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1.04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p

 

(修行&渡眾篇)

1.  別人說別人的,自己修自己的,若自己起心動念,是自己執心重,即是自己的盲點,佛菩薩愈會考這點;如唸書考試,若考試的科目沒有及格,會一直要再重考直到考過,或是重修到修過為止。

2.  唸經的重點在於是否有「唸入心」(台語)。

3.  過去世有修行,故本世也要好好修。

4.  看得開,才修得上去。

5.  要修行,心要轉,不好的行為要修正;心不轉,僅是修相,非真修行。

6.  修行一定有考驗和障礙,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聖神仙佛也是從人世修起,考驗比一般人還要多,但有決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去面對,遇到考驗方能考過而成為聖神仙佛。

7.  唸經是很殊勝的事情,但也要運動,顧好自己的凡夫肉體。

8.  沒有人不會走的,時間到就會走,故凡事要隨緣;若執著生死,即是我相重、執心重,修行人則是做好該做的事,藉由各個機會將執心破除。

9.  開智慧後,要自己靠自己,自性要自渡。

 

 

(業障篇)

1.  若有相欠,討債的人與被討的人都痛苦;遇到此事係自己的人生功課,要逆來順受,尤其是本身有修行的人,無論是被討的、還是討債的,不要閃躲,都要學會放下,歡喜做、甘願受,否則以後再遇到對方會討得更嚴重,因對方怕您會跑掉。

2.  上天不罪悔過人,有誠心懺悔改過,懺悔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過錯,並以「因果債、功德還」的方式將業力迴向圓滿後,事情就會漸漸改善。

3.  唸誦業障的經文時,若業主菩薩的執心重,會一直來干擾,此時可多向業主菩薩懺悔,請其暫時不要干擾,以期早日迴向功德圓滿。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  兄弟鬩牆,有時是祖德不佳所致。

2.  若自身財庫有破洞,福德資糧又不足,賺的錢易留不住,可多持善佈施,累積自身福德來改善。

3.  福德資糧不足,元神不旺壯,容易被煞到或被沖犯、人生起伏不定、記憶力不好,因此要多唸經來迴向補自身元神旺壯的福德資糧;若經濟許可,可多行善佈施來救濟貧窮,把捐款收據拿來迴向自身元神旺壯的福德資糧。

 

 

(家庭/感情篇)

1.  人非完美,自己也非完美,只能力求完美,要知足,不要只看別人的缺點,多看優點;只要人品好、對家庭有責任感就是可以考慮的對象。

2.  已錯過或沒有姻緣者,把心放在修行上好好修,不要勉強,為未來世造善因,把緣分留到下一世。

3.  良禽擇木而棲,大家都要選好的,想要良禽自己也要多充實自己。

4.  嬰幼兒玩遊戲是要啟發智慧,這時期就是要讓他玩來玩去,但要注意安全。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  執心重,對事放不下,干擾就會多。

 

 

(社會環境/其它篇)

1.  人生就是會有起起落落,但沒有恆久的高峰,也沒有永久的低谷。

2.  人非完美,故要好好修行,調伏自性,淡化不完美,方能力求完美。

3.  要有自信,做人實在比會講話還重要,要努力誦經、好好修行;自己要先把自己調整好,自立自強,才有機會變好,盡人事後,凡事隨緣。

4.  事情不管對錯,凡事都要與人圓滿,不要讓別人起執心,不要結冤仇,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要占人家便宜,以免造下因果,甚至產生遺憾。

5.  人生如跑馬拉松賽,是一場耐力的考驗,起跑點輸了沒關係,好好修行,終點才會變好。

6.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好好充實自己,把自己的氣質由內而外改變,培養好氣質,人就會有吸引力;可藉由唸經來幫助改變,並充實自己,會使自身磁性無與倫比。

7.  人沒有十全十美,都會有缺點,但好好修,就會愈來愈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好,就要檢視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並努力改進,才能越來越完美。

8.  有時候不僅是要自己創造機會,更要懂得把握機會,不然機會就會一去不回頭。

9.  各高點看到的景象不同,一直停留在一樓,只能看到周圍的風景,想有不同的視野,就要努力提升自性。

10. 人不能活在恐懼中,凡事要隨緣,自己要好好努力,未來才有機會越來越好。

11. 唸經、修行很重要,就跟人要吃飯、睡覺一樣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