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所拍攝發行的「里山台灣」紀錄片,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就提出要求:「我們下個周末假日就到影片裡介紹的八煙聚落爬山好不好?」
姊姊也附議:「八煙聚落這個名字好浪漫,水梯田映照著山景雲影,也好美喔!」
我答應她們:「我問問那些生態工法基金會的朋友,看他們哪時候需要志工幫忙插秧或收割,我們再去吧!」
B寶忘不了八煙的美景:「想不到台北的附近還有這麼漂亮的梯田!」
我點點頭說:「八煙聚落位在新北市金山區跟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裏面,海拔的高度不高,大概只有三百多公尺,但是因為冬天有東北季風的關係,潮濕多雨,夏天受地形山勢影響,時常雲霧繚繞,加上旁邊還有磺溪流過,溫泉地熱的水煙蒸氣,整個景致就像浪漫愛情電影一樣,而且因為四周是陽明山國家公園限制開發,所以,保留了很完整的自然生態。」
A寶質疑:「咦!在國家公園裏面可以種田嗎?」
我哈哈大笑:「因為在成立國家公園之前,這個聚落與梯田早已存在二百年了,所以原來的住家與生產模式也能繼續存在。」我停頓了一會兒才繼續說:「不過這正是因為位在國家公園裏,開發受限制,居民謀生不易,所以年輕的人口不斷的外移,所以整個聚落只剩9戶人家,只有十多個人居住在那裏,而且居民的平均年齡將近八十歲呢!」
A寶驚呼:「哇!平均八十歲,那他們怎麼還能種田呢?」
我提醒她們:「影片不是說了嗎?這裡的水稻梯田原本已荒廢了二十多年,一直到2007年,生態工法基金會獲知這裏有非常漂亮的石頭砌的溝渠水圳即將被拆除改成水泥,他們來到八煙調查,希望保留這已經非常稀有的景觀時,也意識到應該一併保留此地非常傳統的農作技術,讓現代人知道我們的祖先是怎樣栽種,怎麼生活!更棒的是,我們不必從書上或博物館裏認識,而是活生生的真實在我們眼前還持續進行著。」
A寶覺得我沒回答她的問題:「那麼這些水田到底是由誰在耕種?難道真的是影片的志工或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裏的學生嗎?」
我稱讚A寶的追根究柢精神:「你很細心,沒錯,影片中有些企業在收割或插秧時來幫忙,當然只能算是辦活動,真正的農務勞作還是依靠生態工法基金會的四五位年輕工作人員,他們每星期平均下田三四天,他們都是都市長大的孩子,因為對環境保護有熱情而到公益團體工作,只是剛好有這個機會,在這四五年的時間,從向企業募款,跟政府林務局提案合作,然後承租下八煙聚落已廢耕的農地,拜在地已退休的老農夫為老師,一點一滴地學習,如今已種出沒有放肥料農藥的健康稻米了!」
一直靜靜聽著的B寶忽然問:「影片一開頭不斷的提到里山倡議,到底是什麼意思?」
A寶也跟著問:「好像是這幾年也常在媒體上看到里山這個名詞?」
我點點頭回答:「的確,里山這個名詞現在很夯,因為2010年聯合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第十屆大會上,日本政府特別提出「里山倡議」的宣言,藉由分享他們的經驗,呼籲全世界各個國家能重視過去幾千年來,沒有大規模機械化耕種的農耕時代,人類跟大自然和諧互動所形成的農村社會的地形景觀,重新找回以前那種尊敬大地的生活智慧。換句話說,古人數千年來的耕種與生活,並沒有導致生態浩劫或自然資源的枯竭,那種人與自然萬物都能一起生存的環境有沒有可能在這個時代依舊存在?里山倡議就是一種提醒或是一種努力吧?」
A寶在追問:「為什麼是里山?」
我回答:「里山是日本的用語,是指鄰近聚落的淺山地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郊山吧?在城市與森林之間的過渡地帶,也就是農村附近,已經被開墾利用的區域,但是因為是較低度的開發,所以仍然保有多樣化的地形跟容許生物生長的自然棲地。比如說,不用農藥的稻田其實就是一塊適合許多小生物生活的溼地,石縫中有昆蟲,田埂上有各種草種植物,小時候常在水田裡摸鱸鰻,毛蟹、田螺、蛙類、水圳有溪蝦,各種魚類,不像現在大規模機械種的農作,農藥一噴什麼生物都死光光了。」
B寶提醒我:「大規模生產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產量,若是恢復成古代的手工耕作,農產品豈不是貴得嚇人!」
我嘆了口氣:「你說得很對,可是當我們為了低價,就會犧牲了許多自然生命,最後連帶的也會對我們自己的健康與環境資源的永續帶來問題,這也是包括生態工法基金會以及像荒野保護協會……等等環保團體所關心以及努力的議題。其實,若能撥出時間參與當志工,或者多花一點錢購買這些友善環境的農產品,都是許多人做得到的事。」
這是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也希望這部紀錄片能有更多學生或孩子能看到,又進而關心我們吃的食物從哪裏來、由誰生產,因為透過消費的購買行為,是真正能改變世界的最有效作法。因此,當我們每餐舉起筷子時,就可以扮演改變世界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