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铁摩尔的故事(8)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I.P.R. 的宣传工具——书刊杂志

作者:约翰·T·弗林(John T Flynn)

一个关于“太平洋关系研究院”(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I.P.R. )的故事

太平洋关系研究院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三种:

  1. 出版带有其宣传路线的书刊杂志;
  2. 将其代理人插入可能影响政策的各种敏感政府部门和机构;
  3. 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以宣传其目标。

它出版了两本期刊。其中太平洋理事会,也就是母公司出版了《太平洋事务》(Pacific Affairs)。欧文拉铁摩尔担任总编多年。 它经常巧妙的发起和宣传 I.P.R. 的总体政策,这些政策与苏俄在亚洲的利益完全相同。

美国理事会则发行了《远东调查》(Far Eastern Survey),由劳伦斯·索尔兹伯里(Lawrence Salisbury)主编。他极端亲共的观点众所周知。而拉铁摩尔作为亲共宣传员的人设就总是令人难以置信。他离开编辑部的时候任命了迈克尔·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erg)继任。在后来的调查中,格林伯格被证明与美国的一个苏联间谍组织合作(报告,第 148、149 页)。

除了杂志之外,美国理事会还向政府教育部门提供小册子,以在学校教师中传播 I.P.R. 对远东事务的亲共观点。这个任务是由担任执行秘书一年多的玛格丽特·斯图尔特(Marguerite Stewart)领导的。 她的丈夫马克斯韦尔·斯图尔特(Maxwell S. Stewart)是研究院另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斯图尔特否认他是共产党员,但这一点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本部门出版的各类小册子里宣扬了共产主义路线。

《远东调查》和《太平洋事务》这两份期刊也刊登了很多有关贸易、经济和其它不涉及共产党问题的文章。但是几乎所有涉及到共产党的文章都持支持态度。时任 I.P.R. 负责人的威廉·赫兰德(William L. Holland)在麦卡伦委员会面前极力驳斥带有“共产主义偏见”的指控(第 1222 页)。他告诉委员会,研究院有 47 位以积极反对共产主义而闻名的作家为这两个刊物投稿。他并没有撒谎。

威廉赫兰德在IPR加州的一次会议上

威廉赫兰德在IPR加州的一次会议上

耶鲁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远东事务专家理查德·L·沃克(Richard L. Walker)对两份期刊进行了调查,并在 1952 年 3 月的《新领袖》(The New Leader)杂志上发表了调查报告。

1934 年到 1941 年的《太平洋事务》的主编是欧文·拉铁摩尔。沃克发现了 13 位反共作家和 18 位亲共作家的文章。反共作者共占 196 页,而亲共作者 729 页。 在拉铁摩尔辞职、格林伯格成为编辑之后,从 1941 年到 1947 年,有来自 14 名反共作者和 14 名亲共作者的文章。反共作者 146 页,亲共作者 354 页。最重要的是,反共作者的文章大部分并未涉及共产主义主题。

美国理事会的《远东调查》也大同小异。从1934年到1947年,反共作者 8 人,文章 196 页,亲共作者 16 人,文章 354 页。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研究院对外发布的小册子都是由亲共作者写的。

为《太平洋事务》撰稿最多的人是其总编拉铁摩尔。他一个人的文章页数几乎是所有 13 位反共作者的总和。担任总编期间,拉铁摩尔还回顾评论了 21 本书。加上这些评论文章,他真是堪称高效而多产。

拉铁摩尔(左)和指控他的麦卡锡参议员

拉铁摩尔(左)和指控他的麦卡锡参议员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当亲共作者在文章中推荐阅读书目时,全部都是亲共作家的书籍。比如拉铁摩尔、斯诺、斯坦和罗辛格等。但他们并未指出其政治倾向。然而,唯一一次他们推荐林语堂的作品时,却特意提醒读者注意此人的“反共偏见”。

一期又一期的《远东调查》号召把中国变成红色。

拉铁摩尔称赞苏俄对其少数民族的优良政策(1944 年 8 月 23 日)。他的妻子埃莉诺·拉铁摩尔 (Eleanor Lattimore) 则描述了苏俄在新疆的“出色表现”(1945 年 4 月 11 日),并为其在满洲和新疆的罪行进行辩护(1944 年 5 月 3 日)。

冈瑟·斯坦(Guenther Stein )除了是红色作家之外,还是索格(Richard Sorge)在东京领导的苏联间谍组织成员。他曾写道:中国必须进行除国民党以外所有人建议的改革(1947 年 3 月 12 日)。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则阐释了“在中国培养一种虚幻的美国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努力将如何延迟中国新生活方式的创造”。他说的中国新生活方式其实就是——集体主义制度。费正清认为这是中国“唯一的救赎”(1947 年 7 月 2 日)。

索尔兹伯里写道,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主要是土地改革者,意图将日本人赶出中国”。而且“共产主义中国比国民党中国好”(1944 年 11 月 15 日)。 谁要说中国共产党不民主,他就不高兴。

我前面讲过,太平洋研究院和理事会自己出版书籍并赞助由知名公司出版的其它书籍。这些书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和远东问题手册。其中至少有 22 本替中共美言;14 本是由研究院的专职作家撰写的。

这些书对于美国人帮助中共颠覆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突然间,中国这个鲜为人知的亚洲政体成为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所在。政治家、记者、社论作家到处寻找资料以了解亚洲的背景。他们都走向了看似负责任的太平洋关系研究院。

于是那些书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毒药池,歪曲了有关亚洲矛盾的所有证据。

然而,这些有毒书籍却受到《纽约时报》和《纽约先驱论坛报》这样的知名媒体的热烈赞扬。同时出现的 7 本有利于中国国民政府的书,却无一例外的被 I.P.R. 成员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在报刊杂志上大肆抨击。

事实上,I.P.R. 的书及其作者最可恶的特征是——随着苏俄宣传计划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当苏俄抨击蒋介石是反动派的工具时,美国的宣传报导也随之而来。有一段时间,斯大林改变了主意,不提倡清算蒋介石,而是推广“中国统一”政策。敦促蒋介石将中国红军纳入国民政府。此时,研究院的作家们开始转向对蒋的赞美——他们敦促所有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

但他们非常清楚,共产党人不可能和任何人团结。

在麦卡伦委员会的调查中,有些作家拿出自己对蒋介石的赞美文字来为自己辩护。真够不要脸的。

还有一点要强调一下。每当研究院的作家有书出版,那些渗入主流媒体编辑和评论岗位的研究院成员立即就会在工作的媒体上给予高度评价。所有的亲共作品都是这样推广到民间的。

这种思想控制效率极高。几十本左翼书籍一经问世就登上畅销热榜。大家争先恐后的购买、阅读,试图了解让美国深陷泥沼的太平洋争端到底是怎么回事。

1940 年代纽约街头的读报人

1940 年代纽约街头的读报人

这是一场通过宣传机器控制舆论、控制思想、控制国家政策的经典试验。其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操盘手段把谎言和被部分掩盖了的真相变成了致命毒药,灌输给了美国民众,受害最深的是教育界和政治界。

记住它的始作俑者——太平洋关系研究院及其上级组织太平洋理事会。

美国参议院内部安全小组委员会(麦卡伦委员会,McCarran Committee)最终成功的把 46 名相关人员带上了听证会索取证词。对于委员会来说,有足够的证据认定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其中有 9 人强烈否认参与共产党活动,包括拉铁摩尔和费正清等。共有 10 人被指控参与苏俄在美国的间谍活动。毋庸置疑的是,这 46 人都是共产主义的同情者或同路人。

附录中的名单包括 I.P.R. 执行委员会成员、执行秘书;期刊、手册和书籍的编辑、研究人员和作家。面对这些事实,任何对真相感兴趣、逻辑清晰的人都不能拒绝承认这样一个组织在其运作的关键时期具有破坏性的力量。

那么在这些人的宣传工作背后,那些作为捐赠者的金主的政商名流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吗?他们真能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吗?

我们有必要清楚了解 I.P.R. 所使用的强大而狡诈的工具。比如:1937 年创刊的 《美亚》(Amerasia)杂志。这是下一章的主题。

附录:麦卡伦委员会传唤的 I.P.R. 46人,有些人不在美国:

  1. Solomon Adler
  2. James S. Allen
  3. Asiaticus (波兰籍共产国际间谍 Moses Wolf Grzyb
  4. Hilda Austem
  5. Kathleen Barnes
  6. Joseph F. Barnes
  7. T. A. Bisson
  8. Evans F. Carlson
  9. Abraham Chapman
  10. Chen Han-seng 陈翰笙
  11. Ch'ao-ting Chi (Hansu Chan) 冀朝鼎
  12. Harriet Levine Chi
  13. Frank V. Coe
  14. Len DeCaux
  15. Israel Epstein*
  16. John K. Fairbank 费正清
  17. Frederick V. Field
  18. Julian R. Friedman
  19. Talitha Gerlach
  20. Alger Hiss
  21. Philip Jaffe
  22. Anthony Jenkinson
  23. Corliss Lamont
  24. Olga Lang
  25. Owen Lattimore
  26. William M. Mandel
  27. Kate Mitchell
  28. E. Herbert Norman
  29. Harriet L. Moore
  30. Hozumi Ozaki
  31. Mildred Price
  32. Lee Pressman
  33. Lawrence K. Rosinger
  34. Andrew Roth
  35. Helen Schneider
  36. Agnes Smedley
  37. Nym Wales
  38. Andrew Steiger
  39. Ilona R. Sues
  40. Maxwell S. Stewart
  41. Anna Louise Strong
  42. Daniel Thomer
  43. Mary Van Kleeck
  44. Ella Winter
  45. Kumar Goshal
  46. John Carter Vinc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右翼齋的沙龍
16會員
46內容數
當前在全世界的曆史教科書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唯物主義史觀。我想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一下人類曆史的來龍去脈。只是一種研究的可能性,歡迎不同觀點,但謝絕謾罵侮辱。
右翼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左翼期刊《太平洋事务》——拉铁摩尔的武器 我们来仔细看看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个人吧。
Thumbnail
2023/08/06
左翼期刊《太平洋事务》——拉铁摩尔的武器 我们来仔细看看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个人吧。
Thumbnail
2023/08/05
这个饱受折磨的世界不会有和平,只会有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战争和灾难——直到阴谋者达到他们的目标:一个精疲力尽的世界愿意屈服于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经济以及彻底而温和的奴役——以和平的名义。
Thumbnail
2023/08/05
这个饱受折磨的世界不会有和平,只会有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战争和灾难——直到阴谋者达到他们的目标:一个精疲力尽的世界愿意屈服于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经济以及彻底而温和的奴役——以和平的名义。
Thumbnail
2023/08/02
一战后美国共产主义前线阵营盘点
Thumbnail
2023/08/02
一战后美国共产主义前线阵营盘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左翼期刊《太平洋事务》——拉铁摩尔的武器 我们来仔细看看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个人吧。
Thumbnail
左翼期刊《太平洋事务》——拉铁摩尔的武器 我们来仔细看看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个人吧。
Thumbnail
《美亚》(Ameraisa)杂志中的谍影 作者:约翰·T·弗林(John T Flynn) 一个关于“太平洋关系研究院”(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I.P.R. )的故事
Thumbnail
《美亚》(Ameraisa)杂志中的谍影 作者:约翰·T·弗林(John T Flynn) 一个关于“太平洋关系研究院”(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I.P.R. )的故事
Thumbnail
I.P.R. 的宣传工具——书刊杂志 太平洋关系研究院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三种: 1. 出版带有其宣传路线的书刊杂志; 2. 将其代理人插入可能影响政策的各种敏感政府部门和机构; 3. 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以宣传其目标。
Thumbnail
I.P.R. 的宣传工具——书刊杂志 太平洋关系研究院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三种: 1. 出版带有其宣传路线的书刊杂志; 2. 将其代理人插入可能影响政策的各种敏感政府部门和机构; 3. 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以宣传其目标。
Thumbnail
斯大林有自己的计划。就像之前我们说过的,苏俄决心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把满洲、外蒙古和新疆变成苏联红色帝国的卫星国,并把整个朝鲜变成共产主义国家。 想要完成这一计划,他必须打倒一个人——蒋介石。美国的亲共势力就此展开了旗帜鲜明的宣传。
Thumbnail
斯大林有自己的计划。就像之前我们说过的,苏俄决心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把满洲、外蒙古和新疆变成苏联红色帝国的卫星国,并把整个朝鲜变成共产主义国家。 想要完成这一计划,他必须打倒一个人——蒋介石。美国的亲共势力就此展开了旗帜鲜明的宣传。
Thumbnail
罗斯福不仅同意斯大林在盟军打败德国后才派军参加亚洲战争,还同意为当时驻扎在中国东三省边境的 125 万人苏俄红军提供武器。如此卑劣的协议在美国高层也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成为国务卿的伯恩斯不知道,杜鲁门总统入主白宫时也不知道。 但是 I.P.R. 的希斯——一个潜伏在美国国务院的苏共特工却知道。
Thumbnail
罗斯福不仅同意斯大林在盟军打败德国后才派军参加亚洲战争,还同意为当时驻扎在中国东三省边境的 125 万人苏俄红军提供武器。如此卑劣的协议在美国高层也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成为国务卿的伯恩斯不知道,杜鲁门总统入主白宫时也不知道。 但是 I.P.R. 的希斯——一个潜伏在美国国务院的苏共特工却知道。
Thumbnail
从 1931 年到 1948 年,太平洋关系研究院美国理事会的历任执行秘书,都强烈支持共产主义,对苏俄抱有深深的好感。只有一个丹尼特先生很快就发现了真相而离开。 I.P.R. 的辩护者特意指出其董事会中著名保守派的名字。但调查委员会没上当。
Thumbnail
从 1931 年到 1948 年,太平洋关系研究院美国理事会的历任执行秘书,都强烈支持共产主义,对苏俄抱有深深的好感。只有一个丹尼特先生很快就发现了真相而离开。 I.P.R. 的辩护者特意指出其董事会中著名保守派的名字。但调查委员会没上当。
Thumbnail
麦卡伦委员会想方设法获得了必要的搜查令,查封了这些文件并用了几个月时间进行审阅。随后的听证会让 I.P.R. 的许多成员崩溃。他们的证词一直保存在美国参议院的卷宗里。 文件里描述的宏伟计划几乎完全成为现实:把中国和朝鲜交给共产主义革命者,为亚洲变成红色大陆打下牢固基础。
Thumbnail
麦卡伦委员会想方设法获得了必要的搜查令,查封了这些文件并用了几个月时间进行审阅。随后的听证会让 I.P.R. 的许多成员崩溃。他们的证词一直保存在美国参议院的卷宗里。 文件里描述的宏伟计划几乎完全成为现实:把中国和朝鲜交给共产主义革命者,为亚洲变成红色大陆打下牢固基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