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命運不是你以為的那樣:〈形變〉

2023/08/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形變〉是科幻小說集《摺紙動物園》中的一篇,我喜歡這個作者的巧思,他在這篇科幻小說中讓人的靈魂具現化成為實際可見、可以觸碰、有象徵意義的物體,也以這個物件為角色的個性奠定基調。這篇故事可貴的地方在於它對於「宿命」觀做了一個翻轉,讓我們思考:生命不必非得是特定的模樣。

「這是你的人生」

作者透過這篇小說帶著讀者玩味的概念是「靈魂有形,宿命隨形」,例如書中的主角芮娜,她的靈魂在她出生後成形為一小角透明的冰塊,這個冰塊的意象貫串了小說中的各處細節,如家中的擺飾、她喜歡的顏色、她不常社交等種種特質,這些細節都是從「冰塊」這個意象發散出去的,她生活中的種種都被靈魂的形體所決定,那個出生時所註定的靈魂型態,好似在宣告說,「這就是你的人生」。儘管她有時也有不同的想望。

書中的另一個角色依蓮讓我印象深刻,她與女友分手之際感受到自己靈魂的重量。

「有一刻我想折斷她的蠟燭,丟進爐火裡,讓她的靈魂灰飛煙滅。我想看她在我腳邊痛苦地扭曲,哀求我讓她活下來。

但我只將那首詩丟在她臉上就離開了。」

她曾有過這樣烈的念頭,然而因為她深知自己的靈魂是一把鵝毛,她便感覺自己無足輕重,在她的內心深處其實渴望被重視,渴望對他人有所影響,但是她的靈魂之形為她預設了人生軌跡,便似乎連溫柔都不是自己選擇的。

比較心:別人的人生

芮娜總是讀著別人的傳記故事,沉浸在別人的人生之中。或許你也聽過,「那個某某某,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總會羨慕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而且認為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有本質上的不同

我覺得故事中有一段非常有趣:「芮娜試著不去想她的人生多不公平。要是在冷凍櫃發明前出生,她就不可能活下來。她不想怨天尤人,但有時候很難。」

芮娜雖然也曾想怨嘆,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那樣自由,一面閱讀那些「不平凡的靈魂」的生命故事,一邊感覺真實的人生似乎只有別人才可以擁有,自己怎麼可能成為那個模樣?但她又終究是幸運的,有冷凍櫃這個資源能保住她的性命,所以她又更加小心翼翼的保存這一顆冰塊,她定期查看冰箱、確保冰塊不會消融,但這樣讓她感覺好像只是在維持著生命跡象,她的想像力與好奇心被困在身體裡,飛不出自己的故事。

「活著」

故事結尾,芮娜做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她是如何感覺自己活著,又是如何決定自己能夠就這樣死去呢? 「我沒有兩頭燒的蠟燭,我不會用咖啡匙量測我的生命。我沒有可以平息欲望的噴泉,因為我已經將我即將消融的殘冰留在身後。我擁有的,是我的生命。」

她為了自己真心渴望的事,放下了對冰塊的執著,而感覺到溫暖而自由、真正的活著。這是她第一次做出與她的個性--也可以說是宿命--不相襯的事情,她脫離了安全範圍,卻終於感覺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掌握。

相信很多讀者也有相同的共鳴,也許過去總是循規蹈矩的活著,活在社會期待之中、活在安全的軌跡之中,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努力著。直到真正找到熱忱所在,才真正感覺生命變得有意義。

形變x分人

看完這篇勇敢探索生命可能性的故事,讓我們回到本篇小說耐人尋味的標題「形變」,書中人物跨出的不只是靈魂形體的設限,也是自己心中的觀念:對於「宿命」長年以來的預設,心態便隨之產生更自由的空間。

讀到這個故事的我,聯想到了另一本書《分人》的概念:人並不是一個單一而均質的整體,而是可以分割出不同的特質的。人可以在不同情境之中,表現出不同的面貌,擁有多面向的自我(分人)是正常的,所以無需把「自己都不像自己了」的感受視作一件負面的事,更精確的說,不要預設「自我」事一個固定的模樣,在不同情境下、做出相應選擇,展現出的自己都是真正的自己,重要的是要發自內心感到有價值。

延伸思考

  • 你想要把你的靈魂塑造成什麼?

我們的真實世界,並不像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一出生靈魂就會形成某物。然而我們可以試著發揮想像,如果反過來,我們能以心態、行為決定靈魂的樣貌,你想要把你的靈魂塑造成什麼?

這些物件具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你選擇這些物件?

《摺紙動物園》博客來電子書試閱

13會員
38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