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

含有「林業」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臺灣的林業歷史、日本的里山概念,以及以西粟倉村為案例的森林經營新模式。透過充分發掘當地資源,西粟倉村成功打造了一個理想經濟圈,實現了林業的復甦和村落振興。文章深入探討了裡山與生態多樣性的關係,以及西粟倉村的森林管理計畫和地方振興企劃,作為永續經營的新模式值得市場關注。
Thumbnail
好詳細的介紹,超棒的我曾思考,比起一昧的不砍材,適度的疏林應該更有助於樹木的生長。看到這篇文章,覺得自己思考的果然還不夠深也不夠廣,日本西粟倉村的做法除了永續經營,也營造了品牌形象,台灣的樹林很美,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也能向他們看齊。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林田山,遠不止我們看到的美麗林業文化園區。 園區內的溫泉線鐵道,就是通往那曾直達中央山脈的巨大鐵道系統,連結山上與山下的兩個世界。不若重生的摩里沙卡帶著歷史的記憶走向未來,沈睡在山中的林田山鐵道,散落著來自半世紀前的林業遺緒,靜靜與森林融為一體,帶著林田山最輝煌的時代,隱沒於時代與綠意的吞噬之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頁央
花蓮是個好地方
林田山,毫無疑問是台灣最完整,且還活著的林業時光膠囊,讓我們能不費吹灰之力,就感受五十年前林業在此崛起的風華與時代流轉,並讓當代速食世界中的我們,在洄瀾的中心點覓得一方平靜天地,漫步在美麗的雕塑、重生的建築、林場老員工的陪伴之中,忘卻資訊時代的煩憂,融入那個瓦斯車哐噹作響、生活簡單純樸的林田山時代。
Thumbnail
這次和台大森林系學生一起前往加樂林業合作社實習,一起調查肖楠樣區的胸徑和樹高,因為我們要比對去年和今年樹木成長的變化,計算樹的價值和碳存量,因此我以這次的實習來跟大家分享樹木調查的步驟。
Thumbnail
檜意森活村不僅是台灣最早的林業村,也是保存最完整、範圍最廣的日式官舍建築群
Thumbnail
在花蓮鯉魚潭的西南方,有著一個小巧可愛、一般人很容易忽略,卻在花蓮林業史上,有著無以比擬地位的森林遊樂區,它就是「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這裡是「哈崙工作站」森林鐵道的平地起點,透過纜車與山區的森鐵系統連結。在伐木止息的今日,這裡擔綱博物館保存往昔記憶,見證了那個林業風華的年代,並轉型森林遊樂區。
Thumbnail
「花蓮的土會黏人。」是一句常常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移居至花蓮的人們,對花蓮山海之美融進生活的讚頌。然而,花蓮最壯麗的背景:翠綠的中央山脈,卻沈睡著一段段鮮為人知、帶走無數巨木、留下許多木材加工廠、並養活了無數個花蓮家庭的厚重故事。 那就是北起和平,南至清水,花蓮最讓人由衷讚嘆與不捨的,東台灣林業史話。
Thumbnail
生在都市裡的我們,聽的只剩機械音響,看的逃不出電子螢幕。侷限在短短的距離、狹窄的頻寬,直到我們喪失了感受自然的能力。但渥雷本說我們並沒有永久失去感覺的能力。這些鈍化的感官是可以重新訓練開發的。他解釋森林如何能重新刺激五感,包括常被忽略的觸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