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0.07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p

(修行&渡眾篇)

1.  人投胎轉世是來酬業的,就是要修,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死時只有一副棺材相伴,什麼都帶不走,能帶走的是造下的恩怨因果,故要多造善緣。

2.  活到老、學到老,生活中若遇到挫折,要想辦法找到並突破盲點,修行也是這樣,應用毅力與冷靜的心判斷,找出自己平時所看不到的缺點並超越關卡。

3.  要出家,不是看破,而是要看得開。

4.  心若修得好,到哪裡都好;心若修不好,到哪都不好。

5.  人生有很多的考驗,有的是上天安排的,有的是佛菩薩設的,主要在考驗心智程度。

6.  人事無常,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功課。

7.  若想要修行,過得快樂,就不要牽扯感情。


8.  佛菩薩是指導你,其它的要靠自己,自性要自渡。

9. 《金剛經》係每個淨土都要修持的經典。

10. 要唸經修行,把心性提升,隨緣才能自在,凡事來來去去,來時莫歡喜,去時莫傷心。

11. 修行人要有「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胸懷。

12. 人世間是來考驗的,不是來遊戲的,一切要隨緣,隨緣才會自在,心中不要執著,才不會有罣礙。

13. 出家人,四大皆空,修行係修心清淨,跟人圓融、圓滿,莫結來世怨。

14. 剛開始靜坐,腳麻是正常的,但要繼續坐,多訓練;若沒自信,靜坐也可以調整自信心。

15. 聖神仙佛都是從凡人修起的,美麗的浪花皆因重重阻礙而生起,若要修得上去,就要禁得起人生的風不調雨不順,遇事要多忍耐。

16. 救人要先將自己穩固好,方能救人,如救溺水者,要自己先會游泳,懂得如何救人,方能著手去救。

17. 人總有一種盲點,「什麼事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做,若不聽我的,那對方應該是個難相處的人」;人與人的相處需要互相包容,這是需要磨鍊的,要學習接受他人的意見與建議,若是事情都可以順利地完成,則要學習去欣然採納別人的方法。

18. 指導別人時要小心,不要隨便亂教,若誤導人也會背上因果,不是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19. 要修,就要修正法;若明知是非正法,仍貪圖某些好處而去接觸修持,則如飲鴆止渴。

20.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別人的心性不佳,由他去,自己修自己的。

21. 每個人都會回去,所以活要活得自在。

 

 

(業障篇)

1.  人生不是來享樂的,是來酬業的,累劫累世都會有業障,故要有耐心消業。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  人的福德,就是多做善事累積而來的。

 

 

(家庭/感情篇)

1.  靜坐的時候,心智會合一,氣會往下降;氣往下降,書才讀得進去。

2.  若無相欠,婚後的關係是否良善,要靠的是夫妻彼此的經營,就像管理公司一樣,要用心才會使員工用心工作,生意欣欣向榮。

3.  不要給孩子優渥的生活,應讓孩子去打工,儘早體會賺錢的辛苦,並可培養勤勞的美德,日後才會勤儉持家,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打拼自己的生活,才會一代比一代更好。

4.  不管孩子去哪裡或去世界各地,都要在家中幫他們留間房間,因為那是他們的根,讓他們知道想回家隨時都可以。

5.  子女是父母的功課,要多用心栽培,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若上天所賜予的子女與眾不同,表示這個子女是要來幫助您練忍辱的。

6.  閻羅王將兩人的紅線牽在一起,係來了結因果,若有相欠,當討報機制啟動時,夫妻間的關係會不對等;若倆人已分開且無法再做夫妻,至少可當朋友,以真誠心來與對方結善緣,使過去所造成的裂隙衝突能漸漸撫平進而圓滿。

7.  修行係要修心,非修相,可以在家修就好,若能夫妻同修更好。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  人頭頂上有光,若運勢低時頂上光較黯淡,則易受干擾,因靈與人都一樣,良莠不齊,柿子會挑軟的吃。

2.  過去世若有皈依過外道,靈界和人界的外道份子,會因這個特殊的緣分來連線,來接觸干擾您,好讓您無法脫離祂們的行列,故唸誦化解外道願的經文時,干擾會很嚴重,每個人都一樣,若還不想繼續和外道同流合汙,就要有堅定的信心去誦經轉心性。

3.  無主家神,即無嫁娶、無人祭拜的冥界幽魂,平時會四處遊蕩討吃。人若運勢低時,就容易被無主家神沖犯。

4.  外道都是附在佛教裡面,所以叫附佛外道。

5.  有干擾來時,該怎麼辦?「涼拌」,也就是不要理祂、應無所住。

6.  靜坐可找回自性,靜坐坐到腳麻是正常的,要忍耐,要有堅定的意志繼續坐下去,高僧大德都是如此練來的。

7.  靜坐時若有干擾障礙,則要先把心安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以堅定的意志繼續坐下去,把心靜下來後,干擾就會離開。

8.  凡事要靠自己,黑氣要自己消。

9.  貪、嗔、癡、慢、疑,易召感外靈干擾;反之,若有正念、正氣、清淨心,較不會被干擾影響。

10. 唸經雖然有時會有干擾,但唸經會愈唸心愈安穩。

11. 宮廟是否為正法,要看主事者的心性還有後面的靈;若非正神,雖多以正法做為包裹,但骨子裡傳的盡是邪法,讓您糾結在事理當中看不清,加重執心;若是正神,則會傳授正法,並能引導您對事理能更深入了解,並放下,且正神不會在乩身喝酒抽菸時附身,因為正神不喜歡菸酒。

 

 

(社會環境/其它篇)

1.  若有在修行,可靠自己的努力來造命,改變過去世造業所寫下的劇本,八字只是參考。

2.  交朋友要有自信,才能跟人打交道。

3.  生活圈愈單純的愈好,但也要注意時事,以免與社會脫節。

4.  世間是一個歷鍊場,貪慾是個無底洞,當人不知足,被貪欲駕馭時,心就會開始動盪不安。

5.  人生會累,係因為不滿足;苦多於樂,也是因為不滿足;天下事不是永遠都是您想的那樣,世事多變化,成住壞空,來勿喜、去勿悲,心中不要有罣礙,凡事要隨緣。

6.  貪,什麼都得不到;不貪,才有可能得到。

7.  有公職命,也要看自己有沒有努力。

8.  正法是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

9.  人要有智慧,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造業很簡單,但要收尾卻很難。

10. 佛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如果讓眾生生煩惱,就不是佛法,一定要讓眾生生歡喜心。

11. 電子產品,如3C要少看,心才會清淨,要把時間拿來唸佛、唸經和靜坐。

12. 人無十全十美,但最重要的是心地善良,其它的都是次要。

13. 年輕人要有適當的壓力,凡事都要學且要去歷鍊,壞的不要學就好。

14. 凡事量力而為,非能力所及時,不要硬去做。

15. 人生來來去去,所有事情均是考驗;生意失敗亦是一種考驗,係在考驗心志;有時候考驗是上天與佛菩薩所設下的,端看您如何自處超越。

16. 所賺的錢要有安全存量,其餘的不應亂花,但需要的花費是當用則用;若尚有安全存量以上多餘的款項,則可量力持善佈施,造福以後的生活或未來世。

17. 錢財留不住,是要追查原因,而非全是風水或是佛堂安座問題;自己要開源節流。

18. 若欲在家供奉神佛,可供奉西方三聖,以1、3、5等奇數尊佛像安奉;毋須特別開光,有在唸經正法神就會入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求道, 是人生中一輩子一次的人生大事, 有啟發自性、與佛結緣同行、渡化九玄七祖、脫離十殿閻君掌管、 超越生死等殊勝,使自己在身心靈修養路上,走在光明坦途。   在進行如此慎重莊嚴的儀式之前, 求道人需要有哪些準備呢?   包含: 1.吃素一天─學習彌勒佛慈悲。 2.功德費─兩百元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求道, 是人生中一輩子一次的人生大事, 有啟發自性、與佛結緣同行、渡化九玄七祖、脫離十殿閻君掌管、 超越生死等殊勝,使自己在身心靈修養路上,走在光明坦途。   在進行如此慎重莊嚴的儀式之前, 求道人需要有哪些準備呢?   包含: 1.吃素一天─學習彌勒佛慈悲。 2.功德費─兩百元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