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校,應該少數人會提起筆寫作。如果現在要寫一篇言之有物、物之有理的文章,對我來說,可是要鐵杵磨針的才能做到的事。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AI的出現取代人類不少工作和技能,如果沒跟上時代的潮流,沒有學習新知識,會被社會淘汰。
可是,在自媒體的時代,寫作絕對無法被AI替代的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粥左羅在<大人的寫作>提到寫作的好處:
讀完一本書,沒有深入思考一本書的核心內容,大多數人是忘的一乾二淨。如果可以經由自己的大腦再梳理一次,再輸出分享給大家,會是最好且最快的學習方式。
勇敢接受不完美的第一篇文章,不要想太多有什麼問題,開始"寫"就是了。每個人的第一篇文章,都是由有缺點的文章,慢慢地演變成好的文章,進而變成優秀的文章。要寫出好的文章,莫非是提起筆寫作開始。當然,寫作地是需要時間的堆疊,累積的次數越多,寫作的功力就越好。
好的文章都是練出來的,好的文章是改出來。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地發現自己的文章,哪裡需要修改,哪裡用詞不當……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當自己的作文老師,長期磨練寫作,總有一天,也有耐人尋味的篇章。
寫作的精進過程,就是不斷發現過去寫得很差的過程。
關於輸入
如果兩個人能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相當下,一個每年讀五百萬字的人和讀五千萬字的人,寫作的能力就會是天壤之別。因此提高輸入強度,每天至少讀一個小時的書。
作者認為閱讀和看電影一樣,都是要塞選好的題材,不要浪費時間看垃圾文章。在資訊迅速發展的年代,資訊永遠接收不完,其實真的要好握時間,何必在浪費生在不需要的訊息呢?
但只有讀沒思考,那也是枉然。閱讀目的是吸收,而非讀完就好。很多讀者的目標,設定一個月讀完三本書,但那只是讀完,並非是有效閱讀。因此如何才能有效閱讀?
作者建議如何閱讀?
關於思考
一個能夠深入思考的人,寫出的文章必定是出色的文章。從看事情本質(根本的屬性)的開始,就是訓練思考能力的開始。
如果知識不被應用,我們永遠學不會,很難變成我們的知識。看到街上的行銷手法,我們是可以應用在我們的產品中呢?
關於輸出
讓自己保持輸出,每天寫一百字勝過於一星期寫一千字。寫久了,文筆自然通順流暢。
想要提高寫作能力,可以藉由學習寫故事。從古代到現在,從小孩到大人,都喜歡聽故事,人天性就是愛看故事。所以,學寫故事是個好方法。
除了學寫故事之外,也可學習寫觀點,利用寫觀點,來提升寫作能力。因為我們可以藉此追求成長,從中獲得新觀念。
輸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質,輸出是結果。
我認為輸入、思考、輸出是寫作的循環系統。要學好寫作,這三項動作永遠基本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