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5) ——孟子犯下循環論證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文提到有人指孟子犯下循環論證的謬誤,把「不忍人之心」和「惻隱之心」循環論證,而始終都沒有解答為什麼人有惻隱之心。於是,批評者就以孟子謂「無惻隱之心,非人也」這句話,來替孟子作出假定人是有惻隱之心的。

批評者這個觀點,犯下了兩個不可接受的毛病:

1、把人之所以有惻隱之心,作出假定。

人之所以有惻隱之心,在孟子的原文是有交代的、是有論證的。孟子曰: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公孫丑‧上6)

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那是全然的肯定,即所有在現實上的人,在一般情況下,都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說,人本身就有良心,而並非假定的。人若謂沒有惻隱之心,只要自己懇切地、真誠地問問良心,答案就會朗然昭現。蓋一問良心,良心就出現;不問良心,良心就隱藏了。

孟子接著舉了個事例,他說:譬如現在有人忽然看見一個才會走路、還不懂事的小孩,慢慢走向水井邊,就快要掉下井裡,就在這一刻、這個危急關頭的一刻,是人的都會有怵惕惻隱之心。什麼叫做「怵惕」呢?用粵語來說,就是心驚驚;是一種驚恐的悲憫之情。

孟子接著再論證,他說:在這個危急關頭的一刻,人都會有一種驚恐的悲憫之情。這種悲憫之情,是完全出於天性的,而並不是因為我打算結交那小孩的父母,也不是想博得鄉里的讚譽,更不是害怕被人指摘見死不救的惡罵。

從孟子所舉出這個事例,就很清晰說明:人有惻隱之心,而並非假定的。

2、批評者以「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反過來硬扯「人是有惻隱之心的」。

此處孟子所指的「非人」,乃指無人性的人,無同情心的人,而並非指生理上的人,亦非指法律上的人。「人皆有惻隱之心」的「人」,是泛指一般人;「非人也」的「人」,則特指道德性的人。斥罵為「非人」,就是斥罵無道德性的人,無人性的人。二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待續)

(寫於2023年7月29日於澳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6會員
84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近期性騷擾事件如野火蔓延,有讀者問:「如果加害者不承認,加上沒有證據,若等風波過且事隔多年,就可以『船過水無痕』了嗎?」 我的回答是,以「佛法」來說,「人儘管可以自欺、欺人,但無法欺心」。 人可以自欺,例如,自己打人不承認,聲稱「我沒錯」;也能欺人,像自己知道對方沒有證據,因此否認到底,甚至控告受害
Thumbnail
近期性騷擾事件如野火蔓延,有讀者問:「如果加害者不承認,加上沒有證據,若等風波過且事隔多年,就可以『船過水無痕』了嗎?」 我的回答是,以「佛法」來說,「人儘管可以自欺、欺人,但無法欺心」。 人可以自欺,例如,自己打人不承認,聲稱「我沒錯」;也能欺人,像自己知道對方沒有證據,因此否認到底,甚至控告受害
Thumbnail
心中的我猜測著、思考著,該怎麼表現出得體的情,心中搜尋了我的認知,發現認知上有瓶頸,心中的視野侷限在我的範圍,似乎在怎麼搜尋,也都停留在自我的視野上,無法跨越心中的視野,既感慨又不服輸的我,只能怪自我的無能,尤其是越發想暸解自我的,卻越顯的無能。是自我僵住了人性,原本寬闊的心中視野,被自我給侷限了,
Thumbnail
心中的我猜測著、思考著,該怎麼表現出得體的情,心中搜尋了我的認知,發現認知上有瓶頸,心中的視野侷限在我的範圍,似乎在怎麼搜尋,也都停留在自我的視野上,無法跨越心中的視野,既感慨又不服輸的我,只能怪自我的無能,尤其是越發想暸解自我的,卻越顯的無能。是自我僵住了人性,原本寬闊的心中視野,被自我給侷限了,
Thumbnail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Thumbnail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Thumbnail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Thumbnail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手機跟電腦的資料時,意外發現我曾經寫下對於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一些想法,所以立馬著手寫了這篇文章,以下是我的看法。 人是善的還是惡的? 講到善以及惡,不難聯想到孟子以及荀子,自古以來,善與惡兩種學派就一直爭論不斷,其中又以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最廣為人知,何謂『性善論』以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手機跟電腦的資料時,意外發現我曾經寫下對於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一些想法,所以立馬著手寫了這篇文章,以下是我的看法。 人是善的還是惡的? 講到善以及惡,不難聯想到孟子以及荀子,自古以來,善與惡兩種學派就一直爭論不斷,其中又以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最廣為人知,何謂『性善論』以
Thumbnail
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 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
Thumbnail
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 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篇「競合關係」的文,在 background research 的過程中,慢慢也逐步強化觀念中關於「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正與反共生共存」的類似概念。想起一陣子前讀過的一篇文章,延伸出了關於 南懷瑾 老師的一段對《論語別裁》的解釋。 《論語別裁》引述如下: 【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篇「競合關係」的文,在 background research 的過程中,慢慢也逐步強化觀念中關於「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正與反共生共存」的類似概念。想起一陣子前讀過的一篇文章,延伸出了關於 南懷瑾 老師的一段對《論語別裁》的解釋。 《論語別裁》引述如下: 【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
Thumbnail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絕對不會是單一事件造成的,查究出人民犯罪的緣由,細究其犯罪背景,是社會共同的責任。世人細細思索社會帶給一個人的負面負擔後,應當對現今社會體制出現省思,爾後探求其解決方案。例如:若犯人從小就在為自己的生活生計煩惱,甚至連馬斯洛心理需求中的「安全」需求都未擁有,其性格可能會因外界刺激而產
Thumbnail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絕對不會是單一事件造成的,查究出人民犯罪的緣由,細究其犯罪背景,是社會共同的責任。世人細細思索社會帶給一個人的負面負擔後,應當對現今社會體制出現省思,爾後探求其解決方案。例如:若犯人從小就在為自己的生活生計煩惱,甚至連馬斯洛心理需求中的「安全」需求都未擁有,其性格可能會因外界刺激而產
Thumbnail
這個社會儼然就是好多不同社會背景的族群之間,好多不同的內部矛盾組成的。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社會看似和平,但現在每年因暴力犯罪的發生而死亡的人數,已經遠超過因戰爭死亡的人數;而每年因為各種社會因素而自殺的人數,也遠遠超過人類因相互的暴力行為而死亡的人數;換句話說,我們,人,一直不斷地在遭受恥的問題困擾著。
Thumbnail
這個社會儼然就是好多不同社會背景的族群之間,好多不同的內部矛盾組成的。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社會看似和平,但現在每年因暴力犯罪的發生而死亡的人數,已經遠超過因戰爭死亡的人數;而每年因為各種社會因素而自殺的人數,也遠遠超過人類因相互的暴力行為而死亡的人數;換句話說,我們,人,一直不斷地在遭受恥的問題困擾著。
Thumbnail
躲在夢中很易,但睡醒還是痛苦;人生就如莊周夢蝶,可惜這邊覺醒了,就睡不回夢的那邊去。我明白女兒這年紀很想要一個「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的肯定,不過吾非孔孟,何德何能導她半點?人生,還是由她自己去領悟參透。
Thumbnail
躲在夢中很易,但睡醒還是痛苦;人生就如莊周夢蝶,可惜這邊覺醒了,就睡不回夢的那邊去。我明白女兒這年紀很想要一個「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的肯定,不過吾非孔孟,何德何能導她半點?人生,還是由她自己去領悟參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