnail
看完《跳舞的熊》,想起書架上這本也是擺有點久,趁跟家人上阿里山的車程間,讀完了這本書,也從一個貼身的角度,切入獨裁者的性格,以及與人互動的各種細節。作者在書的最後註明了記憶、敘述可能產生的偏誤、矛盾,而他的做法是先讀完相關出版,以信賴受訪者的方式進行紀錄。 吃飯皇帝大,每個獨裁者都需要用餐,但國家的
Thumbnail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與編輯介紹書籍穿插共同訪談,迴旋扣出作者清晰的核心思維,冷硬艱困的政治,以餐桌菜色顯形歷史橫流故事,運用非虛構文學的敘事風格貫穿三本書的主軸。以食物譜寫,體現人性政治的另一種敘事形式,掌握情境節奏,見聞錄養分沉澱靜寂,活化妝點讀者群的思維世界。
Thumbnail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與編輯介紹書籍穿插共同訪談,迴旋扣出作者清晰的核心思維,冷硬艱困的政治,以餐桌菜色顯形歷史橫流故事,運用非虛構文學的敘事風格貫穿三本書的主軸。以食物譜寫,體現人性政治的另一種敘事形式,掌握情境節奏,見聞錄養分沉澱靜寂,活化妝點讀者群的思維世界。
Thumbnail
《五星饗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餚是沒有麵包的調味料。史洛威克說麵包是貧窮階級的食物,餐廳裡的賓客們都是上流人士,自然不能食用麵包以免損及他們的社會地位。這是史洛威克對於上流社會的嘲諷,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在這間餐廳裡,他(主廚)是唯一的老大,他的話語是唯一的標準,而賓客就是受他控制的傀儡。
Thumbnail
《五星饗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餚是沒有麵包的調味料。史洛威克說麵包是貧窮階級的食物,餐廳裡的賓客們都是上流人士,自然不能食用麵包以免損及他們的社會地位。這是史洛威克對於上流社會的嘲諷,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在這間餐廳裡,他(主廚)是唯一的老大,他的話語是唯一的標準,而賓客就是受他控制的傀儡。
Thumbnail
「飢餓是不服從的懲罰,飢餓能維持秩序。食物,即權力。沒飯吃的恐懼,就是餵養獨裁者的佳餚。」 獨裁者的廚師 How to Feed a Dictator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衛城出版 2021年出版 食譜 1. 木瓜沙拉 產地:柬埔寨波布 2. 賊魚湯
Thumbnail
「飢餓是不服從的懲罰,飢餓能維持秩序。食物,即權力。沒飯吃的恐懼,就是餵養獨裁者的佳餚。」 獨裁者的廚師 How to Feed a Dictator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衛城出版 2021年出版 食譜 1. 木瓜沙拉 產地:柬埔寨波布 2. 賊魚湯
Thumbnail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中,各面向與戰爭相關的報導,離我們或遠或近。 沿襲戰爭主題選書,今天要來分享的是: Witold Szabłowski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獨裁者的廚師》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論述剛提出時,我覺得有意思的是,為何不是先跳出「今日俄國,明日XX」? 於是,他活下來了。
Thumbnail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中,各面向與戰爭相關的報導,離我們或遠或近。 沿襲戰爭主題選書,今天要來分享的是: Witold Szabłowski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獨裁者的廚師》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論述剛提出時,我覺得有意思的是,為何不是先跳出「今日俄國,明日XX」? 於是,他活下來了。
Thumbnail
遊歷蘇聯時代莫斯科的任意門 疫情其間,一本好看的小說為我打開任意門,進到1920年到1950年蘇聯時期的大都會飯店,和「莫斯科紳士」一起歷經了帝俄到蘇聯的變遷。 大都會飯店,就在紅場旁。有讀者為了這本書,特地來拜訪飯店,也可以書裡提到的夏里亞平酒吧,喝杯以這本書為靈感的雞尾酒。
Thumbnail
遊歷蘇聯時代莫斯科的任意門 疫情其間,一本好看的小說為我打開任意門,進到1920年到1950年蘇聯時期的大都會飯店,和「莫斯科紳士」一起歷經了帝俄到蘇聯的變遷。 大都會飯店,就在紅場旁。有讀者為了這本書,特地來拜訪飯店,也可以書裡提到的夏里亞平酒吧,喝杯以這本書為靈感的雞尾酒。
Thumbnail
斷斷續續的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讀完前陣子相當熱門的《莫斯科紳士》,一直以來就不是很喜歡讀西文翻譯小說,因為記不住名字,還常常出現極多的角色(大約在小時候讀《百年孤寂》時被西文書擊沉,雖然我還是有看完它)。尤其《莫》又是蘇聯背景,那些俄國人的名字實在是太長又長得太像了!關於共黨的發展我又不熟悉,因此書
Thumbnail
斷斷續續的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讀完前陣子相當熱門的《莫斯科紳士》,一直以來就不是很喜歡讀西文翻譯小說,因為記不住名字,還常常出現極多的角色(大約在小時候讀《百年孤寂》時被西文書擊沉,雖然我還是有看完它)。尤其《莫》又是蘇聯背景,那些俄國人的名字實在是太長又長得太像了!關於共黨的發展我又不熟悉,因此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