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佩吉回憶錄 Pageboy: A memoir

隨遇而安-avatar-img
發佈於保護跨性別孩子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The cover of the book "Pageboy: A memoir".

The cover of the book "Pageboy: A memoir".

在忙碌的一個月中,還是把這本回憶錄看完了。

Elliot Page,一個很知名的演員,2014 年出櫃為女同志,2018 年結婚,2020 年末出櫃為跨性別男性。一個挺峰迴路轉的認同過程。

這本書一開始寫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話:There are an infinite number of ways to be queer and trans, and my story speaks to only one. 他的故事只反映了其一,而我的故事也只是屬於我的經歷。或許會有相似之處,但沒有的話也沒什麼。他也提到寫下這本書的初衷並不是某種「鼓舞」,所謂鼓舞,像是現在依然有些人覺得學校教導小朋友性向,就會鼓勵小朋友變成同性戀的那種誤會。我不確定台灣的朋友對英國和美國對跨性別的仇恨程度感知如何。但這本書的初衷之一,是保護所有人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繼續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勇氣。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其實我有點不習慣,有點像是對著朋友隨意地提起過往的一些片段,時間序是跳著的,文字使用也是偏隨興,不過確實是非常忠實地記錄了一些非常私人的經歷。作為一個知名演員,他文字的忠實程度其實偶爾讓我有點吃驚,畢竟很容易也會暴露他提及對象的真實身分,而且非常有可能也是一個公眾人物,不過他似乎並不避諱某些。

他的出櫃歷程可能算是有點長,他的知名程度以及職業,特別是在十分複雜的Hollywood,在這方面可能多少成為他自我探索的阻礙。書中也描述了種種在那個環境下許多人的性騷擾、言語騷擾、甚至面臨更暴力的處境。以Hollywood這幾年的me too浪潮看來我不是很意外,但依然覺得,他辛苦了。

另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自我認知到自己的性別認同的年紀跟我一樣是4歲左右,這跟很多聽到的例子也不謀而合。雖然中間因為學習到了各種不同的性傾向、性別認同而思考、游移過,但最後依然發現,當初那個剛認識到何謂性別時產生的直覺,是我們最後的答案。

I still managed to finish reading this memoir during this busy month.

Elliot Page, a well-known actor, came out as a lesbian in 2014, got married in 2018, and then came out as a transgender man at the end of 2020. It's quite a transformative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This book begins with a very important sentence: "There are an infinite number of ways to be queer and trans, and my story speaks to only one." His story represents just one perspective, and my story is also just my own experience. There might be similarities, but still all fine if not. He also mentions that the intention behind writing this book wasn't necessarily to inspire others, as some people still misunderstand that teaching children about sexual orientations in schools might encourage them to become gay. I'm not sure how much awareness there is among people of the extent of anti-trans in the UK and the US. However, one of the intentions of this book is to encourage everyone to continue having an inner dialogue and the courage to understand oneself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narrative style of this book is something I'm not quite accustomed to; it's a bit like casually sharing fragments of the past with a friend, with a non-linear timeline and an informal use of language. Yet, it truly and honestly documents some very personal experiences. Being a prominent actor, his candidness in his writing occasionally surprises me, given that it's easy to accidentally reveal the true identities of the people he talks about, who might also be public figures.

His coming-out journey is a bit prolonged, and his fame and profession, especially in the complex realm of Hollywood, possibly posed obstacles to his self-exploration. The book also describes numerous instances of sexual harassment, verbal abuse, and even more violent situations that many faced in that environment. Given the #MeToo movement in Hollywood in recent years, I'm not very surprised, but I still feel he has been through a lot.

Another striking impression is that he realized his gender identity at a young age, around 4 years old, just like me, which aligns with many examples I've heard. Although he went through phases of exploring different sexual orientations and gender identities, he eventually realized that his initial intuition about gender was the final answ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遇而安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最近開始了在南丹麥大學的博士後工作,隨手紀錄點生活。
隨遇而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2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Thumbnail
2023/12/02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Thumbnail
2023/10/11
今天才總算看了這個應該是 2022 年就出來的短短的紀錄片。關於一個跨性別男性的故事。 紀錄片的主角我大概三四年前就在 Youtube & Instagram 看他慢慢走過來。一開始看著他慢慢做紀錄,但沒記錯的話當他狀態開始穩定後,就把過去的很多紀錄藏起來了。其實很可以理解,尤其他的外觀狀態還算是
2023/10/11
今天才總算看了這個應該是 2022 年就出來的短短的紀錄片。關於一個跨性別男性的故事。 紀錄片的主角我大概三四年前就在 Youtube & Instagram 看他慢慢走過來。一開始看著他慢慢做紀錄,但沒記錯的話當他狀態開始穩定後,就把過去的很多紀錄藏起來了。其實很可以理解,尤其他的外觀狀態還算是
2023/09/07
找不到自己是誰的那個狀態,似乎沒有隨著年紀而收斂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 那個所謂,我是誰,已經連麻木地脫口而出姓名都辦不到。 然後我慢慢開始喜歡有名牌的conference更多一點,只需要拿起來、指著他,就完成自我介紹。名牌上的內容不是我自己印上去的,該是哪張牌也不是我選的,掃了QR co
2023/09/07
找不到自己是誰的那個狀態,似乎沒有隨著年紀而收斂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 那個所謂,我是誰,已經連麻木地脫口而出姓名都辦不到。 然後我慢慢開始喜歡有名牌的conference更多一點,只需要拿起來、指著他,就完成自我介紹。名牌上的內容不是我自己印上去的,該是哪張牌也不是我選的,掃了QR co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在忙碌的一個月中,還是把這本回憶錄看完了。 Elliot Page,一個很知名的演員,2014 年出櫃為女同志,2018 年結婚,2020 年末出櫃為跨性別男性。一個挺峰迴路轉的認同過程。 這本書一開始寫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話:There are an infinite number of ways
Thumbnail
在忙碌的一個月中,還是把這本回憶錄看完了。 Elliot Page,一個很知名的演員,2014 年出櫃為女同志,2018 年結婚,2020 年末出櫃為跨性別男性。一個挺峰迴路轉的認同過程。 這本書一開始寫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話:There are an infinite number of ways
Thumbnail
生理上是女人,心理卻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男人的美月,以為結婚生子後會有所改變,卻只是更加意識到身心之間的落差。美月決定離家出走,以男人的身分在酒店擔任酒保,看似終於獲得自由,她卻惹上了大麻煩——為了保護店裡受跟蹤狂騷擾的小姐,美月失手殺了對方。……
Thumbnail
生理上是女人,心理卻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男人的美月,以為結婚生子後會有所改變,卻只是更加意識到身心之間的落差。美月決定離家出走,以男人的身分在酒店擔任酒保,看似終於獲得自由,她卻惹上了大麻煩——為了保護店裡受跟蹤狂騷擾的小姐,美月失手殺了對方。……
Thumbnail
《性愛自修室》由 Netflix在2019年所推出的校園喜劇,每季共8集,目前更新至第3季,尚未完結。推薦給每個年齡層的你,想獲得正能量的你。
Thumbnail
《性愛自修室》由 Netflix在2019年所推出的校園喜劇,每季共8集,目前更新至第3季,尚未完結。推薦給每個年齡層的你,想獲得正能量的你。
Thumbnail
身為幼稚園時期拉子意識就被打開的七年級生,成長過程意外是幸運的,從小到大並沒有遇過甚麼霸凌事件(或許可能太過順利了連進兩次愛情的墳墓爬起來深刻體會異性戀婚姻的辛苦),年紀小小就會到處挖書跟探討性別意識上,碰碰撞撞摸索很多年。
Thumbnail
身為幼稚園時期拉子意識就被打開的七年級生,成長過程意外是幸運的,從小到大並沒有遇過甚麼霸凌事件(或許可能太過順利了連進兩次愛情的墳墓爬起來深刻體會異性戀婚姻的辛苦),年紀小小就會到處挖書跟探討性別意識上,碰碰撞撞摸索很多年。
Thumbnail
如果可以再回到 10 年前,我真的不想給自己留下這個遺憾! 一個從小就知道自己性向的男孩,在台灣的傳統社會價值觀下,他必需表現出人們口中所謂的 "正常" 言行舉止,男生就該有個男生的樣子,長大就得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這樣的壓力一直讓這位男孩不敢誠實做自己,當然,他自己排斥自己的性向
Thumbnail
如果可以再回到 10 年前,我真的不想給自己留下這個遺憾! 一個從小就知道自己性向的男孩,在台灣的傳統社會價值觀下,他必需表現出人們口中所謂的 "正常" 言行舉止,男生就該有個男生的樣子,長大就得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這樣的壓力一直讓這位男孩不敢誠實做自己,當然,他自己排斥自己的性向
Thumbnail
跨性別者活在社會中,幾乎一定會遇到「你/妳的性別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當一個跨性別者在求職時,可能會因為他/她的性別認同、他們表現出的性別氣質與生理性別不同等因素,而影響到他們獲得職位的機會。也有跨性別者在職場上被迫要「出櫃」讓其他人知道他/她的性別認同狀態,甚至被迫接受不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對待。
Thumbnail
跨性別者活在社會中,幾乎一定會遇到「你/妳的性別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當一個跨性別者在求職時,可能會因為他/她的性別認同、他們表現出的性別氣質與生理性別不同等因素,而影響到他們獲得職位的機會。也有跨性別者在職場上被迫要「出櫃」讓其他人知道他/她的性別認同狀態,甚至被迫接受不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對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