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Drizzle by Fourplay週年客座系列|臺北大安酒吧|飲識液術Ken場次

2023/07/25閱讀時間約 31 分鐘
節錄版放Instagram:irainy_tplifestyle

節錄版放Instagram:irainy_tplifestyle

調酒客座活動的趣味是客人能在另一間酒吧
感受同一個調酒師在不同空間環境
展現他工作的魅力——包含創意、自信與同理心

2023年七月份迎來Drizzle by Fourplay的第一個週年。我深信關於這件事不是每個人都特別有感覺,所以還是就以我作為調酒愛好者的立場說明:Fourplay不僅歲是知名老品牌酒吧的其中一塊招牌,其中Fourplay的一位酒業明星老闆Allen決定開啟一個以「Drizzle」為名的新品牌,作為新世代概念的酒吧。Drizzle by Fourplay於七月辦數場週年系列客座活動,請來的調酒師、廚師都是業界相當由實力的人物。系列活動進入尾聲,本文分享意在讓讀者明年此時可以期待相關活動資訊,共襄盛舉。

本圖為筆者自製封面照

本圖為筆者自製封面照




壹、不短的前言


對於「Drizzle by Fourplay究竟是否為臺北第一間以生態或永續利用作為核心理念的酒吧」這個命題,我認為每個人有不同答案。〔註一〕就我對Allen哥(下稱闆哥)的認識,他對於這小問題也不在意,因為他就是專注於發掘生活中玩趣的一位有趣大叔,去他酒吧比較像是去某個社區的里長辦公室。Drizzle做調酒的創意著重在對生活中細微的觀察,每一杯署名調酒(Signature Cocktails)所端出來的作品,給人感覺完整度是相當高,兼具美觀、靈活材料堆疊以及「專業調酒」級別的風味體驗,非常有質感。日後找機會獨立寫一篇專文關於Drizzle by Fourplay的酒吧介紹文。

  • 註一:截至2022年的臺灣,若真的要談公開聲明有生態、永續經營的酒吧,包含熱門酒吧Nàddarach、Reply Taipei等酒吧。可對於相關概念的想法,實際上也相當多元。建議有興趣的人多參與相關主題的討論。本篇先不做該主題深入討論。
  • 簽名調酒:來自西方語言Signature Cocktails的翻譯名。筆者較喜歡以署名調酒作為譯名。
  • 專業調酒:以文字定義來說,指對於調酒原理有足夠深度理解,並且能準確抓住飲者常識層面去拓展五感體驗的調酒,或者能激起飲者更多潛在思維而認識特殊原料的調酒。與一般泛指販酒業者、調酒師以調酒為營業項目的商品,就本版的語境來說,是有區隔必要。
  • 每次去Drizzle by Fourplay忘記拍闆哥做酒時的照片,日後另補照片。
  • 調酒圈子叫做Allen的人太多,本文決定以「闆哥」稱呼。
一些酒吧會準備小點給客人食用

一些酒吧會準備小點給客人食用





「飲識液術」是誰

那麼今天這篇我想要以短篇形式分享另一間厲害的「酒吧」——飲識液術

飲識液術,目前認識它的人並不算多,甚至很多人會把它跟新夜生活惡勢力「隱士」團隊搞混。「隱士」是目前2023年能把店從臺北市區擴張去新竹的新興品牌。至於「飲識液術」則算是多年亞洲五十大的一線餐酒館「Indulge Bistro」同一體系的一個團隊。我想,店的部分就先簡介到這。

  • 上述提到新夜生活惡勢力只是一個玩笑話,疫情前後「隱士」相關的擴店速度實在太快,所以有段時間跑酒吧會聽到客人用「餓勢力」一語調侃。
飲識液術現負責人 Ken Chen

飲識液術現負責人 Ken Chen

我個人熟識現在飲識液術的主要負責人——Ken,在業界被熟悉為「暖男」形象的厲害調酒師,2022年亦有奪得臺灣好威調酒比賽(TTL)的冠軍美名,他是個專注於為團隊研發產品的設計人。飲識液術與其店內低調而鮮為人知的「私廚」好食曆,絕對是有必要特別另外一篇專文介紹它的核心理念。它比較像是一間「飲料研究工作室」,不僅研究飲料,團隊內也追求臺灣人對於「餐酒搭」這個觀點的數據反饋。對於飲料的研究也並沒有局限於酒精,無酒精部分關於茶、咖啡、果汁、罐裝飲料都算研究範圍。

  • 補充上述TTL同一屆比賽職業組亞軍則為隱寺餐酒館唐寧(四景山水)、季軍PUZZLE-CUISINE 林昆緯(22世紀無盡旅程)。
飲識液術室內空間 攝於2022年10月

飲識液術室內空間 攝於2022年10月

所以比起「酒吧」,會更像是針對「飲料與文化」研究的「工作室」。當天我還跟Jui 、Dennis兩位酒友遇到,我們調侃Ken說:「飲識液術是沒有會員制的營業場所,但實質上給人感覺有會員制。」從他們店門口經過不會覺得那間是酒吧,比起現在臺北都會區酒吧越來越多入口做Speakeasy機關,刻意隱藏於巷弄——我個人倒覺得「飲識液術有賣酒」這件事恐怕附近街坊鄰居聽了會頗訝異。再加上「飲識液術」通常是同業或者有熟門路的KOL帶路才會知道,所以確實會給人有高檔「會員制」的誤解。

不,它是真的有公開且親民的營業,況且常常有辦國內外調酒師、咖啡師客座活動。吧台則是沉浸式酒吧形式,給人感覺很親近。

圖為Ken製作經典調酒「紙飛機」的照片 攝於去年10月 筆者記得是用金賓波本威士忌製作

圖為Ken製作經典調酒「紙飛機」的照片 攝於去年10月 筆者記得是用金賓波本威士忌製作

讀者若有想喝威士忌但怕負擔重 是可以在任何酒吧考慮從經典調酒「紙飛機」開始體驗

讀者若有想喝威士忌但怕負擔重 是可以在任何酒吧考慮從經典調酒「紙飛機」開始體驗




本文主旨


本篇目的在於分享近期飲識液術Ken被邀請至Drizzle週年慶客座系列的其中一個場次為主題作分享。基於自媒體創作者的「寫作求真」,筆者決定選擇參加比較熟的Ken這場次,透過分享他的作品來欣賞調酒師的一些思路。

  • 「Indulge Bistro」現在最被人熟知的壹號人物為「Aki Wang」,他不僅享譽於國際,國內也有人稱「臺灣調酒之父」。不過,你/妳若認識Aki本人,會同意他其實更喜歡人家叫他「路人阿先生」。畢竟,調酒師或說酒保這個職業本質上來說,更重要的,絕對仍是發自內心要跟客人分享喝酒時光的那份愉快。我認為Aki相關的人物側寫,瀏覽IG上KOL的文,反而能從別的文章字裡行間感受這位半退休狀態的阿伯目前在調酒圈還分享些蠻好玩的想法。
  • 筆者預算與時間、精力,無法將每場Drizzle by Fourplay週年慶客座系列,是以選擇自己比較能掌握清楚資訊,分享自己真實理解的內容給讀者。




貳、客座署名調酒


當日限定酒單

當日限定酒單

瀏覽過當日客座的限定酒單後,由於右側Drizzle by Fourplay四杯簽名調酒在店裡是今年度菜單更新後常註品項,我當天就沒有點。本文下章有分享Puffin這支調酒的照片與資訊給大家。四杯調酒雖然活動結束後不易點到,但還是能預期到Ken在飲識液術近期可能會分享的一些新作品,讀者仍可以前往了解。

當日限定酒單上面有一行字「NT$1200/Mini Set」為今年度在Drizzle by Fourplay客座活動的新點法。客人可以選擇把當日的四杯調酒拿到一套份量較少的版本,好處是替大家省錢同時適合給一般酒量的客人喝過去微醺淺嚐即止。我點完一套Mini Set以後,第四杯調酒覺得特別合胃口,就點完整壹杯的450元(服務費10%另計)。以下我們就分享當日喝到的四杯調酒體驗。

迷你版本(Mini Set)四杯調酒 每杯走輕飲量級 適合一般人恰巧微醺狀態 欣賞完整一套專業調酒

迷你版本(Mini Set)四杯調酒 每杯走輕飲量級 適合一般人恰巧微醺狀態 欣賞完整一套專業調酒

須特別補充的一點是:不論是Drizzle by Fourplay還飲識液術,出酒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Mini Set。我拿到酒單馬上點Mini Set和旁邊的人邊聊天邊組相機,結果三分半就一次端上來四杯。我下意識說:「出酒速度也太快了吧?」「你拍完再給你(「山間拂曉」那支)充氣」。




山間拂曉


從側面來看筆者認為接近經典調酒「法式柒伍」

從側面來看筆者認為接近經典調酒「法式柒伍」

是一杯清爽甘甜的調酒。口感會帶有氣泡感,喝起來會接近香檳、白葡萄酒的架構,我個人認為很接近經典調酒「法式柒伍」(French 75)給人的感覺。然而,一般法式柒伍喝的過程,多少會覺得酒體喝入口的中段會比較乾(Dry);Ken做的「山間拂曉」較無此一口感,取而代之的是清甜濕潤的口感。喝這杯的時候,它的酸竟讓我聯想到剔透綠色。

有意思的是盲飲時有聞到米香的味道,複查一下菜單喝到的應是清酒味道。甜的部分除雪莉酒本身葡萄味的香氣以外,事實上就是紅刺蔥的甜。甚至這杯其實還有一點泥土的鹹味。至於酒體裏包種茶味道較無出來,調酒的香氣部分我記得的確就用包種茶的香氣另外灌入,香氣部分是聞得出來。我個人的理解是:包種茶在酒體裏是用來平衡這杯調酒酸甜的材料,未必是要特別將他的味道勾勒出來。可當然也許我理解有誤,但整杯喝下來確實並沒有材料混不均勻的問題,也沒有讓人感覺上述材料有彼此衝突。

就今年度每場客座都是以山、水、風、土四種自然環境的意象,邀請各調酒師設計自己的署名調酒。代表「山」的這杯,Ken是希望呈現清晨在山上散步薄暮瀰漫的感覺。我想前開我喝到剔透綠色的酸,與稍微聞道泥土類的鹹香,應該就是指葉子上的朝露吧?

適合第一杯輕飲帶氣泡感 酒杯以杯墊蓋住是因為充入其他香氣進去

適合第一杯輕飲帶氣泡感 酒杯以杯墊蓋住是因為充入其他香氣進去

我認為喝調酒的樂趣,真的需要先建立「自己」的風味輪。有時喝到別人做的調酒時,能試著去摸索調酒師的「想法」。往往這些想法就能開啟一些有趣的話題,譬如旅行類話題,聊聊調酒師是去哪座山頭走過。當然,也蠻可能有時會有調酒師是「湊答案」的方式設計一杯調酒,此時他講的事情會和你心裡體悟到的畫面是非常有出入外,還肯定不協調。不失是一種玩法。

所幸當天這杯調酒,給我感覺像是露水般輕盈的感覺相當有,符合主題。我認為調酒師「指哪打哪」的準度拿捏,是一種需要時間累積的專業。




奇萊岸水

一支有辛香料的臘味調酒

一支有辛香料的臘味調酒

一時之間想不到大抵是哪一支經典的變奏曲(Twist),我只有猜對它是冷湯方向的調酒。飲識液術揭開答案是「血腥瑪麗」的變奏版。以「水」為主題的這杯調酒,如以一句話來說,第一口會以為在喝舒跑、FIN一類運動飲料的味道。當然,是撇開泡沫的部分。

「奇萊岸水」,泡沫(Foam)裏面有是差拉醬與清涼的蘋果汁,蘋果香氣很明顯,有些客人倒是被差拉醬的辣味給嚇到。上面裝飾為使用過後的碧螺春經過乾燥放置泡沫上。近期酒吧業對於「二次利用」的觀念很熱門,其實二次利用的基本觀念也並不玄忽,就是多加利用剩餘材料,像本次碧螺春泡完產出茶液後,剩下的茶葉再另外乾燥,就可說是廣義的二次利用。常見的情況還有在酒吧常用蛋白而非蛋黃做調酒,因此,Drizzle by Fourplay有一支熱賣的署名調酒叫「蜜香馬黛」,又有個別稱叫「活下去特調」。上面的網格餅乾就是用蛋黃另外製作,也是二次利用的一種實踐。

插播主場Drizzle by Fourplay酒單上有的「蜜香馬黛」  傳說有客人喝完又有活下去的動力

插播主場Drizzle by Fourplay酒單上有的「蜜香馬黛」 傳說有客人喝完又有活下去的動力

回說「奇萊岸水」這支的酒體部分。它的酒體甜味部分主要來自於醃珍珠洋蔥與柴魚的鮮甜味道,臺灣「極.琴酒」則是有「馬告」(Makauy)的獨特香料風味,而這支調酒還混入香茅、花椒增加它的辛香料味道。

其實盲飲的時候,我沒有猜到是「血腥瑪麗」的變奏版,猜錯的意義也不大那也只是好玩把經典調酒當一種程式碼在說,但有猜對它大方向是往冷湯類調酒去走。它沒有像血腥瑪麗呈現橘紅色的主因是它就沒有番茄一類的材料,當然就不會是有橘紅。至於這支調酒裏面的辣味,可能是我現在對於辣感的接受度不低,其實我喝這杯時沒有感受到「辣」,但吧台上有些客人是有感到被「辣到」;辛香料味道,我倒是有感受到。


圖片背景顏色為實際喝到時心裡想到的顏色 下半邊則如深水一般

圖片背景顏色為實際喝到時心裡想到的顏色 下半邊則如深水一般

聽飲識液術團隊的夥伴是說,這支的發想是關於Ken有回去七星潭野餐一下午所見的水景與心情。有些部分則是與對海的聯想有關。海的部分於我倒沒什麼共鳴,因為整支調酒的材料有些是靠山邊取得的辛香料,我個人喝的時候比較像是想到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靠近臺東縣達仁鄉那帶的山景。儘管地點有靠海的部分,可附近也有一些河岸水景以及振奮人心的阿朗壹古道,較接近我的想像。其水井顏色較接近上圖呈現的感覺。

分享一段幹話。有客人表示:「一進店門就聽到有人要點Ken的水,我還在想——這這種東西是能說點就點的嗎?」我看一看手錶:「現在時間夠晚,可以開車了,真是謝謝。」




夏夜晚風


據說會有白花香氣

據說會有白花香氣

以「風」為主題的這支「夏夜晚風」是Ken在本次客座想最久的一支。它的靈感來自於「Indulge Bistro」門口植栽的白花香氣,在夏天夜晚花季盛開,街口有車子與行人。夜晚的「味道」和白天是不同的。

這支仍是有辛香料風味,但有更多花果的香氣。杯壁部分,先塗上玉米糖漿,並且撒上四季春茶葉乾燥後磨碎的顆粒,營造風吹起來的感覺。選用土芒果Ken是說有夏天的感覺。

我自己沒有喜好這杯調酒。它有草本、花香的調性,但「芒果四季春」的搭配有些常見。當然,即使是常見的主題也有專業的角度去理解整支飲品喝起來的感覺,譬如這支後勁要強些,自然不會直接拿生命之水一類的隨便加下去。調酒師往往是對於作品的呈現有方向性,針對品飲這件事還是蠻強調感受上的「均衡」。均衡,看似籠統的概念,只要一般人對於像是酸甜苦辣、口感是否濃稠還是乾燥……等不同面向裏的任何一樣感官沒有覺得「反感」,通常就會被視為有做到「均衡」——當然,這是從反面的視角看待的一種定義。我認同這支調酒的專業裏頭,並沒有讓我有反感。可是,我相信喝咖啡或花茶,若有喜歡白花香氣的人會有更細緻的感受。

杯壁塗玉米糖漿以及乾燥並磨碎的四季春茶葉 做出風流動的意象

杯壁塗玉米糖漿以及乾燥並磨碎的四季春茶葉 做出風流動的意象




普土之下


當日最喜歡這杯煙燻土壤味又有藥類口感

當日最喜歡這杯煙燻土壤味又有藥類口感

當天最賣座的一支調酒。可以想像這支調酒的設計很容易翻車,但還是克服中間障礙。這是我在當場給予的讚美。喝的時候能想像測試蠻多版本才能找出比較合理的味道,最終篩選出現在的版本。

我快速掃過酒單時,原以為這是以經典調酒「盤尼西林」為出發點思考的調酒,但Ken的團隊這邊是說是從「曼哈頓」。這倒是令我挺意外,煙燻風味的調酒讓我很難跟「曼哈頓」做聯想,尤其「曼哈頓」的裝飾(Garnish)常會用櫻桃,風味方面的刻板印象就很有差距。我後面就理解為何會較接近「曼哈頓」。

完整版本普土之下 另有完整版的裝飾物「土壤」

完整版本普土之下 另有完整版的裝飾物「土壤」

仍是從裝飾物開始介紹起。裝飾物綠葉是烤過的「當歸葉」。該當歸葉事先塗上醬油,烤乾以後再以麻油塗在表面上。單就聞此當歸葉會有烤肉的味道,有些開胃。完整版的「普土之下」附贈裝飾物「土壤」,上面仍是插著當歸葉,土壤則是由磨碎的花生、芝麻與牛蒡所組成。當我拿湯匙去吃滿是顆粒感的土壤,覺得「土」這支的玩趣很足夠,不禁會心一笑。吃起來就是接近以前吃的芝麻糕,帶著牛蒡一類的東方「藥材」香。

「土壤」 由磨碎的芝麻、花生、牛蒡所組成 綠葉為當歸葉

「土壤」 由磨碎的芝麻、花生、牛蒡所組成 綠葉為當歸葉

事實上,吃到這小碗的「土」以後,大致就了解確實酒體的思路蠻可能是從曼哈頓出發。這碗土的甜,沒有到櫻桃的甜度,可位置相當於櫻桃在曼哈頓這支經典調酒裡的定位——酒譜裡面沒有櫻桃,它是被標明的裝飾物,算是這支調酒的從物。剩下的細節,恕我暫時不想破梗。

本圖為吃土的示意圖 芝麻香與牛蒡味挺對我胃口

本圖為吃土的示意圖 芝麻香與牛蒡味挺對我胃口

接著是酒體的部分。筆者圖片雖未寫上沉香木枯木,酒體裡面主軸是臺灣Omar泥煤威士忌「煙燻焦香」那支,並且用浸泡地瓜葉的水(下稱地瓜水)作為泥煤威士忌與其他材料的橋樑,其中材料裏包含沉香木枯木的木質調性、Rosso香艾酒的苦甜、牛蒡的中藥味。我會以「橋梁」連接的意思,並不一定是我真有喝到地瓜水的味道,因為人的意識短時間內能接收並解讀出來的資訊很有限,常常蠻可能接收不到而必須看一下人家給的酒單才能辨識出來。一樣材料它銜接不同材料,往往不是為了突顯它這樣材料的特色,而是以它的特色去均衡「整杯調酒」裏已經失衡的風味。據飲識液術團隊的夥伴提到,地瓜水其實是帶有茶感的,不過我自己沒實際喝過這種地瓜水,我直觀仍覺得可能地瓜水的味道較接近濕潤土壤味。

實際喝酒體的時候,我想到的是聞到營火烤透柴火後,餘燼下被煙燻燒傷的泥土,它疤痕上的味道。況且,很有意思的是這支調酒比較像是一杯「冷中藥」。說到這邊就要談到那天和飲識液術聊到這杯,我說完這杯很容易翻車,其他客人盯著沒禮貌的我看,飲識液術團隊就分享:當初在測試這杯時,試很多版本真的會有點想吐。原本比較早期的版本是希望做一支有「西藥味」的曼哈頓,而且是打算用Cynar來做。後來測試的幾個版本,越來越像最後定案的「中藥材」調性,就索性往這方向開發,找到能均衡的材料就完成。沒想到,成為當天相當賣座的一支,甚至喝的時候會有泥煤摻酸甜後產生「烏梅汁」的感覺。

試想一下,有沉香木古木味道的烏梅汁,可是一種美味啊!當代調酒有意思的地方是,很可能每一杯飲品,都可能是詠嘆「一道料理卻不存在世界上」的詩句——它勾起的只是味蕾上對某件事的一角,但想像力就可能自此無限延伸。

單看此圖 回想起來 那有古木、營火的「烏梅汁」

單看此圖 回想起來 那有古木、營火的「烏梅汁」




小結


Mini Set原色版本 Drizzle by Fourplay吧台算相當明亮

Mini Set原色版本 Drizzle by Fourplay吧台算相當明亮

四杯當中我個人最喜歡「普土之下」,我認為不僅是帶有明顯的土壤味,沉香木的枯木味與類「中藥」味的調酒也帶來蠻有記憶點。喝完四杯都不否認很有「設計人」必出精品的專業精神。

當然,我很滿意Drizzle by Fourplay在點單上提供MiniSet的組合,介於只喝Shot和整杯調酒的「格式」之間,向來讓我認為應有Mini版的組合,提供新客人或者來特地品嘗不同專業的喝酒人,有個折衷的選項。畢竟,專注品酒不僅需要先保持良好健康狀況、要有足夠的時間保持放鬆心情,還得有點口袋買酒,可能需要有多一個這種選項能在優惠價格同時體驗不同的調酒。




參、關於Drizzle by Fourplay的資訊


圖為2022年7月攝於Drizzle by Fourplay的舊照片

圖為2022年7月攝於Drizzle by Fourplay的舊照片

Drizzle by Fourplay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東豐街61號(郵遞區號106)

大眾運輸工具:位於仁愛圓環建議搭公車至信義敦化路口

營業時間:一~四 1800-2500 五六 1800-2600 日公休

  附近有不少間酒吧、咖啡廳、深夜食堂亦離仁愛醫院等處不遠。捷運站最近則需要走十分鐘距離至忠孝敦化站或者七分鐘到信義安和站。

Drizzle門口擺設

Drizzle門口擺設


Drizzle店內環境

Drizzle店內環境




署名調酒「破冰船」


本版截至寫作日20230725均以此圖為頭像

本版截至寫作日20230725均以此圖為頭像

破冰船,是一支闆哥Allen在Fourplay時就有的一支署名調酒。許多同業都推這支作品。甚至在臺北不少間酒吧只要調酒師喝過這支,多少會有試著復刻這支作品的想法。不只一個人跟我提到:「若這支有被國際組織發現,蠻可能會以Allen之名成為經典調酒行列的一支酒譜。」

raw-image

我2022年7月Drizzle by Fourplay開幕第二天喝到這杯覺得非常特別。我是從闆哥在學籽第一輪課程就知道這杯調酒,但2022年酒單上似乎把柑橘拿來取代柳橙。整杯調酒帶有一些柑橘類飲品的酸甜香氣,也有裝飾上燒過的迷迭香味兒。不過,重點還是帶有米麴味的38度高粱和帶有八角茴香的艾碧斯結合後,再以香草利口酒作為橋樑銜接,對我來說有吃「香蕉船」的感覺——有的人說是白可可味,但可能我個人記憶當中白可可和香蕉船一類甜點本就接近,才有出入。我相當喜歡這支調酒。它酒感重,慢慢讓人沉溺;可是,我建議第一杯、第二杯就點它會更理想。下面是我品飲當時寫的筆記。

破冰船
它讓我想到《大亨與小傳》(The Great Gatsby)原著結尾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所以我們奮力逆水而行,現實卻無情將人扯往過去沉溺。
Past是無力感的過去,在通往未來的路上總充滿阻力。
酒精必使人沉溺也有這種感覺,我就快掉進去。

不過,闆哥設計這杯調酒時可沒那麼多愁善感,會做破冰船(Ice Boat)的靈感來自數年前臺灣與捷克之間首次通航,所以它想用捷克的艾碧斯與臺灣38度高粱做結合,創作一個頗有紀念意義的調酒。果然做調酒師,要多少要有些浪漫思維。他在課程裡是講到「風味拼圖」的概念時,拿這杯調酒做分析,我認為分析得挺淺顯易懂。我建議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去店裡點這杯,深信闆哥會很願意跟你/妳分享這杯調酒當中還有許多可以展開的細節。我這篇已經寫的太長。

破冰船上視圖

破冰船上視圖

藉著寫到「破冰船」解釋一下為何用它當頭貼。主因是目前我還沒有設計到我自己滿意的LOGO。「破冰船」這支我喝完後,寫了上述筆記,就決定要接受一些部落格朋友兩三年來的建議——自己開版好好寫自己想分享的東西,酒食也好、人文社科也罷。重要的還是著手規劃。剛好「Drizzle」一詞又有細雨的意思,我長年又暱稱跟「雨」掛勾。我就厚著臉皮,乾脆拿自己的手和這杯酒「破冰船」作為我「暫時性頭像」。如此也能讓讀者知道我前期寫文章應該會以分享酒類文章為主。其他喝過的品項,日後再寫。

側邊看破冰船

側邊看破冰船





經典調酒「側車」與其他品項


許多人都特別推薦闆哥做的經典調酒「側車」(Side Car)。前一篇文章【跑吧】The Union Trading Company|上海徐匯餐酒|初訪有提過這支白蘭地調酒。當天遇到Jui,他再次安麗我,我就點了。我喝過也覺得相當好喝,是相當均衡的一支作品。我同樣推薦給各位。

Side Car 大方向會像是帶有酒精濃度的柳橙汁 非常講究酸甜的拿捏和對該支白蘭地調性的理解

Side Car 大方向會像是帶有酒精濃度的柳橙汁 非常講究酸甜的拿捏和對該支白蘭地調性的理解

側車之外,本篇一併分享提示幾支近期喝過的調酒照片於本節。分別是「亡者復甦二號」、「黑曼哈頓」、Puffin(即上章開頭分享本次客座Drizzle的署名調酒之一)。

經典調酒 亡者復甦二號 Corpse Reviver #2

經典調酒 亡者復甦二號 Corpse Reviver #2

經典調酒 黑曼哈頓 Black Manhattan

經典調酒 黑曼哈頓 Black Manhattan

Drizzle 蠻熱賣的產品 Puffin 極琴酒/伯爵茶/鳳梨綠豆寇/柑橘果凍/巧克力杯壁

Drizzle 蠻熱賣的產品 Puffin 極琴酒/伯爵茶/鳳梨綠豆寇/柑橘果凍/巧克力杯壁





味覺校準


闆哥第二輪課一開始就講「味覺校準」的話題。客座這天我和闆哥、Jui、Dennis聊天,而闆哥先是提到辣啾(IG:jueen_sbarcy)前一天她有來桃園酒吧El Jardín的Vince在Drizzle的客座,有和闆哥聊到:「為何要做線上課程的話題?」然後,我就跟闆哥提到第二輪課我已經開始看,我覺得內容有更精彩而且第一輪雖也提到生活跟調酒的關聯,可第二輪課更像是講「禪學」、講三觀怎麼內化欣賞調酒,再到做調酒這件事,會帶有許多對美學的看法在裏頭。相對於平易近人的第一輪課,其實真的不是每個人都合適第二輪這門課。

第二輪課程我認為講的許多內容是已經建立在「把生活的觀點」用在調酒上面,客觀上來說,「把生活的觀點」也可以用在別的事物上面並非一定要是調酒。所以,這輪課程那天在客座我和闆哥說:「這輪課很特別,有很多地方像是在講禪學、美學一類的。」設計的課程我很感興趣,可是對於許多要急著標準答案或評論的人來說,並沒有很合適。我確實是推薦這輪課程,而身邊也有朋友向我徵詢意見,我大多是評估看完第一輪課或者親自到店裡喝過以後再決定。好的產品是值得買,但前提也是消費者意識到自己真的需要它。

「味覺校準」這議題在第二輪課也才六分鐘,雖然講述時口吻輕鬆,但聽得出來是挺苦口婆心。我蠻認同他說一般人對自己味覺得理解,通常是很模糊的。譬如螞蟻人吃某些食物會覺得不怎甜,但換做是我吃會感到非常甜。又或者本篇文章我提到喝Ken的「奇萊岸水」,我也確實已經喝不太到辣的感覺。甚至我味覺偏苦,我喝的咖啡、酒可以喝非常苦那種。

在課程裡闆哥提出的方法,大致上就是先回想起自己近期喝過哪些飲料,然後可以跟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討論對於同一杯飲品的看法後,了解自己的味覺和其他人的差異。我自己是蠻認同還是自己要做一種飲料,不一定是要酒精,可能是咖啡的特調或一般手搖飲料,要親自做而且自己滿意的作品,會更直接得到好的數據了解自己的味覺大概偏向哪些方向。

Drizzle店內擺設

Drizzle店內擺設

會寫這麼一段,常常在想,調酒師工作也沒有很容易。花很多心思去想一杯好的作品,可絕大部分消費者往往是帶著「我是來喝自己爽的」、「我來看看你的酒能不能超出我期待」、「哪種酒我沒喝過你這太酸了」諸如此類的話。在倡導自由的社會,評論不往往需要背負天大責任,但對於以做設計、談美學或者談專業的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知音難尋的情況。再厲害的調酒師,可能執業數十年,也沒少遇過客人不合理的抱怨或者意義不明的要求。有些評論在抽象層面的傷害,不能說是真的無心而且真很不必要。

現階段我這種對調酒有興趣的人能多做的,不僅是多看看不同人的作品,還建議應時常多跟不同人交流,瞭解近期我個人的味覺、嗅覺偏重理解哪些訊息。過多不必要的偏見,會使我容易對別人的作品產生誤解——味覺校準很是必要。準確以後,和餐飲業的店家精準交流自己實際想要的產品,同時也更容易享用自己喜歡的東西沒什麼不好。

所以,我常覺得,要體諒別人的專業需要的仍是同理心,尤其是肯放開心去學學看他們的專業,才能了解別人用心的創意。我覺得線上課程,對於任何身懷專業的人來說,都是個自我實現很好的方式,向別人推銷自己、提升外界對自己所在的產業更好的認知促進市場商機、想做做看不一樣的事情;我看到的是,我們可能因為心情不好會想去酒吧喝酒,會因為想找朋友玩得開心去酒吧喝酒,會因為沒啥朋友跑去酒吧認識朋友,但我們真的有「用心」品嘗「他們」為我們做的作品嗎?我想,這將會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做個小結,第二輪課程開頭提到味覺校準這點我相當認同,因為直到這兩年筆者我開始有認真認識自己傾向的口味,才發現很多食材於我是盲區,譬如我對於一般人的中小辣、小苦是完全無感、哈密瓜的味道我聞不出來。這些點如同課程當中提到螞蟻人可能會覺得某些甜點一點也不甜,可他親朋好友一聞就覺得非常甜膩。像是這類對於品味的「方法論」是我認為能串起整輪課,而且對於我們日常飲食的欣賞,是非常有建設性的內容。謝謝Allen哥設計這門課程。




肆、人情與世故


今年7/6(四)我有去愛店Beehive by Origin(源.蜂巢)參加臺南酒吧籠裏的客座活動,此前的一小段時間先去香港知名的Buonasera酒吧在飲識液術的客座活動。與本次客座活動時隔兩周左右。因此,飲識液術近期團隊裏的成員也是熟面孔。我在吧檯座位就跟其中一位成員說:「好久不見。」「有很久嗎?」我又說:「我覺得算挺久。」此時,Ken說:「沒有很久,上次才很久沒來(飲識液術)。本來他是一周來兩三次的。」「是沒有那麼誇張啦。」我接道。

筆者當天人像部分只拍這張 所以反覆善加利用

筆者當天人像部分只拍這張 所以反覆善加利用

其實當天客座活動,兩邊酒吧的工作人員我都算熟面孔。我打電話過來訂位時剛好是Drizzle的店長Iris接電話,問到留名字我就說:「雨天」「哦好。」聽起來很淡定的語氣。接著到店裏頭就和幾位店員像朋友打招呼,結果坐到位子上旁邊客人是之前在其他酒吧遇過的客人,其他位上後來也坐進一些KOL那邊的朋友,或者先前在餐酒館活動遇到的一些酒商。只能套KOL他們的一句俗諺:「在外面真的不能做壞事。」

礙於希望篇幅從簡,就再分享Drizzle by Fourplay有關的事情。如果你/妳有瀏覽他們IG社群,會看到一些有趣的Reels,其實是闆哥自己拍攝跟剪輯出來的。從一些Reels當中可以看到闆哥的創意,許多分鏡看得出來有特別構思過,而且影片的節奏很流暢,畫面也很有代入感。

那天看到闆哥拿著穩定器和相機,我跟他說有考慮過買一個穩定器;當時,我比較專注於拍攝我自己手邊的調酒,就忘記他跟我推薦哪個廠牌。總之,闆哥是一位非常多才多產的人,也有經營Podcast「胃流人生」,可謂當代的文藝復興男,是名想法靈活多變而有趣的大叔。


伍、代結論


調酒客座活動的趣味是客人能在另一間酒吧,感受同一個調酒師在不同空間環境展現他工作的魅力——包含創意、自信與同理心。這是我的代結論,日後標明【客座】的文會繼續分享一些想到的細節。

正文就以當日最賣座的「普土之下」原色版圖片做結束

正文就以當日最賣座的「普土之下」原色版圖片做結束


餘論


正文已於上節結束。餘下結語從簡,希望讀者看完後會對兩間酒吧都產生一定興趣,並且去看看不同酒吧的氛圍、多結交不同的朋友。恭喜Drizzle週年,在這一年裏頭,看完闆哥第一輪線上課程後,我到店裏嘗過一些有意思且細節分明的調酒後,確實提升不少對品飲的認知。闆哥他會想開線上課程,當然是多一份收入,但有更多的想法是想給社會上的大眾更有體系的調酒知識。

酒真的不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消費酒類商品不論是好或壞都是所費不貲。我們人類發展文明數千年,世界各地對於酒的使用多元並起且悠久,所以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情況,「要怎麼選擇自己喜歡喝的東西」成為一種迷惘。畢竟,酒類相對於各種日常用品來說,更明顯有許多次市場與多元的消費模式,在現實當中無疑會產生資訊不對稱與各種市場區隔。在一定程度上,要了解不同酒類的文化是有相當門檻跟多重障礙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我也相信,至少在調酒的部分,提升有興趣了解調酒的國人所擁有的品飲知識,是有助於開拓對調酒更廣的消費市場外,也能讓更多人能發掘自己的味覺,了解自己有更多對於飲料的「選擇權」。消費者才能避免在對的店裏頭消費不適合自己的酒,那是多大的可惜。

第二輪Drizzle線上課程也相當精采,可是我不會推薦給所有人。那天和闆哥聊過,第二輪課程比較像是在講「禪學」,不僅是把調酒跟生活兩個命題融為一體的觀念分享,在許多知識面是偏向品酒的「方法論」上。通常提到「方法論」幾個字就是涉及學問層次的問題,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精通相關知識。所以,我認為推薦課程之前,還是傾向於先到一些自己有興趣的酒吧開始慢慢喝,喝完仍有興趣再說。

誠如前言所說,目前規劃兩間酒吧皆有專文介紹。是以本篇終以「代結論」形式另作內容延伸以結束。


後記


當日飲識液術客座只有五成滿的人,我認為一方面是飲識液術目前是小眾人才知道的,另方面是近期景氣藍燈的關係。酒並非必需品,因此非常受景氣波動影響。畢竟,手上要有多的錢才肯拿出來喝酒,而近期在各商業區酒吧的週末,裡頭的客人數量也多不如數週前的情況。

客座活動於現在酒吧是常見的活動,其呈現的形式、利潤的分額……有非常多元的做法。關於能否把「客座活動」視為一種現象級的文化呈現方式,我認為需要累積更多文章後再來獨立出來討論。去年有些部落客會找自己關係不錯的酒吧,開客座活動和粉絲分享自己平日做酒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也是挺好玩的活動。

就我看來客座活動大多時候挺適合你/妳已經有相對較熟的酒吧,他邀請不同城市或者同城市但你/妳還不熟悉的社區,客座活動是可以當作認識新朋友、調酒師等很好的選擇。這點我個人認為挺重要,因為去酒吧、餐酒館不是每個人都能非常自在徜徉在裏頭,尤其是異地情況。若由認識的人介紹該店的主要工作人員,待得有機會去踩那家店時,能減少自己的焦慮感,多一些放鬆的心情享受箇中玩趣。先分享到這。

iRainy
iRainy
一位對於獨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有興趣的路邊大叔。任性寫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